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松果体区肿瘤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为此我们进一步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8年收治的21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21例的手术病理结果中,生殖细胞瘤9例、松果体母细胞瘤5例、胶质瘤2例及其他肿瘤5例。结论: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须以病理组织学分类为依据.松果体区静脉系统是阻碍手术操作的主要结构.显微外科手术应可良好地保护此区静脉.是松果体区肿瘤全切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松果体区肿瘤的争论及其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果体区肿瘤病理类型多样、术前定性诊断困难、多数对单纯放疗的疗效并不理想,随着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安全性的提高,诊断性放疗应该放弃。其最佳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论。准确的病理诊断是提高松果体区肿瘤疗效所必须的。活检在松果体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安全性在文献中被错误的估计。近年来,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全切除率越来越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已显著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由于多数松果体区肿瘤如能达到全切除,再根据准确的病理结果辅以必要的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因此松果体区肿瘤应采用以积极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肿瘤标记物、病理特征、治疗方法 和临床疗效,探讨其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132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132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34例,男女之比为2.9:1.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升高、眼球运动障碍为主.CT和MRI检查有一定特征,但缺乏特异性的影像表现.132例患者中,合并腩积水117例,占88.6%.甲胎蛋白(AFP)升高14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9例.132例患者中,直接放疗18例,病理活检后放疗7例,手术切除107例.有病理诊断结果 者114例,其中生殖细胞源性肿瘤56例.随访12~132个月,肿瘤复发23例,死亡12例.132例患者的5年牛存率为89.3%.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常合并脑积水,定性诊断较困难,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但特异性较差.结合肿瘤标记物可诊断生殖细胞源性肿瘤.纯生殖细胞瘤可直接选择放化疗,其他类型肿瘤均应开颅行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 ,施行联合放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徐铖  张新华  何燕 《肿瘤学杂志》2012,18(3):232-234
[目的]探讨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PPT)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中分化PPT的认识。[方法]对3例中分化PPT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检查,复习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并随访。[结果]3例均为成年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呕吐、行走不稳等。肿瘤位于松果体区,直径1.6~3.0cm。光镜下瘤细胞密度中等,呈弥漫状、巢片状分布,分化程度中等,或具有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混合的区域,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松果体细胞瘤菊形团。免疫表型示所有瘤细胞表达Syn和NF,少数细胞表达CgA,GFAP、S-100、CK、EMA均阴性,Ki-67可见高表达和低表达区域。[结论]中分化PPT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松果体区肿瘤的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的结构,病理类型丰富,故其诊断及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最富挑战和争议的领域。本研究总结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肿瘤的疗效,评价神经内镜在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53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加肿瘤活检术,在解决脑积水同时明确肿瘤病理性质,其后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梗阻性脑积水均解除,51例获病理结果。结论:在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松果体区肿瘤的初期治疗中,神经内镜是一种有效的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0例儿童松果体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切除程度、放疗靶区和剂量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脑全脊髓中位放疗剂量为30.6(25.5~36.0)Gy,瘤床区的中位放疗剂量为55.8(50.4~60.0)Gy。4 例患者在放疗结束1 个月行化疗,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 顺铂+ 异环磷酰胺。随访1.5~49.0 个月,10例患者均获无病生存,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者脊髓播散。结论:松果体母细胞瘤是比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容易出现脊髓播散。手术、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加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是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的疗效尚可,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7.
γ刀加体外照射治疗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2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果体区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1%左右 [1 ] ,由于地处险要位置 ,手术难度大 ,危险高。有报道认为手术死亡率及致残率高达 2 0 %~ 70 % [2 ] ,即使活检也非常危险。因此放射治疗 ,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立体定向外科治疗 (SPS)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对 1995年 6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2 0例松果体区肿瘤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科 1995年 6月—1998年 12月收治了 2 0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患者 ,男性 17例 ,女性 3例 ,年龄 9岁~ 30岁 ,平均 19.2岁。 18例有颅内压增高症 ,3例…  相似文献   

8.
我们回顾性分析 1987年至 1998年收治的 2 7例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7例患者中男性 18例 ,女性 9例。年龄 5~ 45岁 ,中位年龄 18岁 ,其中 2 0岁以下占 5 9.3%( 16 /2 7)。病程为 0 .5~ 2 4个月 ,中位时间 3个月。主要症状为头痛、呕吐、向上凝视麻痹、共济失调、多饮、多尿、耳鸣、复视等。CT检查 :松果体区肿块多为类圆形 ,直径 1.2~ 5 .8cm ,普通扫描肿块密度略高 ,边缘清楚 ,增强扫描肿块可见明显强化。1.2 治疗方法本组中仅有 1例患者行肿瘤大部分切除术 ,病理诊断为生殖细…  相似文献   

9.
松果体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果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4%~2%。多见于幼儿及青少年。好发于松果体区,第三脑室前部及鞍上区,偶见于额叶及基底节。松果体瘤以往组织学分类和命名较为混乱,近年来已比较明确,可分为4类: (1)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包括生殖细胞瘤,畸胎瘤,胚胎细胞癌等; (2)松果体细胞源性肿瘤,包括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 (3)其它细胞源肿瘤,包括胶质瘤等。松果体生殖细胞瘤最为常见,占50%以上。 松果体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为经脑脊液沿整个脑室系统播散,通常种植于脑脊膜及脊髓,由于重力的原因,骶尾部较脊髓其它部位更易种植。李顺业等报道松果体瘤脑脊膜转移率高达57%。至于脊髓种植率,各  相似文献   

