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罹患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因素。方法对本院的高原肺水肿(HAPE)及高原脑水肿(HACE)病例进行回顾,检出进入高原两周以上发病的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并对其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1例进入高原两周以上发病的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病例,其中41例高原肺水肿,6例高原脑水肿,4例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3例误诊(25.49%),20例(39.22%)患者患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或高原性心脏病(HAHD),50例(98.04%)患者存在明显的发病诱因,诱发因素依据出现频率依次为劳累25例次、受凉25例次、饮酒8例次、感冒3例次,1例无诱因,且33例患者存在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结论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特别是对低氧耐受力较差的慢性高原病患者,在遭遇增加机体氧耗量、降低机体抵抗力等突然因素的作用下可诱发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且易误诊和并发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急性高原肺水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的易感人群多见于年轻人、肥胖者、女性、久坐生活方式的人,并可能伴有多种并发症。缺氧可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HAPE发生的因素。炎症有可能参与了HAPE的发病过程,一些HAPE的预防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传统治疗方法加低浓度NO的吸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HAPE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原性肺水肿(HAPE)是因高原缺氧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而一些人进入高原后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患高原性肺水肿,所以此病的发病率很难以预测;不仅如此,还有多个基因与高原性肺水肿的发病相关,使其发病更加难以预测.与高原性肺水肿相关的基因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路、一氧化氮通路以及低氧诱导因子通路基因.另外,酪氨酸羟化酶(T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肺表面活性物质和β2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也与HAPE相关.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这些基因的多态性与HAPE的易感性相关.其中NOS3、ACE、CYP11B2、Hsp70、内皮素-1和肺表面活性物质A1、A2基因的多态性与HAPE的发病相关.但是TH、VEGF与HAPE的易感性仍未完全阐明.现在,一些新的基因检测方法例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新一代测序正在帮助我们寻找新的与HAPE相关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阶梯式习服在急性重型高原病(即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03年3—10月中旬进入青藏铁路西藏段(唐古拉山口至西藏拉萨段)施工的22200名施工人员重型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调查,并对采用不同方式进入高原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对采用阶梯式方式进入高原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年7个月中,共计进入青藏铁路西藏段施工人员22200名,发生高原肺水肿184例(男180例,女4例,年龄20~45岁)及高原脑水肿155例(均为男性,年龄22~44岁),发病率分别为0.83%和0.70%。位于同海拔高度的阶梯式者与未习服者比较,未习服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阶梯式习服者。结论急性重型高原病的发病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高。平原大规模人群进入高原地区,采用阶梯式习服方式进入高原能有效降低急性重型高原病的发病率,而对于大规模人群急进高原,在海拔2500m左右建立习服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高原肺水肿(HAPE)是一种严重的急性高原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比较公认的学说认为,HAPE是由于缺氧、肺动脉高压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其中对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低氧刺激蛋白激酶C(PKc)活性升高,PKC上调了VECF的表达,VECF再通过多种途径改变了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重新分布,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此外,肺微血管内皮和(或)肺泡上皮受损导致水和蛋白的漏出,也参与了HAPE的形成。水通道蛋白(AQPS)中的AQPl和AQP5分别定位于肺毛细血管内皮和Ⅰ型肺泡上皮,二者在肺水肿的发生中起了关键作用,提示我们在HAPE的发病过程中,AQPs也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高原病(AHAD)是指人们自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3000m)由于高原缺氧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通常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AMAD)(即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急性高原脑水肿(HACE).高海拔氧分压降低是导致AHAD的直接因素,劳累、精神紧张、上呼吸道感染等是AHAD发病的诱发因素.而对于体重指数(BMI)与AHAD的关系国内外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高原病流行病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搞清高原病的人群发病率及易患因素以利防治,自1978~1985年,在青藏高原广泛地区对三个不同海拔范围(2,261~2,808米、3,050~3,797米、4,068~5,226米)的移居和世居自然人群(儿童15,251人,成人25,618人)进行了一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在进入高原的人群中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为:急性高原反应39.50%,高原肺水肿0.47%,高原脑水肿0.28%。久居和世居高原人群中慢性高原病的患病率为:慢性高原反应2.80%,高原心脏病儿童0.96%,成人0.32%,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51%,高原高血压症0.96%,高原低血压症1.89%。慢性高原病患病率移居较世居人群高9.7倍。
本调查证明高原病存在若干易患因素,如海拔愈高,登高速度愈快,有过劳、受凉、上呼吸道感染、精神紧张等诱因,年幼或老年,原患有心肺等疾患者最易发病。针对这些因素探讨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5年来国外急性高原低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5年国外急性高原低氧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急性高山病、高原肺水肿以及高原营养方面,无论在机制还是防治措施上都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急性高山病研究1.1神经生理功能的变化急性高山病是一种良性的高原病,其病理机制可能是轻型脑水肿,以往对急性高...  相似文献   

9.
