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连珍 《现代保健》2012,(7):162-163
目的比较两种断脐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出生先后顺序分为脐带夹组和气门芯组,各300例。脐带夹组用一次性脐带夹在距脐轮0.2-0.5cm处夹上脐带夹,在夹上0.2cm处平行切断脐带,安尔碘消毒脐带残端及夹下脐带周围皮肤,无需无菌纱布覆盖及绷带包扎,暴露即可,24-48h待脐带残端干枯时取下脐带夹。气门芯组用气门芯圈套扎脐带,圈上0.5-1cm处切断脐带,用2%碘酊消毒脐带残端、75%酒精脱碘及消毒脐带残端及周围皮肤,用无菌纱布覆盖,无菌绷带缠绕包扎。观察两组脐带残端出血、感染及脱落时间。结果脐带夹组与气门芯组比较,脐带感染、出血例数少,脐带脱落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夹断脐法优于气门芯断脐法,更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一次性脐带剪断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新生儿随机抽取分为观察组150例,采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结扎脐带;对照组采用气门蕊套扎脐带以做比较。结果操作时间、脱脐时间、溅血,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是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缩短切断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二次结扎加暴露对新生儿脐带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73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气门芯结扎法,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36 h行脐带二次结扎加暴露,观察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脐部感染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脐带二次结扎加暴露法,能有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然干燥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将在我科收治的136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脐带护理,观察组新生儿采用自然干燥法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脐带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应用自然干燥法处理后脐带脱落时间及断脐组织修复时间均少与对照组新生儿(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出血、红肿、肉芽肿及脐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结论 :自然干燥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促进脐带脱落及断脐组织修复,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院出生的210例足月顺娩新生儿随机分为三组,结扎脐带方法均采用延迟断脐法。试验组70例采用自然干燥法,在脐带未脱落前不涂抹任何消毒剂,不包扎,保持清洁干燥。对照组两组,各70例,对照1组每日用75%酒精消毒,用愈脐胎毒清包扎。对照2组每日用爱尔碘消毒,用愈脐胎毒清包扎。观察记录各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周并发症。结果使用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最短,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均无重度脐炎发生。轻度脐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能促使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经费和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 .方法 取2008 年1~4 月份在我院分娩新生儿200例为实验组, 出生时脐带采用气门芯结扎,结扎后采取自然干燥方法 进行脐带护理.再取同期采用传统方法 包扎脐带护理的新生儿200例为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教会产妇及家属脐带护理方法 ,并在出院后第1 d和第10 d进行电话随访,对两组脐带感染率及脱落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脐带感染率均为0,脱落时间均为5~10 d,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自然干燥的脐带护理方法 较传统的脐带护理方法 脐炎发生率及脱落时间无差异, 改进后的脐带护理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同时也遵循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新生儿断脐方法对脐带脱落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100例,根据其断脐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延迟断脐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断脐法,对比2组脐带脱落时间以及并发症几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以及并发症几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接受延迟断脐法,可以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降低脐部渗出、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护脐方法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脐带结扎保护带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消毒脐部方法 后无菌纱布覆盖脐根包上自制棉布脐带保护带.结果 观察组622例无1例发生脐部炎症及全身合并症,脱脐时间早,经统计处理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 一次性脐带结扎保护带护脐效果明显,可行性较传统护脐方法 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脐部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给予脐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脐炎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为0.0%,对照组发生率为24.0%,两组脐炎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脐带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新生儿脐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脐炎的发生,有助于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和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清洁干燥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两组均采用低位脐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每天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并用无菌纱布脐带卷覆盖包扎的常规脐带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清洁干燥法护理,对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7.93±1.33)d、脐部愈合时间为(11.73±1.6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5±2.15)d以及(13.21±2.34)d,且(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清洁干燥护理法可有效缩短脐带脱落脱落及脐部愈合时间,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汪如平 《工企医刊》2015,(1):1220-1221
