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共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诊断为焦虑抑郁共病的523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中医证候观察量表计分资料。通过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证候因子进行建模分析,以探索焦虑抑郁共病的中医证候规律。【结果】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共病可归属3个主要中医证型,即肝郁化火、肾虚肝郁和肝郁脾虚。【结论】肝郁化火、肾虚肝郁、肝郁脾虚为焦虑抑郁共病常见的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并发抑郁的发生率及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量表评估和访谈调查方法,对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并发抑郁及其证候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结果: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抑郁发生率约76.47%。其中轻度抑郁发生率为41.18%,中度抑郁23.53%,重度抑郁11.76%。证型以肝郁脾虚为主,出现频率约占60.78%,主要症状为胁痛(76.47%)、腹胀(64.71%)、乏力(60.78%)、纳差(50.98%)、消瘦(43.14%)、口干(41.76%)、少寐(37.25%)等。结论:原发性肝癌并发抑郁发病率高,在肝郁证候基础上,脾虚、血瘀、湿困为主要兼夹证候,通过疏肝健脾解郁治法可有效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制定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分析,探讨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证候规律特征。结果 98例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中,肾虚肝郁证34例(34.69%),血行郁滞证22例(22.45%),肝郁脾虚证17例(17.35%),肝气郁结证15例(15.31%),忧郁伤神证6例(6.12%),肝胆湿热证4例(4.08%)。结论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常见证型为肾虚肝郁、血行郁滞、肝郁脾虚及肝气郁结。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病机可归纳为"肾虚"是发生之本,"肝郁"是发生之标,"血瘀"是一种重要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4.
肖文  杨敏  杨东东 《吉林医学》2013,34(9):1733-1734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搜集门诊及住院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的资料,观察其中医临床表现,对其进行证候分型,并作相关统计分析,探索糖尿病伴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候特点,对中医治疗糖尿病伴发抑郁提供指导。方法:对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条件下,由经专门进行精神测评量表问卷调查培训的医生操作,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进行调查,筛选出得分>17分的患者,剔除掉不符合要求的患者,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作统计分析,评价糖尿病抑郁障碍中医证候特点。结果:痰郁气滞最多24例,气阴两虚证17例,湿瘀互结、阴虚火旺各11例,肝郁脾虚9例,阴阳两虚最少8例。结论:气机郁滞贯穿于郁证的整个病理过程,糖尿病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要表现为失眠症状的阈下焦虑抑郁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临床思路。方法:拟定《不寐的证候分型》调查表,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统计方法,探讨以失眠为主症的阈下焦虑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通过对111例患者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按中医证型由多到少依次为肝郁化火证(31.53%)、心肾不交证(27.95%)、心脾两虚证(19.81%)、痰热扰心证(10.81%)、心胆气虚证(9.90%)。主要伴随症状依次为急躁易怒、口干、心烦、口苦、头晕、健忘、心悸、肢倦神疲等。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层主要分布在41~60岁。结论:失眠为主症的阈下焦虑抑郁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为肝郁化火证、心肾不交证,而且这两类证型的PQSI的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阈下焦虑抑郁(mixed anxiety-depressive disorder,MADD)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运用焦虑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对调查对象进行筛选,焦虑、抑郁得分均≥8分者,再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结合症状、体征、既往史对阈下焦虑抑郁患者进行评价。结果:MAD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排在前20位的中医症状分别为担忧、善忘、心烦易怒、神疲乏力、紧张、忧愁善感、腰酸背痛、神思不聚、多梦、精神萎靡、心悸、恐惧、善太息、胆怯易惊、郁郁寡欢、兴趣索然、坐立不安、入睡困难、口苦口干、胸闷气短。中医证候归纳为8项证候要素,分别为心血虚证、胆气虚证、脾气虚证、肝火旺证、痰湿证、肝气郁证、肾阳虚证、阴虚证。结论:肝郁化火证、脾肾阳虚证和心胆气虚证是阈下焦虑抑郁最常见的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月经过少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月经过少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建立SPSS13.0统计数据库,将159例月经过少患者的调查资料输入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合临床确定其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聚为5类,分别为肾虚血瘀证(30.2%)、肾虚肝郁证(28.3%)、气滞血瘀证(17%)、肝郁脾虚证(13.2%)、脾肾阳虚证(11.3%),初步确定了各证型的特点。结论月经过少患者中证候分布特点为肾虚血瘀证>肾虚肝郁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病性以虚实夹杂为多见,本研究为月经过少的进一步规范化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12月中日友好医院毛发医学中心收治的1 000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医症状调查表收集四诊信息,使用Excel软件和SPSS 26.0软件进行描述性频数分析、因子-聚类分析和卡方检验,归纳出主要中医证候及症状分布规律。结果 1 000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中,按频数统计,排在前5位的症状依次为:头皮出油(94.6%)、头皮脱屑(73.0%)、头皮瘙痒(71.2%)、情志抑郁(67.5%)、倦怠乏力(66.3%)。根据因子-聚类分析得出的4种中医证候依次为湿热内蕴证(34.6%)、肝郁脾虚证(28.7%)、血热风燥证(22.2%)、肝肾亏虚证(14.5%)。20~<30岁患者以湿热内蕴证为主,30~<40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40~<50岁患者以湿热内蕴证为主。30~<40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以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为主,不同年龄段的证候分布存在差异。因子-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中医证候隐含着病因病机,通过总结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6年7—12月到河南省中医院生殖科就诊的200例由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诊断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证候资料,总结证候分布情况,结合年龄段,以单一证候为证候统计基础,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总结女性不孕症的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特点,并阐明各个证候的病因病理机制。 结果 200例患者共出现296个频次的单一证候,其中肾阳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血瘀证为女性不孕症最常见的证候,分别占31.42%、23.65%、21.62%、14.86%,四证总计占91.55%。证候与年龄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的主要证候各不相同,20~29岁的主要证候为湿热证、肾阳虚证、肝郁证、血瘀证,30~39岁的主要证候为肾阳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血瘀证,40~49岁主要证候为肾阳虚证、肝郁证、肾阴虚证。 结论 肾阳虚衰、肝气郁滞、湿热蕴结、瘀血阻滞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各个年龄段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机要点,20~29岁女性不孕症的病机要点是湿热蕴结,30~39岁的病机要点是肾虚肝郁,40~49岁的病机要点是肾阳虚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体检人群脂肪肝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各证型与年龄、性别、肥胖、生活习性、相关疾病、生化指标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脂肪肝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占总数的66.6%,痰浊壅阻证(34.1%)和肝郁脾虚证(27.7%)在5个证型中占主导地位,男性患者痰浊壅阻证所占比例最大(36.2%),而女性患者则以肝郁脾虚(39.4%)及肝肾不足证(27.3%)多见。痰瘀互结证多见于饮酒人群中。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以肝肾不足证最多见,伴有高脂血症或胆囊改变者以痰浊壅阻证及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结论:痰浊壅阻证和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不同年龄、性别、饮酒习惯及伴随疾病间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