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目的 在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临床治疗过程中,何时采用临床治疗技术和如何实施临床治疗,是作业治疗能否发挥作用的难点和重点。方法 本文提出作业治疗实施条件,列举了常用治疗技术,揭示了作业治疗技术的概貌。并且分析了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治疗策略如何选择作业治疗技术。结果 揭示出作业疗法临床治疗设计与作业疗法技术同样重要。结论 掌握作业治疗设计可以指导临床作业治疗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作业治疗是康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我国作业治疗还存在定义不统一、流程不规范等情况。为了规范作业治疗的定义、范围、流程,促进作业治疗健康有序发展,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12月制订了《作业治疗实践框架》(2019版),结合作业治疗专业内涵和国际最新进展,梳理了作业治疗定义、范围、流程及注意事项。本文就《作业治疗实践框架》(2019版)具体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希望加深康复从业者对作业治疗的理解,更新作业治疗理念,规范作业治疗流程,培养良好作业治疗临床思维,提高作业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业治疗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作业治疗简介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王蓓蓓1作业治疗的产生和发展“作业治疗”一词,是在19世纪由GeorgeBarton(美国)医生首先提出的;作业治疗开始只用于治疗精神病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也用于躯体残疾的治疗。英国第一所训练作业治疗师的学...  相似文献   

4.
作业治疗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旨在帮助人们培养独立性与提高生活质量的职业.本文概述了作业治疗的定义、发展简史、工作与就业现状,以及作业治疗的用途.本文还综述了作业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针对这一职业的展望,本文阐述了作业治疗的教育项目、专业培养和课程设置,以及作业治疗工作者获得执照与资格认证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患者作业活动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50例神经系统疾病住院康复患者的残疾,作业活动和接受康复治疗情况,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存在两种以上残废,不同年龄患者作业活动重点不同,由低龄向高龄依次为创造性作业活动、业余生活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调查时这些活动较均较高,此外,目前只有14%的患者接受了作业治疗,调查表明,亟需开展有针对性,适应患者需要的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6.
作业的含义“作业”是日常作息活动的一部分,可分为自我-维持性活动(吃饭、洗漱、上下楼梯),生产性活动(家务劳动、购物、工作),或娱乐活动(打牌、看电视、跳舞)。有些作业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譬如自我照顾。然而在不同生命时期,很多日常活动随年龄、文化、生活方式、经济地位、责任义务以及个人能力的变化而变化。治疗性的活动病人如能主动参与并体会到作业治疗的好处,将有利于促进功能的恢复和心理的完好状态。因此,作业治疗师本着启发患者主动性的原则,仔细分析和选择“治疗性的活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制订目标和治疗计划时,病人及其…  相似文献   

7.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作业治疗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3]。作业治疗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功能障碍的患进行训练,使其改善增强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在 ,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国际残疾人的分类已从ICIDH修改为ICF(ICIDH2 )。本文针对ICF、作业治疗一词的来源、作业治疗前辈们的格言、日本作业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介绍 ,对作业治疗的特性与作业治疗师对“障碍”相关的方面进行叙述 ,此外 ,对中国在今后康复中作业治疗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若干建议。1关于修改国际残疾人分类和作业治疗中的“障碍”1 1从ICIDH修改为ICF(ICIDH2 )  2 0 0 1年 5月 ,WHO总会对国际残疾分类修订版 (ICF)正式予以承认。 1980年出版的国际残疾人分类初订版 (ICIDH)主要…  相似文献   

