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血铅水平与儿童注意力及行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血铅水平儿童的注意力及行为,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制定的儿童期铅污染及损害防治常规,按不同血铅水平将2001-2005年江西省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健康检查的189名学龄儿童分为4级(1级,2-A级,2-B级,3级)进行比较。用多动-注意力障碍诊断量表及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及视觉激发电位仪,分别对4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2-A级以上(轻度以上)铅中毒即可对儿童行为产生影响,发生行为障碍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以攻击性行为及注意力缺陷型多见。3级血铅水平儿童神经症行为增加,与其他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以上铅中毒可导致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提示对有攻击性行为、多动注意力障碍等行为问题的儿童应做血铅测试,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Conners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对809名农村学龄期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6.6%,男生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等4项因子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因子平均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级组得分较低。“留守儿童”心身障碍和焦虑因子平均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抚养儿童数少、儿童健康状况差、监护人经常在别人面前负面评价孩子和经常责骂/羞辱孩子等是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农村学龄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存在某些行为问题。应针对其不同特征采取适当的心理和社会干预措施,以提高农村学龄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血铅水平与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血铅水平及血铅水平与行为因子有无剂量一效应关系,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用静脉血以原子吸收法测血铅,用Conners’量表评定行为。【结果】实验组的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行为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铅中毒可能是引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原因之一。铅水平与行为改变之间可能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血铅水平对儿童多动行为的影响及其差异。方法:采用严格质量控制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贵阳市738例4~11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用Conners量表评价儿童多动行为。资料分析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贵阳市儿童的血铅平均值为122.21μg/L,其中≥250μg/L者比例为4.7%。Conners评分表明具有多动行为的儿童占调查人数的24.9%。随着血铅水平的增加,儿童的多动行为发生率明显增加(χ2=37.69,P<0.001)。以低血铅儿童作为参照组,高血铅儿童发生多动行为的危险性显著升高,OR值分别增加到3.42和4.06。结论:血铅水平与儿童多动行为发生的危险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Conners量表评分可结合血铅检查结果,以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有助于明确儿童多动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效果。方法将204例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的ADHD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2例,一组接受感觉统合治疗(感觉统合治疗组),另一组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应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和持续注意力测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感觉统合治疗和药物治疗都能明显改善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的得分,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统合治疗和药物治疗都能改善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程度,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组优于感觉统合治疗组。结论感觉统合治疗能明显改善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改善ADHD儿童注意缺陷问题效果不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就诊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86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DHD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8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并让受试者父母填写Conners问卷,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观察两组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比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正常组及异常组IVA-CPT各商数评分以及Conners问卷评分。结果 ADHD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25羟基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异常组IVA-CPT测试各商数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受试者Conners问卷评分除身心障碍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异常组在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焦虑评分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HD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低,缺乏25羟基维生素D容易导致儿童ADHD,使儿童情绪、身心受影响,注意力、反应控制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戏疗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学校教育、常规咨询及家庭辅导),干预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游戏疗法,干预3月后通过IVA-CPT和Conners父母问卷评定,观察游戏疗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结果实施游戏疗法后干预组IVA-CPT的注意力商数、警醒商数及集中商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nners量表各因子分均降低,冲动-多动、焦虑及多动指数3个因子得分显著改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两个因子得分也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戏疗法内容丰富,操作简便。本次研究选择音乐刺激,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获得愉悦感受,缓解了不良情绪,有效减少了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与注意力缺陷多动行为发病的关系,探讨两者是独立的共患病,还是ESES导致的脑功能损伤是注意力缺陷多动行为发病的基础。方法 收集小儿神经门诊诊断为伴ESES的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变异型患儿(A组)以及单纯BECT患儿(B组)。比较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水平行为在各组的发病率,以及Conners父母问卷各因子评分的差异。A组患儿予以激素标准治疗后,再次评估类ADHD水平行为发病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同时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Conners问卷6类因子的评分差异。结果 A组共28例患儿,检出ADHD水平行为患儿18例,检出率64.3%,B组26例检出ADHD水平行为7例,检出率为26.9%。ADHD水平行为在A组发病率明显较B组高(P=0.038)。A组患儿在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等因子方面得分明显较B组患儿高。A组患儿共28例,予以共6月的激素疗程完成后,发作控制或发作减少50%以上,同时ESES消失(放电指数<30%)3~6个月的患儿,共17例。A组17例治疗有效的患儿再次行Conners父母问卷,ADHD水平行为阳性检出5例,检出率为29.4%,较治疗前检出率明显降低(P=0.023)。ESES消失后,患儿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等因子得分明显降低。结论 伴ESES的BECT患儿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表现,与ESES现象导致高级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9.
