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梗阻手术治疗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5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对 86例肠梗阻病人施行手术治疗 ,具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对 86例肠梗阻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11例 (手术后腹腔粘连致 9例 ,原发性肠粘连 2例 ) ,肠套叠 43例 (其中回肠部肿块 1例 ,憩室 2例 ) ,腹外疝嵌顿或绞窄 2 1例 (嵌顿 2 0例 ,绞窄 1例 ) ,肠系膜缺如至内疝并发绞窄 1例 ,小肠扭转 4例 ,乙状结肠扭转 1例 ,结直肠肿瘤 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 :粘连性肠梗阻 6月~ 5年 ;肠套叠 5h~ 4天 ;腹外疝嵌顿或绞窄 2h~ 2 .5天 ;肠系膜缺如 1天 ;肠扭转 4h~ 2天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我院10年来治疗老年人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58例老年人肠梗阻资料.结果 肿瘤、肠粘连和腹外疝嵌顿引起的肠梗阻43例(74.14%),手术治疗45例(77.59%),非手术治疗13例(22.41%),死亡4例(6.90%),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25.86%).结论 肿瘤性、粘连性和嵌顿疝为老年人肠梗阻的常见病因,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做好围手术期准备,把握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肠梗阻指数对肠梗阻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18例,应用改良肠梗阻指数评分,单项评分为13分或积分≥13分者行手术治疗,积分13分者先行非手术治疗。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以及癌性肠梗阻等患者确诊后即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治疗的39例中,采用改良肠梗阻指数评分单项13分3例,积分达24分者为6例,积分15分者为16例,积分14分者为8例,积分13分以下为6例。单项13分的3例患者分别是肠扭转坏死2例,肠系膜血管血栓1例。积分13分以下的6例患者分别是结肠癌性梗阻3例,肠套叠2例,嵌顿性腹外疝1例。结论改良肠梗阻指数为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提供了量化指标,为临床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提高了诊断率,提高了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绞窄性肠梗阻的诊疗体会。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2010-01—2016-01间手术治疗的79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系统性总结。结果 79例患者中,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0例,肠扭转20例,嵌顿疝13例,肠套叠9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7例。治愈76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积极手术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病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6年来收治的268例不同类型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68例中机械性肠梗阻216例(80.6%),其中肠粘连165例,肠道肿瘤25例,异物2例,粪块10例,肠套叠5例,肠扭转3例,腹内疝2例,腹外疝3例,柿石1例;动力性肠梗阻43例(16.0%),其中腹腔内急性炎症16例,低血钾21例,脊柱外伤6例;血运性肠梗阻9例(3.4%)。本组268例非手术治疗211例(78.7%),1例血运性肠梗阻合并急性心梗入院后24 h内死亡,其余210非手术治疗者无死亡病例;手术57例(21.3%),术后死亡6例(2.2%)。结论各种原因所致肠粘连仍是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以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最多,在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的情况下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非手术方法仍是治疗肠梗阻的首选方法,在动态观察症状、体征、腹部立位平片、腹部彩超的情况下,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2020例肠梗阻病因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例肠梗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肠梗阻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粘连性肠梗阻970例(48%)、肿瘤性肠梗阻646例(32%)、嵌顿疝149例(7.4%);本组治愈1575例(78%),好转334例(16.5%),未愈54例(2.7%),死亡57(2.8%)例。结论:腹腔粘连是引起肠梗阻的首要原因;肠梗阻应早期诊断,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Ӧ֤���ʸ�̽��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各型肠梗阻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变化 ,由嵌顿性外疝引起者相对下降 ,而粘连性肠梗阻跃升首位 ,肿瘤性肠梗阻的比例也有明显上升。肠梗阻除可引起肠道局部的病理变化 ,还可导致严重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 ,如大量的体液丢失、感染中毒、休克及呼吸循环衰竭。如不及时正确治疗 ,将直接威胁病人生命。肠梗阻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是经常困扰临床医师的…  相似文献   

