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抗支架联合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支架内晚期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抗-[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支架联合局部移植内皮祖细胞(EPCs)防治血管支架内晚期再狭窄的效果.方法:以反复浸泡吹干法制备双抗支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后动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组,8只)或双抗支架+ EPCs移植(双抗支架组,8只).随访2月.观察管腔最狭窄百分比、支架内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结果:与药物涂层支架组比较,双抗支架组支架内管腔面积狭窄百分比[(28.3±4.2)%比(8.8±1.45)%]、血管新生内膜面积[(1.44±0.34)m2比(0.46±0.21) m2]、最大内膜厚度[(172±5.0)μmm比(105±4.9)μmm]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双抗支架+EPCs移植可显著降低支架内晚期再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涂层支架(triptolide)置入猪冠状动脉后,血管内膜增殖过程中NF-κB、ki67表达的变化,探讨该药物支架对血管内皮的影响。方法将8只猪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将雷公藤内酯醇涂层支架和裸支架组对照,置入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近端。术后12周处死动物,采用光镜观察内膜增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内皮修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平滑肌细胞NF-κB、ki67表达。结果术后12周,triptolide组血管内膜增生[(内膜厚度(0.12±0.05)mm]、内膜面积[(1.17±0.25)mm2]明显小于对照组[内膜厚度[(0.35±0.11)mm,P<0.01],内膜面积[(1.81±0.36)mm2,P<0.05];电镜显示血管内膜表面的内皮细胞较对照组分布更紧密,排列更整齐,覆盖更完整;药物组NF-κB、ki67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涂层支架可抑制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效控制局部炎性活动,抑制内膜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涂层支架预防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的疗效及机制。方法8只小型猪随机分为单纯雷帕霉素涂层支架(RES)组和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涂层支架(RTES)组,每只动物于冠状动脉中置入支架2枚。术后RES组服用阿司匹林3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3个月;RTES组服用阿司匹林300 mg/d,3个月,氯吡格雷75 mg/d,1个月。实验期间对动物行为学和出凝血障碍等并发症进行观察。3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处死动物,取出支架血管段,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①两组均未发现急性、亚急性和远期血栓,无出凝血等并发症发生。②支架部位血管腔面积: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组为(4.89±0.46)mm2,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涂层支架组为(4.96±0.35)mm2;新生内膜面积: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组为(1.05±0.09)mm2,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涂层支架组为(1.12±0.10)mm2;管腔面积丢失率: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组为(21±7)%,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涂层支架组为(19±9)%。结论①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涂层支架可有效预防PC 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②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涂层支架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与单纯雷帕霉素支架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三氧化二砷(As2O3)控释洗脱支架早期和非早期药物释放防治犬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裸支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单涂层支架、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纳米二氧化硅-聚乳酸/乙醇酸双涂层支架、As2O3(200μg/支架)单涂层及双涂层控释洗脱支架随机置入30只犬冠状动脉回旋支或前降支相应节段,每只动物置人同类支架,分为裸支架组、单涂层组、双涂层组、单涂层As2O3支架组和双涂层As2O3支架组。术后4周处死,取支架血管段组织,观察和分析组织学变化。结果 各组平均损伤积分相似。光镜可见新生内膜组织形成,未见内膜下出血和中膜、外膜坏死,无附壁血栓及炎性细胞浸润;扫描电镜显示各组内皮完整,未见血栓形成及白细胞黏附。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单涂层As2O3支架组与单涂层组和裸支架组、双涂层As2O3支架组与双涂层组和裸支架组比较,平均新生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管腔面积狭窄率明显减少(P〈0.01),管腔面积显著增大(P〈0.01);单涂层As2O3支架组与双涂层As2O3支架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涂层组与裸支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2O3 控释洗脱支架安全可行,非早期较早期药物释放防治再狭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患者(n=60)分为对照组(n=30,实施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和研究组(n=30,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各组干预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97.38%高于对照组75.95%(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的总体干预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 myc反义寡核苷酸 (ASODN)经铂 -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局部应用后 ,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羧基荧光素 (FAM )标记c mycASODN的国产铂 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 (5 5 0 μg/支架 )置入兔颈动脉 (n =6 ) ,术后 4 5min、2h、6h分别取材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在脏器中的分布。