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外科手术一直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唯一治疗方法.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不仅一些简单的心脏畸形(如瓣膜狭窄、心内间隔缺损等)可以通过介入方法得到根治,而且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矫治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多种介入技术[1-10].介入技术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可重复性强、能到达手术野不易到达的部位等特点,与外科手术互为补充,从而简化手术过程、降低手术风险、使治疗效果最优化.1972年,Bhati等[11]在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手术中为充分暴露手术野,利用球囊导管暂时性堵塞动脉导管内血流获得成功,这是介入技术与心外科手术联合应用的首次报道.近30年来,这种联合治疗已逐步应用于多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过程中,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7-9].  相似文献   

2.
随着影像技术和心脏介入技术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已经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主流发展方 向。镶嵌技术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扩大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适应证。但是,新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 题。结合临床实践,笔者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新生儿和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监护及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病情危重,或解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婴幼儿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手术年龄,手术方法 ,术后各种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和治疗效果.结果 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占23.3%(7/30);术中16例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其中12例行食道超声监测(体质量>5 kg),4例行剑突下超声监测;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结论 强调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重要性,积极监测,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新生儿和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监护及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病情危重,或解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婴幼儿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手术年龄,手术方法 ,术后各种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和治疗效果.结果 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占23.3%(7/30);术中16例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其中12例行食道超声监测(体质量>5 kg),4例行剑突下超声监测;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结论 强调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重要性,积极监测,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法洛四联症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14%,在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居于首位,非手术治疗预后不良,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和手术技巧的提高以及术后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病例可行一期根治术。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30例法洛四联症儿童施行根治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抓住机遇,开拓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我国每年约有15~17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约10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传统认为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式不断有新的突破,也取得优良效果。但是,我国先天性心脏病每年手术量只有3万例,而且手术创伤、麻醉、体外循环、输血,以及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手术的成功率。随着介入治疗方法及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介入技术开始用于先心病治疗,并且逐步在拓宽治疗新领域。今天,已经迎来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新时代。1先心病治疗的新领域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治疗始自20世纪中期。1966年Rashkind和M iller首先提出应用球囊导管行房间隔造口…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外科手术修补是惟一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较多采用介入治疗。VSD与心脏传导系统关系密切,无论外科手术或介入均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本文比较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8.
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8‰~12‰,传统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微创介入手术的飞速发展,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日益成熟,现就目前几种常见先心病的介入封堵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结构性心脏病是一类解剖结构异常造成的心脏病理生理变化的心脏和血管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等。随着介入技术和材料的进展,经皮介入手术部分取代外科手术应用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这些快速发展的介入技术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经皮二尖瓣修复、间隔缺损封堵、分流干预、瓣膜瓣闭合、气囊瓣膜成形术和左心耳封堵等。本文旨在对结构性心脏病最新的临床试验进行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7‰~8‰[1]。既往开胸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唯一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材的改进和操作技术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得到广泛开展,技术日趋成熟,疗效不断提高。我院自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开展以来,介入数量和病种逐渐增多,本文旨在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主要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近十多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介入材料的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治疗模式也发生重大转变。由单一的外科手术治疗发展为手术、介入和镶嵌治疗等多种治疗相结合的模式,介入治疗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生后延伸到胎儿,治疗的数量亦迅速增加。本文就介入治疗的发展史和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资料统计,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率为0.7%-0.8%,其中复杂先心病种类繁多,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10%,既往外科手术是唯一治疗途径,但有些复杂先心病需多次外科手术才能得到根治,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创伤,而且有些复杂先心病外科手术仍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和较高的死亡率。随着技术进步和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分为继发孔型、原发孔型和静脉窦型.外科手术关闭ASD是标准治疗方法,尤其是原发孔型ASD.近40年来,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型ASD成为安全有效的手段.研究显示介入治疗儿童和成年ASD有良好的中远期疗效.由于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已经治疗,老年时期未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以ASD为主.然而老年ASD患者由于自身情况的复杂性,老年期经导管介入关闭ASD具有特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封堵,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是介入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漏的诊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漏有其各自的特点,严重者常需要再次外科手术或行介入封堵治疗,现复习文献,综述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漏形成的原因、临床特点和新近诊疗进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治疗模式发生巨大转变,即由单纯的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方式转向联合手术治疗-镶嵌治疗。它不仅可以减轻了二次手术的创伤,还可以弥补外科手术的不足,尤其是在治疗复杂型CHD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不仅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缩短甚至避免体外循环时间,该治疗不受患儿年龄体重的限制,尤其适合心导管介入或外科技术单独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结果的病种  相似文献   

17.
心脏介入手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介入医师已经可以在介入手术室中安全、有效地完成非常复杂的心脏手术,包括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以及电生理手术中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三腔甚至四腔起搏器植入术等.  相似文献   

18.
依赖单心室功能进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 ,适用于不能安全进行双心室解剖矫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式不断改进。其目的是提高单心室生理矫治手术的生存率、减少围手术期和术后长期并发症 ,以达到最佳的生理矫治。本文就依赖单心室功能进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与传导系统的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经皮介入封堵还是经外科手术修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房室传导阻滞(AVB)都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随着经皮介入封堵VSD技术的迅速普及,这一并发症的报道日益增多,并已经备受人们关注.近期国内外陆续有大样本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报告.本文拟结合近期文献对该手术和传导系统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孙鹏  岳剑敏 《山东医药》2007,47(34):31-31
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也逐渐开展心脏病介入手术。2006年10月-2007年8月,我院对21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