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内支架置入术(PTBS)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肝动脉灌注化疗(TA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置入金属网状支架8枚,3d后行3DCRT,DT量3600cGy,6次,2周,支架置入4周后再行TAI。结果8例置入胆管内支架8枚,均获成功,联合3DCRT及TAI总有效率(CR+PR)为96%,均生存8个月以上。结论肝门部胆管癌PTBS联合3DCRT及TAI不但能迅速缓解黄疸症状,而且能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吴向阳  时开网 《江苏医药》2007,33(2):145-14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胆汁内或外引流术,或行PTCD.结果 共有39例予以切除.其中,27例切除后生存在18个月以上;39例术后血清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肝门部胆管癌应争取手术切除,合理的联合肝叶切除能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乔娜  刘进鸽 《河北医药》2012,34(3):462-463
恶性梗阻性黄疸常见于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以及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原因压迫、侵犯肝管和(或)胆总管所致.患者除皮肤、巩膜黄染外,还有皮肤瘙痒、厌食,反复的恶心、呕吐,大便色浅、尿色深、精神差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存期以及生存质量影响极大[1].采用介入放射学技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或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BS),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地缓解黄疸症状的方法[2].我科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PTCD联合PTBS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及病证特征并探讨各种手术方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7年间282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根治性切除组(A)、姑息切除组(B)、胆道引流组(C)和剖腹探查组(D),比较各组之间生存时间和预后。结果 A、B、C、D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14、7和3个月,组间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患者均为根治性切除组。结论手术方式是肝门部胆管癌重要的预后因素,根治性切除是患者获得治愈和长期生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男:28例女:20例,胆管癌23例,胰头癌14例,胆囊癌3例,肝门区转移癌8例,共置入胆道内48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48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44例先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1~2周再放置金属内支架,4例因梗阻较复杂金属支架植入后仍保留引流导管3~6周后拔除引流管;44例黄疸消退满意,本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支架植入后加局部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配合动脉内灌注化疗可提高恶性阻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对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前行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诊断确诊率达100%。其中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3例,Ⅱ型6例,Ⅲa型11例,Ⅲb型9例,Ⅳ型3例。3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6例,内引流4例,外引流4例,剖腹探查活检1例。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内引流和外引流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4个月、18.3个月、11.5个月、4.3个月。结论联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率。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疗效的最有效方法 ,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应积极进行引流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半肝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2例该手术方法的应用及治疗效果。结果Ⅰ型、Ⅱ型、Ⅲ型(ⅢA、ⅢB)肝门胆管癌均可通过左半肝切除,右肝管(Ⅰ级或Ⅱ级)、空肠Roue-Y吻合来达到根治的目的。本组切除率为52%。结论左半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简化了手术程序,减小了手术的创伤,提高了手术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胆道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应用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例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T后再行胆道腔内RFA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并发症、黄疸消退情况、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无胆道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胆道支架通畅率为71%(5/7)。结论 PTCD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是针对胆管癌及周边恶性病变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的标本兼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最佳方式及其对愈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3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36例根治性切除患者生存时间均较为理想,为13-37个月。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效果较理想,手术切除能明显减轻黄疸,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行诊断与疗效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根治性手术21例,局部切除6例,姑息性肝管空肠吻合术13例,胆道内支架引流术9例,经皮肝穿刺引流术6例。根治性切除患者生存期40d-5年9个月,平均25个月。姑息性胆管引流患者平均生存期为78d~19个月,平均8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治、临床分期及手术的根治程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对于不能根治的患者,应设法引流,减轻黄疸,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胆道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肝门部胆管癌89例患者,按胆道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组45例及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引流成功率、肝功能相关指标、胆汁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ENBD组的引流成功率为73.33%,明显低于PTCD组的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B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PTC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胆管引流术均可有效缓解肝门部胆管癌引起的黄疸,改善肝功能;PTCD为Ⅳ型肝门部胆管癌首选治疗方法,但PTCD后胆道出血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后植入胆管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65岁以上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管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内引流,回顾其支架通畅、胆红素下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为(421.6±145.1)μmol/L,术后1周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83.6±33.4)μmol/L与(144.2±41.5)μmol/L;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下降明显。出现并发症12例。生存3~6个月11例,生存超过12个月29例。结论 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具有安全、有效、简便、可重复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经皮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改良PTCD,并在当时或1~3周后行经皮胆道可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改良PTCD成功率100%,支架置入成功率90.9%(30/33).