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CEA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作为大肠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20例健康人、20例大肠腺瘤疾病患者和9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和CEA mRNA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CK19 mRNA和CEA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58.89%(53/90)和53.33%(48/90);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无CK19 mRNA和CEA mRNA的表达; 20例大肠腺瘤疾病患者有1例CK19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5.00%(1/20),无CEA mRNA的表达。大肠癌患者中CK19 mRNA、CEA 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分期及肿瘤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K19 mRNA和CEA mRNA作为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记物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同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肠癌(CRC)患者外周血中角蛋白(CK)19、黏蛋白(MUC)-1 mRNA水平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20例大肠良性腺瘤患者(良性疾病组)及90例CRC患者(CRC组)的外周血CK19和MUC-1 mRNA水平,并分析两者与CRC临床病理参数(Dukes分期、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CRC组CK19 mRNA阳性率为58.9%(53/90),均高于健康组的0和良性疾病组的5.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MUC-1 mRNA阳性率为52.2%(47/90),与健康组的60.0%(12/20)和良性疾病组的50.0%(10/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和良性疾病组CK19 mRNA、MUC-1 mR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C中CK19 mRNA和MUC-1 mRNA阳性率均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但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 结论 CRC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明显升高,且外周血中CK19mRNA、MUC-1 mRNA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提示两者可能在CRC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非肿瘤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和肺特异性蛋白X(LUMX)mRNA表达情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K19、MUC1和LUNX三项标志物。结果: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0%,其表达状况与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吸烟史无明显关系,而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关系密切;MUC1 mRNA阳性率分别为6.7%、6.7%,其表达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吸烟史均无显著关系,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LUNX mRNA阳性率分别为16.7%和13.3%,可以作为指示NSCLC微转移的敏感特异的指标。结论:三种检测标志物中CK19 mRNA对微转移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存在假阳性的可能;LUNX mRNA作为一个新的检测指标对微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MUC1 mRNA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癌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a GW  Li J  He KJ  Li HH  Zhao XN  Li XW  Mi HN 《癌症》2004,23(11):1350-1353
背景与目的:检测上皮组织特异性标志物,如CK19、CK20、多形上皮粘蛋白的核心蛋白(MUC1)及CEA等,在外周血、淋巴结及骨髓中的表达,是诊断早期胃肠道癌微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手术前、后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信使核糖核酸(CK20mRNA)的表达,了解胃肠道癌血行播散转移情况及在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RT-PCR)检测62例胃肠道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62例样本中,34例(54.3%)术前CK20mRNA检测为阳性,31例(50.0%)术后CK20mRNA检测为阳性,对照组10例正常人及12例良性胃肠病患者CK20mRNA测定均为阴性。Ⅰ、Ⅱ、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K20mRNA阳性率依次为37.5%、36.3%、66.7%、100.0%。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比较,两者间CK20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6.9%和8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肠道癌的分化程度及癌栓的形成与外周血CK20mRNA的表达无关。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前后外周血CK20mR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CK20mRNA检测可作为胃肠道癌微转移的判断指标之一,对临床正确分期及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CK20m RNA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现军  马恒  侯文红  僧国珍  僧靖静 《癌症》2001,20(11):1301-1304
目的:以CK20mRNA作为靶产物,检测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的癌细胞即微转移。并探讨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和47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20例大肠癌新鲜组织标本中CK20mRNA的表达。结果:2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均扩增出370bp的条带。结肠腺癌HT-29细胞系作为阳性对照亦扩增出370bp的条带,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均阴性。全组47例大肠癌病人,19例外周血中表达CK20mRNA,总阳性率为40.4%(19/47),CK20mRNA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最大直径,肝转移有关,结论:CK20mRNA可作为检测大肠癌病人外周血中微转移的良好指标;外周血中CK20mRNA的检测有助于识别出具有复发或远处转移倾向的高危大肠癌病人。  相似文献   

6.
