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对克罗恩病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胃肠激素与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克罗恩病的认识,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麦金妹  刘伟燕 《吉林医学》2011,32(27):5812-5812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术后并发肠外瘘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克罗恩病术后合并肠外瘘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15例患者瘘口缩小,溢出液减少,维持了机体所需的营养。结论:克罗恩病术后合并肠外瘘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护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为治疗赢得了时间和机会,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克罗恩病和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改变。结果:克罗恩病平均发病年龄早于溃疡性结肠炎(P<0.05);消瘦、发热以克罗恩病明显多见(P<0.05),而血便、里急后重以溃疡性结肠炎多见(P<0.05),腹痛、腹泻两者无明显差别;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以回盲部为主(P<0.01),而溃疡性结肠炎则仅累及直肠和结肠(P<0.01);鹅卵石样改变、裂隙样溃疡等内镜表现仅见于克罗恩病(P<0.01);非干酪样肉芽肿、全层壁慢性炎、裂隙样溃疡和瘘管等病理改变亦仅见于克罗恩病(P<0.01)。结论:克罗恩病的发病年龄早于溃疡性结肠炎,两者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要依靠内镜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消化道节段性透壁性炎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的梗阻、穿孔、脓肿等并发症则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肠造口术是克罗恩病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充分认识克罗恩病及肠造口术,对于克罗恩病外科治疗中肠造口术的选择、肠造口术后患者的心理生理护理及如何降低克罗恩病外科治疗中造口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h17/IL-23免疫轴相关细胞因子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为二者的鉴别诊断寻找新指标。方法 选取2003年6月—2009年2月住院确诊的克罗恩病55例、肠结核患者55例,免疫组化ABC法测定克罗恩病、肠结核患者病变肠黏膜组织IL—17、IL-23P 19、ROR-γt的蛋白表达,1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 IL-17、IL-23P 19、ROR-γt在克罗恩病组、肠结核组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在克罗恩病组和肠结核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h17/IL-23免疫轴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组织中均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发病过程;但在蛋白水平尚难于对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作出鉴别。  相似文献   

6.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程长,发病原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文章探讨了克罗恩病的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治方法,及误诊病例1例,旨在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家族性克罗恩病在发病部位及临床类型上具有一致性,尤其同卵孪生患者。遗传和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克罗恩病的易感性。作者在患克罗恩病的1对同卵孪生及其直系亲属中研究CAR D15、TLR4和O CTN基因的多态性和环境因素。方法:观察1对患回肠结肠克罗恩病的22岁的同卵孪生姐妹及其健康的兄弟和父母。来自父母和亲属的DN A标本分为CA RD15、TLR4和O CTN基因型。应用抗酿酒酵母抗体(A S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 CA)进行分析。另外,父母和亲属填写一份关于环境因素的问卷。结果:孪生姐妹同年发病且具有同样的维也纳分级…  相似文献   

8.
谢超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99-200
目的对两种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其各自特点。方法将本院2006~2009年收治的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疾病种类分为溃疡性结肠炎组68例和克罗恩病组32例,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比较。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明显多于克罗恩病患者,前者的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后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更为常见,其发病年龄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克罗恩病,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应提高两者诊断率,早发现早诊断。  相似文献   

