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湖等水利工程可能成为淡水螺的孳生地 ,增加人类及动物感染血吸虫的机会。作者在人工湖周围地区藁杆双脐螺的发生和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藁杆双脐螺对曼氏血吸虫毛蚴的敏感性。根据最近两年来螺的种群研究结果 ,选择湖区周围曼氏血吸虫病主要流行的地区进行调查。实验所需的 1 9个藁杆双脐螺种群中 ,大部分在流行区获得 ,另外两个对照种群来自于其它地区。螺分别暴露于 5个曼氏血吸虫毛蚴 (从 3株曼氏血吸虫分离获得 ,分别为CM、EC和PB株 )。观察感染的阳性率和尾蚴前期发育时间。暴露 6 0d后 ,尾蚴未逸出但仍然存活的…  相似文献   

2.
在巴西,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有B.tenagophila、藁杆双脐螺、光滑双脐螺三种双脐螺。本文比较研究了这三种螺的毛蚴感染水平及每天的尾蚴逸出数。 用实验室饲养的长度分别为8—10mm、8—10mm、4—7mm的上述三种双脐螺,进行曼氏血吸虫发育的比较研究。每种螺200只,  相似文献   

3.
作者曾报道编码曼氏血吸虫8kDa尾蚴特异性的钙结合蛋白(CaBP)基因的克隆、定序及表达。本文对此蛋白的有关功能进行了免疫化学研究。 成虫取自感染曼氏血吸虫7周的小鼠肝脏。每4天收集一次光滑双脐螺逸出的尾蚴。胞蚴按两个时间取自双脐螺的肝脏(HP):  相似文献   

4.
在非洲同时流行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人们常同时感染这两种血吸虫。本文作者采用一个毛蚴感染亚历山大双脐螺及热带小泡螺后逸出的尾蚴感染仓鼠,就这两种血吸虫的雌、雄成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血吸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及产卵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将仓鼠分成三组:第一组为单性感染组,即用单性毛蚴感染亚历山大双脐螺和热带小泡螺,用每种螺所选出的约200条尾蚴经皮下接种感染仓鼠;第二组为异种交叉配对感染组,即埃及血吸虫雄虫与曼氏血吸虫雌虫  相似文献   

5.
人感染血吸虫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何时接触疫水、接触时间的长短以及机体的免疫状况等 ,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尾蚴密度。因此 ,尾蚴的逸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天之中何时感染血吸虫的危险性最高。另外 ,了解尾蚴的逸出方式对制定长期防治血吸虫病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现场对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的尾蚴逸出方式进行了研究。实验一 :分别在雨季 ( 1~ 4月 )、冷旱季( 5~ 8月 )和暖旱季 ( 9~ 1 2月 )上午 7点以前收集水泡螺和光滑双脐螺 ,将其放置在盛有1 0ml过滤后的居民用水的试管中 ,每隔 2h收集逸出的尾蚴 ,记数。按逸…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了吡喹酮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双脐螺和感染牛血吸虫的扁卷螺逸出尾蚴,并以组织学研究对此项结果加以分析。方法:分别用5个毛蚴个别感染每个螺蛳,待首次逸出尾蚴一周后,用相当于0.1%的吡喹酮混和饲料代替常规的螺饲料,喂养48小时后,仍以常规饲料饲养螺蛳。并连续10周,每天作尾蚴逸出量的计数。同时固定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白昼逸出尾蚴早期型和晚期型的曼氏血吸虫Sm(E)株与Sm(L)株,前者来源于人宿主,保种于光滑双脐螺体内;后者则来源于自然感染的黑家鼠。此外,还用夜间逸出尾蚴的罗氏血吸虫Sr(N)株,保种于光滑双脐螺体内。亲代杂交是将自螺体逸出的尾蚴确定性别后,各以100条按下述三种组合感染小鼠:sm♀(E)×Sr♂(N);Sm♀(L)×Sr♂(N);  相似文献   

8.
作者等于1974年发现小白鼠在单次感染苏丹北方地区曼氏血吸虫尾蚴100条后7及8周有肝细胞坏死及肉芽肿性肝炎等变化。有些人认为苏丹南方地区曼氏血吸虫对人的致病力较北方地区的要强,但尚未获得证实。作者分别用感染苏丹北方及南方地区曼氏血吸虫病人虫卵毛蚴的Biomphalaria pfeifferi及B.sudanica螺逸出的尾蚴感感小白鼠作实验。就其感染程度、潜伏期、宿主存活时间、虫数及肝脏病理变化等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如下:B.sudanica螺在感染毛蚴  相似文献   

9.
埃及血吸虫尾蚴从中间宿主螺蛳体内逸出的时间主要在白天,但可受光照的影响。据报导即使突然出现短至5秒钟的黑暗,也能立即激发埃及血吸虫尾蚴的逸出,但对曼氏血吸虫尾蚴不产生影响。有关尾蚴污染自然水体的报告不多见。作者特在现场天然水中,利用遮光的方法观察光照的变化对尾蚴逸出的影响。观察地点位于肯尼亚Kwale地区的Kinango水坝。该坝面积为2500m~2,未见坝水流动,水中孳生有传播埃及血吸虫病的  相似文献   

