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患者智能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智能与年龄,性别,病程,脑功能和脑局部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76例帕金森病患者检查头颅CT,脑电地形图和^133Xe吸入法测rCBF,长谷川简易智能评价分度表测试智能,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在智能障碍PD患者,HDS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1,P〈0.01,与大脑平均血流量呈正相关,r=0.67,P〈0.01;  相似文献   

2.
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脑循环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脑循环变化。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E^99mTc-ECD作为显像剂,定量测定15例Alzheimer型痴呆(ADT)、24例血管性痴呆(VD)和15名正常老年人的局部脑血流量(rBCF)。结果 DNT、VD组大脑平均血流量(mCB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AT组额、颞、顶叶皮质rCBF明显减少(P〈0.01);VD组各脑叶皮质及其  相似文献   

3.
加里福尼亚痴呆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检测加里福尼亚痴呆行为问卷(CDBQ)的信度与效度。方法对60例Alzheimer病(AD)患者进行测试,其中有48例患者完成二倍照料者的联合评定。结果CDBQ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ornbach’sα=0.7863,p〈0.01,联合检测的一致性高,ICC=0.8508,P〈0.01。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相比,相关系数r=0.36,P〈0.01,平行效度较好。结论CDBQ中译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性痴呆局部脑血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脑循环变化。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99m-ECD标记,定量测定血管性痴呆(VD)、多发性脑梗塞(MI)及正常老年人各10例的局部脑血流量。结果VD组各脑叶及基底节区平均脑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D组比MI组额颞叶皮质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P<0.05);VD额叶皮质脑血流量改变与神经心理测试MMSE呈正相关(r=0.692,P<0.05)。结论VD存在全脑广泛的脑血流灌注降低。额叶皮质血流灌注降低与痴呆的发生及痴呆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PECT局部脑血流定量测定对于VD的预测及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测定,并与30例无ACVD的EH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合并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SDNN、rMSSD、PNN50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0.01、〈0.001)。提示合并ACVD的EH患者HRV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主神经中枢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合并肥厚心肌病(HCM)的经颅多普勒(TCD)局部脑血流量(cCBF),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心电图(ECG)的变化。方法,对一家三代HMSN合并HCM1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者常规进行了这四项检查,结果TCD,rCBF,BAEP和ECG的异常率分别为85%,76%,92%和92%。结论绝大多烽HMSN合并HCM患者的TCD,rCBF,BAEP和EC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患者的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情况,对11例处于症状发作期的抑郁症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者用99mTc标记的亚锡双半胱乙脂进行脑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左下额、左前颞及扣带皮质的rCBF显著下降(P<0.01),而右上额、右下额和两侧顶叶、枕叶的rCBF也有下降(P<0.05)。观察组尚存在上额皮质rCBF两侧非对称性(P<0.05),而对照组未见相应的非对称性。提示抑郁症发作时存在某些脑功能区rCBF下降以及两侧脑功能区局部的rCBF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8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DI)以及血小板粘附率。结果示:ACVD各组患者DI显著降低(P<0.01)而血小板粘附率显著升高(P<0.001);脑出血患者随年龄增加血小板粘附率也相应增高(r=0.725,P<0.01);性别与各组之DI及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老年期痴呆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Diamox SPECT脑血流(CBF)负荷显像对于老年期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Diamox药物负荷^99mTc-ECD SPECT核素显像技术对Alzheimer型痴呆(DAT)患者1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15例进行脑血管储备功能测定。结果 安静状态下,两痴呆组平均脑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VD组间脑血流无统计学意义。Diamox负荷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局部脑血流与红细胞膜微粘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了53例脑梗塞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和红细胞膜微粘度(EM-MV)。结果显示:患者组患侧半球rCBF与健康组同侧半球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患者组EMMV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MMV与rCBF呈反比,血液粘度越高,对血流切变应力影响越大,脑血流量越低。提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的重要因素,故降低红细胞膜微粘度,对于改善脑血流量,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与脑血流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66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SPECT脑血流显像和神经功能的关系,发现:(1)临床神经功能与rCBF的变化密切相关;(2)失语组与无失语组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rCBF亦存在显著差异,失语的恢复与rCBF的恢复相一致;(3)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DD)现象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出血量大和/或优势半球出血易引起CDD。提示积极改善脑出血患者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脑血流量,有助于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组织损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对26例EH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RV测定,并与20例EH元ACVD患者进行对比。结果:EH并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无ACVD组(P〈0.01;P〈0.01);24h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  相似文献   

