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钦中 《河南中医》2013,33(6):901-903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结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仅选用利巴韦林治疗,两组患儿均给予维生素C滴液,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巴韦林结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2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5~1 mL(kg.d)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点滴,每日1次,观察2组患者,皮疹消退,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13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给利巴韦林静滴,观察组给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静滴,对比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其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4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痰热清注射液、利巴韦林入液静滴,对照组单纯予利巴韦林入液静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病程短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痰热清联合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行以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实验组100例患者在行以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痰热清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方式非常有利于儿童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7.
王静 《陕西中医》2009,30(9):1129-1130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早期肝硬化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痰热清(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治疗肝硬化合并上呼吸道感染46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好转治愈率分别为95.6%、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早期肝硬化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05例,2组均抗病毒(静滴利巴韦林10mg/kg·d),抗感染(静滴头孢甲肟50mg/kg·d)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d。1周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发热天数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可以明显缩短发热时间,皮疹消退快,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巴韦林组、痰热清组、联合组各40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温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及痊愈时间。结果:利巴韦林与痰热清均能较好的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利巴韦林组与联合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热清组与联合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热清组起效时间较利巴韦林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热时间及痊愈时间较利巴韦林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联合组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及痊愈时间均较利巴韦林组、痰热清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利巴韦林及痰热清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痰热清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退热作用比利巴韦林好,体温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及痊愈时间较利巴韦林短,但两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联合用药比单用利巴韦林或痰热清疗效较好,起效时间、解热时间、痊愈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和山蜡梅叶颗粒;对照组50例给予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均为3次/d,疗程3~4d,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巴韦林颗粒联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d)],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 ~ 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7天左右.对照组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剂.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退疹时间、疗程时限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退疹时间、疗程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 =5.96,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 100 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56 例,对照组 44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6 m L (kg· d)^1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中,每天 1 次,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利巴韦林 10 m g (kg·d)^-1,静脉滴注,每天1 次,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8.21% 和 88.64%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在退热、减轻咳嗽闷喘症状、减少肺部 音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热毒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荞麦蜂花粉多糖对四氧嘧啶(ALX)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用ALX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用荞麦蜂花粉多糖150mg/(kg.d)、300mg/(kg.d)及阳性对照药苯乙双胍350mg/(kg.d)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则给等容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结果:荞麦蜂花粉多糖150mg/(kg.d)、300mg/(kg.d)能明显降低ALX所致糖尿病大鼠高血糖,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相比,P<0.01。同时,相同剂量的荞麦蜂花粉多糖还能明显降低ALX性糖尿病大鼠血清TG(P<0.05)、TC、LDL-C(P<0.01)。另外,荞麦蜂花粉多糖300mg/(kg.d)还能使糖尿病大鼠血清HDL-C显著回升(P<0.05)。但荞麦蜂花粉多糖150mg/(kg.d)对HDL-C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荞麦蜂花粉多糖能降低ALX性糖尿病大鼠高血糖、血脂,提示荞麦蜂花粉多糖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采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使用热毒宁0.6~0.7mL·kg^-1·d^-1与利巴韦林8~10mg·kg^-1·d^-1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持续2~6d。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8~10mg·kg^-1·d^-1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持续2~6d。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且观察发热时间、不良反应、皮疹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3%,对照组有效率81.5%,两组患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时间与皮疹消退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发展发生几率,提高患儿安全性,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6月我科住院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4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症支持治疗,应用利巴韦林针静脉滴注10~15mg/(kg·d),3~5d。将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48例做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5~0.6ml/(kg·d),3~5d。观察患儿的热退时间,口腔疱疹消退和溃疡愈合,饮食恢复时间及预后。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溃疡愈合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0.83%(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病毒性脑炎、肺炎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症状、体征消失快,缩短病程,利于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软脉灵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2周龄雄性SHR36只,随机分为4组,软脉灵大剂量和小剂量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血压正常的京都wistar大鼠(WKY)为正常对照组(WKY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用尾袖法测定动脉血压.称重后处死,取心脏,计算左心室重量与体重比(LVM/BW).天狼星红染色,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结果软脉灵大剂量、小剂量组治疗12周后。收缩压(SBP)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与空白组相比,软脉灵大剂量组对SHR心肌外斜层纤维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而软脉灵小剂量组则无影响;与空白组相比,软脉灵大剂量和小剂量组对SHR心肌中环层纤维化及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软脉灵可以抑制SHR血压的发展,抑制SHR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观察并记录两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食欲改善时间及疾病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和退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改善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俞俊萍 《中医药学刊》2010,(6):1337-133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缬沙坦80mg/天;治疗组34例,在给予缬沙坦80mg/天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5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UE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血清(CRP)。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RP降低显著(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P〈0.01)意义,两组的血肌酐(SCr)、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与灯盏花素联合应用可减少尿白蛋白,降低血清CRP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协同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俊梅  王建行  穆玉 《河北中医》2012,(8):1226-1228
目的观察姜黄胶囊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实验大鼠空腹血糖(FPG)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予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d)腹腔注射1次,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予等容积0.1 mol/L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1次。然后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大鼠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予正常饲料喂养,同时姜黄胶囊组予0.6 g/(kg.d)姜黄胶囊混悬液灌胃,西药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25 g/(kg.d)、辛伐他汀胶囊1.67 mg/(kg.d)混悬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4周。测定各组造模后及用药后FPG变化情况,各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造模后F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用药后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FPG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且与本组造模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与姜黄胶囊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C、TG及LDL-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及姜黄胶囊组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且姜黄胶囊组TG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胶囊具有显著的降糖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两组均采用 CH OP 方案化疗,21 d 为1 周期。治疗组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15 d 为1 疗程,2 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升高稳定率分别为83.3% 、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 T 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 CD4^+细胞、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 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 CD^8+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恶性淋巴瘤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