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多发椎管肿瘤临床较少见,因其表现常较复杂,若是同期生长在椎管的不同部位,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延误病情。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多发椎管肿瘤11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4岁~56岁,平均36·3岁。病程1·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发展较为缓慢,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我们自1986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治椎管内肿瘤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1990-01~2007-06收治的56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前56例患者进行X线、脊髓造影、CTM和MRI明确诊断,术后1~15年(平均4.5年)随访中47例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优良率83.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早期不典型性,术前主要依赖CT、MRI确诊肿瘤的部位及其大小范围,对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椎管内肿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2例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病例,以1例发生于纵隔的节细胞神经瘤为对照,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分析;标本经常规检查及NF,S-100,MBP,PMP22,Ki-67,SMA,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病理学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例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发生于30~40岁.女性较多发.部位均位于颈髓节段,临床上多以根性疼痛及脊髓压迫症状为主.形态学上可见成熟或未成熟的肿瘤性节细胞散在或成束穿插于肿瘤性Schwann细胞间质中,肿瘤中可见正常的神经纤维呈束状排列.免疫组化:NF(节细胞+),S-100(含神经鞘瘤样结构的肿瘤成分+,高于含神经纤维瘤样结构者;另外节细胞周围的卫星细胞+).MBP(成熟的神经纤维+),PMP22(弥漫+),Ki-67(含神经鞘瘤结构的区域约3%,其余区域0~1%).SMA(血管内皮无明显增生).GFAP结果不恒定.结论:发生在椎管内的节细胞神经瘤较罕见,肿瘤本身为良性(WHO I级).常引起根性疼痛.由于发生部位为椎管内甚至伴行神经根长出椎间孔,因此在形态学上要与发生在椎间孔区的粘连了神经根的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相鉴别.手术切除的完全与否对预后影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椎管内肿瘤经半椎板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方法.结果:椎管内肿瘤33例,其中肿瘤全切32例,近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2例创腔积液,3例轻度脑脊液漏,经局部处理愈合.结论:经半椎板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能充分暴露肿瘤,并在显微镜下安全切除肿瘤,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适用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椎管内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我科收治的椎管内转移瘤的临床资料。本组9例,绝大多数位于胸段,硬膜外最多为8例,髓内1例。结果均行椎板减压及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切除术,术后疼痛全部消失,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椎管内转移瘤为硬膜外常见肿瘤,发病迅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外科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年来应用MRI及显微外科技术 ,对 38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 MRI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 ,是提高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效果的关键。结论 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 ,手术效果好 ;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总结成人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69例手术的成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前后神经功能ASIA评分变化及预后影响主要因素。  结果  成人椎管内肿瘤主要分布于髓外硬膜内(约占总数的61.3%),肿瘤位于胸椎管内比例最高,病理类型以神经鞘瘤及脊膜瘤最多见(两者约占总数的53.5%),采取脊柱后路显露及神经显微外科技术,91%的肿瘤可经全切治愈。ASIA评分显示术后随访神经根性疼痛、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后路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显微外科技术,是目前椎管内肿瘤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外科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来应用MRI及显微外科技术,对38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 MRI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效果的关键。结论 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 病例1,患者女,27岁.2005年或头晕、恶心和呕吐1个月,发现小脑占位病变,考虑髓母细胞瘤.于2005-10初入我院神经外科,于2005-10-25行颅后窝开颅小脑髓母细胞瘤切除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后症状好转,术后病理示髓母细胞瘤(图1A).术后行头部伽玛刀治疗.此后病情平稳.2008-07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乏力,进而出现右腿乏力进行性加重,复查MR检查提示,胸5、胸9~11、骶1~2椎管内多发转移瘤.遂于2008 10-27行胸9~11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髓母细胞瘤.术后腰部疼痛好转,右腿乏力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科,行全脑全脊髓放疗及局部残留肿瘤放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对1988年2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28例椎管内脊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颈段5例,胸段19例,腰段4例。