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对49例颅内血肿患者MRI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期血肿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高、等信号。GRET2*WI序列均呈低信号。亚急性早期血肿T1WI仍呈等、低信号,T2WI均呈高及略高信号。亚急性中期T1WI出现典型外周环状高信号,中间等、低信号,T2WI仍呈高及略高信号。亚急性晚期T2WI呈明显均匀高信号,T1WI多数为外周环状高信号,中间等低信号或均匀高信号。慢性期血肿逐渐演变成液化灶,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结论:颅内血肿急性期、亚急性各期及慢性期在低场MRI上均能较好显示病变特点,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面回波成像(EPI)在脑实质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选择52例脑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1.5 T MRI检查,包括轴位T1WI、T2WI、EPI及梯度回波(GRE)检查,并CT复查证实.结果:9例超急性期病变周围出现特异性低信号边缘;15例急性期呈均匀低信号伴周边环状高信号;18例亚急性期信号多变,以高信号为主;10例慢性期呈均匀低信号.结论:EPI序列结合常规MRI序列,能清楚显示脑出血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在脑实质内血肿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及DWI诊断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8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临床资料,按临床分期包括超急性期15例,急性期20例,亚急性早期16例,亚急性晚期15例,慢性期14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头部常规MRI序列及DWI扫描,并通过头颅CT证实,分析MRI常规扫描及DWI在不同时期自发性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小儿自发性脑出血不同时期血肿灶T1WI、T2WI信号变化以及对应DWI图像信号改变具有明显的规律,超急性期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或等信号,DWI高信号;急性期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FLAIR低信号,DWI低信号;亚急性早期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或等信号,FLAIR低或等信号,DWI低信号;亚急性晚期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慢性期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高或等信号,FLAIR混杂信号,DWI低信号。慢性期血肿ADC值高于亚急性晚期,亚急性晚期高于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早期高于急性期,急性期高于超急性期(P<0.05);DWI扫描结果中ADC值鉴别慢性期与亚急性晚期脑出血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高于亚急性晚期与亚急性早期(0.838)、亚急性早期与急性期(0.700)、急性期与超急性期(0.763,P<0.05)。结论不同时期小儿自发性脑出血MRI常规扫描及DWI诊断影像学征象存在差异,DWI在鉴别不同时间脑血肿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王晖  宋长悦  姜飚 《中外医疗》2012,31(6):184-184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30例脑出血患者的MRI表现。结果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T1WI和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周围可有含铁血黄素低信号环。结论 MRI是较为敏感的和特异性无创伤的检查方法,特别是脑出血表现为额顶叶单纯小血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骨梗死急性期X线、CT表现为干骺端骨质疏松,MRT1WI骨梗死灶中央部分呈等至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骨梗死灶边缘呈环形低信号,T2WI呈环形高信号;亚急性期X线、CT表现为小的虫噬样改变,伴有斑点状钙化,MRT1WI骨梗死灶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1WI骨梗死灶边缘呈环形低信号,T2WI呈环形高信号;慢性期X线、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是诊断骨梗死急性期的最有效方法,在急性和亚急性期,MRI优于X线和CT,在慢性期,X线、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胼胝体变性的MRI和CT影像表现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华  黄显龙 《重庆医学》2004,33(8):1242-1244
