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研究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9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PH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高度组三个亚组(各30例)和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量肺动脉内径,右室前壁厚度,右室腔大小,双平面Simpson法测右室射血分数(RVEF),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前瓣瓣环、后瓣瓣环、隔瓣瓣环)收缩期S波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负向E波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负向A波峰值速度(Am).结果 肺动脉高压组的右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减低,RVEF、Sm、Em和Em/Am均低于对照组,右室前壁厚度、右室腔大小,A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结合右室RVEF可作为评价右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指标,舒张期负向峰值速度Em、Em/Am减低,Am增高可准确的评估右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心功能评价.材料和方法:应用TVI技术测量15例EFE患儿及15例对照组的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获取左心室收缩期峰值(Sm),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TVI速度峰值(Em、Am ).结果:EFE患儿的Sm明显降低,Em、Am降低,Em/Am变化不明显.结论:EFE患儿的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TVI可用于评价EFE患儿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腔-肺分流手术对单心室长轴运动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23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腔-肺分流术前、术后房室瓣环运动速度等指标。结果单心室术后两侧壁房室瓣环的收缩期最大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Am)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为P<0.01),右侧壁Sm(7.8±2.0)cm/svs(5.6±1.4)cm/s,Em(11.1±4.6)cm/svs(8.3±2.7)cm/s,Am(10.6±3.5)cm/svs(8.0±3.0)cm/s;左侧壁Sm(7.1±2.3)cm/svs(5.8±1.3)cm/s,Em(10.9±3.9)cm/svs(9.5±3.4)cm/s,Am(10.5±4.0)cm/svs(8.4±2.7)cm/s。两侧的Em/Am比值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前后平均Q-Sm间期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05±15)msvs(104±16)ms,P>0.05。结论单心室腔-肺分流术后两侧壁房室瓣环运动速度Sm、Em、Am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而Em/Am比值、Q-Sm间期也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在评价肺动脉高压模型兔右心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尼可地尔对肺动脉高压所致的右心功能减退是否有缓解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33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I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肺动脉收缩压〉30mmHg);II组,尼可地尔组;III组,空白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30mmHg)。对所有模型测定右心功能超声指标,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别,分析右室Tei指数对右心功能的影响。取标准心尖四腔观,测量右室收缩期右房室环最大运动速率(Sm)、舒张早期最大运动速率(Em)、舒张晚期最大运动速率(Am)和Em/Am值,以及ET,计算右室Tei指数。结果肺高压组(I组)右室Em下降,Am增高,Em/Am比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III组)相比,肺高压组(I组)右室Tei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III组)相比,尼可地尔组(II组)右室Tei指数明显升高(P〈0.01)。肺高压组(I组)与尼可地尔组(II组)相比,肺高压组(I组)Tei指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TDI技术测量右心Tei指数对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可无创、迅速地评价其右心室功能,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尼可地尔对改善由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心功能减退亦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高原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51例小儿高原性心脏病和50例健康儿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结果:51例高原性心脏病患儿右室舒张末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右室前壁及主肺动脉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儿组右室射血前期/射血加速时间(RPEP/AT)明显延长,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低于对照组(P<0.01)、三尖瓣A/E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病例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减退,右房右室均增大,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增厚,主肺动脉增宽.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但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胸片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评价肺心病患者左、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18例经肺功能实验、临床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肺心病患者,另选取1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5 T MRI仪测量两组左、右室心功能及右室心肌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测量两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例肺心病患者MRI检查时由于屏气时间长、不能配合而排除.与对照组比较,16例肺心病患者右室(right ventricle,RV)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 end-systolic volume,ESV)及右室心肌质量(myocardial mass,MM)明显增加(P<0.05),而右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明显减低(P<0.01).左室EDV及EF显著减低(P<0.01).结论 肺心病患者随着肺动脉压升高,超过右心室的代偿能力,促使右心室扩大和右心功能衰竭,同时左心功能损伤.MRI左右心功能的测量可以评价肺心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提供治疗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对左室舒张功能影响的组织多普勒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旨在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依据高血压病程进展的不同 ,分为H0 、H1组。在服用缬沙坦前及服药 12周后 ,分别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二尖瓣环附于左侧室间隔、左室侧壁、左室前壁和下壁四个位点处的舒张早期运动速度 (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及其Em/Am比值。同时记录舒张期二尖瓣口的血流频谱 ,测量心室充盈早期峰值E峰和心室充盈晚期峰值A峰 ,计算E/A比值。结果 :H0 组患者虽然心脏结构无显著变化 ,但其左室舒张功能已经受损 ;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和二尖瓣环的心肌运动曲线变化同步。E/A比值 <1;Em/Am <1;而H1组患者则显示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变化并不显著 ,与H0 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PW TDI显示二尖瓣环的舒张早期平均心肌运动速度明显降低 ,与H0 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而经缬沙坦治疗后 ,患者血压下降显著。H0 组和H1组患者的心肌舒张功能均得以显著改善。H0 组患者的Em/Am >1,H1组患者的Em/Am比值明显增高 (治疗前 0 6 8,治疗后 0 96 ,P <0 0 5 )。结论 :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是一项准确反映心肌纤维机械力学特性的新方法。它能敏感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舒张功能改变及经缬沙坦治疗后的心肌舒张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时右心室功能评估价值。