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因芯片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因芯片技术是同时将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借助核酸分子杂交配对的特性对DNA样品的序列信息进行高效的解读和分析。它可用于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基因组文库作图等研究工作,同时在人类疾病的检测、预防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在未来的生命科学领域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察共刺激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并分析叶酸肾病的免疫病理的可能机制。以小鼠叶酸性肾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CD40/CD40L、B7-1/CD28和4-1BB等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并行肾功能等常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病变先后涉及两个时期即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早期,小鼠免疫应答增强,肾脏组织呈现CD40、B7-1、4-1BB的异常表达,CD28、CD40L在浸润淋巴细胞中表达,同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晚期,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同时肾脏组织呈现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和脾脏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这些均表明共刺激分子在小鼠叶酸性肾病不同阶段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肝功能的关系,探索黏附分子对慢性乙肝发病的作用。方法:选用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循环黏附分子sICAM-1和sVCAM-1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  相似文献   

4.
分子鉴别诊断领域的革命性技术——Tem-PC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鉴别诊断由于其高效、快速的特点,在公共卫生领域和个体化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蓖要的作用.分子鉴别诊断需要敏感、特异、可靠的多重扩增技术作为支撑,靶序列富集多重PCR(Tem-PCR)正是这样一项技术,能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对多种靶基因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扩增,为分子鉴别诊断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食品安全、病毒分型、细菌耐药性分析和个体独特型遗传背景检测等方而的应用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多种体液中,与肿瘤、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分子在体液中高度稳定存在,检测的灵敏度高.体液检测具有样本收集程序简便、一个样本可同时检测多项参数等优点.近年的研究表明血液、唾液、尿液、乳汁及脑脊液等体液miRNA检测可应用于妊娠等生理状态的判断以及口腔鳞状细胞癌、膀胱癌及阿尔海默茨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体液特异性miRNA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已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在恶性肿瘤检测和诊断中已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新型荧光半导体纳米晶体量子点具有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和发射光谱可调等理化特性,经生物分子修饰后,可与肿瘤标志物结合,用于同时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兔子宫内膜中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皮细胞表面标记分子EpCAM、EMA,及间质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90(Thy-1)和Collagen type I,lit—PCR分析上述表面分子的mRNA表达,同时对Sox2及Oct4的mRNA进行检测。结果在兔子宫内膜中,可以检测到EpCAM、EMA、CD90及CollagentypeI的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可检测到Oct4及Sox2在兔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论兔子宫内膜可能存在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两种细胞成分,同时可能存在兔子宫内膜干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可溶性融合蛋白(ICOSIg)能否向不成熟DCs传递逆向信号及其性质。方法:以流式细胞仪结合特异性抗体检测DCs表型分子改变;以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变化;以RT-PCR检测各组DCs细胞内细胞因子及受体、趋化因子等mRNA表达水平。结果:ICOSIg或膜锚定ICOS作用于不成熟DCs,均可诱导其高表达MHC-Ⅱ、CD80、CD86和CD83等表型分子;促进DCs特异性分泌IL-6。结论:ICOS作用于不成熟DCs表面的ICOSL可以向DCs细胞传递逆向信号,诱导DCs细胞高分泌IL-6,同时其表面重要的表型分子也上调,可能参与了DCs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其信号转导机制可能涉及p38-MAPK通路。  相似文献   

9.
非同位素标记是核酸分子杂交和检测的关键技术。在已知的各种非同位素标记检测方法中,化学发光标记和检测以其灵敏度高、安全无害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对核酸分子的化学发光标记和核酸杂交分子的化学发光检测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高通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建立人血浆中各胆固醇酯分子的测量方法,并对患者血浆样本实现定量分析。方法 使用UPLC-MS/MS,以基质效应、检测限、回收率、精确度、准确度等方法学评价指标对13种胆固醇酯标准品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收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体检中心对照人群血样各50例,检测血浆中13种胆固醇酯的分子水平,比较各组结果差异。结果 通过对胆固醇酯标准品的方法学验证,本检测方案达到定量检测方法学验证要求。对人血样检测结果显示,胆固醇酯CE 22∶0、CE 22∶5、CE 20∶5、CE 18∶0、CE 18∶3等分子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结论 基于UPLC-MS/MS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特性,本文建立的胆固醇酯分子检测方法能够对血浆中多种胆固醇酯分子实现良好的分离和检测,为精准测量不同胆固醇酯分子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索更直接、简便、准确的携带者检测技术是目前人们对DMD的研究热点。较之传统的家系分析和血清学检测,人们探讨了各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DMD致病基因携带者检出的优势与不利,同时也探讨了其他如视觉电生理技术在携带者检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肿瘤治疗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通过检测相应的标志物,使肿瘤的诊治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进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因此,寻找和检测与肿瘤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至关重要。