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卫冬  眭承志 《光明中医》2014,29(12):2538-2540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采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两周后分别观察比较主观疼痛减轻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减痛效果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青年颈椎病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予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观察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疗效并作对比.结果: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疗效优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年颈椎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颈椎病颈部肌肉的功能状况与理脊通脉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青少年期颈椎病诊断标准64例,另以35例健康青少年为正常组,进行平行对照。分别进行肌电图(EMG)检测。上述病例随机选择33例(治疗组),应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另外31例(对照组),应用牵引治疗2周后,每组治疗前后对比,组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青少年期颈椎病肌电积分(IEMG)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9%,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生理检测研究提示青少年期颈椎病患者外源稳定装置(颈部肌肉)功能下降。理脊通脉手法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缓解肌痉挛,调整颈椎的外源稳定性,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其发病呈低龄化趋势.青少年颈椎尚未退变或处于退变初始期,颈肩痛、颈椎曲度异常是颈椎病早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颈椎曲度则是反映颈椎平衡的重要指征,恢复异常的颈椎曲度是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自2006年以来,笔者采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期颈肩痛患者75例,其中颈椎曲度异常者62例,对其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变化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理脊通脉手法治疗)50例,对照组(局部针刺配合点穴治疗)48例,分别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视力及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发病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视力及视觉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源性视力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宇澄 《陕西中医》2013,34(7):892-893
目的:观察整脊调曲手法改善青年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效果。方法:将60例青年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拍摄颈椎CR片,比较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采用牵引合整脊调曲法,对照组采用牵引合常规推拿法治疗。治疗20次(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颈椎生理曲度为6.47±2.54mm,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整脊调曲手法有助于重建颈椎内外的生物力学平衡,有效改善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选择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颈椎牵引和调制中频电疗法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情况,一个疗程后每组治疗前后病情综合积分对比、组间积分差值比较、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博动指数比较,分析并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的效果、缓解眩晕的疗效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脊通脉手法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颈源性头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应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38例,应用采用颈椎牵引联合调制中频电疗法治疗,2周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总体疗效(愈显率%),头痛程度、颈椎活动度等量化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理脊通脉手法可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理筋手法配合整脊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理筋手法配合整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理筋手法。分别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63.2%(24/38),高于对照组的39.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筋手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林志宏  许巩固  王和鸣 《光明中医》2022,37(6):1049-1051
目的 观察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市同安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观察2组疗效、血液流...  相似文献   

11.
林振原  眭承志  曾伟  余青 《光明中医》2011,26(11):2257-2259
目的观察扶他林乳胶剂配合理脊通脉手法对颈型颈椎病的镇痛效果,并观察手法介质(扶他林乳胶剂)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扶他林乳胶外涂配合理脊通脉手法组(A组)、理脊通脉手法与扶他林乳胶剂分开使用组(B组)、塞来昔布口服组(C组)。比较3组的镇痛效果。结果疼痛评分及疗效比较,A组均优于B、C组。结论扶他林乳胶剂外涂配合理脊通脉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手法治疗中使用手法介质可以极大地提高疗效,今后在手法治疗中应注重手法介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治疗颈源性眩晕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应用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颈椎牵引、颈托固定法配合西比灵口服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另外,治疗组选取30例应用彩色多谱勒(TCD)观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36例,愈显率85.71%;对照组痊愈、显效26例,愈显率65.0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理脊通脉手法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颈源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顺应性加强,血管阻力减小,舒缩功能改善,血液灌流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整脊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 5%,对照组为72. 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理筋通脉调神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RandA1.0软件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实验中脱失11例,实际观察病例139例,西药组(46例)予西药治疗,传统推拿组(46例)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理筋通脉调神组(47例)采用以五体辨证分期为特点的理筋通脉调神法治疗,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3组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比较,理筋通脉调神组明显优于西药组和传统推拿组(P0.01),治疗前后3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传统推拿组和理筋通脉调神组疗效优于本组治疗前(P0.01),但理筋通脉调神组效果更优(P0.01),且理筋通脉调神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实验表明推拿疗法、药物治疗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疗效,但理筋通脉调神法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对风寒湿阻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生活宣教以及理筋松解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颈舒颗粒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VAS)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评分、NPQ评分、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可改善风寒湿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增大颈椎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配合简易牵引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南少林理筋及整脊手法配合颈椎简易牵引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简易牵引器治疗。两组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c Gill疼痛问卷中的PRI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PRI及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后3个月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南少林手法配合简易牵引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施氏脊柱平衡手法(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施氏脊柱平衡手法--三步九法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0次;对照组采用牵引合温热式低周波综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0次;采用自拟颈椎病症状评分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痛、麻木、颈椎压痛和颈部活动度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缓解颈肩疼痛、上肢放射痛、颈椎压痛、颈椎活动度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上肢放射痛、颈椎压痛、颈部活动度等方面改善更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步九法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理筋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4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理筋手法及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及口服天麻杜仲胶囊、西比灵胶囊,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560.05)。结论:理筋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理脊推拿配合益气通脉饮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将 6 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6例采用理脊推拿配合益气通脉饮治疗 ;对照组 32例口服西比灵配合牵引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80 .5 % ,对照组显效率为 5 9.4 %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理脊推拿配合益气通脉饮治疗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三小定点整脊技术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少年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三小定点整脊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疼痛程度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 0%(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疼痛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小定点整脊技术可减轻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颈肩疼痛及头晕、头痛症状,并恢复其生理曲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