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对心力衰竭诊断及心功能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6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非心血管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全血NT-pro BNP浓度。观察组出院随访六个月,记录各亚组因心衰再入院和死亡患者的例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NT-pro BNP浓度明显增高,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亚组NT-pro BNP浓度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增高,各亚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分级高组的患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心功能分级低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 BNP是筛选心衰诊断的基础,为心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NT-pro BNP的水平能客观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同时可用于心衰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血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浓度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的关系,更好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技术检测心力衰竭患者107例和健康对照组83例全血N末端脑钠肽浓度。结果心力衰竭患者男性52例,平均值为3984.74pg/ml,女55例平均值为3376.09 pg/ml;健康对照组男45例,均值为135.80 pg/ml,女38例,均值为158.71 pg/ml;两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心衰患者全血N末端脑钠肽浓度水平明显增高,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N端脑钠肽定量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颍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死亡组(n=6)及存活组(n=147),均行N端脑钠肽定量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N端脑钠肽水平,死亡组与存活组N端脑钠肽水平,并分析N端脑钠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N端脑钠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死亡前N端脑钠肽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147例出院患者,出院时N端脑钠肽水平仍然升高的患者再次住院率为31.58%(18/57),高于出院时N端脑钠肽水平正常者3.33%(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水平高于健康者,慢性心力衰竭死亡患者N端脑钠肽水平高于存活者,且出院时N端脑钠肽水平正常者再次住院率小于仍然升高者。N端脑钠肽定量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及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4月至2017年6月4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脑钠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组2例死亡病例,均为血浆脑钠肽水平较高者。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结果对患者病情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水平与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按照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心功能Ⅰ~Ⅱ级47例、Ⅲ级52例、Ⅳ级51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门诊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体检者均接受血液采集,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NT-pro BNP水平,通过心脏彩超测心功能指标,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并计算血清CA125与NT-pro BNP、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F、SV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的血清CA125水平、NT-pro BNP水平、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与NT-pro BNP呈正相关,与LVEF、SV呈负相关,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与其NT-pro BNP水平、心功能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情进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范龙 《医学综述》2015,(6):1112-1114
目的分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开封市龙海医院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156例,同时选择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NT-pro BNP、c Tn I、Mb、CK-MB、Hcy、CRP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心功能分级下,NT-pro BNP、c Tn I、Mb、CK-MB、Hcy和CRP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T-pro BNP、c Tn I、Mb、CK-MB、Hcy和CRP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NT-pro BNP与c Tn I、Mb、CKMB、Hcy、CRP均相关。结论 NT-pro BNP前体水平与c Tn I、Mb、CK-MB、Hcy、CRP指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内酯、美托洛尔、依那普利三联治疗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测试、治疗前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心房颤动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房颤动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大于对照组,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美托洛尔、依那普利三联治疗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的效果优于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莉 《吉林医学》2012,33(3):473
目的:探讨脑钠肽联合肌红蛋白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的脑钠肽及肌红蛋白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脑钠肽、肌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这些血清因子的水平随着NA分级而逐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钠肽及肌红蛋白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联合检测BNP和肌红蛋白的浓度,可以更好的诊断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浓度对诊断老年心力衰竭及判断心功能状态的意义. 方法心力衰竭患者152例,排除肾功能异常者(血肌酐值﹥176.8μmol/L),用ELISA法分别测量其血浆NT-pro BNP浓度.选择老年无心力衰竭患者14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胸部X线、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二尖瓣峰值流速比(E:A).结果心力衰竭组的LVDD、LVEF、NT-pro BNP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浆NT-pro 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log NT-pro BNP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与E:A值呈负相关,与心胸比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①血浆NT-pro BNP水平在心力衰竭组升高,可以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出诊断.②不同程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浆NT-pro BNP浓度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③NYHA I级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升高,提示血浆NT-pro BNP水平在较早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存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赖运波  刁晓艳 《浙江医学》2022,44(5):506-509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对CHF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CHF患者107例(CHF组)及非CHF患者59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抽取静脉血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SIRT1及其他生化指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  相似文献   

11.
