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名医张锡纯衷中参西,融会古今,立足实践,他于治肝方面,立法遣药,别具特色。兹就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有关内容,采摭其要,探析如次。温补肝气独树一帜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病则多见肝郁气滞,肝气横逆,一般多用硫肝伐肝之品,故有“肝无补法”之说。鉴于有滥用伐肝、平肝之流弊,张氏指出:“世俗医者,动曰平肝,故有肝郁之症,多用开破之药”,“开破之若是,独不虑损元气之萌芽乎”。张氏明鉴,认为肝无补法,原非见道之言,而创温补肝气之论。从人体生理功能强调肝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肝胆疾患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因囿于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暴;胆寄相火,以通为补,及肝病传脾之说,凡遇肝胆之疾,动辄喜投平肝、泻肝、清胆、利胆等克伐之剂,冀肝胆之疾消解于清泻克伐方中,故无效偾事者多矣。因肝木应时于春,为气化发生之始,若植物之萌芽。岂可随意克伐?且根植地下,土为其母,木之荣茂全赖腴土之滋沃,肝之疏条亦需脾胃之补养。张景岳有“木非土不生,”赵献可有“木借土生”之说。张锡纯  相似文献   

3.
论肠易激综合征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情绪激动而激发 ,抑木扶土调肝脾情绪的变化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形成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动因素。本病常因焦虑、愤怒、抑郁、精神紧张和恐惧等情志变化而激发。中医认为肝乘脾 ,脾土受伐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痛责之肝 ,泻则之脾”,病发于肝旺脾虚 ,治宜抑肝扶土 ,调理肝脾。抑肝有柔泻与疏泻之异 :腹痛较甚者 ,用白芍柔和肝体 ,缓肝之急斯为泻肝 ,即取《内经》“肝苦急 ,急食酸以缓之”之意 ;胁腹胀明显者 ,用麦芽疏肝和胃 ;胁肋胀满者 ,用柴胡疏达肝气。健脾当用党参、白术甘温益气 ,扶土运脾 ,调补中虚。2 便意未尽兼坠胀 ,健脾还应升…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自古有“肝无补法”之说,治疗肝病多主疏破攻伐,然攻伐滥用,疏泄过度则易伤肝气,肝气损伤则诸症丛生,不可不慎。张氏曰:“世俗医者,动日平肝,故遇肝郁之证,多用开破之药。至遇木盛侮土以致不能饮食者,更谓伐肝即可扶脾。不知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凡物之萌芽皆嫩脆易于损伤,肝既为元气萌芽之一,而开破之若是,独不虑元气之萌芽乎?”并指出“肝无补法,原非见道之言。”肝属木脏,体阴用阳,具疏泄条达之性。肝气虚弱则其用不达。或不能疏土而为腹胀少  相似文献   

5.
一、平肝调气法:适用于小儿厌食症。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脾气能升,胃气能降,纳运正常。《幼幼新书·乳食不下》谓:“脾脏也,胃府也,脾胃两气合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两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过食肥甘、辛热煎炸,久而郁热,则热盛肝旺。或娇养任性,情志不遂,则怫郁肝旺。肝失疏泄,木气横逆,两气失调,则不思纳谷,食而无味。性急心烦,哭闹不安,夜寐难宁,口喝便于,形体略瘦,苔白脉弦。此时若因厌食重用消食导滞则戕伐生生之气,若因消瘦重用辛燥温补则助热误补益疾。药用代赭  相似文献   

6.
《傅青主女科》白芍平肝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临床常用药物 ,考历代本草都未提及其有平肝的功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始有白芍“平肝止痛”的记载。《傅青主女科》一书 ,载经、带、胎、产诸疾共 78种 ,其中 34种应用了白芍 ,而以白芍为君药者计 12方 ,傅氏除了病在肝必用白芍外 ,还明确提出白芍为平肝的良药。本文就傅氏用白芍平肝的特点总结如下。1 籍酸收以柔肝肝藏血 ,主疏泄 ,二者之间相互为用。如藏血功能正常 ,则肝体条达 ,疏泄正常 ,人体则少有情志之害 ;反之 ,肝之阴血不足 ,肝失条达、柔顺之性 ,遇情志怫郁 ,则肝郁气滞。白芍味苦酸平 ,…  相似文献   

