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和毛花甙丙控制心房颤动的快速心室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快速有效地控制心室率 ,是保持房颤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环节。毛花甙丙 (西地兰 )对心脏有负性频率作用 ,常作为传统治疗首选用药。因其同时伴有正性变力作用 ,特别适用于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但毛花甙丙静脉注射起效慢 ,并且主要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增加房室结隐匿传导 ,使心室率减慢。因此 ,对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的情况疗效差 ,并且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等情况毛花甙丙禁忌。寻找控制房颤的快速心室率更有效的药物已成为房颤急诊处理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 5 0例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分别静脉注…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与心房率及房室结电生理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的心室率与心房率、房室结的传导性质 ,即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和有效不应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3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 ,在窦性心律下 ,行高位右房刺激测量房室结前传文氏点 (WCL)和有效不应期 (ERP) ,分析房颤心室率与心房率、房室结WCL和ERP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房室结WCL与房颤的最快心室率、平均心室率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 - 0 84、- 0 82 (P <0 0 0 1) ,ERP与最快心室率、平均心室率的r值分别为 - 0 90、- 0 82 (P <0 0 0 1)。房颤心室率与心房率无相关性。心房率和心室率的比值与心房率呈正相关性 ,r值为 0 97(P <0 0 0 1)。房室结WCL与房颤时最短RR间期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室结WCL和ERP与房颤的最快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呈负相关。房室结的ERP越长 ,心房率越快 ,在房室结形成隐匿性传导越多。可以用房颤时最短RR间期来估计房室结的WCL。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有效性.方法24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速)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静脉用毛花甙C和艾司洛尔.结果毛花甙C和艾司洛尔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82%;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28.9%、24.7%;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3.8±22.4)min、(9.8±4.8)min.结论艾司洛尔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4.
快速心律失常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常见因素之一。对心力衰竭伴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快速有效地控制房颤的快速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地尔硫革通过直接抑制钙通道,减慢房室结传导和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控制心室率作用。本文收集2004年至2007年应用地尔硫革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伴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患者58例,现将用药过程中的具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快速心律失常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常见因素之一。对心力衰竭伴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快速有效地控制房颤的快速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地尔硫革通过直接抑制钙通道,减慢房室结传导和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控制心室率作用。本文收集2004年至2007年应用地尔硫革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伴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患者58例,现将用药过程中的具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和有效不应期与心房颤动时心室率的关系。方法 :36例阵发性房颤病人行食管电生理检查测房室结前传文氏点 (aWCL)和前传有效不应期 (aEPP) ,记录检查前最后一次房颤时的最快心室率 (MaVR)、最慢心室率 (MiVR)、平均心室率 (mVR)。结果 aWCL和aEPP与Ma VR、MiVR、mVR均呈负相关 ,与MaVR和mVR相关性较好 (P <0 0 5 )。结论 aWCL和aEPP的延长 ,可减慢房颤时的心室率 ,尤其是MaVR和mVR。  相似文献   

7.