重返高原与初入高原致高原肺水肿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返高原是高原肺水肿 (highaltitudepulmonaryedema ,HAPE)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1] ,秘鲁、美国等国资料多认为HAPE系长住高原人去平原停留 1~ 3周后返回高原后发病。我院收治的 778例HAPE患者经统计重返高原的HAPE患病者亦达 61 5 % ,现将 778例HAPE患者中重返高原患病者与初入高原患病者各随机抽取 10 0例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为我院 1973年~ 1997年收治的HAPE患者 ,其诊断均符合高原病诊断标准[2 ] 。重返高原组 10 0例 ,其中男 78例 ,女 2 2例 ,年龄 10~ 64岁 ,平均 3 8 1岁 ,发病时…  相似文献   

10.
三普红景天预防急性高原病61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地区高寒缺氧,急进高原地区的人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病,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浮肿、失眠、全身无力等,严重时会发展为高原肺水肿、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等。急进高原人群中存在着急性高原病易感者,对急性高原暴露反应比普通人敏感和强烈。患病率高。资料表明,急进高原人群中急性高原病患病率为50%~60%。  相似文献   

11.
在青藏铁路大规模人群高海拔地区施工中,各级医疗卫生人员积极做好进入高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抓好急性高原病发病高峰阶段的医疗保障工作,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防止慢性高原损伤的发生.3年来无一人因急性高原病死亡,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原严酷自然环境给参建人员身体健康带来的慢性损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练杰贞  和学义 《现代保健》2010,(13):155-156
高原肺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致死率较高的急性高原病。由于高原低氧性缺氧引起了肺循环障碍,使液体过量渗出至肺间质和肺泡,从而引起水肿。笔者所在医院座落于海拔3380m高原地带,随着香格里拉知名度的提高,来自沿海及海外的游客不断增多,因此高原肺水肿的患者也较多。自2004年6月~2009年5月笔者所在科共收治32例高原肺水肿的患者,经及早救治与细致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高寒缺氧,急进高原地区的人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病,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浮肿、失眠、全身无力等,严重时会发展为高原肺水肿、脑水肿、高原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等.急进高原人群中存在着急性高原病易感者,对急性高原暴露反应比普通人敏感和强烈,患病率高.资料表明,急进高原人群中急性高原病患病率为50%~60%.我们自2003年3月~2004年12月对急进高原的急性高原病易感者61人给予三普红景天胶囊预防用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高原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的临床意义朱素琼,牟信兵,洪青元(西藏军医总医院拉萨)为探讨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机理及寻找其综合定量诊断标准,我们观察了西藏地区(海拔3658m)急性高原反应(HAAR)、高原肺水肿(HAPE)及同海拔健康人的支气管一肺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发在高原地区灾害医学救援现场的高原急救箱,做到急性高原病的早诊断与早治疗。方法:根据大部队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可能出现的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肺水肿等疾病,按照每个急救箱现场救治3~5名患者,选择救治器材和药品。结果:高原急救箱包括医用器材及耗材、口服类药品、注射类药品以及眼、鼻与皮肤科用药等共4大类36种药材,用以满足高原地区现场救治急性高原病的需要。结论:针对高原特殊地理环境和高原病救治要求设计的高原急救箱,必将对高原地区灾害救援或大部队急进高原途中急性高原病的救治提供精确可靠的药材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高原暴露者其血压变化与急性高原病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院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来自同一平原地区的1 500例健康青年男性作为本次研究平原组,并根据其进入高原后是否发生急性高原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600例)与高原组(900例),分析监测入选者血压水平;并分析入选者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与急性高原病发生之间的联系。结果:急进高原后,对照组与高原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均有明显上升,且高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 <0.05);在平原组中,DBP的变化与急性高原病之间存在正相关(P <0.05);SBP的变化与急性高原病间具有正相关,且该相关性更明显(P <0.05);MAP的变化与急性高原病之间也存在正相关(P <0.05)。结论 :健康青年男性急性高原暴露后,其血压具有明显上升,且血压与急性高原病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关系,因此临床中可凭借测量机体血压水平以预测急性高原病...  相似文献   

17.