目的分析胼胝体变性的MRI和CT征象.方法 2例胼胝体变性中,第1例分别于急性期、慢性期2次受检,第2例分别于亚急性期、亚急性后期2次受检.2例均分别行2次MRI检查,且均首次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 例均与MRI同时分别进行了2次CT检查对照.结果例1急性期MRI显示,胼胝体全程形态呈膨胀性改变,以膝部更显著,信号异常表现为弥漫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胼胝体膝部显小灶状,不规则斑片状强化;急性期CT平扫显示,胼胝体膝部、压部膨胀性肿厚改变,以膝部更显著,密度呈均匀减低.本例慢性期MRI显示,胼胝体全程萎缩变薄,以体部为明显,膝部、体部中心夹层显示带状分布,呈小囊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例2亚急性期或亚急性后期MRI显示,胼胝体较显膨胀,以膝部较显著,于亚急性后期体部逐渐变薄,其全程表现为中心夹层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而其腹侧、背侧相对完好,境界清楚,最具特征性.增强后未见明确异常强化.CT平扫显示,胼胝体膝部、压部膨胀性肿厚较急性期减轻,密度均匀减低.结论 MRI和CT是能够直观反映胼胝体变性病理改变,并可能成立诊断的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尤其是MRI矢状位能显示胼胝体全貌,使影像观察更加全面,其优越的软组织分辨力得以准确显现胼胝体变性病程演变各期形态、信号特征,故为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归纳不同期相脑血肿成分及其演变规律,总结其MRI信号特点,探讨脑出血MRI检查方法的优势。方法记录临床资料完全的48例脑出血患者的MRI影像信息。将血肿详细分期,分析MRI常规及功能检查时,不同期相脑出血的血肿成分、信号特点及周围水肿带的演变规律。结果超急性期14例,T1WI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Flair信号改变与T2WI相近,DWI信号外高内地,SWI极低信号。急性期12例,T1WI信号翻转,T2WI以低信号常见,Flair信号改变与T1WI相近,DWI与急性期相似,SWI低信号(晚期出现低、等为主的混杂信号)。亚急性期10例,脑血肿成分最为复杂,T1WI可见"高信号厚环包绕低信号区"的特征,T2WI信号混杂,Flair常见高及稍高信号,DWI及SWI信号混杂。慢性期8例,此期MRI征象最具特点,几乎所有序列呈"中央高信号和边缘区低信号环"。残腔期4例,1年内各序列显示不规则低信号环包绕条索样高信号区,而1年后均呈低信号。结论血肿时相及内容成分的演变是一个连续过程,也是MRI成像的物质基础,不同期相脑出血均有MRI影像特点;而周围水肿带也有发生、蔓延、加重、缓解及最后消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亚急性和慢性自发性肌内血肿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或临床观察及影像学复查证实的亚急性、慢性自发性肌内血肿患者的CT及MRI资料,讨论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32例患者中亚急性血肿8例,慢性血肿24例;血肿发生于髂腰肌16例,腰大肌9例、腓肠肌4例、右侧腰大肌血肿并右侧腹后腔、右侧腹直肌、背脊肌各1例;29例血肿呈椭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CT表现为血肿边界清楚,CT平扫密度欠均匀,呈等或稍高密度,CT值35~59 Hu,部分病灶内可见条带状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血肿均无强化.MRI表现:亚急性血肿T1WI、T2WI、STIR上都以高信号为主,内见碎屑样或片状低信号;慢性血肿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边缘见稍高信号环,T2WI、STIR上均呈高信号,边缘呈环形低信号影.结论:亚急性、慢性自发性肌内血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低场强MRI对脑出血信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80例脑出血患者的低场强MRI表现,就血红蛋白在低场强MRI上的信号变化进行研究,分析脑出血低场强MRI的特殊表现,结合文献提出低场强MRI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分级。结果 在急性期脑出血,T1WI可出现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出血在T1WI上出现高信号,具有特征性,可明确诊断。结论低场强MRI脑出血信号的改变与高场强MRI信号的改变有相似之处,但是,T2WI在急性期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骨梗死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5例累及75处骨骼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多双侧发病。骨梗死急件期、亚急性期x线、CT表现为阴性和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I表现为病变中心T1WI呈等或稍高、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x线及CT呈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I 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X线平片对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1.
