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双极电切子宫内膜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双极电切子宫内膜28例,采用以生理盐水为膨宫介质的官腔镜双极电切术,单极电切子宫内膜35例,对比观察其治疗优越性。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两者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术后疗效无差异,双极电切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官腔镜下双极电切子宫内膜手术易于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烧伤后休克期内不同时间切痂对脏器损害的影响。方法:以大鼠30%TBSAⅢ度烫伤为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烧伤对照组(C组)和1、3,6,12,24,36小时切痂组,(n=6)。伤后立即开始补液。各切痂组于伤后各时相点切痂,伤后72小时行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天冬氨酸氨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尿素氮(UN),肌酐(Cr)检测。结果:烫伤各组上述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C组升高最显著,各切痂组随伤后切痂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6小时前切痂各组升高不显著。结论:在及时给予液体复苏的条件下,休克期切痂能有效减轻烧伤后脏器损害,切痂越早,效果越好,6小时前切痂可能是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包皮环切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运用美容整形外科技术行包皮环切术。结果 运用美容整形外科技术行包皮环切创伤较小,外观自然,切口隐蔽,肿胀轻,无血肿、感染,无系带过短之虞。结论 美容整形外科技术在包皮环切术中运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禹 《家庭医药》2007,(12):35-35
我今年72岁,2004年我在省城大医院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有多发性息肉,当即做了电切(激光)。不久,息肉又长了出来,于是再次做电切。至今已三年多,共做电切4次。请问,食管息肉做电切后为什么还继续长新的?服什么药和吃什么食物能使息肉不再生长?如果一次次做电切是否能把食管做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子宫全切与子宫次全切两种术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与次全切两种手术方式的利与弊,为妇产科医生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1990-2000年间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与子宫次全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随访,了解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并将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0年间在我院行子宫次全切者无1例发生宫颈残端癌。子宫次全切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均小于子宫全切。结论:子宫次全切的手术方式优点较多,其手术范围可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6.
会阴侧切立“8”字褥式全层缝合600例体会13400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6医院妇产科李苏平,刘春荣会阴侧切术是产科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手术,现在很多医院将会用侧切术视为常规操作。在临床上会阴侧切缝合一直循导着古老的常规操作缝合,临床上常出现侧切伤口硬结...  相似文献   

7.
卡那霉素链霉菌温和性噬菌体SKJ1DNA上有2个AvaI和SmaI酶切位点,8个SalI位点,7个EcoRI位点及12个BamHI位点,经酶切后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SKJ1DNA大小为60.7kb。用单酶切,双酶切及片段酶切分析,得到SKJ1DNA的AvaI、SmaI、EcoRI、SalI酶切图谱及BamI1的部分酶切图谱,证明AvaI和SmaI在SKJ1DNA上具有相同酶切位点,并经过酶切结  相似文献   

8.
对玻璃体积血的传统治疗手段是药物和物理疗法,效果极为有限。随着玻璃体切除术(以下简称玻切)的不断成熟,更多的医生倾向于及早行玻切手术。本文对未作玻切的22例24眼(以下称保守组)进行随访观察,并与作玻切的26例31眼(玻切组)作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对600例电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重点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教训。结果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正确有效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电切成功率。结论防治并发症,可使前列腺电切术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血液流变学角度研究银屑胶囊治疗银屑病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注射肾上腺素——冰水浴法制作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银屑胶囊1.8g/kg及0.6g/kg灌胃,连续给药13d,均可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显著减小。结论 银屑胶囊可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宫颈锥形切除术的方法,明确宫颈锥切术能否被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活检)代替,以及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整理5年来宫颈锥切7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其阴道镜下活检及锥切病理报告。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者48例(63.16%);宫颈锥切术后,因发现宫颈浸润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者4例;因原位癌行全子宫切除术者6例,8例CIN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密切随诊,保留了生育功能。结论宫颈锥切术是子宫颈上皮肉瘤变病变程度的高级确诊手段,它不能被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所取代。对其他诊断方法有疑问的病例尤其实用,并且,随着CIN及年轻宫颈癌的增多,宫颈锥切术成为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较恰当的治疗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会阴侧切刀口局部应用庆大霉素降低切口感染率体会05004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0医院张虹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用的手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胎儿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侧切术的适用范围也日趋扩大。据我科做统计自1992年6月~1993年6月会阴侧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切痂植皮时机的选择。方法 将15例行切痂植皮的大面积烧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例行休克期切痂植皮治疗,对照组7例休克期过后(即非休克期)行切痂植皮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伤后第3天的生命体征、尿量、输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伤后第3天生命体征平稳,术中每1%切痂面积输血量少,并发症少,住院天数少,无死亡病例,治愈率高。结论 休克期切痂及早地去除了坏死组织,减轻了机体中毒反应,降低了感染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对成功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极为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并发症发生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术中发生电切综合征、术中低体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共15例,其中电切综合征2例,术中低体温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结论积极、富有前瞻性的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电切术中并发症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原因及预防手段,减少癌残留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胃癌切除切端癌残留26例。结果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9.29%,上切端癌残留9例,下切端癌残留12例,上下切端均有癌残留5例。根据性切除术癌残留率为5.26%,姑息性切除术癌残留率为22.3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远、近端胃切除术切端癌残留分别为6.40%和19.5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癌残留与癌肿的大小,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有关。结论浅表广泛型早癌,弥漫浸润型进展癌,癌直径〉5cm,分化程度低或不良,癌侵破浆膜层者,易发生残留。术中切端冰冻活检,有助于减少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2009年2月以来,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术2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横直小切剔除子宫颈内层全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选择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月经腹横直小切口剔除子宫颈内层全切术4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40例为用常规方法行子宫全切术患者。结果:对比两组术时、术后情况,手术总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研究组明显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例数亦少于对照组,且手术创伤小,术后24小时疼痛轻。结论:传统中全切比较,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  相似文献   

18.
支翠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97-197
目的:探索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5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同时随机选取50例患者进行对照,行筋膜外子宫全切术。结果:50例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患者与对照组50例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残端炎性反应、12~24h排气情况等统计学处理,P〈0.01或P〈0.05。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消失快,术后并发症少,不降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尿道狭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行前列腺切除(PKRP)56例,行浅表性膀胱肿瘤切除(PKRBT)24例,尿道狭窄电切3例。结果83例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及尿道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胃内病变14例正立位胃角切迹形态变化观察宁德地区第二医院放射科李华灿,余英清本文观察14例胃体窦部溃疡及肿瘤病人正立位胃十二指肠造影片上胃角切迹的形态变化,并就胃内病变对用切迹形态变化的影响,及角切迹形态变化在胃肠造影检查中的意义进行讨论。一、材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