1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癌细胞,以确定其肿瘤是否有微转移发生。方法:应用逆转录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结果:10例大肠癌患者中有5例外周血检测出CK20mRNA,阳性率为50%。结论:外周血中CK20mRNA检测可作为大肠癌病人肿瘤微转移的参考指标,有助于肠癌转移的早期发现和选择更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角蛋白20 mRNA(CK20 m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FQ-PCR法测定136例结直肠癌及其肝脏转移患者外周血癌细胞CK20 mRNA的表达水平,系统研究了FQ-PCR法测定CK20 mRNA的重复性、定量范围和扩增效率,分析比较其与传统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FQ- PCR法测定CK20 mRNA的批内CV为3.6%,批间CV为5.3%,定量范围为10~3~10~8 copies/ml,扩增效率为87.4%。与传统RT-PCR和免疫组化法相比较,Kappa值分别为0.87和0.83。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CK20 mRNA的表达水平为(3.52×10~4±1.47×10~4)copies/ml,表达阳性率为48.5%;75例对照者均无CK20 mRNA表达。Dukes A、B、C、D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CK20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9.5%、25.0%、48.8%和87.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转移者CK20 mRNA阳性率为87.5%,显著高于肝脏无转移者(32.3%,P<0.05)。3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3、5周内CK20 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术后1、3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周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FQ-PCR是较灵敏的快速定量检测CK20 mRNA的方法。大肠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CK20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关,CK20 mRNA检测将有助于大肠癌血源性播散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检测CK19 mRNA、CEA 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微转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检测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19,CK19)mRNA、癌胚抗原(cancer embryonic antigen,CEA)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35例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CK19mRNA、CEAmRNA,并以20例良性病变、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35例NSCLC患者外周血CK19mRNA、CEA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57%,两者均阳性者40%,两者均阴性者43%;肺良性疾病患者20例,CK19mRNA阳性2例(10%),无CEAmRNA阳性者;20例健康对照2个指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随访发现CK-19mRNA阳性、CEAmRNA阳性和二者均阴性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0%、56%和27%。结论CEAmRNA和CK19mRNA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良好标志物,检测外周血微转移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胃肠恶性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研究胃癌、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胃癌患者、58例大肠癌患者和6例非恶性病手术志愿者骨髓、门静脉和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并随访1年。结果6例健康志愿者无CK20 mRNA阳性表达;47例胃癌患者骨髓、门静脉血CK20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41/47)和85.1%(40/47);58例大肠癌患者骨髓、门静脉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45/58)和74.1%(43/58)。单次外周血采样CK20 mRNA阳性表达率胃癌患者为42.6%(20/47),大肠癌患者为44.8%(26/58);两次采样总阳性率胃癌患者为74.5%(35/47),大肠癌患者为69.0%(40/58)。外周血总阳性率略低于骨髓和门静脉血(P>0.05),外周血重复采样阳性率高于单次采样(P<0.05)。Duke C期患者CK20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DukeA、B期(P<0.05)。1年局部或远处复发率CK20 mRNA外周血阳性表达患者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胃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 RT-PCR检测有与骨髓、门静脉血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检测胃肠癌微转移的指标并指导其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一种敏感的用于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两个月检测85例行根治性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MAGE-1 mRNA和AFP mRNA的表达.结果外周血中MAGE-1 mRNA和(或)AFP 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肿瘤病期越晚,外周血中微转移灶的检出率越高(P<0.01).1年的随访中,有23例患者出现复发,MAGE-1和(或)AFP mRNA的阳性率为78.3%(18/23),而62例无复发患者阳性率为46.8%(29/6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患者中,15例外周血中MAGE-1 mRNA和(或)AFP mRNA持续阳性,5例术前阴性者分别于术后5个月及8个月转为阳性,另外3例术前、术后均保持阴性.经术后1年随访,无肿瘤复发的62例患者中有24例MAGE-1 mRNA和(或)AFP mRNA由术前阳性转为术后阴性.AFP mRNA阳性率与血浆AFP水平呈正相关(P<0.01),MAGE-1 mRNA阳性率与血浆AFP水平无相关性(P>0.05).外周血AFP mRNA和MAGE-1 mRNA阳性率与肿瘤直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MAGE-1和AFP mRNA的表达是早期发现肝癌术后复发、评估预后的一项敏感可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泌乳素诱导蛋白(PIP)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血液微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06年7月~2007年9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50例,在化疗前及接受2~3周期辅助化疗后应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这些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IPmRNA的表达。另取乳腺纤维腺瘤10例、健康志愿者10例、胃癌5例、结直肠癌5例、食管癌5例、肺癌5例、卵巢癌5例作阴性对照。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化疗前17例PIPmRNA阳性的患者,化疗2~3周期后13例PIPmRNA转为阴性,转阴率76.5%(13/17),化疗前PIPmRNA表达阴性的患者在化疗后无1例阳性,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45例外周血标本中均未检出PIPmRNA的表达。PIPmRNA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及C-erbB-2等表达无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能够降低血液PIPmRNA的阳性率,有望减少乳腺癌血液微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上皮性骨架蛋白CK19 mRNA,分析比较其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临床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选择特异性CK19 mRNA引物,避开假基因CK19b的干扰,检测39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上皮性骨架蛋白CK19 mRNA。用DNA直接测序法排除假基因CK19a的可能。结果:39例外周血CK19 mRNA总检出率为79.5%(31/39),Dukes C、D期(16/16,100.0%)高于Dukes A、B期(15/23,65.2%)(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K19 mRNA均阳性(16/16),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5.2%,P<0.05)。