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孤立性肺微小结节目前尚无共识的诊断程序和处置管理指南,且国内缺乏对孤立性肺微小结节的前瞻性研究报道,对这种病变的处理仍是胸外科难题之一。因此,本文通过阅读有关孤立性肺微小结节的现有文献,对孤立性肺微小结节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宋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104-110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结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民权县人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90例甲状腺微小结节病变患者(100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患者均经病理诊断,其中恶性结节20个,良性结节80个,共计100个甲状腺微小结节。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病变结节准确度及灵敏度均低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度及敏感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分辨CT(HR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直径≤3mm的孤立性结节常规CT扫描后结节处行HRCT扫描,对不同病变结节的边缘形态和内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节有深分叶、短细毛刺、典型的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柬征多见于小肺癌,无一种HRCT征象是小肺癌结节所特有。结节边缘模糊、肺窗纵隔观察时体积差异大,相邻胸膜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粘连不伴有胸水多见于炎性结节。结节内出现层状、弥散性钙化,钙化面积超过10%,伴有胸膜钙化常见于结核瘤,结节中出现脂肪成分和爆米花样钙化为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结论:HRCT能清楚显示结节的形态边缘特征和内在结构,在肺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和鉴别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肺微小结节患者50例,按照病理分型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每组各25例,均行CT扫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血管征分型与肺微小结节病变类型的关系。结果:恶性病变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CT血管征阳性者中血管征各型所占比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血管征可作为肺微小结节的辅助诊断指标,诊断准确率高,在肺微小结节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小病变活检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谊 《医学综述》2009,15(16):2509-2511
乳腺病变活检是乳腺癌术前确诊的重要环节,对于影像学(X线或超声成像)检查所发现的可疑恶性的微小钙化或小结节,需活检定性,但往往由于病变小,临床医师触诊阴性,造成活检困难或假阴性结果。本文对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微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使用GE9000--Ⅱ型CT机,以腋中绒平面,层厚与层距为3--10mm。分析20例肺部孤立结节的大小形态特征。结果:20例孤立性肺部结节,其中周围型肺癌15例,结核球5例。结论:CT扫描孤立性肺结节,根据病变特征情况,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黄平波 《当代医学》2009,15(25):88-89
目的探讨MBCT后处理重建在肺内小结节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进行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对病灶数据进行后处理,采MPR和VR技术重建出不同平面的MPR图像及3D图像,以更好地显示病变特征。依据所建图像对病灶性质进行分析,再与横断面图像和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探讨MPR及VR技术在肺内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螺旋CT薄层扫描后处理重建能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的部分细小钙化、毛刺征、空泡征、棘状突起及脂肪等,而后处理重建能更多的显示病变征象,尤其瘤-肺界面及肿瘤邻近结构的形态学改变。结论对于sSPN,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表面重建技术比常规扫描能显示更多细微CT征象,能直观地三维显示肺结节的异常的立体形态学特征,确定结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血管类型,以及相邻胸膜内外侧面的形态改变和结节与周围支气管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sSPN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孤立性肺部小结节的价值。方法 2004年2月~2010年7月,对62例肺孤立性小结节(直径〈3cm)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行肺小结节病灶切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对恶性病变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一步手术,良性病变则结束手术。结果诊断恶性病变38例,其中32例原发性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2例双侧肺癌和4例肺转移癌行胸腔镜病灶切除术;24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肺良性病变,仅行病灶切除术。良性病变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诊断准确,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性囊性皱缩结节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差异,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活检。方法 16例单发的良性囊性皱缩结节,最初经超声或CT确定含大于50%的囊性成分,超声随访显示病变最大直径减少30%以上。经随访的良性囊性皱缩结节(皱缩组)与31例单发的手术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组)比较,分析其形态、边界、回声、钙化等超声征象。结果 鉴别皱缩组和癌组的超声特征包括:低回声晕环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809,其次为内部等回声环、毛刺及形态,AUC均大于0.70,而纵横比大于1对于鉴别皱缩组和癌组无统计学意义(P=0.069)。结论 超声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性囊性皱缩结节和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二者的形态、内部等回声环、低回声晕环灵敏度高而特异度低,毛刺特异度高而灵敏度低,相互结合诊断可降低漏诊率、误诊率。熟悉甲状腺良性囊性皱缩结节的超声特征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高频超声及其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50个甲状腺微小结节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并将81个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诊断为恶性的微小结节与手术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诊断正确率达到82.7%(67/81),而超声检查微小病变的诊断率仅为32.8%(20/67)。结论高频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声检查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病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良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0例(212个结节)最大直径≤1.0cm的甲状腺结节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甲状腺徽小良恶性病变在形态、边界、声晕、回声强度、回声均匀度、囊性变,微小钙化、血流信号及伴发颈部淋巴结肿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检查对于鉴别甲状腺微小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90.5%、81.6%、98.5%,诊断准确率为92.5%。结论超声俭查在甲状腺微小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细胞反复慢性变性坏死,继之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肝脏正常小叶结构破坏和血液循环途径发生改变,造成肝脏变形、缩小、变硬,并形成结节状而致肝硬化。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的表现。肝硬化的分类复杂而繁多,有的按病因分类,有的按病变分类,各有优缺点。目前,一般按国际肝病研究(IASL)分类,按病因则分为病毒性肝炎性、酒精性、胆汁性、隐匿性肝硬化;按病变则分为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和不完全隔型肝硬化。国内常结合病因、病变及临床表现综合进行分类,分为门静脉性(相当于小结节型)、坏死后性(相当于大结节型及大小结节混合型)、胆汁性、淤血性、寄生虫性及色素性肝硬化。最常见的是门脉性肝硬化,其次为坏死后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13.
