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朱良争治疗汗证的经验。分气虚、阴虚、痰湿、瘀血汗出等证型辨证论治,同时重视汗出部位。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汗证验案2则     
汗证验案2则李德文1巅顶汗出刘××,男,43岁,农民,1988年9月5日初诊,自1986年秋季始,患者头顶部约鸡蛋大一片呈发作性汗出,有时巅顶部大汗如珠,而其他部位却微汗皆无。近半年来病情日渐加重,每日汗出3~4次甚至10余次,每次持续5、6分钟至半...  相似文献   

3.
正张炜宁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从医二十载,擅长运用中医、中西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老年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等。笔者(除第二作者)有幸跟师学习,整理其医案,获益颇丰。现将张教授治疗汗证的经典病案略陈一二。案1:陈某,女,71岁,2015年7月3月初诊。主诉:反复汗出1年余。患者自述自汗、盗汗,汗出湿衣,夜间但头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者运用三仁汤治疗多种顽固性汗证,疗效满意,现举验案如下。1暑伏暴汗证李某,男,46岁,2006年7月24日就诊。近五年来,每值入夏,即大汗淋漓,入伏尤甚,即使静息状态亦汗出不止。暴汗症状往往延续到农历中秋后,方渐缓解。今年暴汗加重,曾经多家医院诊治无效。诊见:昼日自汗  相似文献   

5.
杂病针灸验案1循经取穴治疗局部自汗案周×,女,28岁,干部。1994年6月14日初诊。主诉:左手腕关节外侧潮热汗出半年余。曾经中西医治疗收效不显。现症:左腕关节尺骨小头周围潮热汗出,发作频繁,每日20余次。发作时以左尺骨小头为中心有一条约3cm×2c...  相似文献   

6.
介绍建伟教授治疗汗证五则:虚劳汗出、肥人多汗、产后盗汗、气虚自汗、红汗案。指出:宜不被常法所左右,善于辨证。  相似文献   

7.
杂病奇案四则治验石家庄市中医院赵振兴侯绍敏刘桂华△(050051)1自汗10年案马某,女,50岁,商场职员,1997年3月15日初诊。自诉自汗10年,加重1年,动辄汗出,尤以每逢着急或外界精神刺激加重,时则面部全身汗出,面部烘热,头昏心烦,失眠多梦,...  相似文献   

8.
手足汗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导师对于手足汗症治疗有独特的见解,临床多从湿热瘀阻论治,本文主要阐述手足汗出的病因病机,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9.
经方具有强大的临床生命力,一直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应用经方既要重视经方条文的原则性,又要掌握应用经方的灵活性。本文列举经方治疗儿科疾病验案四则,案一中肠道外感染性腹泻属"太阳阳明合病",用葛根汤解表里自和,腹泻自愈;案二为哮喘合并心悸,当"喘家"出现汗出、心悸、咳喘时,非麻黄剂所宜,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案三中葛根芩连汤与麻杏石甘汤同治肺肠,均可治疗"汗出而喘",案中抓住肺炎合并肠炎"热、喘、汗出、下利"等主症而合用;案四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清热化痰、宁心疏肝、镇惊安神之功,治疗夜游症。四则验案充分体现了经方治疗儿科疾病的独特优势,以资同道。  相似文献   

10.
张倩  张焱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2):26-27, 30
介绍张焱医师治疗汗证经验,认为治疗时应注意顾护阳气,通过温阳、健脾、养心等方法改善汗出。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被公认为中医的典籍 ,称其方为“经方”。经方 ,组方严谨、简炼 ,如辨证准确 ,疗效显著。笔者数 10年来 ,喜用经方 ,每每得心应手 ,今仅就治疗汗证案二则 ,谈体会如下。1 桂枝加附子汤治汗出不止案朱某 ,女 ,5 1岁 ,1995年 7月 2 8日初诊。初因“感冒”自购“速效伤风胶囊”等服用 ,少效。又转诊数医 ,或用银翘散加减 ,或用香薷饮加味 ,或用抗生素等治疗 ,头痛、咳嗽减轻而汗出不止。稍活动或饮水、进食则全身大汗出 ,甚则汗出如洗。又更医多人 ,或用玉屏风散 …  相似文献   

