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64和新生儿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普通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差,使得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极为困难。白细胞分化抗原CD64是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受体,参与了中性粒细胞的噬菌作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是识别新生儿败血症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有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思路及实验室方法。方法 对2002年11月~2006年5月568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了解血培养及外周血D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5.4%,其中早发型败血症32.2%,临床症状重,常有中毒症状及并发症。(2)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3)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77.6%为葡萄球菌,其他依次为肠球菌、大肠杆菌。(4)血培养及外周血CRP检测可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5)新生儿败血症20.7%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他还有骨髓炎、眼内炎等。结论 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危重症.并发症较多;血培养及外周血CRP可协助早期诊断,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CD64和新生儿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普通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差,使得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极为困难。白细胞分化抗原CD64是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受体,参与了中性粒细胞的噬菌作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是识别新生儿败血症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有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依靠血培养,但培养阳性率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很高,而且培养时间长,不能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为此,多年来有不少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方法问世,一般将其分为三类:①特异性高、并能达到快速目的的测定项目,包括各种病原菌抗原的检测如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等;②非特异性、但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并能达到快速要求的项目,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急相蛋白等;③诊断价值可疑的项目,包括血小板计数、血IgM测定等。现择其主要者尤能在一般实验室能开展的测定项目介绍如下。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不大,因为不少患儿败血症的诊断肯定,但白细胞计数正常。此外,新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败血症为新生儿时期的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达国家发病率为0.1%~0.4%,发展中国家为1%~10%,国内病死率为12%~20.5%,发达国家为5%左右.而新生儿败血症表现较不典型,无明显特异性,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熟悉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掌握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败血症C反应蛋白的检测和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sCRP)浓度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方法 用比浊法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CRP、sCRP浓度,并与WBC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CRP、sCRP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均高于WBC计数,3个指标中敏感性以sCRP最高;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CRP最高;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CRP、sCRP两者相差无几.结论 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是引起新生儿,尤其在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疾病进展隐匿、迅速,目前的诊断方法不够理想,易误诊、漏诊从而导致高病死率。故早期准确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极为重要。文章就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相关检查研究进展,包括病原菌培养、外周血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新的研究尝试作一综述,为早期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是引起新生儿,尤其在低出生体质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症状不典型,疾病进展隐匿、迅速,目前的诊断方法不够理想,易误诊、漏诊从而导致高病死率。故早期准确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极为重要。文章就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相关检查研究进展,包括病原菌培养、外周血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新的研究尝试作一综述,为早期诊断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为新生儿时期的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达国家发病率为0.1%~0.4%[1],发展中国家为1%~10%[2],国内病死率为12%~20.5%[3],发达国家为5%左右[4]。而新生儿败血症表现较不典型,无明显特异性,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熟悉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掌握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情况。资料与方法一、资料1.对象:1996年4月至2006年4月65例败血症患儿,全部符合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5]。其中35例为确定诊断,30例为临床诊断。男40例,女25例,早期败血症45例,晚期败血症20例,早产儿28例,足月儿37例,院内出生45例,院外出生20…  相似文献   

10.