李广斌  马海涛  赵军  倪斌  李畅 《海南医学》2010,21(21):63-64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03例手术治疗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策略。结果术前诊断为恶性病变39例,良性病变64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病变61例(59.22%),肺癌42例(40.78%)。结论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应结合病史、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为获取病理诊断及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扫描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在诊断甲状腺结节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甲状腺结节病变共10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50例。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16排螺旋CT检查,观察甲状腺内有无钙化及钙化形态。结果 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癌钙化率64.69%,CT诊断正确率62.13%,与良性病变的钙化率20.13%,CT诊断正确率74.79%(P<0.01);良性结节内微小钙化占钙化总数34.42%,甲状腺癌内微小钙化占钙化总数的74.37%,数据有极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诊断意义,并且结节内微钙化被认为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及诊断。方法:对34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孤立性肺结节CT的表现为:①结节边界清楚,可有深分叶,边缘可见针尖样细毛刺;②结节内可见空泡征及空洞;③可见血管集束征、周围肺纹理无增多改变;④结节邻近胸膜可出现胸膜凹陷征,贴近胸膜的病变可沿胸膜生长;⑤肺内结节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节肿大,直径大于10mm或其他脏器转移。结论:CT检查有助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超声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分类、临床鉴别诊断、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以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的临床意义。方法:查阅了大量有关文献,经过对比、分析和归纳。结果: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年上升,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出微小病灶,形象描述病灶的血供情况。FNAC损伤小,可以迅速准确诊断。结论:高分辨率超声引导下FNAC可以增加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乳腺微小结节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入院后均行高频超声检查,随访记录其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微良、恶性小结节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析良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80例乳腺微小结节患者中共发现106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68个,恶性结节38个。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微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为90.6%(96/106)、特异度为88.2%(60/68)、灵敏度为94.7%(36/38),高频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04,P<0.05);恶性结节在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有微钙化灶比例较良性结节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鉴别乳腺微小结节良、恶性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可作为临床筛查乳腺微小病变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8.
葛洪波 《健康之路》2016,(4):249-25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甲状腺微小癌与甲状腺微小良性结节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微小结节异常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超声高频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统计并分析本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普通常规超声,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超声高频诊断在甲状腺微小癌及甲状腺微小良性结节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不如超声弹性成像。  相似文献   

19.
李树臣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2):101-101
目的:对比分析肺部孤立性结节在X线胸片与CT上的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3cm肺内孤立性结节20例,全部病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2cm结节再做薄层扫描。结果:下列征象对恶性病变诊断有帮助:母予灶,结节边缘分叶、棘状突起和毛刺征,空泡征,肺结节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小卫星灶,均匀致密的钙化,结节边缘光滑、规整,〈3cm病灶如出现空洞都以良性病变为多见。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病例常规X线胸片与CT进行分析探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  相似文献   

20.
孙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7):2340-2341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及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及随访证实的肺部孤立性结节48例,分析其CT表现及强化特点。结果:48例病灶中恶性32例,其中腺癌22例,鳞癌7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例,良性病变16例,其中结核球12例,炎性假瘤1例,错构瘤2例,血管瘤1例。CT增强扫描中,强化程度<20HU提示良性,20~60HU提示恶性,>60HU提示炎性结节可能性大。结论:CT扫描对SPN的检出及定性诊断有一定优势,对于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