7.
从“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3方面,阐述明代医家缪希雍“治血三法”在肾性血尿治疗中的应用。肾性血尿多久病入络,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行血之药久用易伤阴动血,故常与柔肝养血之品相互配伍;肾性血尿常兼夹湿热、风热之邪壅滞肾络,少佐升散之药可恢复全身气机而驱邪外出。  相似文献   

8.
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王翘楚教授潜心研究十余年,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肝为阳脏、主升主动、其性刚、恶抑郁的特点,结合当今失眠症的诱发因素以精神心理因素为主、临床证候表现以肝木偏旺为多等特性,提出失眠症“从肝论治,以平为补”的新理念,平衡肝及相关脏腑之气血阴阳,治以平肝、舒肝、柔肝为主,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肝常有余"小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常有余”之说 ,源于北宋医家钱乙 ,钱氏在《小儿药证直诀·五脏辨证篇》中 ,针对肝气有余 ,易生实变 ,不宜妄用温补的发病、用药特点 ,创立泻清丸等泻肝之方 ,而未出补肝之剂。故明·宋濂谓其“建为五脏之方 ,各随其宜。肝有相火 ,则有泻无补 ;肾为真水 ,则有补无泻”(见俞景茂《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迄至元代 ,朱丹溪更明确提出了“肝只是有余”的论断。但丹溪之“肝只是有余”纯属于病理概念。把“肝常有余”从生理、病理两方面加以系统阐述的 ,则始于明代的万密斋。万氏在前人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 ,认为“肝常有余”不…  相似文献   

10.
1.1从肝论治王德玉将肝肺同病总结为肝气犯肺、木火刑金、肝瘀阻肺、肝风冲肺、肝阴虚肺失润五种病机,治疗上则相应予以舒肝、平肝、柔肝等药物。如舒肝理肺用香附、郁金等,清肝泻肺用龙胆草、山栀等,通肝畅肺用柴胡、赤芍等,平肝降逆用百部、五味子等。也常配入虫类搜剔及平肝镇摄之品,如地龙、蝉蜕等。刘豹等将肝咳证治分为七型,如肝郁气滞用逍遥散加味,木火刑金黛蛤散合泻白散,瘀血阻肺用仲景旋覆花汤加味,肝阳伏遏用四逆散,肝肾阴亏用一贯煎等。  相似文献   

11.
胡锦鹏  田腊群 《陕西中医》2014,(9):1160-1161
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证紧张性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8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16例口服正天丸,疗程28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证紧张性头痛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健脾养肝汤治疗小儿脾弱肝旺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脾养肝汤是云南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苏教授经验方,本方具有健脾胃,清热平肝之功效,是治疗小儿脾弱肝旺证的有效方剂 。  相似文献   

13.
肝 ,“是四 肢 之 本,藏 魂之 所 在 ”,(《黄 帝内 经·素 问· 六 节 脏象 论 》),按 中医 理 论 ,肝 属无 行 之 木,春木旺,肝 主事 ,因 此 春 季护 肝 尤 为重 要 。 在 养 肝 护 肝 诸 法 中 ,药膳食 疗 具 有良 好 的 功效 。 以 药 膳 食 疗 养 肝 护 肝 ,基 本 原 则 有 三 :—者 ,辨 证 施 食 。春 季 虽 肝 气 旺 盛 ,但 仍 有 盈 亏 虚 实 之 分 。 因 此 ,当 “虚 者 补之 ”,“实 者 泻 之 ”,若 盲 目 施 食 ,实 补 虚 泻 ,则 损 肝 伤 气 ,效 果适 得其 反 。二 者 ,辨 味施 补 。五 味所 偏 ,必 然 导 致脏 腑 功 能…  相似文献   

