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PML-RARαmRNA和融合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株作为体外细胞模型,检测丹参酮ⅡA(TanⅡA)作用NB4细胞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mRNA和融合蛋白的变化,探索TanⅡA诱导NB4细胞分化与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重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Wnt信号通路抑制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筛选NB4细胞中高甲基化的Wnt信号通路抑制基因,并探讨BSP法作为定量研究基因甲基化方法的优缺点。方法:以NB4细胞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人单个核细胞为对照;常规提取DNA并用亚硫酸氢盐处理,然后用PCR扩增目标序列,应用重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分析在NB4细胞中Wnt信号通路抑制基因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通过与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 SP)、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比较、评价BSP法检测NB4细胞Wnt信号通路抑制基因甲基化状态的优缺点。结果:BSP产物克隆测序检测NB4细胞Wnt信号通路抑制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WIF-1基因95.26%,DKK3基因86%,SFRP1基因81.67%,SFRP2基因95.71%,SFRP4基因85%,SFRP5基因95%;20例健康人单个核细胞为对照组中Wnt信号通路抑制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WIF-1基因1.5%,DKK3基因4.2%,SFRP1基因0%,SFRP2基因0.9%,SFRP4基因2.5%,SFRP5基因1.75%。与正常人M NC相比,NB4细胞的Wnt信号通路相关抑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增高。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株NB4细胞中存在Wnt信号通路多个抑制基因高甲基化状态。此类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构建M2型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PKM2)的小发夹结构RNA(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特异性沉默pkm2基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耐药性的影响。设计pkm2基因的3个特异shRNA序列,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到含有U6启动子的PBSU6载体上,通过酶切和测序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pkm2-shRN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耐药细胞株NB4R2细胞内源性M2-PK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NBT还原实验检测了pkm2基因沉默后NB4R2细胞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3个有效特异的pkm2-shRNA,在蛋白水平上证明了其对NB4R2细胞M2-PK基因沉默的有效性。发现干涉M2-PK基因后,可显著地促进耐药细胞NB4R2细胞的分化。结论:DNA载体途径的pkm2-shRNA能促进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具有基因靶向药物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 cDNA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增殖、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及化疗药物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VEGF-C)和 pcDNA3.1转染 NB4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采用MTT 法及集落形成实验分析转染 VEGF-C cDNA 对 NB4细胞增殖的影响;NB4/VEGF-C 细胞经 ATRA诱导后涂片经瑞特-姬姆萨染色作形态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调控粘细胞分化基因 C/EBPα相对表达水平,同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 CD11b 表达量;Annexin V/PI 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NB4/VEGF-C 细胞经鬼闩乙叉甙(Vp16)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以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bcl-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均以 NB4/pcDNA3.1细胞为对照。结果成功转染获得稳定表达 VEGF-C 的细胞株 NB4/VEGF-C,其增殖能力显著高于 NB4/pcDNA3.1细胞;NB4/VEGF-C细胞对抗 ATRA 介导的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CD11b 表达量低于对照组,C/EBPα基因含量仅为对照组的1/32;NB4/VEGF-C 细胞经Vp16介导后 bcl-2基因表达约为 NB4/pcDNA3.1细胞的2.28倍,而凋亡的 NB4/VEGF-C 细胞百分率(7.20±2.52)%明显低于凋亡的 NB4/pcDNA3.1细胞的(16.07±3.58)%(P=0.005)。结论 VEGF-C 通过 VEGF 受体3(VEGFR-3)信号途径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分化诱导剂介导的 NB4 细胞分化及化疗药物介导的细胞凋亡,推测 VEGF-C/VEGFR-3信号途径在白血病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望作为白血病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背景:实时定量RT-PCR只能间接地反映融合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不能在细胞原位直观反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内PML-RARα融合蛋白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前后的相对表达量。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融合蛋白PML-RARα表达的动态变化在判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全反式维甲酸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典细胞株NB4细胞或来源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NB4细胞PML-RARα蛋白的表达,以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PML-RARα mRNA的表达作为对照,以评价免疫荧光技术的可靠性。