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文英 《中外医疗》2012,31(12):126-126
目的 探讨痰热清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自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1例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者,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与茵栀黄注射液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33.3%,显效率59.3%,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治愈率12.5%,显效率54.2%,总有效率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肝炎综合征婴儿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脾消肿情况、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丙氨酸转氨酶(s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00%,明显小于观察组的92.00%(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脾脏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Bil、sALT及AS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 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umol/L和(150.7±30.3u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分别为(119.6±45.8)umol/L和(139.6±35.6)u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4.
陈建华  贾曦 《新疆医学》2005,35(5):89-90
我们自1998年5月-2001年3月在儿科共收治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29例。经采用茵栀黄注射液与常规治疗相结合收到了理想的消炎、退黄功效,现特将临床治疗用药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黄疸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8例黄疸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采用普通保肝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13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变化情况,同时观察肝脏与脾脏大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27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91.84%;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65.3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与TBil浓度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浓度恢复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脏回缩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均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黄疸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具有显著退黄作用,能使肿大的肝脏明显缩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近2年来,我们在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中含茵陈1.0克、山栀0.28克、黄芩甙0.92克)治疗1,196例各型肝炎中发现变态反应者4例,现报告于下。[例1]庄××,男,26岁,因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静脉点滴10%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内加茵栀黄注射液16毫升,能量合剂,维生素丙等,10分钟后全身瘙痒,出现广泛荨麻疹。停止滴注,肌注扑尔敏10毫克后,荨麻疹消退。再滴注不含茵栀黄注射液的溶液后,未再出现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思密达治疗婴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婴儿黄疸应用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思密达口服治疗效果。结果 30例婴儿黄疸显效2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思密达治疗婴儿黄疸能够缩短疗程,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我们在使用中发现不同类型的黄疸性肝炎,其疗效不尽相同,现将我科在2001-2003年应用菌栀黄注射液治疗黄疽型肝炎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48例母乳性黄疸的治疗经验,探讨药物促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4月份门诊治疗母乳性黄疸70例,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其中40例单纯服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8例同时停喂母乳.对照组22例继续给于母乳喂养,未做特殊治疗.结果 治疗组46例患儿均有效,平均起效时间3-5天,黄疸消退时间5-10天.由2例为婴儿肝炎综合征,总有效率66%,对照组为31%,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可促进母乳性黄疸的消退,减少停喂母乳对乳母及乳儿的不利影响,配合停喂母乳可加速黄疸的消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将7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茵栀黄注射液,单用茵栀黄注射液进行疗程为4周的退黄治疗。结果: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有效率为83%,茵栀黄组有效率为62%,2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较单用茵栀黄组退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孙浩 《中国医疗前沿》2010,(11):46-46,29
目的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umol/L和(150.7±30.3u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分别为(119.6±45.8)umol/L和(139.6±35.6)u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期间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的26例黄疸新生儿患者.随机将26例黄疸新生儿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果患儿为轻中度患者,血清没有达到光疗的标准,则给予苯巴比妥以及尼可刹米药物;达到或者接受近光疗标准的患儿,可进行双面蓝光治疗;如果感染严重可给予适量的抗生素药物.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并进行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了77%.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退黄疗效确切,建议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玮 《中国医学创新》2006,3(9):120-120
目的 探讨中药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酶诱导剂、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茵栀黄注射液10ml·d-1,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曹莹 《中外医疗》2012,31(11):116-116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1000mg+5%GS500mL静滴,1次/d,2周后改口服思美泰500mg,2次/d,茵栀黄注射液40mL+5%GS500mL静滴,1次/d,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茵栀黄治疗淤胆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翠芬 《右江医学》2008,36(1):42-43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两组,茵栀黄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1例仅以常规治疗。结果茵栀黄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21/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提高疗效,且未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玉芳 《甘肃医药》2012,(4):289-290
目的:探讨我院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高寒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40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90±32.3)μmol/L和(90±29.3)μmol/L,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d及5d胆红素下降幅度为(103±34.2)μmol/L和(103±31.7)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与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有明显差异,可以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息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2倒患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是治疗息性胆囊炎的理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9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名目繁多的肝病药物中寻找比较理想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 ,我们选用了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 92例进行疗效观察 ,结果发现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在退黄、降酶及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72例病例中 ,茵栀黄治疗组 (治疗组 ) 92例 ;能量合剂对照组 (对照组 ) 80例 ,均为本院传染科住院病人。治疗组 :男性 6 8例 ,女性 2 4例。其中 ,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 80例 (简称急性黄疸型肝炎 ) ,病毒性肝炎慢性轻、中度 10例 (简称慢性肝炎 ) ,病毒性肝炎亚急性…  相似文献   

19.
叶梅 《继续医学教育》2007,21(34):75-76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过程中退黄和降酶的效果。方法:回顾总结了66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在分组治疗期间,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在治疗前、治疗15天、治疗30天的对照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5天、治疗30天)两个时间点的化验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BIL下降明显(P<0.01),ALT变化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退黄效果显著,但降酶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口服茵栀黄注射液配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9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80例采用光疗加用茵栀黄注射液口服;对照组89 例单纯采用光疗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67例(83.8%),有效10例(12.5%),无效3例(3.7%),总有效率96.3%.而对照组显效35例(39.3%),有效26例(29.2%),无效28例(31.5%),总有效率68.5%.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口服茵栀黄注射液退黄疗效确切,减少患儿注射痛苦,而且方法简便易行,且明显缩短光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