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骨折进行分型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了解骨折状况、判断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法。目前较多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方法分别是1935年由Pauwels提出的分型方法和1961年由Garden提出的分型方法。随着临床检查方法的进步,如CT、DSA、MRI的应用,现有的分型方法在指导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方面尚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本文通过回顾股骨颈骨折分型的研究历史,针对目前临床实践需求,对股骨颈骨折分型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预后与Pauwels分型及Garden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经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162例,分析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与患者年龄、性别、Pauwels分型及Garden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内固定失败23例,骨不愈合11例,股骨头坏死21例,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与Pauwels分型及Garden分型均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Pauwels角度的增大及骨折移位程度的增加,内固定失败、骨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与股骨颈骨折Pauwels分型及Garden分型结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桡骨颈骨折是儿童桡骨近端骨折中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伴发桡骨头骨折。目前对不同分型的儿童桡骨颈骨折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如何早期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骨折治疗不当引发的后遗症,并提高治疗效果,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局部解剖及不同分型,总结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SCT在股骨颈骨折分型中的准确率及对手术方案选择的参考意义。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入院患者均接受MSCT三维重建和DR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不同股骨颈骨折分型中的差异。结果 在解剖分型比较中,MSCT检查诊断头下型28例,经颈型12例,基底型30例,MSCT (97.22%)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DR检查(84.72%)(P<0.05);Garden分型结果中,MSCT检查确诊Ⅰ型8例、Ⅱ型19例、Ⅲ21例和Ⅳ型23例,MSCT(98.61%)较DR检查(86.11%)准确率高,差异显著(P<0.05);术前MSCT预测手术方案与术中实际采取的手术方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T在股骨颈骨折分型中效果良好,准确的分型结果为术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利参考依据,值得作为股骨颈骨折术前的必要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新概念   总被引:143,自引:20,他引:123  
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年青人股骨颈骨折则多为严重创伤所致。Garden分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股骨颈骨折分型。近年来许多医生发现Garden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将股骨颈骨折简单地分为无移位型(GardenⅠ、Ⅱ型)及移位型(GardenⅢ、GardenⅣ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曾被广泛应用老年人移位型骨折。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不是简单根据年龄及移位程度来定,而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股骨颈骨折后继发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尚无单独的诊断标准,目前仍然普遍借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Fi-cat-Arlet分期。核磁共振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并了解其病变范围和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骨折的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法及结果也不相同。同时,为了评估治疗效果,也需要分型的统一化、标准化,胫骨平台骨折常用的分型方法为AO分型和Schatzker分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本院股骨颈骨折分型及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依据本院股骨颈骨折分型对自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随访资料完整的162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男73例,女89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65.1岁(31~79岁)。跌伤89例,撞伤45例,坠落伤28例。全部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依据本院骨折分型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多枚螺钉内固定(multiple cancellous screws,MCS)76例;切开复位MCS加带血管蒂或肌蒂髂骨瓣植入56例;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30例。结果 162例患者获6~106个月随访,平均16.1个月,152例患者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1个月(3.6~11.3个月),10例骨不愈合,愈合率为93.8%,股骨头缺血坏死14例,缺血坏死发生率8.6%。29例出现全身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85.1%,手术后结果满意度为62.9%。结论依据本院骨折分型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肯定,但手术后结果满意度较低(62.9%),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目前临床上存在较大争议,对于后踝骨折的手术指证尚未有明确规定,不同的骨折分型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术人路和内固定方式。后踝骨折常累及内外踝,因此,治疗方案和手术人路的选择常常需考虑内外踝骨折的情况及后踝骨折块的大小以及位置。根据骨折分型和患者自身情况可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赵勇  崔秀仁  王雷  闫安 《中国骨伤》2008,21(10):800-8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目前,其分型方法多样,往往会造成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上的混乱,不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本文就桡骨远端骨折分型状况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高选择血管造影拟定股骨颈骨折分型标准。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采用高选择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对70例不同年龄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数字减影,男32例,女38例;年龄26~44岁15例,45~55岁11例,56~70岁44例,平均年龄62岁;左侧40例,右侧30例;摔伤34例,高处坠落及交通伤36例。读取DSA显示越过股骨颈骨折线支持带动脉的数目,根据DSA结果拟定骨折分型标准。结果 DSAⅠ型:造影显示越过骨折线3~6支支持带血管影。DSAⅡ型:造影显示越过骨折线1~2支支持带血管影。DSAⅢ型:造影显示无支持带血管影越过骨折线。结论 DSA对股骨颈骨折分型、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桡骨头是肘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肘关节稳定有重要作用,与肘关节其他构成之间有复杂的运动关系。桡骨头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骨折的分型决定了治疗方式的不同及预后。本文对桡骨头骨折的分型进行简要概述,从治疗方法、手术入路及并发症等对桡骨头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成人锁骨骨折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尤其是锁骨中段骨折。对于成年人不同类型锁骨中段骨折,是否需手术治疗,保守或手术应采用何种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深入了解锁骨中段骨折的解剖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损伤分型及各种治疗方法优缺点及可能的并发症等,有利于临床医生更有效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本文就此做一综述。1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锁骨是上肢与躯干之间唯一的连接骨骼,呈"S"形。锁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影响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经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提供询证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8例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后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共97例,使用SPSS 17.0对其围手术期BMI,术前牵引,Pauwels分型,术前骨折移位,空心钉数量五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与术后愈合情况的关系.[结果]97例患者末次随访均为2012年6月后,其中股骨头坏死15例,坏死率为15.5%.围手术期BMI,术前牵引,Pauwels分型,术前骨折移位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有相关性.其中围手术期BMI,Pauwels分型和术前骨折移位构成的多因素组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影响最为显著.[结论]股骨颈骨折本身的因素,Pauwels分型及术前骨折移位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有很大的影响;BMI可能通过影响骨折局部应力及血脂水平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4.