12.
老年汗证辨证施治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自汗多因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笔者临床观察,老年汗证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现举临床辨证施治验案3则介绍如下。1阴虚火旺江某,男,81岁,2008年6月23日初诊。汗出伴低热半年余。汗出午后明显,低热,面赤心烦,口干,便结溲黄,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蒸津外  相似文献   

13.
"五脏六腑皆令人汗,非独心也——陈国权教授治汗证验案举隅"[1]一文,为弟子秦丽所作,文中引述了《素问.经脉别论》"汗出于肝"、"汗出于心"、"汗出于脾"、"汗出于肾"及"汗出于胃"等论,却唯独不见"汗出于肺"的影子,曾引以为憾。但另一弟子柯峰(秦丽的师兄)在研读《内经》时却意外发现了汗出  相似文献   

14.
<正>汗是人体活动、气血运行、新陈代谢的产物~([1]),既是生理产物、又是病理产物。汗证则是由于气血阴阳不调,腠理不固所致的汗出异常。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伤寒论》中"病自汗出,此为荣气和",首次出现"自汗"病名。明代《医学正传·汗证》将诸汗统一,统称汗证。汗证是现代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现择验案3则(冉颖卓主治)介绍如下。1益气养阴敛汗范某某,女,67岁。2017年7月24日初诊。  相似文献   

15.
正漏汗是一种以汗出不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多责之于表阳亏虚。本文中所介绍的漏汗病例兼有里阳亏虚之泄泻,故治疗当遵从仲景表里同病时,里证急,则先治里的原则,待里证解,再治表,中药方治泄泻用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减,治漏汗用桂枝加附子汤,配合针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验案如下。患者,男,24岁,2017年8月14日就诊于我院。主诉:阵发性汗出如流水2年余,腹泻半年余。现症见:  相似文献   

16.
一、低热案三年前,治一中年妇人。病发热,汗出,肢软月余。体温每日波动在37.8—38.5℃之间,午前开始热升。精神尚可,周身汗出较多,每日更换内衣二次,方才不穿湿衣。细阅病历,乃知始由某医诊断为“感冒”,给服感冒茶、银翘解毒片三日,烧不退,继用多种抗菌素治疗。后来某医认为,病已周余,发热汗出,遂投白虎汤  相似文献   

17.
成都中医学院名老中医邹学熹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五十载,学验俱丰,对许多凝难病证的治疗每获良效,学生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择验案四则如下: 〔漏汗证案〕李××,女,60岁。1993年5月25日诊。患者反复出汗3年,加重2月。3年前因经常患感冒,自己常购成品药服,因发汗过多,致汗出不止。近2月来,冷汗淋沥,昼夜不止,恶风寒,愈冷汗出愈多,夏天仍着棉  相似文献   

18.
正杨德钱教授目前就职于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是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从事临床工作30余载。现将杨教授从瘀论治盗汗验案介绍如下。墙某,男,74岁,2017年12月7日初诊。近2年来每晚入睡则盗汗不已,轻时偶见头部及胸背部汗出,重则周身大汗淋漓,伴有手足心发热汗出。曾服用多种中药、西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汗法”临证验案4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举运用经方“汗法”的大青龙案、越婢汤案、小柴胡合甘草泻心汤案、小柴胡合葛根汤案等4则医案,分析《伤寒论》中“汗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盗汗又称寝汗,属于汗证中的一种,常常表现为寐中汗出、醒来即止。中医认为盗汗多属阴虚,治疗常从滋阴敛汗入手。然孙丽霞教授强调盗汗非独阴虚,临床上因气阴两虚、邪伏阴分、肝胆湿热等所导致的盗汗并不少见;临证需注意"汗证不独究于心",汗出部位不同病机亦有所不同。故列举其临床辨治盗汗验案三则,并介绍其论治盗汗的特点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