而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各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均有较高CK19 mRNA表达,随病期进展,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和CK20mRNA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6例大肠癌患者、22例大肠良性肿瘤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CEAmRNA和CK20mRNA。结果:在良性肿瘤组及正常人组中,CEAmRNA及CK20mRNA均无表达,而在大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4%和61%,二者联合检测阳性(至少一项阳性)率为72%,较单项阳性率高(P〉0.05)。二者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而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微转移检出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可作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非肿瘤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和肺特异性蛋白X(LUMX) mRNA表达情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K19、MUC1和LUNX三项标志物.结果: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0%,其表达状况与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吸烟史无明显关系,而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关系密切;MUC1 mRNA 阳性率分别为6.7% 、6.7%,其表达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吸烟史均无显著关系,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LUNX mRNA阳性率分别为16.7%和13.3%,可以作为指示NSCLC微转移的敏感特异的指标.结论:三种检测标志物中CK19 mRNA对微转移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存在假阳性的可能;LUNX mRNA作为一个新的检测指标对微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MUC1 mRNA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治NSCLC患者40例及健康志愿者5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CK19mRNA,相对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CK19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29/40)、14.0%(7/50),差异显著(P〈0.0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9±0.44、0.28±0.12,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表达率与原发肿瘤部位、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相对表达量在中央型、T3+T4、Ⅲ期+Ⅳ期及低分化患者数值较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鳞癌患者高于腺癌,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K19mRNA作为Real—time RT—PCR法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记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特异性仍需提高,应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研究及随访。相对定量分析是一种值得推荐、准确简便的荧光实时相对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7.
荧光定量PCR检测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K19、CK20mR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蕾  蔡菊芬  冯建国 《中国肿瘤》2004,13(5):313-315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CK19、CK20mRNA对上皮性恶性肿瘤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1例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外周血CK19、CK2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41例肿瘤患者中CK19mRNA阳性率26.82%,CK20mRNA阳性率21.95%,两者均阳性5例(12.19%).CK19、CK20mRNA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相关,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K19、CK20mRNA可作为一个检测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外周血癌细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分别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结果: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阳性率为56%,对照组阳性率为5%,两组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66%(21/32)和18%(2/11),二者差异显著(x2=6.65,P<0.05).随TNM分期上升,CK19mRNA阳性率增加(x2=18.03,P<0.01).结论:CK19 mRNA可作为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该方法敏感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血行转移,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CK20mRNA和hTERTmRNA表达与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兰  陈萍  魏建敏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2):1286-1289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探讨其能否作为判断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胃癌患者、1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K20mRNA和hTERTmRNA定性和半定量表达.结果:1)CK20mRNA和hTERTmRNA在胃癌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52.50%(21/40)和65.00%(26/40),相对系数分别为0.81±0.17和0.78+0.17;在胃良性病变患者阳性率均为5.26%(1/19),相对系数分别为0.12和0.11;在健康体检者中均为0.胃癌患者与胃良性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相比,两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2)CK20mRNA、hTERTmRNA阳性率和相对系数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有关(P<0.05),阳性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P<0.05).3)CK20 mRNA、hTERT mRNA与CEA、CA199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阳性率高于CA199(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K20mRNA和hTERT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密切相关,提示两项指标能预测外周血微转移和判断预后,其诊断外周血微转移优于CAl9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根治性治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48例喉癌患者术前和术后6、12、24个月外周血中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48例喉癌患者外周血术前CK19mRNA、CK20mRNA阳性率分别为37.5%(18/48)、45.8%(22/48);患者术后6、12、24个月外周血CK19mRNA与CK20mRNA的表达均较术前下降(P〈0.05);复发组CK19mRNA、CK20mRNA术前表达均高于无复发组(P〈0.05);4例复发患者术前与术后6、12个月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喉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K19mRNA和CK20mRNA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喉癌微转移及临床疗效,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喉癌局部复发的预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