另取家兔 32只 ,对照组 16只置入明胶蛋白涂层支架 ;处理组 16只置入携带c mycASODN明胶蛋白涂层支架。术后 7、14、30、90d(均n =4 ) ,取置入支架血管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观察新生内膜增殖、细胞凋亡和c myc表达。结果 :给药后镜下观察药物主要分布于靶点血管。处理组平均新生内膜厚度与新生内膜面积均较对照组小(均P <0 .0 1)。术后 30d在新生内膜中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 ,90d时单位面积内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 30d ;同时 ,处理组VSMC的凋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内膜中c myc蛋白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均为阳性 ,处理组术后 7、14d为阴性 ,30、90d为弱阳性。结论 :明胶蛋白涂层支架介导的局部给药简便、可行。c mycASODN在体导入后 ,抑制VSMC增殖 ,诱导VSMC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药物涂层支架虽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因其植入后血管再内膜化的延迟和炎症反应,使远期支架内血栓事件明显增加[1-2].生物可降解西罗莫司支架可以减少支架药物所致的内皮化延迟和聚合物不降解所致的局部血管壁炎症反应,从而实现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和晚期血栓形成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EXCEL生物可降解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作为支架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及携带雷帕霉素的PLGA涂层支架的抗内膜增生作用。方法:在14头微型猪的3支冠状动脉分别植入钴铬合金裸支架(CoCr-BMS)、不载药的PLGA涂层支架(PCOS)和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LGA-SES)。分别在支架植入后1个月和3个月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分离支架段血管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共有12头动物存活,其余2头动物可能因麻醉剂相关的呼吸抑制而死亡。支架植入后1个月和3个月,不载药的PLGA涂层支架新生内膜面积和晚期管腔丢失与CoCr-BMS组相近,而PLGA-SES组则明显低于CoCr-BMS组。组织形态学示3组支架段血管损伤积分、炎症积分及再内皮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冠状动脉支架模型中,PLGA涂层的支架设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携带雷帕霉素的这种支架可抑制新生内膜形成,预防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支架与进口XIENCEⅤ支架临床疗效及手术治疗费用。方法 100例符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征患者,非随机分为BuMA支架组和XIENCEⅤ支架组各50例。分别观察两组手术即刻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手术治疗费用,同时观察术后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9,P=0.914)。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复杂病变例数、支架置入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即刻成功率为100%,无血栓、血管夹层现象发生,其中BuMA支架组中,1例为严重钙化病变,经旋磨治疗后顺利置入支架。两组各有1例在急诊手术处理右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病变时出现慢血流现象,经冠状动脉内使用维拉帕米后,血流均恢复,术后造影靶血管血流均为TIMI 3级。两组在支架置入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秩和检验比较,Z=-1.081,P=0.280)。但在手术治疗费用方面,XIENCEⅤ支架组中位数为59 568(37 984~110 025)元,BuMA支架组中位数为43 077(27 362~83 85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5,P〈0.001)。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各有1例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其中BuMA支架组1例术后3个月自行停用双联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复查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支架远端再狭窄,经切割球囊扩张后症状缓解。BuMA支架组14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除前述1例再狭窄外,1例支架远端边缘节段有轻度内膜增生,但狭窄程度小于20%,余均未见明显新生内膜增生迹象。XIENCEⅤ支架组15例复查造影,1例支架中段轻度内膜增生,狭窄程度小于20%,余均未见明显新生内膜增生。BuMA支架组轻度内膜增生发生率为7.1%,XIENCEⅤ支架组轻度内膜增生发生率为6.7%,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结论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支架与进口XIENCEⅤ支架比较,其临床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相似,但手术治疗费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对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防治作用及安全性,减少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在16头微型猪的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左旋支分别置入支架1枚,其中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每枚支架药物剂量1.2μg/mm2)共8枚,为对照组;雷帕霉素-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每枚支架含雷帕霉素1.2μg/mm2、巴曲酶0.3μg/mm2)共8枚,为实验组。对照组术前3 d起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0.3 g直至28 d处死;实验组术前3 d至术后7 d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0.3 g,此后改为每天口服阿司匹林0.3 g,直至28 d处死。28 d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术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血管,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再狭窄率:对照组为0,实验组为0。管腔丢失率:对照组为(7±5)%,实验组为(4±3)%。新生内膜面积:对照组为(1.0±0.8)mm2,实验组为(0.9±0.7)mm2。结论雷帕霉素-巴曲酶复合药物涂层支架与单纯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比较可以减少支架置入术后的口服氯吡格雷总量及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