方法:采集18例正常儿童,28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和14例Amplatzer介入治疗后患者心尖四腔心右室长轴切面和腹部剑突下右室短轴切面组织多普勒图像,应用室壁运动速度定量分析技术测量长轴方向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室间隔基底段、短轴方向右室游离壁中段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平均峰值应变率(SR)和平均峰值应变(S)并进行比较。28例ASD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右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上升速率(max dp/dt)作为右室收缩性能的金标准。结果:ASD长轴方向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V、SR、S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室间隔基底段室壁运动速度指标也高于正常,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短轴切面右室游离壁中段收缩期V、SR和S与正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4例ASD介入治疗后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V、SR和S明显下降。与dp/dt相关分析表明,右室壁基底段和中段V、SR和S与dp/dt显著相关(基底段r分别是0.3398;0.4315;0.7055;中段r分别是0.3051;0.3692;0.5081)。结论: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可定量估测先心病右室室壁运动功能,长轴方向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是无创性定量估测右室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右心室结构和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设为A组,另选取同期100例窦性心律老年患者作为B组。两组均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频谱多普勒、组织多普勒(TD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左右心室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二维超声、频谱多普勒和TDI结果中,A组左室射血分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和三尖瓣环位移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前向血流峰值速度/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前向血流峰值速度/血流峰值速度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时三维超声结果中,A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右室收缩末期容积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LVEF和右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简便、快速、准确地评估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右心室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高血压左心室向心性与离心性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差异,为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6例,根据左心室构型分为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离心性肥厚组、向心性肥厚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估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及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计算E/A值;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m),计算E/Em值。结果: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厚壁厚度在向心性重构组、离心性肥厚组及向心性肥厚组均显著增加(均P0.01)。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向心性重构组明显减小,在离心性肥厚组明显增大(均P0.01)。左心房内径在离心性肥厚组和向心性肥厚组比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显著增加(P0.01),在离心性肥厚组和向心性肥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性重构组比正常构型组减小(P0.05)。与正常构型组比较,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参数E/A和Em在离心性肥厚组和向心性肥厚组均显著降低(均P0.01);E/Em在向心性肥厚组比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向心性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比离心性肥厚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tissuedopplerimaging,TDI)技术定量评价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nfan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IRDS)的心功能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出生且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30例,并选取健康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抽血检验血清CK—MB,并进行心脏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ra)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m/Am。测定等容收缩期(ICT)与等容舒张期(IRT)时间之和及射血期时间(ET),计算左右室Tei指数。结果IRDS早产儿组中27例(90.0%)合并心肌损害,肺动脉收缩压、血清CK—MB及左、右室Te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右室Tei指数偏高于左室。血清CK—MB值与肺动脉压力升高呈正相关关系(r=0.375,P=0.003)。左室Tei指数随着肺动脉压力升高而显著升高(r=0.254,P=0.050)。结论早产儿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伴有心肌损害。组织多普勒Tel指数对心功能的评估相对传统射血分数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快速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返流时左室心肌松弛性对返流速度的下降斜率(Slp)与返流分数(RF)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记录55例主动脉瓣返流病人的二尖瓣环运动频谱,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m)、心房收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Am)及Em/Am比值。连续波多普勒测量主动脉瓣返流的Slp,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右室心搏量以计算RF。结果:在27例左室心肌松弛性正常的病人,RF与Slp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77,P<0.0001),而在28例左室心肌松弛性减退病人,RF与Slp之间相关性消失。结论:左室心肌松弛性正常时,S1p随着主动脉瓣返流程度加重而增大;左室心肌松弛性异常时,这种相关性消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评价肺心病患者左、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18例经肺功能实验、临床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肺心病患者,另选取1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5 T MRI仪测量两组左、右室心功能及右室心肌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测量两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例肺心病患者MRI检查时由于屏气时间长、不能配合而排除。与对照组比较,16例肺心病患者右室(right ventricle,RV)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ESV)及右室心肌质量(myocardial mass,MM)明显增加(P<0.05),而右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明显减低(P<0.01)。左室EDV及EF显著减低(P<0.01)。结论肺心病患者随着肺动脉压升高,超过右心室的代偿能力,促使右心室扩大和右心功能衰竭,同时左心功能损伤。MRI左右心功能的测量可以评价肺心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提供治疗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评估缺血心肌局部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超声心动图记录心肌缺血(Is,28例)和志愿者(Con,30例)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TMF)及左室基底部,中部和心尖部三个水平面15节段TDI。结果两组间左室射血分值相近;Is组TMF舒张早期减速度时间和等容舒张时间延长(P<0.01);E/A比值增加(P<0.01);Con组TDI示左室基底部与中部心肌舒张早期舒张速度(mE)高于心尖部(P<0.05),缺血节段mE降低,局部早期舒张减速度时间和等容舒张时间延长;Is组异常显示率TDI高于TMF(93%64%,P<0.01)。结论TDI可无创检测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其异常显示率高于TMF  相似文献   

15.