[结果]28例均行手术治疗,26例肿瘤全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23例经1—12年(平均5.5年)随访,评定为优18例,良3例,进步1例,差1例,优良率91,3%。[结论]椎管内脊膜瘤是椎管内较常见的肿瘤,多位于脊柱胸段。确诊以病理检查为主要依据,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哑铃型椎管肿瘤的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至2008年10年间收治的28例哑铃型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哑铃型椎管肿瘤患者均经MRI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临床特征主要为椎管内压迫症状(根性疼痛、感觉异常、肌无力)和椎管外压迫症状(椎体周围发现包块)。所有病例均行Ⅰ期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23例获得随访,随访7个月~10年,18例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对椎管肿瘤患者应重视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MRI检查在哑铃型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占重要地位;早期诊断、Ⅰ期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是优选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术式与方法选择,脊柱脊髓与神经功能的保护和重建,评价半椎板切除入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经半椎板或全椎板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及对沟通性肿瘤部分采用附加切121手术共56例。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8例;1例颈部与1例胸部沟通性肿瘤未切除椎板,余下均行椎板切除。结果手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28例,脊膜瘤18例,神经节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除星形细胞瘤2例外未能全切,其余均全切。半椎板切除入路者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术后下床早。结论经半椎板切除入路较全椎板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够尽可能减少对椎体损伤,保留脊柱后柱结构,组织的完整性;增强脊柱稳定性及减少脊柱功能损伤;患者术后效果好,卧床时间短;对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路方法,同样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Angiolipoma)为包含成熟脂肪组织和异常血管成分的良性肿瘤,为一种少见的椎管内肿瘤,其患病率约占所有椎管肿瘤的0.14%~1.2%,占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的2%~3%,常见的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该病确切病因尚未明了,Berenbruch[1]于1860年首次报道1960年Howard和Helwig[2]首次将血管脂肪瘤归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转移瘤指所有主要累及椎管内结构的继发性肿瘤,其常见原发肿瘤类型包括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肾透明细胞癌等。为了预后分析和手术干预决策的选择,根据累及椎管内结构的位置,一般将“椎管内”转移瘤进一步细分“椎管内硬膜外”(简称“硬膜外”)、“髓外硬膜内”(简称“硬膜内”)、“脊髓髓内”亚类。椎管内转移瘤发病率较脑转移瘤低,相应的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证据少,本文基于国内椎管内转移瘤诊疗经验,结合国际同行研究成果,整理成中国椎管内转移瘤诊疗专家共识,为临床椎管内转移瘤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30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经验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椎管内肿瘤的确诊率为100%,高于X射线的确诊率(1.3%)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确诊率(63.5%,P<0.05)。恶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疼痛、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良性椎管内肿瘤患者(P<0.05)。髓外肿瘤患者的疼痛和棘突叩击痛的发生率高于髓内肿瘤患者,而自主神经障碍的发生率低于髓内肿瘤患者(P<0.05)。手术后恶性肿瘤的复发率高于良性肿瘤(36.3%和5.4%,P<0.05)。结论掌握椎管内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辅助作用。MRI检查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肾肿瘤自发性破裂临床上较少见,一旦发病,病情较急,是泌尿外科急症之一,该病多发于肾错构瘤,肾恶性肿瘤也可发生。我科于2000年6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11例肾肿瘤自发性破裂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3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左下肢持续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与活动无明显关系.行腰椎CT扫描示:腰骶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以椎管内肿瘤于2004年9月24日收住本院骨科.  相似文献   

19.
张娜 《实用肿瘤杂志》2012,27(6):661-662
在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淋巴瘤的85%.非霍奇金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可侵犯结外组织.原发于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和睾丸.而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生于颅内,累及椎管硬膜外者极少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腰椎管内非霍奇金淋巴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73~2003年术后复发的嗜铬细胞瘤18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7.9%(18/227).结果: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复发原因为手术种植或残留肿瘤组织的复发、恶性肿瘤的转移及良性肿瘤的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易多发或转移,转移位于无嗜铬组织的部位,多发部位常在肾上腺外.结论:嗜铬细胞瘤复发原因多种.多发及肾上腺外肿瘤恶性倾向较大应密切观察.为降低复发率,术前应明确肿瘤是否为多发,术中应避免肿瘤组织的种植或残留,对有恶性倾向的肿瘤应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