10.
经Poppen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松果体区病变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直接手术切除病变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松果体区肿瘤外科切除的Poppen入路及其技术要点。方法:对31例经Poppen入路切除的松果体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手术要点及预后。结果: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手术死亡2例;随访3个月至6年,KPS评分90分以上26例。结论:Poppen入路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较安全而有效的最佳入路之一,经脑生理间隙进入,肿瘤全切率高,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papillary tumor of the pineal region,PTPR)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松果体区实体神经上皮肿瘤,2003年首先由法国神经病理学家Jouvet等提出,2007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目录定义在松果体区神经上皮肿瘤项目中。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PTPR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DF)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方法 收集1例颈部DF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分析研究。结果 DF肿瘤内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可见散在分布的梭形或星形纤维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100(-),弹力纤维染色(-)。结论 DF为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与其他病变鉴别。单纯切除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松果体区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6年间共收治松果体区肿瘤患者24例,20例患者放疗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放射源为6mvx线,放射野:6x6~6x8cm~2,放射DT22~24GY 全脑照射33~36GY17例。单用6x6~6x8cm~2野照射DT60GY7例。结果 (1)近期疗效:头痛症状完全消退89%,视力改善率为33%。(2)远期疗效:五年生存率58.2%。结论 (1)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及取病理较困难。其治疗以放疗为主。先用局限野照射,视肿瘤退缩情况决定是否全脑照射,是一种较好方法,放疗剂量应给足55~60GY。(2)对伴有颅高压症状者放疗前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14.
术前MRI诊断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征象,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50例术前MRI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影像资料,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正确,诊断正确率74%,其中神经鞘瘤35例,神经纤维瘤2例;13例术前将其他疾病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误诊率为26%,其中脊膜瘤8例,血管瘤2例,松果体瘤椎管内转移、浆细胞骨髓瘤及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各1例。结论:细致观察肿瘤的MRI征象,结合性别、发病部位及临床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神经源性肿瘤的术前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松果体区肿瘤常伴有梗阻性脑积水,因其解剖位置深,周围邻近重要结构,因而手术切除的难度及危险性较大。目前大多数病例仍只能采取姑息性脑室分流术、降低颅内压后即进行放射治疗。我院自1987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30例松果体区肿瘤,现就其放射治疗的方法及疗效作一回顾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且有其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本文旨在探讨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等。方法收集5例胸膜肺母细胞瘤,复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结果5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者年龄为21个月-47个月,平均为32.8个月;肿瘤主要位于胸腔,4例伴有胸腔积液。组织学观察:I型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呈单纯囊性;II型胸膜肺母细胞瘤2例,呈囊实性,实性区伴横纹肌分化及灶性软骨样结节;III型胸膜肺母细胞瘤2例,完全呈实性,可见间变性未分化肉瘤样成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Vimentin(+),部分肿瘤细胞呈Desmin和Myogenin(+),软骨样结节呈S-100(+);PCK、EMA、CD99等均(-)。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肺和胸膜的高侵袭性恶性肿瘤,各亚型均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方面应与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等良恶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鉴别小脑肿瘤与小脑亚急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23例行手术病理证实的、CT检查与小脑亚急性出血相似的小脑肿瘤临床资料,比较其在CT平扫方面的表现及各自特点。结果 23例患者中,脑转移瘤8例,占34.8%;脑膜瘤5例,占21.7%;髓母细胞瘤3例,占13.0%;室管膜瘤3例,占13.0%;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占8.7%;星形细胞瘤2例,占8.7%。CT检查结果均显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为主的低密度水肿或囊性病变,此临床征象与小脑亚急性出血的表现基本相似。该组患者术前有9例被误诊为小脑出血,占39.1%;10例考虑为小脑出血,占43.5%;2例考虑为小脑肿瘤合并出血,占8.7%;2例诊断结果为小脑占位,占8.7%。结论小脑肿瘤与小脑亚急性出血在CT平扫方面有不同的CT表现,临床医师对其进行准备分析,有利于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松果体区肿瘤(PRTs)的病理分布特点及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经手术治疗并取得完整病理资料的133例PR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133例患者中生殖细胞肿瘤61例(45.9%),松果体实质肿瘤17例(12.8%),神经上皮肿瘤28例(21.1%),其他肿瘤27例(20.2%)。生殖细胞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4.25:1,平均15.3岁。松果体实质肿瘤中男女比例为2.4:1,平均24.7岁。神经上皮肿瘤中男女比例为1.15:1,平均28.1岁。有33例血清免疫学检查异常,除1例为转移瘤外,其余均为生殖细胞肿瘤。结论PRTs病理类型多样,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影像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及活检均不能准确判断病理类型,积极手术获得完整病理标本对于PRTs的病理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约占所有生殖细胞肿瘤的2%~5%,好发于人体中线部位,尤其多见于纵膈、腹膜后区及松果体等部位,其中纵膈生殖细胞肿瘤占所有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的50%~70%。由于该肿瘤临床表现、组织类型、发病部位的多样性,其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不同于与生殖腺原发生殖细胞肿瘤,因此,本文将综述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松果体区肿瘤放射治疗探讨(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果体区肿瘤是指起源于松果体及其邻近组织结构的肿瘤,如三脑室后部、脉络膜组织、胼胝体后部、四叠体等部位的肿瘤,其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0.4%~1.6%,儿童较成人更为常见,发生率为3%~8%[1].尽管近年来显微神经外科得到长足发展,但该部位解剖位置深,手术风险极大,手术死亡为0~8%,手术病残率为0~12%,其中报道最多的一组共160例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和3%[2].而放射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仍是当前治疗的首选方法.我科于2003年1月~2008年3月共收治该部位肿瘤13例,现报告如下,并就放疗方式及疗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