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在产科应用的效果,探讨最佳产时保健服务新模式。方法 分析2 0 0 1年7月~2 0 0 3年6月接受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产妇临床资料,并与原产时保健服务的临床效果对比,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产程异常和新生儿窒息发生,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纠纷,不增加医务人员,不增加产妇住院费。结论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能够提高产科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综合服务素质,在不增加人员,不增加产妇住院费情况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了解在产科中,为产妇提供“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方式后,产妇对产科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3月期间,未采用“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的16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3年2-3月期间,采用“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的160名产妇作为实验组,并以本院自制的产科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在两组产妇中开展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对产科工作的满意度为98.8%,对照组产妇对产科工作的满意度为88.1%,两组产妇间满意度比较非常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科为产妇提供的“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方式,与过去的产时服务方式相比较,“一对一”责任陪伴助产方式在有效提高产时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全程助产责任制与产科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程助产责任制对提高产科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03年实施全程助产责任制分娩的产妇3709例与1997年传统模式分娩的产妇3789例进行阴道手术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产伤率、会阴伤口感染率等产科质量指标的对比。结果剖宫产率对比有增高,其他各项指标发生率全程责任制组均低于传统组。结论全程助产责任制对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毅  闫晓曼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57-1459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传统助娩下的2584例产妇为第一阶段分析对象。2004年1月~2005年12月实行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4138例产妇为第二阶段分析对象。将两个阶段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第二阶段剖宫产数、剖宫率虽有所增加,但经χ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较第一阶段显著降低(P>0.01),产妇满意度提高。结论: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这种模式,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助产责任制和丈夫陪伴分娩两种产时服务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愿接受全程助产责任制和丈夫陪伴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80例全程助产责任制产妇作为观察组和133例丈夫陪伴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产程短、自然分娩率高、剖宫产率低、阴道助产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低(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程助产责任制有利于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改进产科服务模式,提高产时保健服务质量,我们于1999-2000年在中山市妇幼保健院和深圳市妇儿医院进行了产时保健新模式--责任制助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采用同期对照和历史对照研究的方法,将产妇分为责任制助产组和传统助产组。比较两组同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异常产程情况,产科并发症,阴道手术产、产伤发生情况,新生儿窒息率,工作时间效率,产妇满意度,结果:以上指标责任制组成优于传统组,结论:责任制助产既可以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医院定量管理,是一种可行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的130例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研究组使用责任助产方式分娩,观察组使用传统服务方式分娩,对两组产妇在分娩的方式以及母婴结局上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胎吸助产率和剖腹产率明显比观察组低,产程持续时间明显比观察组短,生产之后的出血量、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与观察组相比,优势明显,观察组产妇下肢麻木和疼痛的人数比研究组明显要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助产护理能够将产科护理的质量提升,并且减少剖腹产人数,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张毅  闫晓曼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57-1459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传统助娩下的2 584例产妇为第一阶段分析对象.2004年1月~2005年12月实行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4 138例产妇为第二阶段分析对象.将两个阶段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第二阶段剖宫产数、剖宫率虽有所增加,但经χ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较第一阶段显著降低(P>0.01),产妇满意度提高.结论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这种模式,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为产妇提供产时"全程责任制助产"的个性化服务,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意义.方法:将114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全程组"与常规待产组(对照组),"全程组"是指在导乐的基础上实行一名助产士专门为一名产妇提供全过程(宫口开大2cm至产后2h)的服务和指导.结果:"全程组"与对照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程"责任制助产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护理满意度调查平均达98%,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产时综合服务模式改变对产科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产时服务模式改变后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家属陪伴分娩、一对一的全程助产责任制、笑气分娩镇痛三者结合同时应用于试验组 3 588例产妇 ;设上一年同期 3 642名产妇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的资料经检验具有可比性 (P>0 .0 5) ,观察产时服务模式改变后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40 .45%和 47.1 4 % (P<0 .0 5) ;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1 .64%和 2 .89% (P<0 .0 5) ;新生儿窒息率也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0 .93%和 1 .69% (P<0 .0 5) ;试验组无子宫破裂、会阴 度裂伤、产时子痫和死产 ,产科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产妇满意度调查 ,试验组的产妇满意率在 98.3% ,而对照组产妇满意率仅 82 .8% ,差别有显著性(P<0 .0 5)。