13.
报道对43例有不同转归的癫痫病人和1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注安定致脑电活动β功率改变和脑脊液(CSF)中强啡肽A1-13(DynA1-13)、亮脑啡肽(L-EK)、生长抑素(SS)变化和前瞻性结果。发现复发病人静注安定后电活动β功率增加的量比复发组相对照组低(P〈0.05),而CSF中DynA1-13,L-EK则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P〈0.05),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78,r=-0.66。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局部脑血流(rCBF)特点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了17例ADHD患儿和11名正常儿童rCBF灌注情况。定性分析结果显示,ADHD患儿低rCBF灌注量的发生率(35%)高于正常儿童(9%),低灌注部位涉及额叶、颞叶、枕叶和丘脑;半定量分析显示,左基底节灌注明显低于右侧(P<0.01),右侧扣带回和颞叶灌注低于左侧相应部位(P<0.05)。提示额叶-基底神经节环路在ADHD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膜脂质、微粘度及血清脂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3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红细胞膜胆固醇(膜CH)、膜磷脂(膜PL)、膜微粘度(膜)及血清脂质进行测定,并与41例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①IS患者膜CH、膜CH与膜PL比值(膜CH/膜Pu及膜显著增高(P<0.01),膜亏与膜CH及膜CH/膜PL呈显著正相关;②IS组血清胆固醇(CH)、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载脂蛋白A_1(APO-A_1)显著降低(P<0.01),膜CH和膜与APO-B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H、APOA_1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变形性与血小板粘附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8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DI)以及血小板粘附率。结果示:ACVD各组患者DI显著降低(P<0.001),而血小板粘附率显著升高(P<0.001);脑出血组患者随年龄增加血小板粘附率也相应增高(r=0.725,P<0.01);性别与各组之DI及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测定,并与30例无ACVD的EH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合并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SDNN、rMSSD、PNN50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0.01、<0.001)。提示合并ACVD的EH患者HRV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主神经中枢损害。  相似文献   

1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2例癫痫病人脑脊液(CSF)中苯妥因钠、卡马西平浓度,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发现:CSF中苯妥因钠、卡马西平与临床疗效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关系密切;与血总浓度呈正相关(r=0.37,P<0.05;r=0.73,P<0.05);与血游离浓度无显著区别(P>0.05);药物剂量与CSF中苯妥因钠、卡马西平水平无线性关系(r=0.134,P>0.05;r=0.14,P>0.05);病程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可能改变CSF中苯妥因钠、卡马西平浓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133Xe吸入法检测53例脑卒中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局部脑血流(rCBF),同时检测红细胞膜微粘度(EMMV)。结果患者组患侧半球rCBF与健康对照组同侧半球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患者组EMM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提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的重要因素。EMMV与rCBF呈负相关,故改善红细胞膜微粘度,对提高脑血流量,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髓鞘碱蛋白对脑梗死和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髓鞘碱蛋白(MBP)对脑梗死(CI)和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4例CI患者、28例MS患者、24名正常者血清以及部分患者脑脊液(CSF)的MBP进行了检测。结果CI、MS患者血清和CSF的MBP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S组又高于CI组(P〈0.01);MS组中病情活动期患者MBP又高于缓解期。结论血清和CSF的MBP检测对MS和CI的鉴别诊断,以及判断MS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