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湿热敷中医护理对骨折术后淤肿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骨折术后淤肿患者76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湿热敷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消肿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VAS评分为(2.45±0.84)分,对照组评分为(4.23±1.01)分;研究组肿胀消退时间为(5.12±1.34)d,对照组为(7.98±1.52)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术后淤肿患者实施湿热敷中医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迅速消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湿热敷中医护理对骨折术后淤肿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98例骨折术后出现淤肿的患者资料,按护理方式分研究组(60例)、对照组(38例);研究组为湿热敷的中医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影响。结果:肿胀消退的时间研究组是(5.10±1.01)d短于对照组(8.23±2.17)d(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71.05%(27/38)(P0.05)。结论:湿热敷中医护理应用于骨折术后的淤肿患者中,可迅速消肿,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骨折术后瘀肿患者护理中湿热敷中医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择66例本院骨科接收于2016年4月~2019年1月并给予相应骨折手术治疗且出现术后淤肿的骨折患者纳为本次实验对象,并将其按红蓝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差异性护理(鉴别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湿热敷中医护理)。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瘀肿消退时间以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区别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06%,明显低于鉴别组患者的24.24%,且其瘀肿消退时间与VAS评分亦低于鉴别组患者,相关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给予骨折术后瘀肿患者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湿热敷中医护理,可在改善其瘀肿症状的同时减轻疼痛感,且还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齐永红  闵学 《新中医》2020,52(24):128-130
目的:观察对骨折术后淤肿患者使用湿热敷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淤肿的骨折患者98 例,按照随机抽签的结果分成对照组 (49 例,常规护理) 与试验组 (49 例,常规护理联合湿热敷中医护理)。观察 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与患肢围径、住院时间、消肿时间。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71.43%,试验组为95.9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2 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与患肢围径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住院时间与消肿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折术后淤肿患者应用湿热敷中医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极佳,可使患者的患肢淤肿更快消退,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并出院,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有利于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晓青  沈雯婷  顾超 《新中医》2021,53(5):196-198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进行干预;治疗2周后比较2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等各项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干预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术后用骨愈散外敷配合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实验组加用骨愈散外敷。结果:实验组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OFA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愈散外敷配合功能锻炼可减轻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刘梅  吴林燕  刘莉芳  肖志刚 《新中医》2020,52(5):163-16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四肢远端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四肢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术后疼痛程度、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 d,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2组VAS评分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86.36%,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36%,低于对照组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缓解四肢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度,提升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方湿热敷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80例(2018年1月—2018年12月),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给予中医骨伤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n=40)联合活血通络方湿热敷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TNF-α、IL-1、IL-6)表达水平、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NF-α、IL-1、IL-6均明显比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炎性因子降低更为明显,P 0.05;治疗后2组患者JOA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腰椎功能评分升高,VAS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疼痛程度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JOA评分更高,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 0.05;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腰扭伤给予活血通络方湿热敷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口服吲哚美辛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湿热敷,观察两组VAS疼痛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腰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沙袋热敷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行常规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治疗组配合中药沙袋热敷。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HSS评分临床疗效治疗组优良率88.1%、对照组优良率62.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辅以中药沙袋热敷,可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药辅助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6个月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康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 59%,较对照组的77. 36%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2组Harris系统中疼痛、畸形、活动度评分及观察组功能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及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 43%、24. 07%,术后6个月分别为28. 30%、48. 15%,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骨折不愈及骨塌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讨论:活血化瘀中药辅助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积极探讨中药熏蒸联合穴位按摩对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根据随机双盲法将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江铜集团东铜医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92例患者进行分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干预及穴位按摩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对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自主锻炼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假肢松动、静脉血栓等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中药熏蒸联合穴位按摩方式,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配合音乐疗法对于产妇焦虑、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80例产妇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剖宫产常规围产期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配合音乐疗法。比较2组产妇剖宫产术前术后情绪状态评分、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前6 h、术后6 h、术后48 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腹胀消失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配合音乐疗法能够改善剖宫产产妇围产期情绪状态、术后疼痛和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4.
吴喆 《新中医》2021,53(3):148-150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围术期护理,观察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2组护理不适率,并应用Harris评分量表评定2组护理后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轻度不适率81.63%、重度不适率0;对照组分别为53.06%、20.4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2个月及4个月后,观察组髋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围术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与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舒适度,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LS)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6例妇科L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情志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术后6h、12h及24h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更低(P0.05);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P0.05)。结论妇科LS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能更有效调整其心理状态,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护患关系,加速康复进程,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刺夹脊穴联合中药内服外用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命质量(QOL)评分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肱骨踝间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骨折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刺夹脊穴联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分别比较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2周后、4周后的疼痛情况、生命质量情况、肘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 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 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 05±0. 9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 57±0. 91)分,而QOL评分为(88. 86±11. 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54±10. 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4周后观察组ROM、Mayo评分分别为(105. 87±22. 38)分、(91. 85±6. 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 27±24. 19)分、(82. 57±7. 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 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 0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中药内服外用可提高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同时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命质量,且有效改善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牛卓娅  张春  朱景瑞 《新中医》2020,52(5):182-18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疼痛情况;2组术后单眼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单眼视力提高>0.2、>0.3、>0.5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3.22%,对照组为1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45%,对照组为70.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其疼痛,提高患者视力水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从而获得良好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孙科儿  徐芳玲 《新中医》2021,53(5):171-174
目的:观察在常规术后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中药热熨联合艾灸干预腰椎椎管狭窄症(LSS)椎板切除减压术后患者在促进康复方面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2组均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甘露醇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3 d,并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予中药热熨和艾灸干预,2组均连续干预10 d。于术后当天和治疗10 d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腰椎功能。出院时评价护理满意度。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术后残留症状(下肢麻木、下腰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善腰椎功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下肢麻木残留率为12.96%,低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腰疼痛残留率为9.26%,低于对照组的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熨和艾灸干预LSS术后患者,可进一步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并可减少下肢麻木、下腰疼痛残留,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单纯给予常规术后医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