8.
����������ʱ����ѡ��   总被引:102,自引:0,他引:102  
急性肠梗阻起病急、变化快 ,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 ,对肠梗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常常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 ,而延误诊断、拖延手术时机是造成肠梗阻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 ,对于肠梗阻的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肠梗阻病人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 ,比较常见的原因有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以及肿瘤造成的肠梗阻。如果术前能明确肠梗阻的原因 ,则根据病因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较高 ,约占肠梗阻总数的 30 %~ 6 3% ,由于再次手术可造成新的粘连 ,在治疗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嵌顿性疝急诊手术后假性肠梗阻7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7例嵌顿性疝术后出现假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例,行胃肠减压、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及灌肠等方法治疗6例。全部治愈出院。提示非手术治疗应为嵌顿性腹股沟疝术后发生假性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机械性肠梗阻15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1997~2004年150例肠梗阻病人手术与病理发现,其中将88例有1次以上的腹部手术史作为A组,62例无腹部手术史作为B组。结果A组与B组粘连、嵌顿性疝发生率分别为61%和16.1%(P<0.01)、3.4%和32.3%(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而两组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20.7%和22.6%无明显差异。全组发生绞窄性肠梗阻100例占66.7%(100/150),其中41%(41/100)有肠坏死而行肠切除。结论A组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粘连,而嵌顿性疝则是B组最常见的病因。如出现休克、腹膜刺激征、白细胞增高、X线与B型超声的典型表现、腹腔穿刺有血性液体等,对单纯性肠梗阻发展为肠绞窄、肠坏死的术前预测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绞窄性肠梗阻是指在肠梗阻的同时合并有血运障碍,如嵌顿疝、肠套叠、肠扭转等,往往合并有肠系膜受压,而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塞形成属肠缺血性疾病。无论肠系膜血管受压或缺血,常在短时间内发生肠坏死。  相似文献   

12.
祝永刚 《腹部外科》2014,27(1):68-70
目的 探讨术后腹内疝所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2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术后腹内疝中,粘连束带嵌顿性内疝5例,肠系膜裂孔疝7例,吻合口后间隙疝6例,造瘘口旁内疝2例.均行手术治疗,15例出现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结论 术后腹内疝发生的病因基础是腹内粘连物粘连后局部有裂隙形成或术后遗留未修复的裂隙,此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肠绞窄及肠坏死,提高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本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尽管妊娠并发肠梗阻少见,但其产妇和胎儿死亡率均较高。为此作者复习了1966~1991年间的医学文献共收集妊娠和分娩并发肠梗阻66例,并介绍了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病因和结果:妊娠和分娩并发肠梗阻66例。其中妊娠期肠梗阻53例,分娩期13例。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肠粘连39例(59%),肠扭转15例(23%),肠套叠3例(5%)。30例(77%)粘连性肠梗阻者从前曾有过腹部手术史,最常见于阑尾切除术(63%),其次为妇科手术包括剖腹产术(23%)。第1次妊娠期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8例(58%),再次妊娠期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妊娠一期(0~14周)1例(2.6%),二期(15~28周)13例(33%),三期(超过28周)18例(46%)。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急性肠梗阻64例患者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35例(54.7%),肿瘤所致肠梗阻13例(20.3%),胆石性肠梗阻6例(9.4%),疝嵌顿引起肠梗阻4例(6.3%),肠系膜栓塞引起肠梗阻2例(3.1%),粪石性梗阻4例(6.3%)。非手术治疗35例(54.7%),急诊手术治疗29例(45.3%),手术死亡2例(3.1%),非手术死亡1例(1.6%)。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以粘连性和肿瘤性多见,高龄患者合并症多,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粘连性肠梗阻较常发生于腹部手术或腹腔内感染后 ,由疝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较为少见 ,我院从 1997~ 2 0 0 2年 1月收治由老年腹股沟疝引起的非嵌顿性粘连性肠梗阻 7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7例均为老年男性 ,年龄 5 6~ 80岁 ,平均 69岁 ,疝脱出史最短 2年 ,最长 3 0年 ,均有反复脱出挤压回纳史。左侧 5例 ,单侧 6例 ,双侧 1例。腹痛、腹胀、肛门排气中止至入院时间为 12h至 3d。其中 1例于半天前挤压疝囊回纳后表现腹膜炎症状急诊入院。 1例慢性腹痛、腹胀 ,时而稀便 ,曾在当地医院以肠炎多次就诊。本组病人均有肠梗阻典型体征 …  相似文献   