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即时疗效临床用药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艾司洛尔及地尔硫艹卓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有效性。方法 将2001-03~2003-08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94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房速)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用毛花甙C(29例)、艾司洛尔(30例)和地尔硫(35例)。结果 毛花甙C、艾司洛尔和地尔硫均能有效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0 .4%、29.3%和27. 6%,总有效率分别为86%、83%和85%,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 34. 3±21 .0 )min、( 10. 0±3. 9 )min和( 10 .0±3. 9 )min。结论 艾司洛尔、毛花甙C及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时心室率与房室结电生理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影响心房颤动(房颤)时心室率的因素有心房率、房室结的传导性质、隐匿传导等。本研究旨在探讨房室结的传导性质,即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和有效不应期与房颤时心室率的关系。资料与方法: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男7例,女2例,年龄38~72岁。7例行导管射频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电生理检查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窦性心律下测房室结前传文氏点(aWCL)和前传有效不应期(aERP)。房颤时的心室率是在患者清醒、休息时测量的,最快心室率(MaVR)=60000/最短R-R间期(ms);最慢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及房扑发作1~72h,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毛花甙C组(28例),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毛花甙C0.4~0.8mg;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或225mg后改为静脉滴注150~450mg,观察其复律情况,心室率的变化,QT间期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毛花甙C组,阵发性房颤24例,复律成功11例,阵发性房扑4例,复律成功2例。胺碘酮组,阵发性房颤25例,复律成功19例,阵发性房扑5例,复律成功3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QT间期及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毛花甙C组复律平均时间3.5h,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6.5h。结论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复律胺碘酮疗效高于毛花甙C,二者心室率的控制及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别,复律时间毛花甙C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房室结改良对老年快速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2例快速房颤、药物治疗难易控制心室率的患者行房室结改良(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在房室结改良前以及房室结改良后每6个月,由患者本人于半小时之内填写完成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24h日常活动时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情况,并记录自觉症状,且于房室结改良前后测定每分心排出量及每搏量。结果房室结改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改良前显著提高(均P0.05)。房室结改良后最大心率和每分输出量均较改良前提高(P0.05)。结论对于心室率快且经药物控制不良的永久性房颤患者,房室结改良治疗能够有效、规整控制心室律及心室率,显著提高射血分数,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对比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在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房颤 )的作用。方法 房颤发作在 0 5~ 72小时的患者 ,随机分入普罗帕酮组和毛花甙C组。静脉推注毛花甙C 0 4~ 0 6mg或普罗帕酮 70~ 2 10mg ,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 结果 共 70例患者 ,阵发性房颤病程 ( 2 8 2± 4 2 0 )个月。毛花甙C组 3 4例 ,转复成功 15例 ( 4 4 1% ) ;普罗帕酮组 3 6例 ,转复成功 2 8例 ( 77 8% ) ;P <0 0 1。转复成功时间 :毛花甙C组 ( 86 1± 5 3 5 )分钟 ,普罗帕酮组 ( 4 7 6±3 7 7)分钟 ,P =0 0 5 ;未转复成功者的心室率下降情况 :毛花甙C组由 ( 12 4 6± 2 0 3 )次 /min降至( 93 1± 19 2 )次 /min ,普罗帕酮组由 ( 12 4 0± 3 2 1)次 /min降至 ( 118 6± 2 1 0 )次 /min ,P >0 1。结论 在阵发性房颤的转复中静脉普罗帕酮的成功率高于毛花甙C ,普罗帕酮转复时间较毛花甙C短 ,而毛花甙C在减慢心室率方面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比较静脉注射地尔硫、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房颤动 (房颤 )和心房扑动(房扑 )心室率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 4例快速房颤或房扑患者 ,采用随机方式分两组 ,分别静脉注射地尔硫、毛花甙C。结果 地尔硫、毛花甙C组控制房颤或房扑的快速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94 %、70 % ,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 :3 4%、2 3 % ,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 :( 7 1± 4 2 )分钟、( 3 2 8± 2 2 8)分钟。地尔硫组出现可耐受性低血压 2例 ,发生窦性停搏 1例 ,均自行缓解 ,无心力衰竭加重表现。结论 静脉注射地尔硫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室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外膜下腔静脉脂肪垫(IVCFP)的生理功能特点,探讨其对房颤时快速心室率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频电流刺激和射频消融的方法,观察刺激或消融IVCFP前后窦房结和房室传导功能的变化;采用S1S1程序刺激诱发房颤,观察刺激IVCFP对诱发房颤时心室率的影响。