急性高原脑水肿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脑水肿(HACE)和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0名登山队员进行调查,统计该人群HACE和HAPE的患病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在海拔2 800 m地方测定7人血清中的IL-6,在海拔5 050 m地方测定27人血清中的IL-6(不包括海拔2 800 m地方测定的7人),并进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测量,以评价他们的缺氧程度。结果海拔5 050 m地方的HACE总患病率是3.8%,HACE同时伴HAPE的患病率是2.3%,单纯HACE的患病率是1.5%。HACE患者其中包括并发HAPE患者的IL-6水平为(144.06±29.43)ng.mL-1,明显高于海拔2 800 m地方的正常组〔(70.88±11.59)ng.mL-1〕(P<0.01)和海拔5 050 m地方的正常组〔(89.35±36.29)ng.mL-1〕(P<0.01);SaO2为(50.20±3.96)%,显著低于海拔2 800 m地方的正常组〔(90.14±2.54)%〕(P<0.01)和5 050 m地方的正常组〔(75.55±6.33)%〕(P<0.01)。结论在高原低氧状态下,IL-6因子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HACE和HAP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何五建 《现代保健》2010,(33):55-56
目的 总结玉树地震期间志愿者高原病发病特点、救治经验.方法 对2010年4~6月在玉树地震救援期间确诊的34例高原病病例临床特征、治疗转归、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4例病例中,男30例,女4例,发病年龄19~45岁,平均31.4岁.其中28例来自于平原地区,均为初次进高原.西宁市区6例,均为长期在西宁生活、工作10年以上者.所选病例均既往无特殊病史,其中高原肺水肿14例,高原脑水肿9例,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6例,高原不适症5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者6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2例,死亡2例.结论 高原病的发生主要与受凉感冒、缺氧、高海拔等因素相关,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21世纪以来我国高原病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旨在探索国内高原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科学前沿,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对象,选取发表于2000年1月—2021年7月的3 797篇文献,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进行计量学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2000—2021年高原病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集中在以“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为主要病种的病因、病理、临床防治及其高海拔因素的探索性研究。近3年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以“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为代表的病理机制、高原病磁共振成像及高原医学3个方面。结论 近20年来国内高原病研究集中在急慢性高原病的临床诊治、病因病理方向,与高原病相关的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及环境职业健康等内容较少,未来应加强高原病的分子生物化学、遗传学及环境健康等方向的研究,推进高原病的系统性、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原病是发生在高原这个特殊环境的一类疾病,主要是人体对低氧适应发生了障碍,出现头痛、头晕、心慌、胸闷、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失眠、精神紧张、血压改变等症状,甚至发生高原性脑水肿,肺水肿。利用高压氧舱在高气压下吸纯氧、对高原病的治疗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代替的。本文介绍了高原高压氧(HBO)治疗的方案的制定,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