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瘀血证范畴,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相关,因脾失健运,痰瘀互结导致。杨牧祥提出"从痰瘀论治",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治其标,健脾益气、强本清源治其本。每用皆获疗效。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基本病理特征,是肺脾肾虚为本,痰瘀水饮为标。分三型施治,即:肺脾肾虚、脾肾阳虚、痰瘀型。肺脾肾虚型,治宜健脾益气,培土生金,方用四君子汤加减;脾肾阳虚,治宜温煦脾肾阳气,方用苓桂术甘汤;痰瘀型治宜化痰去瘀为标,温阳补虚为本,方用桃仁四物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  相似文献   

3.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排卵障碍中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者,属中医的肥胖不孕。古今文献及临床以痰湿辨治多,以痰热辨治少,与临床不尽相符,病机、病位差异大。其病因有四:先天禀赋,过食肥甘,多逸少劳,肝郁气滞。其病位在冲任(相当于卵巢)而不在胞宫。其病机为痰阻冲任,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肝肾阴虚为本,痰热郁火为标。其证型应辨别痰热兼瘀型和痰湿型。临床注意"三多":实证多、痰热多、兼瘀象多。其治则化痰为先,随证以清热、行气、消癥、补肾治之。  相似文献   

5.
肺结节是现代社会背景下无症状疾病群的代表疾病之一,也是中医辨证"治未病"的优势所在。刘德山教授认为脏腑正气亏虚为肺结节萌生之源,以致气血失调无力御外,痰瘀毒邪内生,对肺结节的形成、发展甚至恶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刘师根据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对肺结节采用分期辨治:初期肺虚及脾,气损痰聚,治当培土生金、益气化痰,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中期肝郁逆肺,气滞血瘀,治当佐金平木、行气化瘀,方选柴胡疏肝散化裁;末期脾肾失赞,痰瘀化毒,治当益火补土、固气散毒,方选自拟益气补肾方化裁。另遣效专力宏之援药合力剿之,临床效果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从痰瘀学说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灿立  张龙江 《新中医》2007,39(11):5-6
从痰瘀学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论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系饮食失调,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病位在肝,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治疗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大法,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又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  相似文献   

7.
叶蓓  叶少玲 《四川中医》2012,(12):16-17
总结了许芝银教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经验,认为早期证属痰气交阻,治拟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中期证属痰瘀互结,治以破瘀化痰等;后期证属脾肾阳虚,治拟温补脾肾、破瘀化痰。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其病程绵长、易反复发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风邪侵袭、脾胃阳虚都可以引发偏头痛,其中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是发病前提,风邪入侵是诱因,痰瘀互结方为病机。中医治疗偏头痛常从痰瘀共治,化痰祛瘀入手,从痰从瘀论治偏头痛可以标本并治,缓解患者偏头痛症状,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福友老师认为"风邪"是偏头痛发病的根本,分别从风火、风痰、风瘀三方面辨治,应用选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其辨治思路清晰,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脑动脉硬化的痰瘀机制刍议脾肾两虚是其关键,“痰浊”、“瘀血”是其主要病理产物。治则:本于脾肾,比瘀以通脉,血活痰亦化,平秘阴阳,随证治之。拟定健脾益气、利湿化痰、滋肾助阳、凉血化瘀的综合疗法,将二陈汤、二仙汤、犀角地黄汤、补阳还五汤配合应用,对本病治...  相似文献   

11.
闫咏梅认为,临床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机多以肝肾亏虚为主,而虚之日久可生痰、瘀,痰浊、瘀血虽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单独的致病因素,但二者常相兼为患,痰瘀胶着,阻滞经脉血络,发为本病。临床从痰、瘀论治,提出“痰瘀毒损”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改变,善用丹参、蜈蚣、僵蚕等活血化瘀,涤痰祛毒,止颤通络以走窜经络,通利血脉,并重视心理调摄。  相似文献   