湛江市900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湛江市900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状况。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湛江市9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并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其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78%;其中男童8.00%,女童7.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方面得分方面高于女童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岁组儿童焦虑因子得分明显高于3~5岁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严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自我觉知的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心理门诊收集ADHD患儿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与被试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发育儿童作为对照组,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儿童神经心理缺陷自评问卷(SAND-C)评估两组儿童的症状和自我觉知水平。结果 ADHD组在运动和行为控制、记忆和语言两个因子的得分和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注意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ADHD患儿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的运动和行为控制因子与Conners问卷的学习问题、焦虑、多动指数三个因子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ADHD组患儿不能意识到自身在疾病上的缺陷,过高地评估了自己的能力,神经心理缺陷自我觉知水平低下,会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淮北地区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线索。方法采取流行病学的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城区地理分布,抽取5所小学,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个班,共2141人。以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卷)进行调查。结果总检出人数170人,发病率为7.94%。其中男生124人,发病率为10.62%;女生46人,发病率为4.73%。男∶女为2.25∶1,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819,P〈0.01)。各年龄段之间发病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χ2=5.892 9,P〉0.05)。结论淮北地区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水平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男生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生,各年龄段之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铅暴露水平与儿童神经行为功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毅  崔仁吉 《中国公共卫生》1996,12(10):447-449
采用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测试104例儿童神经行为功能和血铅含量,并分析了血铅水平与神经行为功能间的关系.结果,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11项行为功能测验中有7项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中血铅组与低血铅组比较,6项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余各项得分有随着血铅增高而呈该增或该减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铅对数值与最慢反应时呈正相关(P<0.05),与数字译码、视觉保留、目标追踪呈负相关(P<0.01或P<0.05).提示,环境铅暴露水平与儿童神经行为功能间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低水平铅接触对儿童神经行为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山地区托幼机构6~7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对昆山地区托幼机构的7 149名6~7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Conners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昆山地区托幼机构6~7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阳性总检出率为3.43%,男童的检出率(4.48%)高于女童(2.2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6.63,P0.01);不同年龄组间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因子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童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童(P值均0.05);男童冲动-多动因子得分较国内常模较低、多动指数因子得分较国内常模较高(P值均0.05);女童的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以及多动指数得分均较国内常模高(P值均0.05)。【结论】昆山地区学龄前儿童多动等行为问题明显,应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音乐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的疗效。方法将66例ADHD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音乐治疗结合盐酸哌甲酯缓释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盐酸哌甲酯缓释剂治疗。两组均予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父母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评估ADHD的临床症状。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DQ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及困难总数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DQ情绪因子得分明显下降,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onners量表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多动冲动及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研究组SDQ因子中的情绪问题、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研究组Conners父母量表的品行问题因子得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治疗合并药物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ADHD儿童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症状与血清铁蛋白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血清铁蛋白水平,结合视听整合持续作业测试和conners父母量表进行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ADHD患儿症状与血清铁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DSM-Ⅳ标准并结合conners量表和视听整和连续执行测试法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54例患儿(病例组)和至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21例(对照组),抽取清晨空腹血做血清铁蛋白检查,比较两组铁蛋白结果与视听整和连续执行测试各参数、conners父母量表因子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ADHD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DHD患儿在父母症状问卷评分中的各因子得分除身心障碍外与正常儿童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DHD患儿在视听整合持续作业测试中的各商数得分与正常儿童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将病例组血清铁蛋白与父母症状问卷评分、视听整合持续作业测试各商数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血清铁蛋白与视听整合持续测试中的综合反应控制商数、听觉反应控制商数、视觉反应控制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ADHD患儿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儿童,铁缺乏易引起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引起儿童反应控制能力和注意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南宁市青秀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Conner's量表父母用症状问卷( 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 对南宁青秀区3 061名6~14岁学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49%,男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皆高于女童(P值均<0.01);低、中龄组儿童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高于高龄组(P值均<0.05);父母亲低学历组儿童的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高于父母亲中、高等学历组儿童 (P值均<0.05) 。父母关系、学习成绩等是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 南宁青秀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略高于全国水平,行为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医务社工模式下的家庭干预疗法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内科门诊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家庭干预。分别在研究开展前、开展6个月后和开展12个月后,收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wanson Nolan and Pelham-Ⅳ rating scales,SNAP-Ⅳ)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数据,比较组间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6月后和12个月后的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评分、SNAP-Ⅳ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社工模式下的家庭干预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陕西关中农村两贫困县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5月选取陕西关中两贫困县在校小学生1 000名,用Conners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完整的836例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同年级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焦虑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四、五年级儿童在品行问题和焦虑两因子得分上,四、六年级儿童在学习问题和冲动-多动两因子得分上,五、六年级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焦虑因子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男童在心身问题和焦虑两因子得分上高于女童(P<0.01)。3)不同经济状况儿童在学习问题和冲动-多动因子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学习问题因子上贫困家庭儿童得分较家庭经济一般和较好的儿童均高,冲动-多动因子上家庭贫困儿童得分高于家庭较好儿童。4)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儿童在焦虑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1,P<0.05)。其中,母亲小学文化程度的儿童焦虑得分高于母亲大学文化程度儿童。结论 陕西关中农村贫困学龄儿童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家庭影响因素不可忽视,应该引起学龄儿童家长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探讨儿童血清叶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包头市某小学全体在校生进行筛查,以筛查出的78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为病例组,选择年龄、性别一致且没有血缘关系的87名儿童为对照组,统一进行专业采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叶酸的测定.结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儿童与正常儿童组间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价Conners教师问卷及父母问卷各因子与血清叶酸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焦虑方面血清叶酸不足组儿童的得分明显高于血清叶酸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焦虑与血清叶酸值呈负相关(r=-0.166,P<0.05).结论 血清叶酸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没有直接影响,但与儿童焦虑情绪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环境状况、行为问题和社会功能,以此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促进患儿康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该院确诊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100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评价两组研究对象家庭环境状况,采用Conners父母行为问卷(PSQ)、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价儿童行为状况;采用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评价儿童社会功能状况。结果除矛盾性外,观察组儿童家庭环境状况中各因素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身心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及多动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儿童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内化性及外化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儿童WFIRS-P评分中各因素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环境相对较差,而不良家庭环境将增加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风险,且对儿童行为问题和社会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治疗时要加强对家属的宣教,为患儿营造和谐、舒适的家庭环境,同时还需重视行为干预以促进其社会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