B型脑钠肽(B-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是生物内源性多肽。近年来,有关BNP(NT-pro BNP)的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对心脏病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BNP是一种主要由心脏分泌的肽类激素,大量研究表明,血浆BNP浓度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BNP及NT-pro BNP能够敏感且特异地反映心室功能紊乱的程度。NT-pro BNP较BNP在外周血浆中的半衰期长、稳定性好,二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心力衰竭(heart failuer,HF)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远期预后等均有密切关系,现就BNP及NT-pro BNP的生物学特征及在心力衰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型脑利钠肽(BNP)与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pro BNP)在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血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2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以同期住院心功能正常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分析2个指标(BNP、NT-pro 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YHA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之间水平的差异。结果:心衰组血BNP及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衰组中,随着NYHA分级增加,BNP、NT-pro BNP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级别间2个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指标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与LVEF分级呈负相关。结论:BNP、NT-pro BNP是心衰诊断的标志物,对不同程度心衰的鉴别诊断、危险分层、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是诊断心力衰竭的有力标记物。本文旨在研究肾功能不全(血肌酐(Cr)>133μmol/L)的情况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的变化,并初步探讨Cr>133μmol/L时NT-pro BNP诊断心力衰竭的截断值。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20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未行血液透析治疗)和115例心功能正常患者(其中39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测定其血浆NT-pro BNP和血肌酐浓度。结果无论正常组还是心衰组中,肾功能不全患者的NT-pro BNP浓度明显高于相应的肾功能正常患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的截断值2 200 ng/L时诊断心力衰竭伴肾功能损害具有较好的敏感性(0.795)和特异性(0.797)。结论NT-pro BNP检测结果明显受到肾功能的影响,当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功不全时NT-pro BNP相对升高,相应的提高其截断值可以有效提高心力衰竭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来该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 BNP和循环酶法测定Hcy水平,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NT-pro BNP及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NT-pro BNP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且NT-pro BNP及Hcy水平也与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患者经治疗后,血清NT-pro BNP及Hcy水平明显降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测其血清NT-pro BNP和Hcy水平的高低,可帮助患者评估心衰的的严重程度,对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红芳 《吉林医学》2014,(14):121-122
目的:对血浆B型脑钠肽(BNP)在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观察1组,选取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但未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观察2组,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三组患者中血浆B型脑钠的含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观察组1组、观察2组TNF-α、IL-8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患者的TNF-α、IL-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TNF-α、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患者的BNP明显高于观察2组、对照组,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其对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Roche Cobas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和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93例心衰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T-pro BNP和cTnI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衰组NT-pro BNP和cTnI平均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衰组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比单独检测的阳性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pro BNP和cTnI联合检测的灵敏度远高于单项检测(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和cTnI水平可以指导临床更好的诊断和排除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7.
陈炎  张灿 《当代医学》2014,(13):123-124
目的:研究N末端B型脑钠肽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20例,参考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均分为I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n=30)。记录4组患者治疗前的血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4组患者的NT-proBNP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可用于诊断心力衰竭患者和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检测在新生儿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小儿科收治的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患者128例,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组)56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心源性组)72例,同时选择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改良ROSS新生儿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源性组患儿分为心功能Ⅰ级31例、Ⅱ级18例、Ⅲ级7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 BNP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心源性组血清NT-pro BNP水平为(4922±1244)ng/L,非心源性组为(314±47)ng/L,对照组为(58±22)ng/L,心源性组和非心源性组高于对照组,心源性组高于非心源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儿新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NT-pro BNP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 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64,P<0.05)。结论血清NT-pro BNP水平检测在新生儿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血清尿酸联合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检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40例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AMI)40例。再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指数以及治疗前NT-pro 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检测值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的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采用血清尿酸联合N末端B型钠尿肽原检测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医学》2017,(1):57-5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患者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03—2015-12间台山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时期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代偿期患者作为B组,选取同时期医院收治的50例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抽血进行hs-CRP、NT-pro BNP检测,并在治疗7d后对A组患者再次抽血检验,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hs-CRP、NTpro BNP水平,对比A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NT-pro BNP水平状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F=7.265,P>0.05。A组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与B组(t=6.175)、对照组(t=17.693)相比明显差距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距较小,t=11.757,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NT-Pro BN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F=11.518,P>0.05。A组患者治疗前NT-Pro BNP水平与B组(t=14.946)、对照组(t=18.677)相比差距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治疗前NT-Pro 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12.917,P>0.05。A组患者治疗后NTPro 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患者hs-CRP、NT-pro BNP水平随患者病情加重会出现明显升高,临床可加强对患者hs-CRP、NT-pro BNP水平监测,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