12.
《丹溪心法》首次基于痰瘀致病理论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这一见解。痰瘀互结,阻滞脑络是肺癌脑转移的基本病机,其根柢在于正气内虚,气机不畅。文章基于“痰挟瘀血,遂成窠囊”这一理论释义阐新,以“痰瘀”为出发点探讨肺癌脑转移辨治法则,并提出“扶正调气,升清降浊治其本,化痰祛瘀,通络解毒清其源”的论治思路,结合临床验案实例分析,证-法-方-药环环相扣,浅析肺癌脑转移的疏调之法,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海藻玉壶汤治疗声带息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临床治疗声带息肉多遵"金破不鸣"理论,从肺论治,然其效甚微。声带息肉核心病机为"痰瘀互结",发生与发展与脾关系密切,治疗大法应为健脾化痰、祛瘀散结。声带息肉中痰浊蕴结(脾虚)证、痰瘀交阻证、气滞血瘀证最为常见。海藻玉壶汤正为消癥化积之良方,又有良好的化痰活血作用,适用于痰凝气滞而引发的各种积聚肿块,运用海藻玉壶汤治疗声带息肉,随证加减,可适用于声带息肉兼痰、兼瘀、兼虚的不同证型。  相似文献   

14.
师翁马智先生,幼承家学,深究典籍,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用心临证,从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见解,以呼吸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脾胃系统疾病为主攻方向,尤其对间质性肺疾病、眩晕、癫痫、高血压病、顽固性失眠、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结肠炎、胃炎等杂病有独到之处,总结出"化痰瘀、调气血"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心法。他认为,内科杂病病理因素以痰瘀居多,未成痰瘀则多以气血论治,多抓住"痰""瘀""气""血"为内科杂病的重要辨证论治要素,其认为"气病百病生""无痰不作病""久疾无不瘀"(言瘀即言血)。  相似文献   

15.
肿瘤抑郁症是在原发肿瘤虚、瘀、痰、毒等病理因素的基础上,加之患者情志不遂所导致的病症,主要累及肝、脾、心、肾多个脏腑。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血瘀、痰气郁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为其主要病机,其中肝郁气滞贯穿病程始终。治疗肿瘤抑郁症在疏肝解郁的同时,也要注重虚、瘀、痰、毒等根本病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属中医脉络病,动脉粥样硬化首要因素是血脂过高,脂质代谢失调,导致高脂血症,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痰瘀。动脉粥样硬化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脾肾脏虚损、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根本,痰瘀则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理因素,肝脾肾虚损,则生痰、生浊,痰浊日久化瘀,痰瘀伏络则发胸痹心痛。以中医络病学说为基础,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规律,从痰瘀伏络角度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开创一种崭新的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理因素不外热、痰、瘀、燥四端,温热之邪致病,直接灼伤肺津,治以清热解毒之法;痰邪致病,多因肺气失宣,炼液为痰,瘀滞脉络所致,治疗以化痰通络及清泻肺热为主;肺气闭塞,血行不畅则血瘀,痰热瘀互结成病,可予活血化瘀类中药;燥邪袭肺治以滋肺阴之法。亦有脏腑论治法,在脾可益气健脾、化痰止咳,以期"培土生金"之效;在肝则防木火刑金,风火相扇为患,重在调肝理肺。另外,针灸疗法、拔罐疗法、贴敷疗法亦可收到满意疗效。中医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其优势在于能够多靶点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因质制宜",处方用药各有偏重。或通过饮食调适,激发人体自身能力,主动适应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从痰瘀致冠心病的理论基础、痰瘀致冠心病的病因、病机、痰瘀论治冠心病等论述从痰瘀治疗冠心病。认为治疗冠心病痰瘀同病,应化痰祛瘀同时以健脾益气,疏肝行气,温肾滋阴。  相似文献   

19.
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提出脾虚痰阻血瘀为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之一;详细论述了脾虚痰阻血瘀导致痴呆的发病机理,并认为脾虚痰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三者可以相互转化,互相交结为病。  相似文献   

20.
风湿热痹证从肝脾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认为肝脾失调可导致风湿热痹的发生,情志因素可影响病情的发展,其主要病机为痰瘀阻络。提出疏肝清热、健脾除湿或平肝熄风、清热化湿,佐以活血化痰通络法治之。并附临床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