MRI在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中,10例位于鞍区,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6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区,均男性,其MR表现为(1)T2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销高信号,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无水肿,丘脑基底节区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2)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术前诊断的。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的MRI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MRI在老年人急性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68例。每列均同时进行矢状位T1WI,T2WI,T1WI增强及轴位T1WI检查,其中12例加扫了T1WI冠状位,22例加扫T1WI轴位增强检查。结果:骨质疏松31例,压缩椎体后缘骨皮质向前折迭成角且骨片向椎管内突出为特异性MRI表现,其MRI信号与邻近椎体相等为其特征性表现;转移瘤30例,硬膜外肿块、椎弓根骨质破坏为特异性表现,而在T1WI增强及T2WI像上,病变椎体呈弥漫性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是与骨质疏松鉴别的特征性表现;多发性骨髓瘤7例,T1WI低信号,T1WI增强及T2WI像呈均匀高信号为其主要表现。结论:MRI是老年人多发性椎间压缩病因鉴别诊断的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MRI在老年人急性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骨折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非外伤性多椎体压缩 6 8例。每例均同时进行矢状位T1WI,T2WI,T1WI增强及轴位T1WI检查 ,其中 12例加扫了T1WI冠状位 ,2 2例加扫T1WI轴位增强检查。结果 :骨质疏松 31例 ,压缩椎体后缘骨皮质向前折迭成角且骨片向椎管内突出为特异性MRI表现 ,其MRI信号与邻近椎体相等为其特征性表现 ;转移瘤 30例 ,硬膜外肿块、椎弓根骨质破坏为特异性表现 ,而在T1WI增强及T2WI像上 ,病变椎体呈弥漫性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是与骨质疏松鉴别的特征性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 7例 ,T1WI低信号 ,T1WI增强及T2WI像呈均匀高信号为其主要表现。结论 :MRI是老年人多发性椎体压缩病因鉴别诊断的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垂体脓肿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脓肿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和鞍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示7例鞍区呈等密度,5例呈低密度,1例呈略高密度病灶,2例呈混杂密度病灶,边界均清楚;MRI示11例长T1,长T2信号,2例呈等T1,长T2信号,13例显示增强后可见囊壁环形强化,且冠状位上均可见垂体柄增粗及强化,为中枢性尿崩提供了形态学上的线索。结论:垂体脓肿的影像学有特征性,术前CT提示鞍区边界清楚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病灶,鞍区磁共振及增强示类圆形囊状占位性病变,等或长T1,长T2,囊壁呈环形强化,伴蝶窦内粘膜增厚等,尤其是术前合并尿崩者应考虑垂体脓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中,10例位于鞍区,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6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区,均男性。其MR表现为(1)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无水肿,丘脑基底节区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2)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术前诊断的。  相似文献   

16.
牛国强  刘淑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379-1380
目的:了解脊柱结核的MRI表现与诊断。方法:分析了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表现。结果:病变椎体T1WI上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间有少许高信号改变;T2WI呈混杂高信号改变,椎间盘T1WI上呈相对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冷脓肿T1WI呈相对均匀低信号,强化后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作为脊柱结核常见的破坏形式,椎体、椎间盘以及冷脓肿在MRI具有特殊改变,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骈文婷  杨明铭  张敬  张伯生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9):781-783,I000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脑内血肿的DWI、GRE-T2*WI序列信号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临床及CT确诊的脑内血肿患者的的MR图像,全部病例均采集MRI常规T1WI、T2WI序列及DWI序列图像,其中39例采集GRE-T2*WI序列图像,结合血肿形成时间、主要成分及其在常规T1WI、T2WI的信号特征对脑内血肿进行分期,并分析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规律。结果超急性、亚急性晚期脑内血肿在DWI序列表现为"中高周低",其中5例超急性期、10例亚急性晚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同样表现为"中高周低"。急性期、亚急性早期脑内血肿DWI序列表现为"中低周高",其中10例急性期、9例亚急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均为低信号。慢性期脑内血肿DWI序列信号不稳定,其中5例慢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表现为"中高周低"。结论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存在规律性,结合MRI常规序列检查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刘颖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5):1636-1638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眼眶SFT的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只行CT检查,2例只行MRI检查,1例同时有CT和MRI检查。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33~54(中位年龄46)岁。影像表现主要评价其部分、大小、边缘、CT密度、MRI信号和增强方式。结果 5例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最大直径2.1~3.5 cm。3例位于球后肌锥外,2例位于球后肌锥内。3例CT上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1例其内可见点状钙化;3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信号相对均匀,而T2WI则信号稍混杂,其中1例等信号为主,混杂有高、低信号影,另2例肿块大部分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内可见散在斑状、小片状低信号影。增强检查肿块均表现为明显欠均匀强化。结论眼眶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应纳入眼眶富血供肿瘤鉴别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