10.
Helisoma duryi一直被认为是血吸虫中间宿主的一种生物防制物。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有H.duryi孳生的水对亚历山大双脐螺逸出尾蚴量的影响。H.duryi采自美国佛罗里达州,亚历山大双脐螺采自埃及盖勒尤卜。曼氏血吸虫为埃及开罗株。分二个实验组。一组是测定水中化学成分的干扰作用。方法是用网筛把水族箱隔成二格,其中一格内放入20只H.duryi或阴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系列的研究说明血吸虫病的传播是复杂和有效的生物学的过程。最近的研究认为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的尾蚴逸出有昼夜和季节的模式。作者在津巴布韦南部有埃及和梅氏血吸虫病流行的3个连接的地区作了观察,在各  相似文献   

12.
感染吸虫的软体动物的病理反应特征常常是不产卵或产卵减少。作者研究了吡喹酮对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光滑双脐螺生殖力的恢复作用和它对螺内子胞蚴和发育尾蚴的作用。实验用在实验室饲养的光滑双脐螺成螺(壳直径10~13mm)和在MF1小鼠内保种的曼氏血吸虫作为材料。先将成螺(壳直径10~11mm)感染曼氏血吸虫,感染后6周即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光照和黑暗环境对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尾蚴逸出的影响,作者于1975年8月~10月在肯尼亚的现场和实验室内,将人工感染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扁卷螺和自然感染埃及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膀胱螺置于自然光线和黑暗环境中作尾蚴逸出实验。后来在日本鹿儿岛实验室内又设计了各种条件,重复进行了以上实验。一、现场实验在自然条件下,每小时一次连续24小时观察尾蚴逸出,结果自下午6时至次日上午8时,两种血吸虫均无尾蚴  相似文献   

14.
作者 ( 1 998)研究发现外源性葡萄糖能提高棘口吸虫属 Echinostoma trivolis尾蚴的存活率 ,本次实验以类似的方法测试葡萄糖对曼氏血吸虫尾蚴存活率与感染率的影响。取具 2 4孔反应板 ,其中 1 2孔每孔注入 0 .5ml人工矿泉水 ( ASW) ,另 1 2孔则注入含 1 %葡萄糖的人工矿泉水 ( ASWG)。曼氏血吸虫尾蚴取自人工感染的光滑双脐螺 ( NM R1株 ) ,每小孔置入由螺体逸出 1 h龄的尾蚴 1 0条 ,将反应板置 2 3- 2 4℃恒温中 ,分别于 1 2 ,2 4 ,36 ,4 8,72 h观察尾蚴存活数 ,结果显示在 1 2h与 2 4 h两种水体中尾蚴存活数无区别 ,而在 36 h时 ,AS…  相似文献   

15.
1917年Narabayashi曾叙述了实验动物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后发生的先天性血吸虫病,1969年Bittencourt和Mott曾在人的胎盘里发现了曼氏血吸虫。本文作者企图获得先天性感染而进行了实验。用从扁卷螺逸出的大量LE株曼氏血吸虫昆蚴,经皮肤接种妊娠的小白鼠,每鼠分笼饲养,每天进行观察,记录生产日期和幼鼠数。因为有些雌鼠接种了5,000条尾蚴,在感染后20天左右即将鼠杀死,将幼鼠与未感染的雌鼠放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一个体内标记血吸虫尾蚴的标准技术,作者用~(75)Se-甲硫氨酸分别标记感染曼氏血吸虫的扁卷螺(B.glabrata)和感染间插血吸虫的膀胱螺(B.forskalii),这个方法可以保证从螺蛳中连续逸出标记尾蚴,而且不影响标记尾蚴的产量和对动物宿主的感染力。作者同时探讨了影响标记的一系列因素。标记方法归纳如下: 以扁卷螺(壳的直径2~3毫米)为例,每螺感染曼氏血吸虫毛锄8条,约6周后,选择尾蚴逸出量特别高的螺蛳,分别放在含有  相似文献   

17.
尽管1979年“蓝色尼罗河卫生方案”有效地防止了血吸虫病患病率的上升,但是“Rahad灌溉规划”的建立,却使某些村庄血吸虫病的患病率上升到较高的水平。在村庄附近人接触水的地方常常发现感染曼氏血吸虫的菲氏双脐螺与感染埃及血吸虫的截形小泡螺且数量很多。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螺密度(降低率)及已灭螺地区重新有螺的比率,对灌溉渠道实行局部灭螺的可行性及效果进行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已感染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扁卷螺B.pfeifferi浸泡在1.5%的葡萄糖溶液中,观察其吸收葡萄糖和转化为糖原的能力,以及用这种螺蛳逸出的尾蚴接种小鼠,观察曼氏血吸虫尾蚴在钻穿皮肤时是否经此处理后可减低其死亡数。  相似文献   

19.
曼氏血吸虫和双脐螺均来自巴西。螺呈白色,在温室中饲养和感染,用灯光日夜照射。单个感染用380个螺,分成3组。螺的直径为10±2mm,每个螺单独放在塑料容器中。容器中放100ml去氯水,喂以新鲜卷心菜叶,每周换一次水和菜叶。感染后3周开始每周观察一次逸出的尾蚴。所有的螺在同一时间(12小时)做实验。每个螺分放在试管  相似文献   

20.
实验研究发现血吸虫尾蚴白天从螺逸出,中午是高峰,晚上没有明显的逸出,尾蚴的存活率和感染率呈进行性下降。这一发现有助于了解一天(24小时)中人接触疫水受感染的危险度,为更贴近自然感染环境,研究人员对曼氏血吸虫尾蚴逸出后感染人类皮肤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