9.
医海拾贝     
分子模拟可以将克罗恩(Crohn)病的发病与某些食物联系起来。克罗恩病在组织学上与小肠结核相似,因此产生了一种假设,即:分支杆菌抗原在病因上可能起着某种作用。一些食物添加剂(乳化剂,增稠剂,表面增光剂和增塑剂)与分支杆菌的脂类有着相同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阳人民医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共108例,予综合治疗,观察患者肛门失禁情况、瘘管的愈合时间、症状缓解情况及生物学指标,行2年随访观察手术后遗症发病情况。结果治疗后肛门失禁评分[(3.16±0.58)分]低于治疗前[(13.67±3.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恩病内镜严重程度指数[(2.03±0.54)分]、克罗恩病简化活动指数[(139.86±34.29)分]、主观症状评分[(1.07±0.53)分]均优于治疗前[(7.89±2.34)、(287.04±95.45)、(2.36±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学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瘘管愈合时间为(19.07±8.72)d;出现后遗症7例(6.48%)。结论克罗恩病合并肛瘘采用综合治疗能够实现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与局部症状的减轻,效果理想,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李虹义  郑力  罗敏  张曼辉 《河北医学》2005,11(12):1146-1148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又称节段性结肠炎;肉芽肿性回肠炎或回肠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透壁性炎症.虽然经过了广泛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对CD的治疗也集中于抗感染制剂、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以及未定型结肠炎。目前关于IBD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证实炎性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大量国内外关于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作用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将我院2002年1月~2011年1月确诊的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患者作为人选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肠结核23例,克罗恩病共116例,作为对比分析病例资料。结果肠结核组发生发热及血便的比率与克罗恩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结核的血沉明显高于克罗恩病(P〈0.05)。两组的Hb、ALB及ANCA、ASCA及PPD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进行比较(P〉0.05)。肠结核的内镜表现主要为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改变及肠腔狭窄比较多见。克罗恩病内镜下表现主要为糜烂、充血水肿、节段性改变、裂隙状溃疡较多见。两组在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改变、假性息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的炎症和肉芽肿形成无统计学差异,干酪性肉芽肿仅见于肠结核,裂隙样溃疡、淋巴结肿大聚集仅见于克罗恩病。肠结核并发肠腔狭窄并肠梗阻比率较高,而克罗恩病并发瘘管、上消化道出血较多(P〈0.05)。结论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二者在诊断上常出现误诊,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二者的临床发病特征,结合内镜及病理对其鉴别诊断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肝的炎性假瘤(IP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以有炎性细胞浸润的纤维组织增生为特点。IPT明确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尽管IPT与系统性免疫紊乱的联系已明确,但其与克罗恩病的特殊联系尚属罕有。本次报道两例IPT合并克罗恩病患者。两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患者,以腹痛和黄疸为主要症状。症状表现时,均有未被诊断的活动性克罗恩病。CT检查发现两例患者均有肝肿块,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显示均存在胆管狭窄。考虑其黄疸症状及有胆管癌的可能遂行剖腹探查,病理结果均为IPT。随后被诊断为合并克罗恩病。接受克罗恩病治疗后,整体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背景和目的:免疫抑制剂现多用于克罗恩病早期。然而,其对克罗恩病自然病程的影响,尤其是对手术治疗需要的影响还不得而知。本研究旨在评估过去25年克罗恩病患者手术治疗需要的发展。患者和方法:回顾2573例患者的病历。在以克罗恩病确诊时间定义的五个连续队列(1978~1982,1983~1987,1988~1992,1993~1997,1998~2002)中,通过K aplan-M eier分析评估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氨甲蝶呤)的应用、肠道切除术的需要及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确诊后头3个月在本院就诊的565例患者中,确诊时的克罗恩病特征在各队列间无差异。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消化科及肛肠外科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更好的开展科室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该院消化科30名及肛肠科36名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掌握的总体情况处于中等水平,主管护师掌握程度比护师及护士高,本科毕业比大专及中专毕业的掌握程度高,专科工作时间3年以上比3年以下掌握要好。结论消化科及肛肠科护士对克罗恩病相关知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1例有6年克罗恩病史的21岁男性患者出现肩部疼痛、颈部及双侧锁骨上凹水肿。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扫描显示:双侧颈外静脉、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血栓形成。适当地排除其他病因后,作者认为是克罗恩病导致了血栓形成。随访过程中,该患者出现了复发性、痛性口腔-生殖道溃疡以及斑疹样寻常痤疮。其H LA组织分型为:H LA B-51,诊断为克罗恩病合并白塞病。尽管之前也有一些这种联合发病的病例报道,但通过M D E-LIN E搜索显示,这是首次报道在克罗恩病合并白塞病的病例中出现静脉血栓。罕见部位出现血栓,反映出克罗恩病患者可能并发了一些可导致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接受治疗的5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依据疾病的种类将其分成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4例)与对照组(克罗恩病患者16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比较。结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炎症性肠病中,克罗恩病较为少见,其发病年龄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9.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已成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之一。此病病位在肠道,涉及脾、胃、肝、肾、肺等多个脏腑。谢力子教授强调其发病与脾胃升降失常、肝失疏泄以及二者藏血、统血关系失常密切相关。故克罗恩病应基于“肠-肝-脾轴”同时治疗。CD活动期注重祛邪,方选自拟方乌梅败酱方;缓解期注重扶正,方选自拟肠炎方。采用中药口服、药物灌肠、食疗多种方式联合治疗CD。选取一例克罗恩病医案加以分析,反映谢力子教授临床调治经验。  相似文献   

20.
岩藻糖基转移酶2(FUT2)作为岩藻糖基转移酶的一种,分布在口腔黏膜上皮、呼吸道上皮、泌尿生殖道细胞以及体液中。FUT2与ABO血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性胃肠炎等相关。其中,FUT2与H抗原相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中发现FUT2相关位点,克罗恩病与FUT2非分泌型相关,在诺如病毒感染急性肠胃炎的患儿中,民族、种族、遗传等因素与FUT2相关。FUT2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