随访1~29个月,中位生存14.8个月.6例随访期间出现发热、黄疸,其中1例重置PTCD后症状缓解,1例抗炎、利胆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重置PTCD管后黄疸短暂消失,渐出现混合性黄疸,另3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恶病质,不宜再次PTCD引流.结论 (1)经皮胆道支架置人术的选择性应用,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并能原位恢复胆道的生理连续性;(2)改良PTCD操作是支架置入的前提条件和放置失败的引流保证,也为胆道再梗阻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ERCP置入塑料内支架进行减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10月到2009年10月期间63例不能切除的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行单侧,塑料内支架置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全部患者均经ERCP操作成功置入单侧塑料内支架引流,观察30d内的早期操作相关性并发症、病死率以及超过30d的远期效果等。结果63例患者均成功引流,80.7%(51/63)患者黄疸缓解(胆红素水平<50.3μmol/L),平均总胆红素水平从(310.3±152.4)μmol/L降到(30.6±18.5)μmol/L。其中52.3%(33/63)的患者胆红素水平降到正常水平(<17.1μmol/L)。早期并发症包括EST所致的乳头出血(7.9%)以及操作所致的胆管炎(23.8%),无早期死亡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定期换管,首次中位换管时间为64d,中位内支架引流时间为5.05个月,左右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置入单侧塑料内支架对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是安全、可行、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充分引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PTC)胆道内射频消融(RFA)联合金属支架(SEMs)植入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晚期HCCA胆道内RFA联合SEMs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术后30 d并发症和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时间和死亡率等.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后30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25.0%,其中胆道感染发生率12.5%,疼痛发生率12.5%;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96 d(95%可信区间173~218 d);中位生存时间229 d(95%可信区间211~246d);RFA术后1月、3月死亡率为0,6月死亡率21.9%.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可行的,短期可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治疗肝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门胆管癌患者26例,口服阿帕替尼(250~425 mg/d),并发梗阻性黄疸患者给予经皮肝穿刺导道引流(PTCD)术降黄治疗,观察并分析疗效及评价安全性。结果26例患者完全缓解(CR)为0,部分缓解(PR)率为23.1%(6例),稳定(SD)率为42.3%(11例),疾病进展(PD)率为34.6%(9例);客观反应率(ORR)为23.1%(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65.4%(17例)。中位总生存期(mOS)为9.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9个月。门脉受累患者(8例)较未受累患者(18例)平均PFS及OS明显缩短(1.6个月vs.4.9个月,5.7个月vs.1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Bismuth-Corlette分型(Ⅱ、Ⅲ、Ⅳ型)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5 cm(12例)较>5 cm(14例)平均PFS明显增加(5.0个月vs.3.0个月,P<0.01),而平均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个月vs.8.5个月,P=0.27)。性别、年龄(>60岁,≤60岁)、肿瘤TNM分期(Ⅱ、Ⅲ、Ⅳ期)对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蛋白尿18例(69.2%),高血压17例(65.4%),手足综合征12例(46.2%),骨髓抑制11例(42.3%),腹泻7例(26.9%);Ⅲ~Ⅳ级不良反应:高血压4例(15.4%),蛋白尿3例(11.5%),骨髓抑制2例(7.7%)。结论阿帕替尼治疗肝门胆管癌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门脉是否受累、Bismuth-Corlette分型、肿瘤大小可能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2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刺胆管造影后行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14例,PTCD 胆管内支架(PTIBS)9例、使用金属支架9枚.结果:22例黄疸消退满意,治疗后7 d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198.4±84.6 μmol·L-1,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平均为127.6±50.5 μmol·L-1,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例效果不满意.结论:PTIBS和PTCD是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胆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动脉药盒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内支架植入术联合动脉药盒(PCS)植入局部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均已不能或不宜行外科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其中肝门原发性肿瘤14例,肝内转移性肝癌6例,胰头癌6例,胆管癌2例。28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A组为单纯内支架治疗(EMBE);B组为先行经皮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再按肿瘤生物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经药盒泵入化疗药物。结果 28例中27例胆管引流内支架植入术成功。其中13例为单纯胆管内支架植入术,14例在胆管内支架植入术后行PCS植入化疗随访1~12个月,EMBE组1~3个月内7例(占53.8%)出现再闭塞,2~6个月内死亡9例,占69.2%,12个月内死亡11例,占84.6%;EMBE PCS组1~3个月内出现再闭塞3例,占27.3%,2~6个月内死亡3例,占21.4%,12个月内死亡5例,占35.7%,EMBE组与EMBE PCS组的死亡率及再闭塞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恶性梗阻黄疸EBME联合PCS治疗优于单纯EMBE治疗。  相似文献   

19.
汤旻  刘海龙  陈亚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04-3205
目的 探讨微创减黄治疗用于改善老年胃癌术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质量的价值.方法 对12例老年胃癌术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胆道金属支架放置行微创减黄治疗.结果 12例胆管穿刺及金属支架放置均获成功,术后黄疸逐渐消退、肝功能好转至正常,生存质量明显提高,除1例术后1周因心衰死亡外,余均获缓解,1年生存率为25% (3/12),2年生存率为8.3% (1/12).并发症发生率为25%(3/12),其中胆道出血1例,胆道感染2例.结论 微创减黄治疗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胆道金属支架放置实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皮肝穿刺不同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MBOJ)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3~2009-07收治的1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方式分为三组。A组:经X线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xPTCD)放置可膨胀性胆道金属内支架(EMS)组27例。B组: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uPTCD)组75例。C组:xPTCD、uPTCD及ERCP下行胆道塑料内支架引流术(ERBD)或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内引流术(EMBE)组16例。结果三组之间的疗效及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及C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PTCD、ERBD/EMBE是手术不能根治的MBOJ较为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uPTCD法并发症较少,在实时、方便、经济、易防护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