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醋酸甲孕酮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级按统一要求询问职业接触史、疾病史、实用性史等,以及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等及B超肝脏声组B超声像图的观察。结果 观察组血液流变异常、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B超声像显示肝脏光点增粗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浓度醋酸甲孕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苯及其化合物作业工人肝脏B超声像图改变。方法选择226例长期接触苯及其化合物的作业工人作为观察组及200例不接触苯及其化合物的作业工人及后勤管理人员为对照组,对其进行B超检查,分析苯及其化合物对作业工人肝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肝脏超声结果异常检出率37.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0~20年工龄组的肝脏B超异常检出率为40.43%,明显高于5~10年工龄组24.24%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0.05);同时该组与对照。组同工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P〈0.05)。结论长期接触苯及其化合物作业工人肝脏B超声像图发生改变,B超可作为苯及其化合物接触人群慢性肝损害的动态监测指标。B超对肝检查,具有无损伤、可重复性,诊断迅速、价廉等优点,可动态观察肝的实质改变且诊断符合率高,无痛苦又无副作用,可携带,以弥补临床医生体格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胆囊超声改变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胆囊彩色B超声像图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 139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及 4 2例非肝炎体检者进行胆囊超声检查。结果 :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组与非肝炎对照组彩色B超胆囊异常率比较均差异显著 (P <0 .0 1)。重型肝炎、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之间胆囊异常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胆囊异常与胆囊本身炎症无关。胆囊声像图的改变对判断肝脏实质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观察双虎清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疗效。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姐)和B组(对照组),分别用双虎清肝和丹参治疗疗程12用。治疗组B超肝脏声像改善总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5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ALT、TG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TC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双虎清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合并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的血液指标。方法选取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合并有IDA(观察组)与肝炎肝硬化合并非IDA(对照组)患者各30例,分别测定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凝血功能、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并对各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铁蛋白低于对照组( P<0.05)、叶酸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B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门冬氨酸基转移酶、白蛋白、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胆汁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叶酸、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测定有助于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IDA,肝炎肝硬化合并IDA患者的血液学异常与肝功能损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眼底病的有效性及患者视力水平。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眼底病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常规方法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力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指标、视力。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视力好转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指标、视力并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指标、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方法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眼底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血液流变指标、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 B 超检测对羊水过少和围产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B 超检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羊水量正常的孕妇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及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计划剖宫产、急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羊水轻度混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重度窒息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孕妇妊娠期间,使用 B 超检测对羊水过少和围产结局的患者进行诊断检测,能够实现良好的检测效果,对孕妇的围产结局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性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对妊高征患者凝血因子的影响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入院治疗的妊高征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方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性护理干预,测定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与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bg)、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结果两组护理前血液流变、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液流变改善,血小板计数:Fbg下调、PT、a PTT水平上调(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8%)(P0.05)。结论将运动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妊高征患者中能改善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严重肝脏外伤患者治疗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84例严重肝脏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的42例纳入对照组,将另外无法耐受一起确定性手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体温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结果:观察组 APPT、PT、体温等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观察组2.38%(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显著(P <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4.28(6/42),对照组19.05%(8/4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严重肝脏外伤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祛脂汤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87例脂肪肝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脂及肝功能变化、B超声像图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疏肝祛脂汤在降低血脂,促进肝脏脂肪代谢,修复肝功能,促进脂肪肝恢复正常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乙肝患者PT、APTT、FIB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凝血状态的改变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3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重症肝炎组的PT、APTT、FIB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慢性肝炎组的FIB水平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T、APTT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乙肝患者的凝血状态随肝脏损害程度的加深而有明显改变,各测定值的异常与肝脏损害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红花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成 《实用全科医学》2003,1(3):202-203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 4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均给予正规激素治疗 ,治疗组同时加用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 2 1天 ,用药期间两组均停用潘生丁、肝素等抗凝及降脂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的变化情。结果 治疗组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 ;治疗后 ,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明显改善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的特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稳态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兴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07-1008
目的探讨非稳态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公司371名从事冲压作业工人及对照组228人进行听力、血压、心电图及内、外、五官科检查。结果噪声组的听力损伤、心电图异常、高血压及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均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听力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听损,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听力损伤发生率逐渐增加。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和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非稳态噪声对作业工人中枢神经、听力和心血管均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制丹参田七粉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田七粉辅助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心肌缺血、部分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P<0.05),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及部分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田七粉辅助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相关肽(L-ArgX)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服乙酰水杨酸(ASA)36 mg/kg(b.w.、L-ArgX 61.4 mg/kg(b.w.及同体积空白对照液,每日1次,共8 d。观察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与ASA组对比。结果 L-ArgX可明显降低全血表观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HCT)和血浆粘度。L-ArgX还可延长血浆复钙时间、白陶士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结论L-ArgX可能通过L-Arg-NO(一氧化氮)代谢通路发挥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脑保护剂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血液流变指标也有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0%,对照组为6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对临床脑梗死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疗法及组织胶治疗对肝硬化患者门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将其分为单纯硬化剂组、单纯组织黏合剂注射组及硬化加黏合剂组,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门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血流速度与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5);硬化加黏合剂组对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单纯硬化剂组稍高于单纯黏合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中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疗法及组织黏合剂治疗可以增加门静脉血流,可能不会明显加重门静脉高压,有利于肝脏合成功能的恢复和肝脏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8.
胃萎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胃萎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用游泳劳损法制造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血液黏度明显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胃萎汤大、中、小治疗组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胃萎汤通过改善气虚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发挥益气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稳态噪声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稳态噪声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对连续接触稳态噪声的工人进行了调查。方法接触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血压、心电图、脑血流图及心血管功能的测定,并测定现场噪声强度。结果作业环境噪声强度平均为91.2dB(A);接触组血压异常率及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以窦性心律不齐为主;接触组上升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转折高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低波幅与波幅差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接触组脉率、心搏出量及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平均动脉压、冠状动脉灌注压、血管总外周阻力及标准周阻高于对照驵(P<0.05)。结论长期接触稳态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心、脑及血管功能存在明显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CFN)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78.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流变学变化可能是其治疗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