16.
肠梗阻病因分析——附7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机械性肠梗阻的现代病因谱。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77~1997年收治并确诊的肠梗阻病例。结果 20年间我院共收治768例腼梗阻,病因明确652例(84.9%),原因不明116例(15.1%)。机械性肠梗阻622例(95.4%),麻痹性肠梗阻30例(4.6%):机械性肠梗阻中,位居前五位的是粘连性246例(39.5%).肿瘤性195例(31.4%),其中结、直肠癌133例(21.4%),嵌顿性腹股沟疝24例(3.9%),肠结石21例(3.4%),肠扭转16例(2.6%).肠套叠16例(2.6%),肠或腹腔结核16例(2.6%)。结论 近20年广东地区肠梗阻病因排位与西方国家接近,但明显不同于我国60~70年代,肠粘连和恶性肿瘤已是机械性肠梗阻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嵌顿性腹股沟疝,肠结石.肠扭转,肠套叠等.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肠梗阻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先和 《腹部外科》2001,14(5):316-316
老年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 1988~ 2 0 0 0年我院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老年性肠梗阻患者 4 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4 6例 ,男 2 7例 ,女 19例 ;年龄 6 0~ 6 9岁2 8例 ,70~ 80岁 15例 ,80岁以上 3例 ,平均年龄70 .5岁。病因 :肠道肿瘤 2 4例 ,粘连性肠梗阻 11例 ,嵌顿性腹外疝 6例 ,腹内疝 1例 ,肠扭转 2例 ,胆石性肠梗阻 1例 ,血管性疾病 1例。伴发病 :本组术前有伴发病者 2 9例 ,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 15例 ;呼吸系统疾病 8例 ;糖尿病 2例 ;前列腺增生 4例。有 4例同时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手术方式 :…  相似文献   

18.
肠梗阻致肠坏死行梗阻松解、坏死肠切除后早期(3天内)发生瘘者时有发现。因其病情严重,处理棘手,现给合我院10年来所治12例,作一初步探讨。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8~67岁。 临床表现:本组均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及体征,均并有休克。 梗阻方式:小肠扭转4例,肠套叠3例,嵌顿性斜疝2例,嵌顿性肠疝1例,肠系膜裂孔疝2例。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梗阻是指肠管内、外的病变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梗阻有急、慢性两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秘。儿童肠梗阻的病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机械性肠梗阻,可因粘连与粘连带压迫、嵌顿性外疝或内疝、肠外肿瘤压迫、肠扭转等一些肠外因素引起;也可因肠管本身的原因引起,如肠道先天性畸形、肠闭锁、肠狭窄、肠套叠、肠道炎症(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肠内肿瘤或成团的蛔虫、粪块、外伤性血肿、异物阻塞等。其中消化道异物可分为固体类异物,比如小孩吞咽硬币、铁钉等及植物性的异物,又如孩子食用柿子和黑枣(主要指生的柿子),因其内含…  相似文献   

20.
三阶段微创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分阶段中西医结合与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案,并探讨此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997年10月至2004年12月急性粘连性肠梗阻173例患者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中西医结合微创联合治疗。第1阶段:急性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未解除梗阻者行急症腹腔镜探查或剖腹手术。第2阶段:缓解期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去除引起肠梗阻的病因。第3阶段:是疗效巩固期,用中药治疗以避免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再发。结果:术后随访,三阶段联合治疗71例,复发4例(5.6%);单纯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39例,复发24例(61.5%);开腹行肠粘连松解术15例,复发5例(33.3%)。急症腹腔镜手术15例,中转开腹7例(46.7%),发生并发症6例(40%);择期腹腔镜手术77例,中转开腹6例(7.8%),发生并发症6例(7.8%)。结论:分阶段中西医结合微创联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