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无论是体外培养的NB4细胞,还是患者骨髓内的NB4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前细胞内均可见大量红色的融合蛋白PML-RARα,大小不均一、形状不规则,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后,NB4细胞内红色的融合蛋白PML-RARα形状逐渐规则,弥散状态变为散在分布,且随着全反式维甲酸干预时间的延长,原有的弥散状态逐渐消失。实时定量RT-PCR测得的PML-RARα mRNA的变化趋势与免疫荧光相一致。说明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ML-RARα能够更为直观地判断全反式维甲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CD44v6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附分子CD44v6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CD44v6及其相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应用显微镜观察检查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B4细胞的分化;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NB4细胞凋亡;实时RT-PCR检测NB4细胞CD44v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B4细胞CD44v6蛋白的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显示:在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CD44v6的转录明显受抑制,但CD44v6蛋白表达无明显增减,PI3K/Akt信号通路被激活。在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CD44v6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受抑。结论:ATRA与As2O3对NB4细胞CD44v6表达的影响不同。此研究结果为从干预白血病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相互关联角度进一步揭示ATRA和As2O3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GDC-0152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凋亡和自噬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GDC-0152联合Z-VAD-FMK作用于NB4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自噬及ROS水平;Cyto-ID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的表达。结果:GDC-0152处理NB4细胞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GDC-0152可诱导NB4细胞ROS水平升高;Cyto-ID染色后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GDC-0152可以增加NB4细胞自噬(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DC-0152可增加NB4细胞LC3B表达,且促进LC3BⅠ向LC3BⅡ转化;与GDC-0152(100 ng/ml)相比,GDC-0152(100 ng/ml)联合ROS抑制剂YCG063(10μmol/L)后细胞凋亡率降低且自噬减少(P0.05)。结论:GDC-0152通过诱导NB4细胞凋亡及自噬抑制细胞增殖。ROS能促进GDC-0152诱导的NB4细胞凋亡和自噬。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葛根有效成分对恶性白血病可能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葛根总黄酮(flavonoids of puerarin,PR)处理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FITC-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bcl-2、survivin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NK、p38MAPK、FasL及caspase相关酶的变化。结果发现,PR能明显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随着PR浓度的增加,pml/rarα、bcl-2及survivin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下调,JNK、FasL、caspase3及caspase8蛋白表达增加,与PR浓度呈正相关;PR联合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处理后上述作用更为明显。结论:PR诱导NB4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JNK相关信号分子的活化有关;PR联合ATO具有协同诱导NB4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水溶性含氮双氢青蒿素二聚体SM 1044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R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SM 1044对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以及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M 1044对MAPK(ERK、JNK)信号通路以及PML/RARα融合蛋白的影响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SM 1044能够显著诱导NB4-R1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跨膜电位丢失,同时能活化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以及抗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SM 1044可诱导NB4-R1细胞产生ROS;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M 1044能够激活MAPK(ERK、JN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同时下调PML/RARα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SM 1044能够诱导全反式维甲酸耐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R1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可能与ROS/ERK以及ROS/JNK信号通路有关,此外,SM 1044也可通过下调PML/RARα融合蛋白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方法:使用基于Taqman探针法的ddPCR技术,建立可检测长型和短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以PML-RARA阴性细胞株HL-60细胞的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阴性对照建立空白检测限(LOB);以表达长型PML-RARA融合基因的NB4细胞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和含短型PML-RARA