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胸痹一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有诸多研究。现代医学多将胸痹心痛等同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急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有胸痛症状的疾病,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最为常见。通过查阅历代文献,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分型研究进行阐述,旨在将胸痹心痛与冠心病有机结合,为中西医结合诊断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SCAD)及其不同合并病的证候分布特点。方法:用现况研究方法调查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研73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男546例,女190例,年龄28~75岁,平均(61.87±8.74)岁。常见合并病是高脂血症(475例,64.54%)、高血压(454例,61.68%)、糖尿病(239例,32.47%)和脑卒中(94例,12.77%)。常见证候是血瘀(501例,68.07%)、痰浊(363例,49.32%)、气虚(344例,46.74%)。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多见气虚证(49.3%vs 42.1%,P=0.038),合并高血压病多见气滞证(10.4%vs 6.0%,P=0.027),合并脑卒中多见气滞证(17.0%vs 7.5%,P=0.004),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血瘀证(78.5%vs 63.8%,P<0.001)。结论:血瘀、痰浊、气虚是稳定性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稳定性冠心病不同合并病有符合自身的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枣口服液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病、证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及其相关性,探索病证结合的中医药临床评价思路与方法。方法:将115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予丹枣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予通脉口服液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相关症状征和心电图,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丹枣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疗效及其相关性。结果:丹枣口服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对照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证候及心电图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气滞血瘀证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病、证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丹枣口服液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对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的疗效与对心电图的改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辨证与辨病应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0例,统计治疗效果、用药时间、医疗费用以及对伴有病症影响的差异。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将入选病例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6个证型,依据中成药说明书提示的适应证型、功能主治、性味归经等传统理论辨证选用;对照组将入选病例依据中成药说明书提示,适用西医之病名及病理解释的内容任意选用。结果 2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医疗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5%,对照组为50.0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缓解冠心病引起的胸背疼痛,2组有效率相当(P>0.05),而对其他症状的改善情况,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除冠心病以外的其他伴有血糖、血压、血脂异常患者相关症状的改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成药不可滥用,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着眼于"证",方药与证型相适合、与病因病机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介绍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胸痹心痛病(冠心病心绞痛),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心悸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体会。结合孟河医派经验,提出临床上气机生化升降失常为心系疾患的主要病机,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崔尚志(1924—1989),辽宁名医,中西医结合的开拓者,活血化瘀研究的先驱者,毕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临床与研究。他参与研制了"冠心1号"等制剂,通过临床系列研究,总结其疗效规律,并率先开展动物实验研究,探讨中药制剂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他主张中医"辨病""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辨证论治,以《内经》理论指导冠心病治疗,将冠心病辨为"心痹"病,分别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两大主证,并根据冠心病临床合并症不同,再分为阴虚阳亢等八个兼证。  相似文献   

7.
诊治冠心病的新思路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医学家预测廿一世纪的疾病谱将有重大改变,据流行病学调研结果,将有9个病种肆虐人类,即临床4病(高血压病、中风病、冠心病、恶性肿瘤),传染2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老年3病(糖尿病、痴呆、骨质疏松症)。因此冠心病仍然是医学界研究攻关的热点和难题。中医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但对冠心病的诊治颇有特色,占有优势,应当努力发掘、发扬、发展,为冠心病防治作出应有的贡献。总结以往理论研究、临床诊治及实验研究,中医诊治冠心病已经崭露头角,喜获硕果。1中医发病学上的共识目前中医界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上已经取得共识,即归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冠心病心绞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冠心病心绞病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比较2组患者血浆脑利尿钠肽(BNP)水平变化、冠心病心绞病缓解情况、心电图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冠心病心绞病缓解有效率、心电图ST段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与基础病病史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56例中风病患者依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6大基本证候加以辨证,并根据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病史不同进行基本证候发生频率的分析比较。结果:中风病患者的某些基础病对于其中风证候表现有明显的影响,高血压病史中风患者的阴虚阳亢证有着显著增高的发生率(P=0.04),冠心病史的中风病患者的血瘀证发生率较无冠心病病史者高(P=0.03)。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的基础病状况对其证候表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紫河车对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雌二醇(E2)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有冠心病的患者(冠心病组),将其中伴有或曾有栓塞病、子宫肌瘤、乳腺肿瘤、乳腺小叶增生等雌激素使用禁忌症的5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口服紫河车胶囊治疗;对无以上伴发病的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口服尼尔雌醇的激素替代治疗。另选择绝经后4年以上无冠心病的健康人50例为健康组。