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钢  刘中文  张扬  陈智勇  胡鹏  陈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407-407,409
目的探讨保留勃起功能的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价值。方法对浸润性膀胱癌行保留性神经的根治性切除,保留精囊、输精管、神经血管束及大部分前列腺包膜。结果 11例患者回肠储尿囊术后经尿道自然排尿,尿量>200mL,最大尿流率>15mL/s,剩余尿<25mL。术后性功能保留。全部患者均保留勃起功能。结论保留神经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能较好的保留勃起及控尿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例B2期浸润性多发性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行回肠膀胱术初步总结及文献复习。方法:采用保留前列腺两侧的神经血管束的方法根治性膀胱全切及回肠新膀胱术。结果:2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阴茎勃起正常,排尿情况基本满意,未见电解质紊乱,夜间偶有尿失禁。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膀胱肿瘤外科治疗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治疗膀胱肿瘤的新手术,具有视野开阔、避免尿道括约肌损伤和保留海绵体神经血管束等优点。能保留下尿路贮尿和控制排尿的功能,同  相似文献   

4.
报告6例多发性或浸润性生长的膀胱肿瘤患者行保留阴茎勃起神经的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6例中有5例术后保持了阴茎勃起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6例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的同时,结合文献复习,着重介绍性神经血管束(NVB)的解剖三维关系及术中如何识别并有效地保护NVB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成兵  何崇生  农绍军 《江苏医药》2012,38(19):2322-232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回肠膀胱术.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60 71岁.均在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采用回肠膀胱术.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30-540 min,腹腔镜下操作120-320 min;出血量100-400 ml.术后随访1-3年,未见肿瘤复发,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未见肾积水.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回肠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述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膀胱癌患者术后控尿、性能力及肿瘤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26例,男性,平均年龄(55.3±2.3)岁.应患者对控尿和性功能的需求,施行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术中对输精管及精囊、两侧神经血管束、大部分前列腺包膜进行保留,随访观察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病理分期T2aN0M0 18例、T2bN0M0 8例,平均随访3~72个月,有低分化膀胱尿路上皮癌死亡2例,因术后半年后发生远处转移死亡.平均手术时间5.5 h;平均出血500 ml;所有患者的勃起及逆行射精功能均得到保存,除死亡病例肿瘤未进行性发展或转移,IIEF-5平均22分;患者的控尿率昼间达100%,夜间尿失禁2/24;新膀胱储尿容量400 ~ 520 ml,充盈压14 ~ 25 cmH2O(1 cmH2O=0.098kPa);残余尿10 ~ 25 ml.结论 对强烈要求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严格删选后采用保留性功能的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可以更好地保留勃起、射精,改善患者控尿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形象,并可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4例使用间羟胺阴茎海绵体注射治疗无效的阴茎异常勃起,分别采用抽吸放血法或海绵体穿刺灌洗法,以及阴茎-尿道海绵体分流术,白血病确诊后采用化学疗法。结果2例持续勃起时间在13h内的阴茎异常勃起恢复正常,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经化疗后,27d后疲软,但功能未能恢复,1例勃起72h以上未能恢复,出现海绵体纤维化。讨论了阴茎异常勃起的治疗效果同其类型、勃起持续时间、病因有密切关系,以及应当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 2例B2 期浸润性多发性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行回肠新膀胱术初步总结及文献复习。方法 :采用保留前列腺两侧的神经血管束的方法根治性膀胱全切及回肠新膀胱术。结果 :2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 ,阴茎勃起正常 ,排尿情况基本满意 ,未见电解质紊乱 ,夜间偶有尿失禁。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首选方案,其肿瘤学疗效令人满意,但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对于合理选择的患者,术中保留血管神经束(neurovascular bundle,NVB)等结构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目前的治疗方案有:口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阴茎海绵体内注射及尿道内使用前列腺素E1、自体神经移植、负压勃起装置、阴茎假体、心理治疗等,还包括近年来已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初步成果的基因治疗。综述近年来文献,对RP术后ED(post prostatectomy erectile dysfunction,PPED)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月-2010年8月MIBC病例72例,根据治疗方式,其中保留膀胱组42例,根治性膀胱切除组30例。保留膀胱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结合放化疗。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随访患者56例,随访率78%。患者随访12-92个月,平均随访4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于膀胱癌者34例,保留膀胱组21例(50%),根治性膀胱切除组13例(43%)。术后1、2、3、4、5年生存率保留膀胱组分别为88.1%、83.3%、61.9%、57.1%、47.6%,根治性膀胱切除组分别为86.7%、80.0%、66.7%、63.6%、5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BC采取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可达到与根治性膀胱切除相似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述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对术后性功能、控尿功能和肿瘤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0年1月膀胱移行细胞癌16例,男性,平均51.2岁。为保留性功能、改善控尿,行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保留精囊、输精管、双侧神经血管束及大部分前列腺包膜,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术后病理报告均为T2N0M0,平均随访3~87个月,死亡1例,为低分化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半年发生局部及远处转移死亡。平均手术时间5小时;平均出血600ml;全部患者均保留勃起及逆行射精功能,IIEF-5平均22分;白天控尿率100%,夜间尿失禁2/16;新膀胱储尿容量400ml~520ml,充盈压13~25cmH2O;残余尿10ml~50ml。结论对严格选择的病例采用保留性功能的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可以更好地保留勃起、射精及控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不同原因,区分低流量型和高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提高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治水平。