cDNA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分别确定两者的最低检测限(LOD);并检测NB4细胞培养上清来源的外泌体和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ddPCR技术针对长型和短型PML-RARA转录本测得的LOB分别为每微升PCR反应体系中含0.0725拷贝和0.083拷贝;测得的LOD分别为每微升PCR反应体系中含0.19拷贝和0.21拷贝;使用该检测方法,在NB4细胞培养上清来源的外泌体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中均可检测到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ddPCR技术检测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可对外泌体中的微量PML-RARA转录本进行绝对定量,为无创动态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地西他滨(DAC)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细胞株NB4-R2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应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法(新型四唑单钠盐法)观察0.01-0.5μmol/L DAC作用于NB4-R2细胞24、48及72 h后的细胞增殖活力变化;PI单染及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DAC(0.05-5μmol/L)对NB4-R2处理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编码P糖蛋白(P-gp)的多药耐药基因1(MDR1)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0.01-0.5μmol/L DAC可抑制NB4-R2细胞增殖,并呈现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作用48及72 h后的IC50分别为0.089和0.064μmol/L;0.05-5μmol/L DAC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NB4-R2细胞凋亡,下调MDR1基因表达。结论:低浓度DAC(<0.5μmol/L)对NB4-R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较高浓度DAC(1、5μmol/L)可以诱导NB4-R2细胞凋亡,同时使MDR1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NB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细胞黏附实验分析药物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抑制剂U0126预处理NB4细胞,Westernblot观察ER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凋亡和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能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细胞的黏附能力。5μmol/LU0126预处理有效抑制NB4细胞中ERK的磷酸化,降低5mmol/L二甲双胍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减弱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二甲双胍对NB4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和黏附的作用,MEK/ERK信号通路可能是二甲双胍在NB4细胞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黄芪总苷(astragaloside,AST)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AST处理人APL细胞株NB4,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FITC—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不同浓度AST作用NB4细胞后RT-PCR检测BCL-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NF-KB、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ST作用NB4细胞48h后,浓度依赖性地抑制NB4细胞的增殖,且随着AST的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也由4.69%上升到40.85%。RT—PCR结果显示,BCL-2mRNA表达减弱;Westernblot结果显示,NF—KB及BCL-2蛋白表达减弱,caspase-3表达增强。结论:降低NF-KB、BCL-2表达并最终激活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AsT诱导NB4细胞株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番荔枝内酯类聚醚类似物AA005广泛的体外抗白血病细胞增殖效应及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NB4的可能作用机制。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AA005对多种白血病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率的改变;瑞氏染色后显微镜观察NB4细胞形态学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死亡形式;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的活化情况及其底物PARP-1的剪切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低浓度AA005(<200 nmol/L)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AA005(>200 nmol/L)能够抑制多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AA005作用于NB4、U937、K562白血病细胞48 h后,绝大多数细胞死亡;以NB4细胞为例,AA005作用后出现类似凋亡形态特征;AA005几乎可同时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及晚期凋亡;AA005诱导细胞死亡过程中仅有微弱的caspase-3活化及其底物PARP-1的剪切,caspase广谱抑制剂Z-VAD-fmk不能抑制AA005所致的细胞死亡;非毒性浓度的AA005(<200 nmol/L)引起细胞G2/M期阻滞。结论:番荔枝内酯类聚醚类似物AA005具有广泛的抗白血病细胞增殖效应,其机制可能与AA005诱导白血病细胞死亡及引起细胞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多酸肽(CDA-Ⅱ)单独和联合环腺苷酸(cAMP)对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维甲酸耐药的APL细胞株NB4-R2为体外模型,观察使用CDA-Ⅱ单独和联合cAMP处理前后细胞生长和形态的改变;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特征,包括细胞内DNA含量的分布、亚二倍体(sub-G1)细胞群所占比例、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等;并通过电泳鉴定因基因组DNA非随机性降解导致的梯状DNA.结果 CDA-Ⅱ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2的水平,诱导NB4-R2细胞发生凋亡;cAMP则能显著加强CDA-Ⅱ的这一促凋亡作用1 g/L CDA-Ⅱ联合100 μmol/L cAMP共同处理NB4-R2细胞48 h和72 h时Bcl-2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下降至(15.1±4.8)%和(7.3±2.9)%.100 μmol/L cAMP单独作用可使MB4-R2细胞的Bcl-2阳性率由(92.0±0.6)%下降至(75.3±2.0)%.结论 尿多酸肽CDA-Ⅱ联合cAMP对于维甲酸耐药的APL细胞株具有强烈的诱导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16.
