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手术与传统开放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23例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对照组23例给予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伤椎高度、Cobb氏角、矢状位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高度、矢状位指数、Cobb氏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研究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术前,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增高、后凸Cob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减轻胸腰椎骨折症状,纠正胸腰椎畸形;但相较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相关微创优势,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分成2组,每组34例,分别定义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接受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技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期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采取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优良率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优劣差异。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均分成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患者22例。开放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微创组实施Sextant系统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胸腰椎术后矫正情况,并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椎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及对照组(n=39)。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流血量、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对照组患者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即刻Cobb’s角、失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具有创伤小、流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6例,其中15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1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相关指标、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6~18个月)。微创组与开放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切口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胸腰椎骨折处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皮微创组术后骨折处后凸畸形的矫正、骨折椎前缘高度的恢复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经皮微创与开放组在畸形矫正度丢失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微创组术后恢复更快,疼痛更轻,创伤更小。结论: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经皮微创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骨折复位效果良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其中对照组36例使用传统开放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微创组36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Cobb’s角改变、术后腰背部疼痛等指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Cobb’s角及伤椎前高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肌肉关节后方的血管网破坏少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徐修磊 《当代医学》2021,27(29):80-8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行MIPPSO手术)和对照组(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各30例.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MIPPSO手术的疗效较传统开放式手术更显著,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势,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28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2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VAS疼痛评分相比,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中X线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年,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半年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微创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8月-2018年8月期间5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固定术,观察组则实施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机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手术前2组患者的数据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等特点,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新蔡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跨伤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观察组接受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椎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 a 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手术治疗单节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6例单节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跟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4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相近,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和传统切开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35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案;开放组接受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上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末次随访VAS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组末次随访VAS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测量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均有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新民 《当代医学》2016,(21):50-51
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微创和传统开放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胸腰椎骨折患者75例进行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40例),2组均实施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处理,其中对照组开展传统开放手术,而研究组开展微创手术,对比分析2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切口更短、手术时间更少、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同时术后伤口VAS评分更小,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Cobb’s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与矢状位指数均有改善(P<0.05),其中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用时少、出血少、安全简单,同时恢复快、内固定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韩东方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30-2931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108例)。给予对照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第1天理论失血总量、术后第1天隐性失血量、住院时间),采用CT或MRI检查受伤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理论失血总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隐性失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两组受伤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升高,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 h,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24 h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疗效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术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4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1例)接受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3个月胸腰椎功能(ASIA)评分]及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缩短,术后3个月ASIA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Cobb角小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胸腰椎功能,缩短其自主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T_(10)~L_3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T_(10)~L_3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两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s角。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T_(10)~L_3胸腰椎骨折可缩短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且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s角与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估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及术前后凸Cobb's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后凸Cobb's角大于对照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疼痛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彥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6,(29):4092-4093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Quadrant通道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治疗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略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Quadrant 通道下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