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影响很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升高可能参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对危险人群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插入/缺失多态性筛查,并采取一级预防措施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手段。 资料来源:全面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关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的文章,以“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Polymorphism,Heart disease”为 检索词,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关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的文章,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多态性;心脏病;一级预防”为检索词,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文献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并对重点文献进行手工检索及追踪相关全文,排除重复性研究、综述和Meta分析。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有关文献,排除的20篇系同一研究、综述、Meta分析等文献。纳入与本文密切相关的28篇。 资料综合:分别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生物活性,以及其与冠心病、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治疗反应,否可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筛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人群并进行一级预防等方面作以综合。 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筛查心血管病的危险人群,进行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影响很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升高可能参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对危险人群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插入/缺失多态性筛查,并采取一级预防措施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手段.资料来源:全面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关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的文章,以“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Polymorphism,Heart disease”为检索词,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关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的文章,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多态性;心脏病;一级预防”为检索词,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文献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并对重点文献进行手工检索及追踪相关全文,排除重复性研究、综述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有关文献,排除的20篇系同一研究、综述、Meta分析等文献.纳入与本文密切相关的28篇.资料综合:分别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生物活性,以及其与冠心病、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治疗反应,否可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筛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人群并进行一级预防等方面作以综合.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筛查心血管病的危险人群,进行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一种关键酶,与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病所致的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是一种具有基因多态性的药物代谢酶,可以造成人类对药物反应的显著个体差异。最近几年,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日渐受到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有关ACE(I/D)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及HFPEF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各家报道不一致,但总的结论倾向于ACE基因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与EH及HFPEF有关系,且明显升高;EH患者ACE基因DD基因型对ACEI类降压药物更敏感;HFPEF患者ACE基因DD基因型对ACEI类药物效果更好。故探讨ACE基因导向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HFPEF的关系,用于指导临床合理及科学用药,具有前所未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EH组159例和健康对照组147例AGT基因多态性,采用PCR技术检测EH组159例和健康对照组147例ACE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及缓激肽的降解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现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生物学功能、基因多态性及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IR)与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密切相关,IR可能是EH的发病机制之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降压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IR,优于单独用药。本资料观察ACEI与ARB联合治疗EH对IR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袁志敏 《新医学》2003,34(5):290-290
笔者就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单一或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药效进行了汇总分析。资料来自17项相关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共12496例心力衰竭患者。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对心力衰竭总病死率(优势比0.96,95%可信限0.75~1.13)或住院率(优势比0.86,95%可信限0.69~1.06)影响并不优于安慰剂;与单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相比,单一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降低心力衰竭总病死率(优势比1.09,95%可信限0.92~1.29)或住院率(优势比0.95,95%可信限0.80~1.13)的疗效亦不理想。然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以及多种危险因素与EH的关系.方法 选取125例健康者(对照组)和148例EH患者(EH组)作为研究对象作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和血液生化项目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研究对象ACE基因的I/D多态性;应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检测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并用Logistic回归筛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EH组和对照组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不显著.EH组的AC基因型频率23.0%,C等位基因频率1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8%和6.4%.EH组ACE基因DD型+AT1R基因AC型联合基因型频率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EH的危险因素主要有BMI、EH家族史和DD+AC联合基因型.结论 ACE基因D等位基因可能与EH发病无关联;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可能是EH的重要遗传因素;DD+AC联合基因型对EH的发病有显著的联合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新近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功能上相拮抗.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7-05/08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用正常人新鲜血浆制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复苏、传代后取生长良好的3~6代用于实验.②实验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加无血清培养基;20,40,8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孵育24h;4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孵育6,12,24h.各组实验重复6次.③提取细胞总RNA及蛋白,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mRNA表达水平;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0,40,80mg/L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mRNA表达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mRNA表达降低(P<0.01),不同剂量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4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6,12,24h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mRNA表达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mRNA表达减少(P<0.05),不同时间点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0,40,80mg/L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蛋白表达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表达减少(P<0.01),不同剂量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4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6,12,24h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蛋白表达增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不同时间点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上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蛋白及基因表达,下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蛋白及基因表达,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多基因遗传疾病。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关键基因之一,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l receptor,AT1R)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AT1R基因与EH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有助于EH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该文就AT1R基因多态性与EH发病之间的关系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EH)是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也多有报道,而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众多并发症。因此,本文探讨ACE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EH)是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也多有报道,而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众多并发症.因此,本文探讨ACE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EH)是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也多有报道,而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众多并发症.因此,本文探讨ACE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EH)是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也多有报道,而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众多并发症.因此,本文探讨ACE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EH)是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也多有报道,而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众多并发症.因此,本文探讨ACE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临床荟萃》2006,21(14):1046-104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和尿TGF-β分别是肾脏损伤和肾小球硬化的标志。研究者观察了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活动性肾脏损害患者尿蛋白和尿TGF—β的影响,这一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Am J Kid Dis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EH)是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也多有报道,而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众多并发症.因此,本文探讨ACE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EH)是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也多有报道,而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众多并发症.因此,本文探讨ACE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EH)是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也多有报道,而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众多并发症.因此,本文探讨ACE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EH)是具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密切相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也多有报道,而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众多并发症.因此,本文探讨ACE血清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