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痛 ,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 ,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 ,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 ,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而致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 ,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 ,正如叶天士所云 :“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横 ,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疏肝、理气和胃。笔者以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 38例 ,疗效满意 ,兹报道如次。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均系门诊病人 ,…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为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原因之一,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等范畴。肝脾同属中焦,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古有"治胃病不理气非其治也"之说,单兆伟教授赞同"胃气宜和降不宜郁滞,胃病关键为气滞"这一观点,强调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中治肝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肝脏与胃腑的生理及病理关系出发,并结合临床实际,简要描述了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基础,认为其病位虽在胃,却与肝密切相关.肝与胃一脏一腑五行相克、经脉相通,其生理特性均与气机有关,肝气对脾胃之气的运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正所谓"土得木而达",在调理胃病的同时,不忘治肝,在临床中常收奇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不...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病与痰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文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5):195-196
慢性胃病与痰瘀青海医学院(810001)韩文关键词慢性胃病,痰湿,血瘀,理论研究慢性胃病主要包括各种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及癌肿等,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中医多从虚寒、肝郁、湿热、阴亏几个基本证型论治。但从临床来看,慢性胃病在发生发展变...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上腹部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但胃通过经脉的循行络属和脏腑的功能联系,又与肝、胆、脾、肠等密切相关。因而在病理上亦多相互影响,从而导致肝与胃、肝与脾、胆与胃、脾与胃、肠与胃之间的功能失调。鉴于此,在临床论治上,需用调和之法,以和调脏腑,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调和肝胃、调和肝脾、调和胆胃、调和脾胃、调和肠胃等不同治  相似文献   

6.
平肝舒怒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痛,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括了息按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正如叶天士所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衡,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舒肝,理气和胃.笔者以平肝舒怒饮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次。  相似文献   

7.
名老中医梁乃津辨治慢性胃病经验拾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乃津教授从医五十多载,在辨治慢性胃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慢性胃病的病机主要是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热郁湿困。辨证论治主张从肝脾胃入手,遣方用药往往同施多法,通补并用、标本兼顾。吾辈有幸从师,  相似文献   

8.
孙玉凤  赵丽梅 《河北中医》2007,29(12):1061-1062
慢性胃病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往往缠绵难愈,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症、心痛、肝胃气痛等范畴。慢性胃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日新月异,尤其在病因与发病机制方面现代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这样就给  相似文献   

9.
蒲永文  李薇 《中医杂志》2006,47(7):495-496
我们跟随薛伯寿老师学习以来,见薛老师治疗慢性胃病常在2~5剂药后症状可明显缓解,远期疗效也颇佳.兹将其胃病多从肝论治的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传统以辨证分型为主体研究肝胃疾病,叶天士从病机规律化传变角度出发,结合经典体用、性味理论,对肝胃病机从初起至传变作出详尽总结,其论肝用太过损及于胃可由郁而传为逆、积、火三端,肝胃体伤亦有阴伤、血虚、脉络不充之别。治法上,叶天士旁参张仲景、朱丹溪、缪希雍等多名医家理论经验,创立出降气和络、辛香缓消积滞等多种肝胃病特色治法,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肝胃病证治体系。文章从肝胃病机传变规律与药物性味理论两条主线出发,总结、提炼、剖析散见于叶天士医案中的肝胃病诸多治法,并构建还原其肝胃病特色证治体系,希冀为现代肝胃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病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希贤  孙玉凤 《新中医》2000,32(10):3-4
慢性胃病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PU)等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往往缠绵难愈。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症、心痛、肝胃气痛等范畴。慢性胃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关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现代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笔者在多年诊治慢性胃病的医疗实践中,对该病治疗有以下几点体会。1 辨证要抓住关键 中医药对慢性胃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中医治疗必须以辨证为基础,只有辨证准确,才有可能确定正确的治则、治法及有效的方剂,从而取得良好疗效。如刘浩江[‘]运…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1984-1986
目的:总结及探讨高体三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整理高体三临床医案医话,对高体三治疗慢性胃病的辨治特点及用药特色进行分析研究,凝练高老治疗慢性胃病的诊疗特色,并运用到临床中,观察疗效。结果:高体三教授擅于从足三阴辨治慢性胃病。足三阴,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重视脾肾,强调肝胆,提出了"益火补土,疏木达郁"之治法,并自创"清胆和胃汤",疗效显著。结论:高体三教授运用益火补土、疏木达郁法治疗各种慢性胃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难治性胃病,发病率高,病情缠绵反复,且具有一定癌变倾向。迄今尚缺乏公认有效的干预措施,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特色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调肝理脾法是中医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协调肝脾功能,运用调肝、理脾方法及相互配伍作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4.
李培诊治慢性腹泻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王朝富 《光明中医》2008,23(12):1922-1923
李培主任医师擅长脾胃病的治疗,根据泄泻以湿为本的基本病机自拟肠炎方治疗慢性腹泻。认为慢性腹泻的脾虚湿盛、肝脾不和、脾肾阳虚三大证型均可加减使用本方,并且十分注重对本病不同伴有症状的药物选择。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1].慢性浅表性胃炎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大.笔者采用调理肝脾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继发闭经,疗效满意,将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发现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从肝进行论治,经常能起到很好的疗效,而且辨证明确,方药变化多样。本文在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医学中肝的经络归属、肝的生理功能及特性、临床常用从肝论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方药及实验研究方面展开论述,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从肝论治的现状进行评述,希望在临床上对于治疗本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往往缠绵难愈。文章首先介绍了慢性胃病的临床诊断,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重要性,然后认真分析了慢性胃病的中医理论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张启平主任医师从肝论治胃病的经验。肝与胃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张老认为胃病因忧思恼怒、伤肝损脾导致肝气犯胃、肝火犯胃、肝阳犯胃、肝阴不足,胃失和降而发。治疗上应从肝入手,以疏肝、泄肝、平肝、柔肝之法治疗,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原因错综复杂,笔者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临床经验,认为脾胃病的发生与诊治与肝有密切关系。对脾胃病的治疗,注意从肝木调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慢性胃病的非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86例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慢性胃病。结果:86例慢性胃病与甲亢呈现相似的非常见临床表现,极易误诊。结论:掌握慢性胃病与甲亢的非常见临床特点,利于避免误诊,提高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