14例儿童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4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根据Garden分型及colonna分型,分别采用髋“人”字石膏外固定、克氏针内固定及空心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1-8年,13例骨折愈合,1例发生骨不连;并发股骨头坏死3例。结论对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根据其骨折类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对有移位者尽早手术治疗,可减少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陈联源 《中国骨伤》1991,4(1):40-41
股骨颈骨折,目前治疗方案繁多,我们采取三根克氏针体外穿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其治疗方法简单,痛苦少,效果好,年老体弱者,复杂性股骨颈骨折均可采取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跟骨骨折的分型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多因从高处跌下所致。其合适的骨折分型、治疗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和术后处理仍存在争议。跟骨骨折分为关节外骨折和关节内骨折。Sanders的分型方法对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跟骨骨折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保守治疗适合于移位小的骨折,对于移位大或粉碎的骨折可应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并发症有张力性水泡,筋膜间隙综合征,伤口裂开,伤口感染,疼痛,距跟关节炎等。本文对跟骨骨折的分型、评分、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Pauwels分型及治疗的特殊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4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Pauwels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Ⅰ型9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结果]31例获得随访,随访2年3个月~5年,平均40.5个月,根据Harris疗效评价标准,PauwelsⅠ、Ⅱ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auwelsⅢ型。[结论](1)Pauwels分型对指导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及评估其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尽早手术、解剖复位、关节囊切开减压、稳定内固定及术后正确的康复锻炼是治疗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出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概念,并探讨其分型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519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男241例,女278例;年龄21 ~ 66岁,平均54.9岁;左侧295例,右侧224例.所有患者首先尝试牵引闭合复位,若经3次整复骨折不能达到理想复位效果,则认为属于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改用股骨头干三维互动复位技术复位,并采用3枚空心钉固定.分析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分型,评价股骨头干三维互动复位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共有31例(6.0%)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男20例,女11例;年龄21 ~58岁,平均39.6岁;均为GardenⅣ型骨折.均采用股骨头干三维互动复位技术复位成功,28例骨折复位质量达Garden指数Ⅰ级,3例达Garden指数Ⅱ级.根据X线片及CT影像学特点,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可分为3型:Ⅰ型5例(16.1%):骨折线为斜形,近端骨折片呈“鹰嘴”状嵌插入骨折远端;Ⅱ型17例(54.8%):骨折线不规则,骨折远端外旋并嵌插入近端;Ⅲ型9例(29.0%):骨折端完全移位,股骨头和股骨干之间有分离,股骨头成漂浮状态,旋转移位较大.29例患者术后获2~4年(平均3.3年)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6~24周(平均20.1周).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其中Ⅱ型l例,Ⅲ型2例.结论 难复位性股骨颈骨折可分为3型,采用股骨头干三维互动复位技术复位、3枚空心钉固定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股骨颈骨折及其治疗方法是个老而新的话题,主要集中发生在老年或骨质疏松人群,青壮年人群相对少见。Pauwels分型系统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治疗和预后更具指导意义。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很高,且青壮年患者术后对功能要求更高,治疗方法与老年患者有较大差异。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高质量解剖复位,推荐使用滑动钉板内固定系统固定骨折;一期行人工关节置换的中长期随访效果令人鼓舞;肌蒂、血管蒂骨瓣移植可能是治疗骨不连或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补救措施。对于关节囊切开减压、手术治疗时机把握和人工关节置换术价值,目前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20.
与儿童股骨颈骨折Delbet-Colonna分型描述的骨折类型相比, 股骨颈后内侧柱粉碎性骨折的部位较特殊, 治疗更棘手, 术后股骨头坏死、髋内翻畸形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本文结合近年来儿童股骨颈后内侧柱粉碎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从股骨颈后内侧柱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此类骨折的特殊性、治疗及并发症规避等方面进行综述, 旨在引起同行对此类未囊括于Delbet-Colonna分型的特殊儿童股骨颈骨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