近年来,质谱技术发展迅速,不仅能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小分子物质,还能用于检测各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代谢物及核酸等,使得质谱技术迅速成为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环境监测和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有力分析工具。因此,本文针对近年来质谱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能同时独立表达双抗关节炎分子TNFR-Fc和CTLA4-FasL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并对蛋白表达进行鉴定。方法应用furin-2A新型剪切策略,构建TNFR-Fc和CTLA4-FasL双融合基因重组AAV载体,体外转染293T细胞,收集转染上清,以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双抗炎分子重组表达载体TFCF,在转染细胞上清中检测到目的蛋白TNFR-Fc和CTLA4-FasL的独立共表达。结论获得了可同时拮抗TNF和T细胞的新型双抗关节炎分子共表达系统,为今后动物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病毒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食品安全、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生化武器检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现代分子诊断技术通过对蛋白、核酸或多肽等靶标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实现对病毒的微量、快速检测,而生物标记技术是分子诊断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常见的生物标记物有放射性标记物、酶标、显色标记物和荧光标记物等,其中荧光标记物检测灵敏度高、易于定量检测而备受关注,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易于淬灭,荧光稳定性差等原因,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核酸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分子育种、法医鉴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规实验室核酸检测分为样品预处理、核酸提取和扩增检测等3个步骤,需要在实验室分区域分步进行,需要多步手工操作和配套的多台仪器设备,操作繁琐,整个检测流程耗时长,且易产生交叉污染。因而发展全集成自动化的核酸检测及分析系统是必然趋势。目前便携式全集成核酸分析系统更是需求紧迫,借助微流控技术,有望实现相关系统的设计需求,为满足床旁检测和现场即时核酸检测提供可能。综述便携式全集成核酸检测系统所涉及的核酸生物检测技术和全集成核酸分析核心器件技术,对比一些代表性的全集成核酸分析系统,概括出具有多学科交叉化、技术路径多样化、高度集成化和功能拓展化的技术特点。最后,面对分子诊断需求复杂、快速检测要求高、全自动操纵和低成本的挑战,概述便携式全集成核酸检测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RY阳性的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SRY基因检测,并以正常男性及女性作对照。结果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SRY基因存在。结论基因组中存在SRY基因可能与该例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为男性表型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有利于明确性反转综合征的临床诊断,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为性发育异常患者明确病因,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双重实时PCR快速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方法,应用于霍乱监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海产品检验。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A亚单位(ctxA)和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以10种细菌作对照,建立双重实时PCR改良分子信标检测体系,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霍乱监测。结果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102.4~166.6fgμl,菌液灵敏度为32~64CFUml或3~6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此反应体系同时检测40株副溶血弧菌和50株霍乱弧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两种细菌检测互不干扰。对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48份样品和10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9份副溶血弧菌实时PCR阳性,其中7份副溶血弧菌细菌培养阳性,其余样品都为阴性。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结果仅需1天时间。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霍乱和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分子灯塔是一种在分子杂交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荧光探针。这种探针5′端标记荧光物质,3′端连接荧光淬灭剂,而且在5′端和3′端设计互补碱基序列,使探针形成茎环结构。在检测核酸时具有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结果明确等优点。本文就分子灯塔的设计原理、分析特点和在核酸测定中的应用前景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唐蓓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2):114-116,12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成熟过程中,DC表面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变化及MHCⅡ的胞内分布变化。方法: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LPS分别刺激0、3、6、12和24小时,荧光抗体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HCⅠ、MHCⅡ分子和CD86、CD80、CD40等共刺激分子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同时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HCⅡ的胞内分布变化。结果:在LPS刺激后,DC细胞表面的不同表型分子,其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有不同的上升趋势。同时在未成熟DC中,MHCⅡ主要集中在细胞核附近,LPS刺激后,MHCⅡ朝细胞外围扩散,到刺激12小时,有较多的MHCⅡ出现在细胞表面。结论:LPS介导的树突状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型分子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分析卵巢癌中MAGE家族基因成员MAGE 1, 2 , 3基因mRNA表达和患者HLAI类分子表型 ,为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应用RT PCR技术检测卵巢癌和正常组织中MAGE 1, 2 , 3基因mRNA表达 ,同时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卵巢癌患者HLAI类分子表型 ,并分析基因表达和HLAI类分子表型分布的相互关系。 31例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MAGE 1为7/31(2 3% ) ,MAGE 2为 2 0 /31(64% )和MAGE 3为 6/31(19% ) ,其中至少一种MAGE基因表达为 2 7/31(90 % ) ,而正常组织除睾丸外未见任何一种基因表达。患者的HLAI类分子表型多为HLA A2、A11、A19和B15、B35、B40。对卵巢癌中MAGE 1, 2 , 3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和HLAI类分子表型的鉴定 ,有助于肿瘤的分子诊断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