对临床诊断为肺炎的患儿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IP)检测其血清中腺病毒早期抗原(EA)的IgG抗体,结合临床探讨共对小儿腺病毒肺炎早期、快速诊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方法和结果1986年12月~1987年2月,在肺炎住院病儿中随机抽样,分别或同时进行病毒分离,血清腺病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生儿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梅毒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TP-IgM抗体,同时检测血清TRUST滴度。以德国欧蒙试剂为对照,评估去除血清中IgG抗体和IgG型类风湿因子(IgG/RF)、酶标抗IgM抗体和酶标TP抗原等方法对IgM抗体检测效能的影响。结果 108例梅毒新生儿及其母亲TP-ELIS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母亲的TRUST阳性率显著高于其新生儿(P<0.05),而且梅毒母亲TRUST抗体滴度普遍高于新生儿(P<0.05)。与对照方法相比,IgM抗体检测时去除血清中IgG抗体可获得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Kappa>0.75),而使用酶标抗人IgM抗体(间接法,Kappa=0.956)比使用酶标TP抗原(双抗原夹心法,Kappa=0.817)的检测结果与对照方法更相近。结论 TRUST和TP-ELISA检测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意义较小,而TP-IgM抗体检测方法在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中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CD64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儿科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70例患儿为败血症组、35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非感染组、40例健康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新生儿血液CD6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RP和PCT,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新生儿全血CD64、血清CRP和PCT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新生儿(P<0.05);CD64、CRP和PCT联合诊断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4%和96.00%,均高于3项指标单独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联合检测CD64、CRP和PCT可以提高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特异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临床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合并DIC 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回顾研究方法对我院NICU 2012~2013 年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100 例患儿进行研究。根据ISTH 显性DIC 评分系统将患儿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非显性DIC 组(早期DIC 组)及显性DIC 组(晚期DIC 组),对各组临床表现及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 例败血症患儿中合并早期DIC 者44 例(44%);3 组患儿硬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6,P<0.05);窒息、出血及G- 菌感染是败血症合并早期DIC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临床有窒息、出血及G- 菌感染的新生儿应积极监测凝血功能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预防患儿由早期DIC 进展为晚期DIC,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色谱法对 98例不同程度感染的新生儿进行PCT测定。结果 败血症患儿PCT阳性 (≥0 5ng/ml)率 95 % (其中 75 %≥ 2ng/ml,1例阴性病例为血培养阳性的脓疱疹患儿 ,临床无炎性反应表现 ) ,局部感染阳性率 5 2 6 % ,非感染 7 6 9%。所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均阴性。新生儿PCT水平在败血症及其他感染患儿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PCT是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败血症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发生休克、多器官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是降低败血症新生儿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有关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细菌培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及细菌基因检测等.该文将对上述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非常困难,但新生儿败血症的预后与早期应用抗生素密切相关。所以,新生儿学科工作者近年来从临床和实验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试图找出早期诊断的依据。本文主要对血培养、C反应蛋白、幼稚粒细胞与粒细胞总数的比值、血浆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白介素-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前降钙素的水平及心率变化特点等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I/T)比值的测定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患有败血症的新生儿(42例)和同时期在同病区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42例,对照组),采集败血症患儿静脉血测定其治疗前的PCT、hs-CRP、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I/T比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败血症组PCT、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I/T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时的临界值为0.5 ng/ml,此时敏感度为73.8%,特异度为80.9%.hs-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临界值为3 mg/dl,此时敏感度为54.8%,特异度为76.2%.PCT联合hs-CRP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8.1%.结论 PCT及联合检测PCT、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PCT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价值较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 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9年1月至2011年7月),获得CRP诊断新生儿确诊败血症的文献。采用QUADAS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和RevMan 5.0软件检验各文献间的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进行加权定量合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95%C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行敏感度分析。结果 20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CRP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9(95%CI:0.65~0.72)和0.87(95%CI:0.86~0.89),SROC AUC为0.88,Q*指数为0.81。CRP>8 mg·L-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95%CI:0.82~0.92)和0.86 (95%CI:0.81~0.90),SROC AUC为0.94,Q*指数为0.88;CRP≥8 mg·L-1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5%CI:0.47~0.61)和0.81(95%CI:0.76~0.85),SROC AUC为0.80,Q*指数为0.74;两者合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95%CI:0.65~0.74)和0.83(95%CI:0.80~0.86),SROC AUC为0.88,Q*指数为0.82。在纳入文献中标本来源和检测方法的差异等非阈值效应因素是产生异质性的原因。结论 CRP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相似文献   

19.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血清降钙索原(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色谱法对98例不同程度感染的新生儿进行PCT测定。结果败血症患儿PCT阳性(≥0.5ng/ml)率95%(其中75%≥2ng/ml,1例阴性病例为血培养阳性的脓疱疹患儿,临床无炎性反应表现),局部感染阳性率5.26%,非感染7.69%。所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均阴性。新生儿PCT水平在败血症及其他感染患儿间有显著差异。结论PCT是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生儿败血症确诊主要依赖血培养 ,而常规的血培养检测需时长 ,阳性率低 ,易受抗生素治疗的干扰 ,给及时诊治带来困难。为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 ,我们对新生儿败血症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进行了检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6 3例新生儿系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2月间我院新生儿病房的住院患儿。按照 1987年全国新生儿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1] 分 3组。其中符合确诊败血症 (A组 ) 16例 ,男 9例 ,女 7例 ,入院日龄 (7 4± 6 6 )d ,体重 (2 5 87± 5 10 ) g ,原发病为 :皮肤感染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