3月为1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2等指标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冠心病组E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而血脂各项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冠心病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E2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中<55岁者21例(95.5%)表现有撤退性出血;观察组治疗后E2水平轻度升高,无发现撤退性出血,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紫河车能纠正绝经后冠心病患者紊乱的血脂各项指标,轻度升高E2水平,并能明显改善绝经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激素替代治疗比较具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服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病机属于本虚(心肾阳虚、心肾阴虚、气阴两虚)标实(气滞、寒凝、痰浊、瘀血),而痰湿证又是冠心病标实中之常发者。探讨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的关系对于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关于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关系研究的报告不多。从饮食结构与冠心病危险因素、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形成、冠心病痰湿证的现代研究及预防等几个方面,探讨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的关系以及在预防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等,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临床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病致瘀病机演化中不同证候分型的客观特征。方法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机变化属气病致瘀的78名受试者进行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分组,并从血压、糖脂代谢、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以及炎症反应变化等方面对气病致瘀不同证候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冠心病气病致瘀的病理过程中,气滞血瘀证患者发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促甲状腺激素(TSH)、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健康受试者,气病致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层粘连蛋白(LN)表达明显升高(P0.05),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降低。结论机体的炎性免疫反应可能在血瘀证的病理环节中起重要作用。而由情绪应急刺激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外周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可能是气滞血瘀证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多中心收集了5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多元对应分析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合并病中,高血压病、糖尿病与气阴两虚证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距离0.08426、0.05810),血脂异常、脑卒中与气滞血瘀证关系最为密切(相关距离0.15068、0.31018)。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除了针对其主要病机运用益气活血化痰方药之外,还应根据合并病的情况灵活辨证,适当配合养阴、疏肝解郁等方法,可望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上获得更好的疗效。同时提示多元对应分析技术可能是研究中医证候复杂体系的较适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Framingham心血管不同风险等级人群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舌色特征。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240例,体检者286例,根据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将体检者分为10年冠心病风险低危组(n=216例)、中危组(n=55例)和高危组(n=15例),应用中医舌诊仪采集冠心病患者及体检者的舌象,基于RGB、HSV颜色空间对舌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低危组舌质颜色G、B、S值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舌质颜色G、B值高于低危组(P0.05),S值低于低危组(P0.05);中危组舌质颜色G、S值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舌质颜色G值高于低危组(P0.05),S值低于低危组(P0.05)。低危组舌尖颜色G、B、S值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舌尖颜色G、B值高于低危组(P0.05),S值低于低危组(P0.05);中危组舌尖颜色R、V值低于低危组(P0.05);冠心病组舌尖颜色R值高于中危组(P0.05)。结论 Framingham风险评分10年冠心病风险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与冠心病患者的舌色特征参数存在差异,提示中医舌诊客观信息在冠心病发病风险预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诗惠  龙杞  刘清国 《世界中医药》2014,9(8):1076-1078
目的:测量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患者穴位压痛阈值,观察这两种相似疾病在穴位上的不同体现,寻求两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希望对临床鉴别诊断两病有所帮助。方法:测量胆心综合征患者组30例,冠心病患者组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10个相关穴位的压痛阈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胆心综合征组与胆相关穴位压痛阈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心相关穴位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心相关穴位压痛阈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胆相关穴位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心综合征组与冠心病组比较,与心相关穴位压痛阈值,胆心综合征组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胆相关穴位压痛阈值,胆心综合征组低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证明了两病在穴位压痛阈值上存在差异,胆心综合征患者与胆相关穴组出现痛觉敏感,冠心病患者与心相关穴组出现痛觉敏感,此规律可用于辅助临床鉴别诊断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胸痹"、"心痛"范畴,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温阳散寒、顾护阳气,调节饮食、健脾益气,调畅情志、舒通气机,劳逸适度、淡泊养心,滋养肾阴、强筋壮骨),既病防变(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出现并发症),瘥后防复(缓解期宜补脾益肾,固其根本)。将治未病思想融入冠心病的预防中,根据不同发病阶段或康复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干预,可有效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巩固治疗效果、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及饮食文化的改变等,冠心病发病率均居各种心脏病之首,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又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病性属本虚标实。综而观之,本病与中焦脾胃斡旋气血环环相扣,鉴古知来,由历代医家及现代研究来探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并总结郭维琴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常见的疑难病证。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很多类似冠心病症状的描述,如胸痛、胸痹、真心痛、厥心痛、心悸等,符合冠心病的“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病的证候。由于它多是患者自觉症状,因此在辨证施治有时存在一定困难。笔者试将近几年治疗冠心病的认识书出于此。一、心络受阻、气滞血瘀型以阵发性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冠心病的正规ABCDE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轻中度抑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周铭心教授根据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创新提出"排闼宗阳法"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常用药物有黄芪、白术、桂枝、旋复花、茜草、砂仁、丹参、苏梗、瓜蒌、枳壳、桔梗等,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