雷景宽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2):1047-1050
目的 分析慢性肺心病的X线征象 ,探讨其诊断的难点与限度。方法 分析 10 0例肺心病X线检查结果 ,并与ECG及B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肺心病患者心脏不增大或缩小时 ,判定右心室肥厚主要根据侧位片心前缘隆凸伴密度增大 ;(2 )正侧位片未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段和肺门血管结构者 ,须摄加深曝光片 ,肺门体层摄影或CT检查 ,以助判定肺动脉高压 ;(3 )肺心病并冠心病的诊断 ,应包括左心室中度增大 ,左心房轻大 ,肺淤血 /间质肺水肿等一组X线征象 ;(4 )ECG检出右室肥厚 ,并存心肌缺血和心率紊乱具有优点 ,B超判断房室腔大小 ,三尖瓣返流 ,左室壁运动异常优于X线。结论 X线 ,ECG及B超对肺心病 (或并有冠心病 )的诊断各具有优点及限度 ,为提高诊断正确率 ,宜兼作三项检查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A 74-year-old man with a history of diabetes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presented with right ventricular failure, remarkable jugular venous distension, hepatomegaly, and swelling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He was complaining of atypical chest pain and was referred for an echocardiogram and a myocardial perfusion SPECT imaging study. The echocardiogram showed normal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with a dilated right atrium and right ventricle, sever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an atrial septal defect with bidirectional shunt. The SPECT images showed normal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with no areas of induced ischemia but an impressive right ventricle with severe dilatation and hypertrophy. A right ventricular "perfusion abnormality," consistent with ischemic changes, seen on stress but less evident on rest images was demonstrated on the dual isotope (Tl-201 rest/Tc-99m MIBI stress) protocol but not seen on the single isotope study (rest/stressTc-99m MIBI). Coronary angiogram showed diffuse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but without significant obstruct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通过测定多普勒三尖瓣口血流频谱参数,无创法估测冠心病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右室舒张功能受损,且与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呈正相关。提示导致左室功能受损的冠心病同时累及右室功能,左、右心室功能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运动前后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患者右心室功能。方法选取32例HNCM患者和与之性别、年龄相符的35例对照组。分别于运动前后测量右心室参数:三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A峰(TV-E峰、TV-A峰);组织多普勒显像测得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速度(TV-Sm、TV-Em);2D-STI方法测量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RVGLS);RT-3DE技术测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量(RV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以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并将容积参数结合体表面积(BSA)进行标化得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右心室每搏量指数(RVSVi)。结果运动后对照组与HNCM组常规参数TAPSE、RVFAC、TV-E峰、TV-A峰、三维参数RVEDVi、RVESVi、R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对照组与HNCM组RV-Sm、RV-Em、RVGLS、RVSVi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静息期和运动后HNCM组常规参数TAPSE、RVFAC、TV-E峰、TV-A峰、三维参数RVEDVi、RVESVi、R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静息期和运动后HNCM组RV-Sm、RV-Em、RVGLS、RVSVi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HNCM组RVGLS变化率、RVEDVi变化率、RVSVi变化率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NCM患者存在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运动后右心室储备功能减低,提示在HNCM患者中可能存在早期亚临床右心室心肌损伤,而这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