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汪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125-5126
目的:探讨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M-UCG)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对47例疑有胎儿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通过心脏彩超共诊断出32例胎儿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早搏16例,室性早搏7例,心动过速6例,心动过缓3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快速有效的检测出胎儿心律失常,而且可以较为准确的对胎儿心律失常进行分类,是胎儿心律失常的首选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原发性高血压I期患者左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Ⅰ期患者40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40例.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研究左房壁、房间隔的房壁运动特点.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Ⅰ期患者左房壁、房间隔运动幅度增强、左房壁运动幅度大于房间隔;房间隔近二尖瓣瓣环处运动幅度明显增强;房间隔运动于收缩期向外运动,二者同向运动且皆有厚度的变化.结论 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Ⅰ期患者左房壁、房间隔运动幅度、运动方向及厚度变化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有望成为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早期损害的快捷方法,对高血压病分期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孕妇,28岁.第一胎妊娠31周,因常规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心律不齐,来我院行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产科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胎儿超声心动图二维及彩色血流检测胎儿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示波下可见胎儿心律不齐,房室搏动不一致.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时,首先显示胎儿四腔心切面,在二维图像指引下,调节取样线依次通过右房壁,室间隔及左室壁结构,见胎儿心房心室收缩频率不同步,右房壁收缩频率约为130~140次/min,而左心室壁收缩频率约为68次/min(图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5例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总结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超声诊断特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5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异常改变,4例有不同程度的右心扩大,3例右心室局限性膨出形成室壁瘤,5例均有右心室壁变薄、室壁运动减低等征象,而左心系统及肺动脉正常。结论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特点为右心扩大合并室壁瘤或室壁变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胎儿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占胎儿总数的1%~2%[1]。以往主要由临床产科听诊发现,但无法确认其性质和类型。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产前诊断领域的广泛应用,产前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已成为胎儿超声心动图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宫内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唯一可行的方法。除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外,M型超声心动图扫描房室壁运动、瓣环活动也是评价心律失常十分重要的方法。总之,心电图是通过心脏电活动的异常来诊断心律失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则是通过胎儿心脏机械活动的异常来诊断和认识心律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心房憩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其漏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心动图对右心房憩室诊断的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CT确诊的4例右心房憩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影像学资料。结果 右心房憩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二维经心尖四腔心切面示右心房扩张,局部变薄、向外呈瘤样膨出形成囊腔,此囊腔通过憩室口与右心房相通,且憩室口小于扩张的瘤体,彩色多普勒示囊腔与右心房有血流信号交通。本组4例病例中,单纯性右心房憩室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心律失常2例,超声1例误诊为心包囊肿,1例漏诊。结论 右心房憩室有较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但易漏误诊,需与右房壁瘤、Ebstein畸形、右房三房心及心包囊肿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的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超声诊断巳从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发展到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注意将各型超声心动图与右心导管检测的肺血流动力学资料相结合,以图从其相关性的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进而推算肺动脉压,用于早期诊断慢性阻塞肺病患者合并的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现将有关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供同道参考。一、M型超声心动图 M型超声心动图最早由于Johnson用于肺心病的诊断。国内的学者于70年代初开始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在COPD患者身上进行研究,提出COPD患者探测声窗有别于其他心脏疾患,在胸骨左缘低位肋  相似文献   