9.
古琨如  余瑾  王秋纯 《中国康复》2012,27(6):467-468
文化源自生活,也影响着生活中的种种作业活动,表现在作业活动各个方面."被作业活动所占据是作为人类的一种本质",去了解人类是作业属性,是我们专业和执业的核心[1].作业科学重视对人类存在的本质以及文化影响等方向的研究,重视对不同文化信仰、习俗对作业活动和参与性的影响,展开人群多样性与个体差异性的深入研究.作业活动能为个体和人群提供有意义、目的、选择、控制和自我价值,个体和人群的作业活动也会影响他人[2].有学者结合文化提出新的模式,如Iwama创立的河流(Kawa)模式[3],带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点,中国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体系,研究其作业规律,符合作业疗法和作业科学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康复治疗教育整体上起步晚,作业治疗师的专业化培养还处在初级阶段,高校康复治疗教育中作业治疗学的国际化发展尤为困难。本文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业治疗专业教育推进为例,从作业治疗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及困难、作业治疗专业建设中的探索、作业治疗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探索“中国特色”的作业治疗专业化建设的道路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职业安全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供应室是医院工作的重点部门,承担着全院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工作,是控制医院工作感染的关键科室。因此,供应室护士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制定防护措施,加大防护力度,以达到减少危害、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ICU护士的职业危害认知、职业防护现状及教育需求。方法利用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认知研究使用的结构式问卷,采用方便抽样对3所医院的12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ICU护士职业危害认知情况、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临床实施情况及职业防护培训需求。结果 ICU护士对职业危害的知晓率为98.3%,主管护师对职业危害知识的知晓度高于护士;ICU护士对职业危害防护的实施率仅为26.7%,其中本科学历护士职业防护的实施率高于大中专学历者。ICU护士职业防护行为中较理想的是"接触患者的血液、引流液、分泌物时戴手套"和"接触污物后洗手",较不理想的是"接触到可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用聚维酮碘消毒外耳道"和"预料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前带眼罩"。ICU护士自述影响其职业防护的主要原因为"工作忙或情况危急,来不及防护"(占82.5%),而对于职业危害防护培训的需求率为92.5%。结论 ICU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行为不够理想,尚未达到目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提到的"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有必要提高ICU床护比、适当调整工作强度,提高ICU护士职业防护的依从性,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制度及完善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3.
于冬梅  张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1):864-864,866
2008年1月31日国务院颁布《护士条例》,并于同年5月12日起实施。条例从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规范护士执业行为、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职责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极大激发了广大护士的工作热情,在促进护理工作规范化、吸引优秀护理人才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皮肤性病门诊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在皮肤性病门诊工作中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知识培训,以及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其职业防护能力.方法 对某皮肤性病门诊128名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认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知识认识不足,只有13.3%的医务人员知道普遍性防护原则,21.9%知道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护士的认知率低于医生.结论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HIV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防护意识淡薄,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较多.管理者应根据皮肤性病门诊的特点,完善有关制度,提供防护设备和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除了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外 ,还往往出现认知、言语、心理、社会等障碍。导致患者的ADL能力、家庭生活能力、学习、工作及娱乐活动能力下降。OT强调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 ,重视其各方面能力的改善与恢复。通过OT的干预、评估、制定目标、分析及选择活动、治疗 ,达到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作业活动能力、调整心态、建立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状况及应对措施。方法对上报登记的67例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职业暴露者以护士(86.6%)和医生(7.5%)为主;暴露源以梅毒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43.3%;暴露途径以针刺伤或锐器伤(59.7%)和被患者抓伤和咬伤(29.9%)为主;暴露后均及时进行检测和预防用药,未发生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加强对精神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预防体系,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危害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职业紧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调查了广东省9家医院1901名护士的职业紧张水平。结果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门诊、急诊、产科及ICU护士的职业紧抓水平相对较高;而工作冲突是护理人员的主要职业紧张因素。结论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不同,应对职业紧张水平高的科室的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原因和防护对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院441名护理人员在2004年发生的职业损伤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各种职业性损伤的原因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再调查实施新的防护措施后2005年各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两年职业性损伤发生率高低依次均为物理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而2005年各种职业性损伤均较2004年同期明显降低(P<0.01)。结论加强职业性损伤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服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完善防护设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性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护理职业环境,根据调查结果找出现存问题并探寻相关对策。方法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中文版盖洛普Q12问卷调查,应用盖洛普Q12问卷测量、评价护理职业环境,分析盖洛普Q12在护理人性化管理和营造良好护理职业环境中的作用。结果全院护士Q12问卷各条目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Q1、Q10、Q2及Q9条目得分较高,均在4.0分以上;Q3、Q6、Q5及Q4条目得分较低,均在4.0分以下。护龄与Q11、Q12具有相关性,所在科室及护士的学历、职称、婚姻与Q12问卷各条目均无相关性。结论盖洛普Q12问卷调查有利于探寻现有护理职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将其应用到护理人性化管理中去,从而营造一个积极、高效的基层职业环境,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护生职业损伤及自我防护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护生对护理职业损伤与防护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其职业安全意识,降低职业损伤的发生。方法对在临床各科实习6~8个月的186名实习护士进行职业损伤及自我防护的问卷调查,并就不同学历的护生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损伤情况:不同学历组发生的职业伤情况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以锐器伤为主;(2)自我防护:总体防护意识不理想,其中仅“接种乙肝疫苗”一项,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以本科组最佳;(3)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情况:100%的护生认为相关教育必要或非常必要,而只有50%的护生表示学校开设过职业防护的相关课程。结论不同学历组的护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生职业伤害的情况均比较严重,且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加强护生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健康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