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ICU)对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早期康复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病房2012年6月-2014年6月脑出血住院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快,治疗第14天有28例(66.67%)患者达到生活基本自理,20例(47.61%)能独立步行。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重症康复必须有专业的康复团队,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负责执行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康复训练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肢体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6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根据是否进行专业康复治疗分为2组。康复治疗组31例,每天定时由康复护师进行患肢康复治疗;未康复治疗组15例,指导家长每天不定时对患儿患肢进行主动及被动运动训练。2组共治疗3个月,观察患肢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康复治疗组上肢恢复8例,未恢复7例,恢复率为53.33%;下肢恢复14例,未恢复2例,恢复率87.50%,下肢瘫痪恢复率高于上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随访3个月时,康复治疗组恢复率均高于未康复治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后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能减少残疾。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近5年本院骨伤科治疗创伤性复杂性骨折术后康复的临床经验,以益气和血法为治疗原则,口服参芪和血汤结合针灸巨刺法为治疗方法。发现术后康复周期明显缩短,伤口愈合良好,功能活动恢复较佳,获效满意。认为益气和血法扶正祛邪,能促进康复,改善功能活动,缩短康复周期,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附典型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4.
早期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两组均接受脑血管意外疾病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康复组除一般护理外,同时早期实施康复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康复组肢体功能的比较,康复组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早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和心理干预,能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13,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氏面瘫,为神经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是针灸治疗有效病证之一。大多数病人在经过针灸治疗都能康复,然而面神经麻痹的恢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很多病人因为恐惧长时间针灸而选择偏方或是西医药治疗以后等待自然康复,这样使很多病人失去了最佳康复时机而终生残疾。如何提高疗效,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里康复,是每个针灸医师的职责。本文试图以临床为基础,多种方法运用来探讨本病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周云雁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127-12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结果早期康复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卒中早期实施康复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1998—2002年253例脑卒中病例,实施康复治疗138例,对照11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康复治疗病情恢复较快,治愈好转率高,无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平均住院期间较对照组少4d。结论 脑卒中康复治疗有利于机体各系统功能恢复,减少偏瘫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并脑疝抢救存活者的康复综合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及时手术解除脑疝,术后尽快恢复脑水肿,治疗并发症及合并症,应用神经细胞营养剂,催醒剂,高压氧,物理康复治疗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结果:204例患者植物生存6例(2.9%),重残28例(13.7%),中残46例(22.5%),恢复良好124例(60.8%),结论: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措施能使颅内血肿并脑疝抢救存活者的遗留脑功能障碍得到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中风偏瘫病人的内科与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发病后2~12天入院的脑中风120例(出血性23例,缺血性97例)偏瘫病人除内科治疗外,早期开始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以瘫痪侧肢体肌力恢复情况判断疗效。结果 120例脑中风偏瘫病人经内科与综合性康复治疗后,偏瘫肢体肌力恢复到Ⅴ级者46例,Ⅳ级者38例,Ⅲ级者18例,Ⅱ级者10例。治疗有效93.3%,与脑中风自然恢复率40%~50%相比,显示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有效性。结论 脑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开始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恢复瘫痪侧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元良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60-560,563
目的:应用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oke re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movement,STREAM)观察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运动功能损害程度、治疗前后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用STREAM对1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进行分析。结果:康复治疗后,下肢功能比上肢获益更多,并且越早接受康复治疗,就越早获益。尤其是对于老年前期患者。结论:应早期康复,并根据偏瘫侧上下肢恢复的差异及年龄等因素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该文分析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体会。方法 除接受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外,在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程序,出院前采用左室射血分数、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进行评定。结果 全组病例在康复训练中及早期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未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参加适宜的康复运动治疗能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改善心功能和恢复体力,AMI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患者的内科与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发病后1~15天入院的脑中风60例患者除内科治疗外,早期开始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以患侧肢体肌力恢复情况判断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95%,显示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有效性。结论: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开始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侧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80例病人,并对治疗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利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rus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周和4周),康复治疗组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科学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避免患肢出现废用综合征,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节肌肉系统疾病治疗的最大特点是不但要解除症状、去除病因、控制病情,更为重要的是设法使患者受限或丧失的功能和能力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便他们能重返社会,过一种接近正常或比较正常的生活。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康复在骨科患者的功能恢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切实落实骨科康复教育效果,促进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和顺利康复,自2006年5月开始,我科选拔优秀护理骨干担任专职康复护士,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溶 《新疆医学》2007,37(6):85-86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高,目前临床医师对吞咽功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对严重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多采用留置胃管鼻饲的方法,待其自然恢复。由于缺乏积极,及时的康复治疗,部分息者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影响恢复程度及生活质量。为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我科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了早期吞咽功能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赋能教育指导对脑出血患者家庭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河北省唐山市康复医疗中心治疗的200例脑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出院当日和往后的第1、2、4、7、9、12周进行康复指导,对照组康复治疗遵循依从式教育理念,治疗组则采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于出院当天和出院后第12周均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ADL)和运动评分(MAS)评估运动功能。结果出院后第12周治疗组的BI[(44.12±8.56) vs .(62.16±8.77)]和MAS[(18.70±9.47)分 vs .(28.53±8.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恢复有效率(70%)高于对照组(85%)患者(P<0.05)。结论赋能教育指导能够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的ADL功能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患者家庭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心理康复和医疗康复综合措施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康复期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康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心理康复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无论在残肢功能恢复上还是生活能力提高上,治疗组都好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和血脂等项目的改善说明了药物作用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脑外伤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脑外伤偏瘫病人根据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先后,将病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即发病后立即来治疗的病人)42例和对照组(即发病1个月后来治疗的病人)38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在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早期康复治疗组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结论脑外伤偏瘫患者早期有效综合康复治疗是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脑外伤偏瘫病人病而不残、残而不废,减轻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良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更好地帮助产妇顺利度过由孕妇到母亲的人生转折。方法自然分娩12小时后、剖宫产术48小时后开始使用产后康复按摩疗法,经按摩后要及时配戴腹带进行恢复治疗,同时还进行产褥期保健、婴儿喂养的健康教育。结果产妇乳腺管通畅、子宫复旧良好、腹部及面部色素沉着减轻;腹围、臀围、大小腿围减小;大便通畅。精神状态良好,治疗期间体重基本保持不变。结论产后康复按摩疗法能较好地改善产后生活质量,帮助产妇形体恢复,消除疲劳,改善皮肤营养与新陈代谢,有助于产妇产后身体的康复与保健,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分析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在早期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行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把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康复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在脑卒中的治疗中早期行康复治疗能使偏瘫的恢复和预后明显改善,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