14.
王素梅教授从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阳亢有余,阴静不足"的特点出发,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生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病机关键是脾虚肝旺,风痰扰动,提出本病的辨治思路是确定病因,理清病位,分清标本虚实,做到方证症药相应。并以扶土抑木为基本原则,常用治法有疏肝解郁法、平肝潜阳法、清热平肝法、重镇平肝法、益气健脾法、健脾化痰法、运脾消滞法等。方剂配伍强调以辛、甘、温之品为基础,诸药相合而肝脾自调。主要药物有钩藤、白芍、防风、葛根、陈皮等,并随症加减,善用角药。  相似文献   

15.
小儿厌食症,又名恶食,指小儿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甚至拒食而言。这种病证,似疳非疳,似积非积,一般精神状态均较正常,多见于 1岁~ 7岁的小儿。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 ",是由于脾胃不和所致,故临证者多以健脾、运脾、养胃为法,有时收效甚微。笔者根据 10年来的临床探索及实践,对诊治该病有以下 4点体会。 1 扶脾勿忘平肝、疏肝 小儿固然“脾常不足 ",然亦“肝常有余 ",即肝旺。在如今生活水平较高的年代,大量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以致小儿热盛肝亢,故肝常有余之证较多,如《儒门事亲》在“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 "…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脾常不足,所患脾胃病多;又谓肝常有余,易于化火生风。夫脾为柔脏,不耐(片戈)伐;肝为刚脏,恃强凌弱,土虚木贼之证候在儿科颇为常见。故善于调理脾胃者,非惟脾病治脾,胃病治胃,而必安和五脏。肝脾不和,治在平肝调脾,扶土抑木。兹就常见之小儿脾胃病证,略陈脾病治肝法则之一二,以示管见。腹痛治肝解痉缓急胃脘以下,脐之两旁,至耻骨以上疼痛,谓之腹痛。脾居大腹,为至阴之脏。或为寒邪所中,或为乳食所伤,或因络脉痹阻,气机阻滞不通,则发为疼痛。腹痛多从寒凝、积滞、虚寒、淤血论治。但是,肝脾不和,亦作腹痛,王肯堂、夏禹铸等前辈医家均曾论及。《幼科铁镜·辨  相似文献   

17.
<正> 疏木与泄木不同,培土与和胃亦不同。肝胆均属木,肝脏为阴,胆府为阳。木主疏泄,喜条达,恶郁抑。木气郁抑,则乘脾侮胃,冲心犯肺,疏泄失常。王旭高治肝法中的“疏木扶土”,主要是指肝脾不和的病变。其病机是肝旺乘脾,肝旺脾虚(这个肝旺是脾虚所引起的)。症见胁腹或痛或胀,气下坠欲便,或腹胀便溏等。这是肝气逆满,中气下陷,即《金匮》所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证候。王旭高以六君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着重论述张氏在肝郁论治中,疏肝注重调理中焦脾胃,时刻注意顾护元气,慎施平肝伐肝,善用柔肝和肝之法及在遣方用药方面的特色。疏肝注重调中调中有助疏肝张氏治疗肝郁之证,非常注意调理中焦脾胃。他根据《内经》:“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要略》:“见肝之病,当先实脾”;黄坤载:“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之见,认为治疗肝郁之证,当以调理中焦脾胃为主,脾升胃降则肝气自和平。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李文荣著作原文进行整理研究,探究其治疗肝病的理论与方法。李文荣认为肝在生理上易动而难静,如“象棋之车”纵横,为“文武之将”;病理上肝病易迁延他脏,致病变幻,多累及情志;治法上提出泻火平肝法、滋水涵木法、清金平肝法、安胆平肝法、介以潜阳法、肝病实脾法、甘以缓肝法、酸以敛肝法、辛以散肝法、实火泻肝法共十法,对现今中医临床有很好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养血平肝方治疗血虚肝旺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予以养血平肝方,连续服用2个月。试验终点时间为第2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疗程结束时分别进行头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下降明显,治疗后第1、2个月时,两组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头痛指数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平肝方可以降低血虚肝旺型偏头痛的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头痛指数,改善血虚肝旺型偏头痛的临床症状,有效治疗血虚肝旺型偏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