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庭栋,清代文学家、养生家。生于公元1700年,卒于公元1785年,享年85岁。小名辛曾,字楷人,号六圃,又号慈山居士。嘉善(今属浙江省)人。他生活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值清朝鼎盛时期。并且家境殷实,家世文学。成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上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善于写作,一生著述颇多。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褚人获在他著的《坚瓠三集》一书中,谈到老年人如何养生时,提出了年长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三多三少”的观点。这是他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3.
倪合一 《气功》2011,(2):112-115
都知道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也是伟大的养生学家。他的养生理论继承了我国唐以前的诸家养生学说,引导了唐以后的养生学的发展。至今仍在启迪着人们的养生实践。  相似文献   

4.
陆游     
鲁湾 《科学养生》2009,(10):1-1
陆游留给我们近一万首诗,诗风雄奇奔放、沉郁悲壮,诗中充满爱国激情,被称为爱国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个文人养生家,是历代诗人中的长寿明星,活了85岁。他的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一部分诗歌里,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养生     
唐代白居易不仅是大诗人,而且是一位养生家。他主张养生应从青年时期开始,他本人即从青年时期就开始读养生书、练气功、叩齿、注意饮食等,以达养生之目的。正如他在《永崇里观居》一诗中写道:“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相似文献   

6.
秦文军 《气功》2011,(8):702-703
孟诜(621-713)是唐代著名的医家和养生家,也是“百岁真人”孙思邈的学生。孟诜虽精通医药和养生之术,但在具体的养生中却不主张运动锻炼或呼吸吐纳,也不提倡天人合一、清净修养,却提出了以食当补。孟诜寿高93岁,仅次于他的老师孙思邈,尽管这样,他也成了当时凤毛麟角的寿星。  相似文献   

7.
秦文军 《养生月刊》2009,30(8):685-687
葛洪是我国晋代的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家。早在年轻时.他就对世上那种追逐名利的风气深恶痛绝。他热衷于修性养心,同时爱好体育锻炼,精通刀、枪、剑、戟、射等武艺,又喜钻研医道和养生之学,在深悟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他又撰写了《抱朴子》、《神仙传》等书。晚年则隐居在广东的罗浮山,过着悠闲的生活。葛洪的养生之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秦文军 《气功》2009,(8):685-687
葛洪是我国晋代的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家。早在年轻时.他就对世上那种追逐名利的风气深恶痛绝。他热衷于修性养心,同时爱好体育锻炼,精通刀、枪、剑、戟、射等武艺,又喜钻研医道和养生之学,在深悟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他又撰写了《抱朴子》、《神仙传》等书。晚年则隐居在广东的罗浮山,过着悠闲的生活。葛洪的养生之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吴登梅 《养生月刊》2003,24(5):224-225
朱丹溪是元代著名医学家,也是名副其实的养生家。他不但在医学上作出很大贡献,成为中国医药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在养生学上,朱丹溪亦有重大建树,他的滋阴摄生、茹淡、房中摄养等独特的养生思想,在中国传统养生史上亦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清代大儒兼军事家、思想家的曾国藩,虽自幼体质虚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能承担朝廷重任,这得益于他非常重视养生之道。他的养生秘诀,简单实用,如“热水洗脚,饭后千步”,广为大家熟知,毛泽东早年也力倡此法。下面,将这位养生大家的养生风范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11.
秦文军 《气功》2010,(10):932-934
叶天士(1666-1745)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是中医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注重养生的专家。他认为,人到晚年,追求健康应以预防为主,尽量从生活点滴中加以注意,任何一个细节都将影响到健康。在老年病的防治上,他提倡应以“审体质、保真气、慎劫夺”为根本,体现了一代名医叶天士对老年养生的谨慎与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丹溪养生思想发微200032上海中医学院林文标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不仅精通医术,擅长治疗杂病,而且极其重视养生,从理论到实践均有较深造诣。他认为摄养人体阴气精血是养生之本,是贯穿人生从幼到老的主.要摄生原则。本文拟就丹溪养生思想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具...  相似文献   

13.
葛洪     
鲁湾 《科学养生》2009,(11):1-1
养生离不开环境。环境不但有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在有的时期,社会环境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葛洪生活的东晋末年和西晋初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时期,晋代被史学家称为最失败的封建王朝。葛洪的养生思想和养生实践就是在这失败的王朝环境中产生的,它既适应了这个环境,又吸收了中国历史上儒道两家的传统养生思想。他比较好地解决了自己做事和养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忽必烈是元代开国皇帝,也是一个大养生家。他一生南征北战鞍马劳顿,居然活了80岁,跻身我国有记载的200多个皇帝中的少数几个长寿者行列。  相似文献   

15.
欲望是棵树     
肖原 《科学养生》2008,(12):50-50
曾听一位养生学家讲,人要能做到科学控制欲望,那么他已经懂得很多使自己养生的办法了。  相似文献   

16.
王林 《家庭中医药》2006,13(8):20-21
肚脐是肚子中间脐带脱落的地方,是母体供养胎儿的印记,古时有“命蒂”之称。脐在中医经络学说中属任脉,称“神阙穴”,意指元神之门户,经络之枢纽,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益气延年的功能。清代《医宗金鉴》说它“主治百病”,素受医学保健养生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满族传统养生保健是满族世世代代顺应自然并维护生命健康的经验总结,尤其在清代宫廷中,代表最高医疗、保健、养生水平的宫廷医学延续和保留了众多满族传统养生保健习俗,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借鉴历代宫廷养生保健经验,使清代宫廷养生保健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习俗和民族特点。本文从饮食调理、服用补益增寿方药、药酒、坐汤洗浴、运动锻炼等方面展示了满族传统养生保健经验在清代宫廷中的应用,这些经验借鉴了中华民族历代养生保健的理论和精华,总结大量的养生保健经验和方药,丰富了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的内容,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解读     
鲁湾 《科学养生》2007,(11):1-1
王充生于公元27年,约卒于公元97年。他一生坎坷。只做过几任郡县僚禹。但他的《论衡》却奠定他东汉杰出恩想家地位。他在书中许多篇章论及养生,晚年写的《养性书》16篇,更专门论述养生。可惜已失传。他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人生皆受天长命。”他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先天禀赋之气有关系,即著名的“气寿”论。  相似文献   

19.
养生经典     
《科学养生》2007,(4):1-1
解读 曹廷栋生于1699年,是清初著名养生学家。他生性恬淡,勤奋博学,于74岁在病床上写完老年养生学专著《老老恒言》。他以90多岁高龄成功实践自己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20.
叶天士(1666-1745)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是中医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注重养生的专家.他认为,人到晚年,追求健康应以预防为主,尽量从生活点滴中加以注意,任何一个细节都将影响到健康.在老年病的防治上,他提倡应以"审体质、保真气、慎劫夺"为根本,体现了一代名医叶天士对老年养生的谨慎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