目的比较自然干燥法与消毒包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自然干燥法,出生24 h后不予包扎,暴露并保持干燥)和对照组(n=50,消毒包扎法,每天沐浴后使用75%酒精消毒,愈脐带包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炎的发生率,并调查其父母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新生儿均无重度脐炎发生,且脐带的脱落时间、脐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父母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然干燥法脐带护理操作方便,既不增加脐部感染的风险,又节省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提高了父母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门芯结扎脐带二次剪脐术的最佳时间和方法,减少新生儿二次剪脐术后出血和脐部感染,缩短脐部愈合时间。方法:经筛选出的新生儿240例行气门芯结扎脐带后,随机分成4组:明胶海绵组(A组)、云南白药组(B组)、残端未包扎组(C组)三组剪脐时间均为出生24h,脐带干枯组(D组)二次剪脐时间在出生48~72h。结果:①新生儿剪脐24h和7天后脐部出血情况分别为:C组出血例数明显增加,A、B、D组与C组比较,χ2=32.64、P<0.001,χ2=65.17、P<0.001。②剪脐7天后脐部分泌物情况:B组脐部分泌物增加,脐部潮湿。A、C、D组与B组比较,χ2=32.99,P<0.001。③剪脐后脐部愈合时间比较:D组愈合时间最短,与其它3组组间比较,P<0.001。结论:根据脐带的干燥程度决定剪脐时间,再配合应用明胶海绵压迫包扎,将大大减少脐带出血、感染的发生率,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清洁干燥暴露脐带残端以及联合应用3%过氧化氢与0.5%碘伏消毒脐带及脐周,对比其护理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2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分娩过程中脐带结扎方法相同,均在出生后次日晨(出生时间〉12小时)解除脐带护理敷料。观察组采用清洁干燥暴露法护理脐带,对照组联合应用0.5%碘伏与3%过氧化氢消毒脐部。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周皮肤红肿感染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均无脐带感染情况,而观察组脐带残端轻度感染,脐部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取脐带清洁干燥暴露法操作简便,缩短脐带残端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柳柳 《工企医刊》2014,27(5):1017-1018
目的 比较自然干燥法与消毒包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 =50,自然干燥法,出生24 h后不予包扎,暴露并保持干燥)和对照组(n=50,消毒包扎法,每天沐浴后使用75%酒精消毒,愈脐带包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炎的发生率,并调查其父母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新生儿均无重度脐炎发生,且脐带的脱落时间、脐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父母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然干燥法脐带护理操作方便,既不增加脐部感染的风险,又节省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提高了父母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脐带处理器临床应用效果,寻找降低脐炎、加快脐带脱落、提高医护与新生儿父母满意度、使脐部创面更美观的新生儿脐部结扎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新生儿采用脐带处理器,与65例传统气门芯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方法对应的数据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脐带处理器加快脐带干燥脱落降低脐炎,提高了医护医患满意度,脐部形态更美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应用WHO倡导的脐带暴露法与传统的脐带包扎法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和脐带残端脱落时间长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11月住院分娩的35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脐带暴露法组与脐带包扎法组,两组脐带结扎方法相同,脐带暴露法组断脐后在产房开始即暴露脐带,日常护理用清水清洁脐部,不用任何消毒液;脐带包扎法组断脐后使用脐带卷包扎,日常护理仍然使用75%酒精消毒脐部并每日包扎.比较分析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脱落率、脐部分泌物及脐炎发生率情况.结果 脐带暴露法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多集中在6~7天,而脐带包扎法组多在7天以上,两组脱落率分别有显著差异(P<0.01);脐带暴露法组脐部分泌物和轻度脐炎发生率明显低于脐带包扎法组(P<0.01和P<0.05).结论 采用脐带暴露法可明显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并能降低脐部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晓琴 《中国保健》2010,(11):18-18
目的探讨脐带夹在新生儿脐带残端处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后的交果观察。方法将200例分娩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新生儿,按出生顺序依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由于新生儿的脐带经常出现水种、粗大、细小及脆嫩在用一次性脐带夹在距脐轮部0.3~0.5cm上夹,再用灭菌医用丝线在脐夹上0.5cm处扎一道或单独行脐血管结扎在脐夹上1cm以上剪断脐带,用5%碘伏消毒残端及酒精消毒脐周皮肤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包扎。在24~48h内待脐带残端枯干时取脐带夹。对照组用脐带夹上夹,在脐夹上0.3~0.5cm处剪断脐带用同样的方法消毒包扎。观察两组脐带断脐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的残端渗血散开。列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遇脐带水种、粗大、细小及脆嫩时在上脐带夹上0.5CM处加扎一道丝线,处理脐带残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一次性脐带剪断器临床应用效果,寻找快捷、安全、有效的新生儿断脐方法 .方法 对100例新生儿采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与100例传统气门芯扎脐法的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的新生儿断脐更快捷、安全,脐脱落天数缩短.结论 使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捷,婴儿脐部护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套扎线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残端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临床本院住院部收治的阑尾炎患者7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方式进行分组,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处理)和观察组35例(给予套扎线进行阑尾残端处理),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用时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扎线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残端处理中应用价值更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手术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远红外护脐带(新胎毒清)用于新生儿脐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在我院产房分娩的足月新生儿3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研究组采用健婴宝远红外护脐带(新胎毒清)进行脐部护理,尿湿或每天沐浴后更换一次,直至脐带脱落;对照组采用无菌纱布对脐带进行包扎,尿湿或沐浴后更换一次,直至脐带脱落,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愈合、脱落情况及全身情况的差异性。结果使用远红外护脐带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如脐炎、粘液样物和潮红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减少,并发症消退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脐带脱落和愈合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新生儿吃奶差、夜啼和黄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无毒副作用。结论使用远红外护脐带治疗新生儿脐部具有增强新生儿体质的功效,达到脐疗的作用,对减少新生儿脐部或全身症状的发生具有极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