结论 :产时服务模式的改变可明显地提高产科质量 ,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导乐仪镇痛结合全程责任制陪伴对分娩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分娩服务模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以寻求最佳分娩服务模式。方法将60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观察Ⅰ组200例行非药物无创伤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全程责任制陪产;观察Ⅱ组200例单纯行全程责任制陪产;对照组200例行传统方法待产。观察三组产痛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产妇对分娩服务满意度等。结果产痛评分观察Ⅰ组明显低于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观察Ⅰ组低于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分娩服务满意度观察Ⅰ组较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高;产后2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对照组高于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产妇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及应用缩宫素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全程责任制陪产分娩服务模式,能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缓解产痛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蓖麻油蛋餐联合地西泮用于晚期妊娠催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400例应用蓖麻油蛋餐联合地西泮催引产并经阴道分娩者与200例同期自然分娩无人为干预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蓖麻油蛋餐联合地西泮用于晚期妊娠催产成功率为96.5%,引产成功率为86.0%,X^2=13.81,P〈0.01。孕周、终止妊娠指征及宫颈成熟度与催引产成功率有关。结论蓖麻油蛋餐联合地西泮催引产成功率高,用药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乐式陪伴分娩方式对产程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比较传统分娩方式和导乐式分娩的优劣.方法:随机选择有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和采取传统分娩方式的产妇各15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疼痛和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传统分娩方式相比,导乐式陪伴分娩可减少产程时间、减轻产后疼痛和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论:导乐式陪伴分娩能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更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孕期教育及产前培训对分娩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艳  孙兴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40-1441
目的:探讨孕期教育和产前培训对初孕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对365例健康初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23例)与对照组(242例)。对照组仅单纯进行定期产前检查,而观察组孕妇则从孕15周起接受系统的孕期教育和产前技术培训,并定期孕期检查。最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状态、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孕产妇自然临产和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产(剖宫产和胎头吸引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和P<0.05);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第一、第二及总产程有明显差异性(分别为P<0.01、P<0.05和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孕期教育及产前技术培训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雷雪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793-1794
目的探讨孕妇情绪障碍对分娩、产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情绪障碍孕妇176例,依据是否进行心理综合治疗分为观察组(综合心理实施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各88例,观察孕妇情绪障碍对分娩及产后的影响。结果产后8周对孕妇分娩方式、新生儿综合情况、孕妇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观察组在新生儿神经运动评价,孕妇心理焦虑情况HAMD评分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应的心理护理能消除焦虑,使孕妇顺利渡过分娩期  相似文献   

16.
了解广州市产妇中产褥期焦虑的发生率及其产科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专门设计的产科因素调查表,对广州市2000名产后3月内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产妇中焦虑的发生率为10.35%,在产科的诸多因素中,需要助产、非无痛分娩、多次怀孕者焦虑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增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褥期焦虑的发生率较高,对需要助产、未采用无痛分娩、多次怀孕者应适时干预以减少产褥期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率升高及指征的变迁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指征发生的变迁及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82~2002年共9163例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臀位、胎儿窘迫、前次剖宫产、产科并发症、头盆不称、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围产期及孕产期保健和监护,重视产程观察,防治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及新生儿医学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满月低增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9月出生的居住在我院辖区内的有完整的产科记录、出生记录和随访资料的新生儿727例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21个可能与满月低增重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满月低增重发生率为13.89%;在α=0.05水准上,最终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新生儿性别、摄奶量、二访增重、喂养方式、母亲和新生儿睡眠情况、母亲分娩时出血量及孕期增重。结论:新生儿满月低增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降低新生儿满月低增重儿的发生率应加强母婴保健。  相似文献   

19.
家庭化分娩护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建立家庭化分娩病房,提高分娩护理质量。方法:建立家庭化分娩病房,产妇从待产、分娩到产后康复均在同一病室进行,对家庭化分娩的护理模式和护理管理、蓖麻油引产催产、减少产后出血、产妇痔脱出的处理、心理护理、感染的预防和母乳喂养等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结果:开办8年来共接受孕妇6278例,分娩新生儿5998人,产程显著缩短,产科质量和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无发生产褥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