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修磊 《当代医学》2021,27(29):80-8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行MIPPSO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各30例.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MIPPSO手术的疗效较传统开放式手术更显著,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势,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估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及术前后凸Cobb's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后凸Cobb's角大于对照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疼痛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其中对照组36例使用传统开放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微创组36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Cobb’s角改变、术后腰背部疼痛等指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Cobb’s角及伤椎前高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肌肉关节后方的血管网破坏少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增高、后凸Cob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减轻胸腰椎骨折症状,纠正胸腰椎畸形;但相较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相关微创优势,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信阳淮河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s角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减轻患者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T_(10)~L_3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T_(10)~L_3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两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s角。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T_(10)~L_3胸腰椎骨折可缩短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且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s角与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116例医院收治的行择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入选11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细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经皮微创(PPSF)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OPSF)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系统评价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医院知识总库等,文献检索完成后,根据纳入标准纳入关于经皮微创及开放椎弓根螺钉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同期对照研究文献。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资料,使用ReviewManager 5.3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筛选共有13篇文献符合标准,质量评价(NOS评分5~9分)被纳入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6篇,病例对照试验7篇,共711例,经皮微创组358例,开放组353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前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微创组术前、术后伤椎cobb角恢复程度无异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经皮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的优势,而两组在术前、术后伤椎cobb角恢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方面,经皮微创组较开放椎弓根螺钉组对术后切口疼痛改善佳。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72-475
目的:通过中期随访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将其中行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者25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者15例,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选取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3年伤椎高度、椎体Cobb角度等数据并分别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显示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有显著减少,两组间伤椎高度、椎体Cobb角度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更小的创伤、更低的失血量、更短的手术用时和更快的恢复时间前提下能取得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相似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85-8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先入院35例患者)、观察组(后入院35例患者),前者利用常规开放式内固定治疗,后者利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对不同治疗措施下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及伤椎椎体后凸Cobb角及VAS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103.47±28.01)min、术中出血量(118.32±30.22)m L、总住院时间(10.72±2.33)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用时(118.32±30.22)min、术中出血量(354.65±115.49)mL、总住院时间(18.64±5.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患者伤椎椎体后凸Cobb角及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而言,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撑开复位治疗疗效显著,且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胸腰椎骨折的3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168)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n=168)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矫形效果、疼痛情况的差异,评估两组疗效,观察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在术后的1、6、12个月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8例(4.76%)、11例(6.55%)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例,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与传统切开复位术相当,且其具有创伤小、减少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的优势,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病人9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2例,应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6例,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病人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矢状面后凸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steffee技术进行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X线评价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恢复优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也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靠,稳定性良好,是治疗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92-94+98
目的探讨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患者60例,按照单双日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予以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变化,术后疼痛程度及相关手术指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节点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疼痛程度评分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为(147.61±10.36)min,(344.46±40.56)m L,(12.34±1.79)cm,(224.10±9.89)mL;B组分别为(121.23±7.78)min,(91.28±5.98)m L,(7.71±1.28)cm,(54.56±6.78)m L;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患者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可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但其创伤性更低,安全性更高,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加快患者康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皮外适度撑开联合上半身反弓技术后路短节段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接受皮外适度撑开联合上半身反弓技术后路短节段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矢状面Cobb角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伤口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矫正度丢失,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术后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与传统开放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2月20日至2015年1月31日入住骨科86名胸腰椎骨折患者, 患者年龄15~56岁之间, AO分类A3型胸腰椎骨折不伴有神经症状, 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微创手术治疗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丢失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组;术后2组间VAS评分及ODI值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远期随访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间伤椎局部Cobb角无统计学意义;椎体前缘高度复位丢失有统计学意义, 微创组显著大于开放组 (P<0.05) 。结论经皮椎弓根钉能有效地治疗A3型胸腰椎骨折, 出血少, 创伤小, 恢复快, 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尤其适合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及对照组(n=39)。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流血量、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对照组患者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即刻Cobb’s角、失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具有创伤小、流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杜文建 《当代医学》2021,27(13):21-23
目的研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操作期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可降低操作期间出血量,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疼痛程度以及伤椎状态,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并经皮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体位复位并Sextant微创脊柱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所有病人的术后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具有显著的恢复(P<0.01)。微创组较传统切开组不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病例,末次随访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体位复位并经皮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主要缺点在于撑开复位程度有限和X线暴露时间较长;而体位复位能有效克服Sextant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程度有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