Wu DJ  Zhou YH  Zhu J  Zhao W  Zhong WJ  Wang Z  Qian H  Li R  Fu S  Sun 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5):313-316
目的 探讨苦参碱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全反式维甲酸(ATRA)耐药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ATRA敏感的APL细胞系NB4及其ATRA耐药株NB4-R1、NIM-R2作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明确苦参碱低毒性剂量,进一步计算ATRA联合100μmoL/L苦参碱作用前后细胞ATRA IC50值,明确苦参碱的逆转耐药倍数;用NBT还原实验分析不同浓度(10、8、6、4、2、1、mmol/L,100、10、1μmol/L)苦参碱联用1μmol/L ATRA对耐药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联用1 μmol/L ATRA作用下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苦参碱对NB4、NB4-R1、NB4-R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IC50值分别为(0.661±0.035)、(0.673±0.132)、(0.329±0.020)mmol/L;②联用100 μmol/L苦参碱能显著逆转NB4-R1细胞的耐药性(逆转耐药倍数为4.96±1.15),但不能增强NB4-R2细胞对ATRA的敏感性,甚至增强其耐药性(逆转耐药倍数为0.66±0.17);③苦参碱与1 μmol/L ATRA联用时,NB4、NB4-R1细胞的分化能力随苦参碱作用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在苦参碱为100 μmol/L时达到峰值(P<0.05),但对NB4-R2细胞无明显影响;④1 μmol/L ATRA联合苦参碱能显著提高NB4、NB4-R1细胞凋亡率(P<0.05和P<0.01),但对NB4-R2细胞同样无明显作用.结论 苦参碱能有效逆转NB4-R1细胞的ATRA耐药,可能与其协同ATRA诱导分化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苦参碱与ATRA联用非但不能缓解NB4-R2细胞的ATRA耐药,甚至可能加重耐药、阻断耐药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应用细胞增殖、形态学、细胞周期动力学、NBT还原试验、表面分化抗原检测、免疫荧光分析和RT-PCR等方法,观察新维甲酸类化合物SX-115和CHU-012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SX-115和CHU-012在10^-6mol/L时对NB4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与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相比,三作用无明显差异,其作用机制与ATRA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系NB4细胞株经全反式维A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作用后,部分分化的白血病细胞的去分化能力。方法 :采用1μmol/L的ATRA处理NB4细胞48 h、72 h、96 h、120 h、168 h、216 h、288 h、336 h后,并通过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的表达,用单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分化细胞的核型及撤药后各时间点单个CD11b+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用蛋白印迹法观察细胞PML/RARα、RARα及PU.1等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NB4细胞CD11b的表达水平在ATRA处理48 h后达到高峰,之后稳定表达;ATRA处理后,NB4细胞中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ATRA处理120 h比处理96 h,成熟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有明显的增加(P<0.01)。结论:人类APL系NB4细胞经ATRA诱导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在撤去ATRA后,处于部分分化阶段的白血病细胞仍能通过"去分化"而重新获得无限增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姜黄素对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以耐药的NB4-R1细胞为实验对象,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线粒体电位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虽然NB4-R1细胞对维甲酸耐药,但对姜黄素的敏感性与对维甲酸敏感的NB4细胞一致,姜黄素至少对NB4-R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经20μg/L姜黄素处理后的细胞内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NB4-R1细胞经姜黄素处理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aspase3前体表达下降,活化caspase3表达升高,BCL-XL表达降低,剪切形式的PARP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姜黄素能抑制NB4-R1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维甲酸(RA)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RA耐药的APL细胞株NB4-R1和NB4-R2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来研究As2O3,8-CPT-cAMP单独和联合对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PML-RARα融合蛋白以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As2O3(0.25μmol/L)与8-CPT-cAMP(200μmol/L)可协同促进NB4-R1和NB4-R2细胞分化。8-CPT-cAMP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E2F和P21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As2O3介导的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结论 As2O3联合8-CPT-cAMP能够诱导RA耐药的APL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