8.
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诊断房间隔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胸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诊断房间隔缺损比较M型超声心动图和二维灰阶超声心动图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经胸壁探查时,声束往往难以和房间隔垂直,易产生房间隔的回声失落,导致房间隔缺损的假阳性诊断:另一方面声束却又难以和心房水平分流束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型超声结合房室梯形图分析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M 型超声取样线获取房室壁、房室瓣及半月瓣的活动曲线,结合房室梯形图法分析及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类型。结果 M型超声结合房室梯形图法共诊断165例胎儿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早搏76例(46.1%),室性早搏6例(3.6%),窦性心动过速43例(26.0%),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4.8%),其中房性心动过速1例(0.6%),心房扑动1例(0.6%),窦性心律过缓22例(13.3%),房室传导阻滞9例(5.5%)。结论 M型超声结合房室梯形图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可行,此方法简单、直观,能明确胎儿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维超声指导下用M型取样线在心脏切面上同时通过心房壁和心室壁,观察每一心动周期房、室壁的运动曲线及相互之间的节律关系.结果 396例胎儿心律失常中,房性期前收缩276例,室性期前收缩42例,窦性心动过速31例,窦性心动过缓1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心房扑动1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7例,6例在检查中出现不规则心律.13例伴有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以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为主;9例伴心力衰竭、6例伴胎儿水肿. 结论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某些复杂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仍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心脏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影像资料,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检出心包积液13例,其中9例伴血凝块形成,右室侧壁穿孔1例,三尖瓣腱索断裂伴重度三尖瓣反流1例,二尖瓣腱索断裂伴后叶穿孔1例,室间隔穿孔2例,金属异物存留1例,主动脉右冠瓣脱垂1例,右冠窦-右室分流1例。超声心动图对瓣膜损伤、室间隔穿孔、心包积液及异物存留的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漏诊右室壁穿孔4例,右室挫伤2例,右房壁穿孔2例,升主动脉近端壁血肿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心脏创伤快捷、有效的方法,且能在床旁进行急诊检查,对诊断心脏创伤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析M型与频谱及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联合使用在诊断胎儿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所接收的108例诊断疑似胎儿心律失常的孕龄为16-40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这108例研究对象使用M型、频谱以及组织多普勒超声诊断来确诊是否存在胎儿心律失常的症状。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经过三种方法检查之后,共有46例孕妇被确诊为存在胎儿心律失常症状,确诊率42.59%。其中共有38例为期前收缩、2例心动过速、5例心动过缓以及1例房室传导阻滞。这46例存在心律失常胎儿中有3例胎儿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结论:联合应用M型、频谱及组织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通过M型、频谱多普勒、组织多普勒等技术进行检测,明确胎儿房室收缩与舒张的机械运动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胎儿心律失常类型,以便于及早对存在心律失常的胎儿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右位心为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具心脏方位、解剖结构及大血管空间关系有多种变化,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我们自1985年至今接诊共计18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人18例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6-68赠。18例均做了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透,部分病例进行了声学造影及X线胸部平片检查,均提示右位心诊断。部分合并畸型病例经动脉导管检查而证实。 所用仪器为日本产ALOKA SSD-710及E11B-30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兆赫。探查时患者取平卧位,按以下次序探查心脏:  相似文献   

14.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长期依赖心血管造影。早年M型心动图仅检出右心容量大,左房小或“房内”线状回声无诊断特异性。二维超声心动图(2DE)以显示结构间的相互关系见长,具备诊断该  相似文献   

15.
解剖M型超声技术又称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即M型扫描线可在360°范围内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位置取样,在任意方向获取心脏结构的M型超声心动图运动曲线,从而对所观察到的心脏结构运动信息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本组应用解剖M型超声技术检测87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各节段运动情况,并评价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DCM)主要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该病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超声心动图对DCM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我们应用M 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DCM 伴行二尖瓣叶增厚的8例患者,并将其临床表现、超声及瓣叶增厚的机制探讨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P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0例PAP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77.5%(31/40),漏诊8例,误诊1例。结论 多部位、多切面仔细扫查,超声心动图能对PAPVC做出正确诊断。对右心增大的患者无论有无房间隔缺损均应常规对肺静脉开口位置及血流方向进行检查,同时对常见异位引流途径进行探查,以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18.
M型、二维或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室肥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三种技术诊断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相对准确性。方法在43例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中,应用M型超声Penn方程、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方程和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分别测量左室心肌重量,以Framingham研究确定的左室肥厚诊断标准,对比了三种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以三维超声的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了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性。结果M型、二维和三维超声技术对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14.0%、16.3%和20.9%,与三维超声诊断相比M型和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4%和90.7%(P均<0.05)。结论对于左室肥厚的诊断,三维超声具有较M型和二维超声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左室肥厚合并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三维超声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胎儿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发生率为1%~2%。大多数胎儿心律失常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持续的胎儿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输出量减低、心力衰竭、水肿,甚至胎儿死亡。准确判断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对协助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有重要意义。以往胎儿心律失常主要由产科医师听诊发现,无法确认其性质和类型。而胎儿心电图在应用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局限性。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产前诊断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已成为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方法。本研究对108例心律失常胎儿的M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胎儿预后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并能作出液体量的估计。本文应用M 型超声心动图,通过测量二尖瓣、左室后壁运动及左室舒张期内径等某些参数,以探索心包积液时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