结果完成试验犬12只,刺激或消融IVCFP前后,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及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均没有变化;但是刺激IVCFP可使房室传导功能降低,A-H间期较刺激前明显延长(122±12 m svs82±10 m s,P<0.05);消融脂肪垫后,迷走神经所介导的负性房室传导作用完全消失。诱发房颤时,刺激IVCFP可以使诱发房颤的平均心室率降低。结论IVCFP可选择性地支配房室结,而不影响窦房结功能。IVCFP刺激可能为房颤时快速心室率的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尔硫卓是一种Ca2 + 拮抗剂 ,直接控制房室结细胞钙通道 ,增加房室结的隐匿传导 ,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而降低心室率。我院对 2 4例快室率心房颤动病人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1.对象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2 4例房颤患者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 1小时 ,室率超过 12 0次 /分钟。平均年龄 5 9.2岁± 13 .1岁 ,男性 13例 ,女性 11例。其中高血压患者10例、风心病 5例、冠心病 4例、心肌病 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亢 )性心脏病 2例、其它 1例。排除严重的低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房颤伴预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国产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效果。方法:3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美托洛尔组,16例)和毛花甙C(毛花甙C组,17例)治疗。结果:16例接受静脉美托洛尔5mg治疗的患者用药30分钟后心室率从128±21次/分降至90±18次/分(P<0001);接受静脉毛花甙C0.4mg至0.6mg治疗者用药30分钟后的心室率从134±17次/分降至108±17次/分(P<001);用药30分钟后美托洛尔组心率明显慢于毛花甙C组(P<001),而与毛花甙C组6小时后的心室率相当(84±18次/分,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都没有因为药物副作用而终止试验。结论:国产美托洛尔静脉制剂能迅速有效和安全地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反应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常见误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房颤动 (房颤 )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3个方面 :1满意控制心室率 ;2在有适应证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房颤复发 ;3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在这 3个方面如何合理用药尚存在一些误区。  一、心室率的控制  临床上控制无房室旁路前传 (房室传导 )的房颤心室率最常用的药物为洋地黄类药物。急重病症时静脉推注毛花甙丙 ,非急重症时口服地高辛。  洋地黄类药物的优点是减慢心室率的同时 ,有正性变力性作用 ,因此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安全。但洋地黄类药物的主要局限性是其疗效往往不满意。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机制是通过兴奋迷走…  相似文献   

17.
美托洛尔注射液与西地兰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用美托洛尔与毛花甙C(西地兰)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美托洛尔组36例,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mg,观察5分钟,如无效重复1次,连续用药3次,总量15mg;西地兰组34例,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观察10分钟,如无效追加0.2mg,连续用药3次,总量0.8mg。记录用药前后心室率和血压变化,比较在各观察时间点上的有效率。结果平均起效时间美托洛尔组[(10.1±7.6)分钟]较西地兰组[(40.8±12.4)分钟]明显缩短,心室率下降幅度美托洛尔组(36.5%)较西地兰组(26.3%)明显增大,在60分钟内各观察时间点的治疗有效率美托洛尔组(47%、69%、83%、91%)明显高于西地兰组(9%、15%、35%、59%),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美托洛尔注射液较西地兰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更快速、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快速性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迅速有效地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对改善左心室功能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非常重要。我们以随机方式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毛花甙C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快速房颤 ,心室率 >1 2 0次 min、持续时间 >1h的患者。除外病态窦房结 (病窦 )综合征、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甲亢性心脏病 ,妊娠及哺乳的女性。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 66例 ,男 5 7例 ,女 9例 ,年龄 1 8~ 76岁。随机分为两组 :胺碘酮组 34例 ,毛花甙C组 32…  相似文献   

19.
采用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文氏点、心房肌波长指数,心室率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9例患者,8例为阵发性房颤,1例持续发性房颤。7例诊断特发性房颤。电生理检查与导管射频消融一次完成。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发作时房室同步机械活动的丧失、心室反应不规则及快速心室率影响了血流动力学,尤其对原有心功能不良的患者,使其心排出量显著降低,加重心力衰竭。近期国外有研究表明,阵发或永久性房颤患者经房室结消融加上起搏器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本研究对比分析房室结消融加上VVIR起搏器与药物治疗对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