方法7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年龄20~46岁,平均35岁。持续勃起时间4~68h,平均22h。其中服用两地那非后性交勃起异常1例,膀胱癌转移至阴茎1例,白血病1例,有外伤史者1例,不明诱因者3例。对异常勃起分型,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1例为高流量型,6例为低流量型。1例高流量型患者行选择性阴部内动脉栓塞后治愈,6例低流量型患者,均先行肝素盐水及肾上腺素盐水龟头-阴茎海绵体冲洗,但效果不理想,随后改行龟头——阴茎海绵体分流术,5例患者术后1至5天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中行病理活检为膀胱癌转移至阴茎,有阴茎全切术。结论详细询问病史、阴茎海绵体血气分析、彩色多谱勒检查、阴部内动脉造影等是区分高流量型和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的重要方法。阴茎异常勃起如保守治疗无效,应立刻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57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全部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组患者给予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无瘤生存率、复发率、首次肿瘤复位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生存率及较低的复发率,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不希望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而言,可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沈杰  俞奇伟  沈俭  包卫东 《河北医药》2003,25(6):412-413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切口种植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04例膀胱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病历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84例患者,发生切口种植转移2例。结论 术前使用化疗药物作膀胱保留灌注,术中注意切口保护,准确、快速、轻巧切除、取出肿瘤组织,使用勺状肿瘤匙,尽量不放置膀胱造瘘管,关闭膀胱后切口反复加压冲洗等多环节阻止肿瘤组织或细胞对切口的污染,可有效预防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切口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62-264
目的探析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41例/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治疗理念管理,观察组则实施ERAS理念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应用ERAS理念管理患者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且并发症少,预后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海波  冷国雄  沈洪  吴涛  章久武  胡尚武  王鹏  段涛  张严 《安徽医药》2017,38(12):1609-16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Ⅱ~Ⅲ级。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膀胱切除, 男性患者切除前列腺及精囊腺,女性患者子宫次全切除。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90~570 min,平均(451.47±103.03)min;术中出血量200~1 100 mL,平均(514.28±318.48) mL;术后3~6 d肠道功能恢复,未出现尿瘘及肠道并发症;患者随访5~19个月,生存率为100.0%,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8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白血病1例,海绵体注射罂粟碱16例,原因不明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4~18 h,平均7 h。均为低流量异常勃起。海绵体穿刺血液行血气分析3例,海绵体动脉血流彩色多普勒检查2例。17例经阴茎海绵体内注射缩血管药物、海绵体穿刺放血以及肝素化盐水冲洗后异常勃起消失。1例白血病诱发勃起的患者经上述治疗无效,后经化疗后恢复正常。结论: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诱发的阴茎异常勃起和白血病诱发的异常勃起均为低流量型异常勃起。阴茎海绵体内注射缩血管药物,海绵体穿刺放血冲洗可解除异常勃起。白血病诱发的异常勃起应强调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黄颖超  郑玉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80-218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确诊后首选手术治疗,术式有经尿道肿瘤切除电灼术;膀胱切开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术后约有2,3患者肿瘤复发。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对58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实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方法简便,疗效肯定,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艳  梁志清  陈勇  徐惠成  李玉艳 《重庆医药》2009,38(15):1910-19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丛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及其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5月10日至2007年1月20日西南医院收治50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神经丛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LNSRH组),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LRH组),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结果(1)入组病例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LNSRH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切除盆腔淋巴结的数目、宫旁和阴道切除的范围和LR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LRH组。LNSRH组术中输尿管损伤1例,镜下修补成功;LRH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和淋巴囊肿各1例。(2)LNSRH组术后拔除尿管平均时问为(10.6&#177;2.74)d(7~17d),LRH组为(17.24&#177;4.24)d(9~25d)。随访11~19个月,所有患者健在,无复发和转移的病例。结论LNSRH组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可明显减少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既能保证疗效,又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及保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性功能的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储尿囊的可行性。方法对浸润性膀胱癌行保留性神经的根治性切除,取带系膜乙状结肠20~25cm,剔除结肠带,扩大肠腔成储尿囊,按Leadbetter法吻合输尿管乙状结肠储尿囊,4针法吻合乙状结肠储尿囊后尿道。结果去带乙状结肠储尿囊术后经鸟岛自然排尿,尿量200mL,最大尿流率>20mL/s,剩余尿<30mL。书后性功能保留。结论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术后可自尿道排尿,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保留性功能,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