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淑梅 《当代医学》2016,(33):133-13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对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各48例,以采用内科基础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以在内科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NISSS)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DL、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两组患者的NIHSS及ADL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IH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较对照组的82.98%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还可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82例与实验组90例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实验组除了常规的处理外,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主管护师根据每位患者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第7天和第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在第4周时最明显.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可  吴萍兰 《中外医疗》2016,(6):135-137
目的 观察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40名,随机将这4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该院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该院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再随访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Fugle-Meyer评分,以及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Fugle-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的患者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Fugle-Meyer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0%(20/20),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15/2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而且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接诊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早期痫性发作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早期痫性发作率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卒中后早期痫性发作风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者纳入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偶数者纳入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48 h后即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同时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固始县中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采用FMA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3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7)。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NIHSS)、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0.
徐艳  张海林  赵蓓  王慧 《重庆医学》2018,(17):2294-229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于66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以6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比较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及干预3个月后简化改良的Rankin问卷(smRSq)评分.结果 干预2周后,干预组NIHSS评分[(3.41±2.36)分]低于对照组[(4.49±3.65)分]、Barthel指数评分[(72.65±15.69)分]高于对照组[(56.92±21.99)分](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smRS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1.21% vs.49.23%,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能显著提高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依从率、CSS 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脑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安脑丸联合依达拉奉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症状改善情况、神经功能、运功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语、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FMA评分及AD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脑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配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脑部缺血半暗带的血液循环,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受损神经元,促进神经、运动功能的早期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丁丽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8):809-810
目的:总结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舞阳县中心医院接受中医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中医康复护理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甘秀军  詹玲球 《吉林医学》2023,(4):1134-1137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egl-Meyer)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Fe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着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将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防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评价采用NIHSS评分指数进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和比较。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较对照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的好转。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的能力,提高了生活的信心和社会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34-13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及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卒中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中医护理技术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NIHSS评分及ADL评分。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干预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干预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效果,改善NIHSS评分及ADL评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常规康复治疗与训练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压氧+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与生活质量(SF-36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NIHSS、SF-36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康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8.
于藜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75-1176
目的评价探究中医康复方案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样本抽选来黑龙江省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行中医康复护理方案,统计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满意度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的物质生活、躯体、情感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与护理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显著,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评分比对照组高,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神经功能,促使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治神"在卒中运动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医治神理论指导下的运动疗法对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1例,在Bobath疗法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神内容;对照组52例采用Bobath疗法.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ADL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运动康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运动功能、ADL积分上效果更好,说明以中医治神理论为指导则结合现代运动心理学的运动疗法治疗卒中后遗症是可行的有效的,效果好于单纯Bobath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襄城县人民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