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总结了5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深度压疮的护理.方法 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引流管路通畅,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观察创面局部变化,做好体位护理是关键.结果 5例患者创面瘢痕愈合.结论 在VSD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治疗深度压疮过程中,细致到位的护理,对于提高疗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在骨科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本科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40例骨折合并软组织严重损伤,采取密切护理观察,术后对引流管进行合理正确管理,有效营养支持。结果:40例患者经过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及精心护理,其中28例经Ⅱ期植皮后创面愈合;5例创面Ⅰ期愈合;5例因创面缺损较大,经过2次VSD技术治疗配合植皮术及普通换药,创面愈合;2例效果欠佳,转院治疗。结论:维持有效的负压,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护理是引流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2008-2010年收治的4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感染创面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40例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患者"人工皮"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VSD治疗骨科感染创面可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护理重点是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和加强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负压封闭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全面护理。结果:17例经采用VSD技术在1周内生长出新鲜的肉芽组织,经后期换药处理痊愈;2例患者行负压引流后一次性植皮和局部皮瓣移植成功,无感染和坏死发生。结论:手术后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管理是负压引流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陈海英 《吉林医学》2013,(35):7554-755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烧伤的护理体会。方法: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烧伤患者20例,观察和总结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烧伤创面的护理体会、治疗效果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引入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是一种方便、实用而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顽固性压疮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45例VSD治疗的顽固性压疮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经VSD治疗,患者住院天数、感染率等均明显降低,愈合加快.结论 加强封闭负压引流的护理和创面护理,才能保证有效的引流和疗效,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25例VSD治疗骨科感染创面、软组织损伤的护理,包括: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及病情观察;术后护理是保证有效的引流、观察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解决.通过护理人员细致、专业、全方位护理,及时观察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解决,可以保证有效的引流,加快创面愈合进程,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6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拟行皮瓣修复术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VSD结合0.9%氯化钠溶液间断快速冲洗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堵塞情况较对照组少(P<0.05),创面清洁平均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创面无感染发生.结论:改良VSD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引流管的堵管问题,而且避免了创面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孙娜 《吉林医学》2014,(26):5981-5981
目的:讨论负压封闭引流(VSD)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100例皮肤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同时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VSD管的护理、VSD管的异常现象观察以及康复锻炼等。结果:100例患者均于术后接受持续负压引流5~10 d,引流装置拆除之后,95例患者创面植皮后愈合,5例创面直接缝合后愈合,1例接受二次引流和植皮后愈合。结论:对于皮肤损伤患者而言,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予以治疗,能够收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重视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防止引流失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应用于压疮、糖尿病溃疡等难愈性创面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2例难愈性创面应用VSD技术治疗,配合心理疏导、引流管护理、引流液的观察、负压维持时间、创周皮肤的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29例自行愈合,23例创面清洁为皮肤移植术创造了条件。结论 VSD技术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能缩短病程、减轻痛苦,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5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和普通换药组,比较两组的换药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28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换药次数少,创面愈合快,效果显著。结论:手术前后持续恒定负压吸引,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护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下肢大面积毁损伤临床效果的因素及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108例下肢大面积毁损伤行急诊手术的患者,术后创面辅以VSD治疗,根据创面大小选用不同数量的VSD薄膜,多根引流管可用三通接头串联引流;分析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22例(20.37%)发生管道阻塞,10例(9.26%)创面薄膜漏气,2例(1.85%)引流管接口脱落.对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持引流通畅.结论 大面积毁损伤的创面使用VSD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能提高VSD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VSD治疗伤口创面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伤口创面的护理.方法 对31例患者,使用VSD敷料结合半透膜覆盖,持续负压吸引流,1周左右去除VSD敷料的护理.结果 26例有创面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的观察和护理1周后去除VSD敷料,局部创面愈合,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护理方便,做好观察和护理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VSD负压封闭引流术的二种不同护理防止引流管堵塞对比的体会.方法收集50例使VSD负压封闭引流的病例,随机分为滴注组及常规组二组,二组患者的引流管分别采用滴注及常规处理,记录每次引流时间及引流管堵塞次数,以便对比.结果相比之下,滴注组较常规组的引流时间延长,堵塞发生率减少.结论证实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实行引流管冲洗术可防止引流管堵塞,保持引流管通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总结应用VSD技术(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有效清创,做好负压引流装置的观察及护理,使用VSD技术后,经植皮手术,再次使用VSD技术治疗。结果:18例患者植皮完全成活,溃疡愈合。结论:VSD技术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溃疡面愈合良好,是治疗糖尿病性足溃疡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联合碘伏、双氧水灌洗对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手足外科糖尿病足实施VSD治疗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8例,仅在常规清创后,实施VSD封闭负压引流;实验组30例,在实行VSD封闭负压引流的同时,联合碘伏、双氧水进行创面灌洗。比较两组引流管堵塞率,创面细菌感染率、VSD敷料更换次数。结果:58例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均完全愈合,常规组与实验组的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4%和3.33%,(P<0.05);创面细菌感染率分别为21.43%和6.67%,(P<0.05);负压敷料更换平均次数分别为4.5次和2.1次,以上指标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在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同时,加用碘伏双氧水联合灌洗比单纯的应用VSD封闭负压引流,能够减少引流管堵塞,降低创面细菌的感染率,减少负压敷料更换次数,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应用VSD配合内(外)固定对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5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清创,切开复位内(外)固定并Ⅰ期应用负压引流(VSD)治疗创面,Ⅱ期行植皮或皮瓣转移修补缺损,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25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配合内(外)固定治疗的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创面缩小,肉芽新鲜,创腔内肉芽亦生长良好,血循环良好,无肌腱骨骼外露,创面愈合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手术后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维持患者适当的体位,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创面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收治的42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 接受VSD治疗的42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创面经7天引流后肉芽组织新鲜,毛细血管丰富,创面无明显水肿.结论 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术后维持适当体位,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并采取措施促进负压封闭引流通畅,使其在肢体创面的应用中获得更好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9年1月~2011年9月40例肢体创面负压封闭引流的疗效,分析引流失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 引流通路阻塞20例,为引流不畅最常见的原因.应用通管技术或者使用冲洗引流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赌管问题.透性薄膜密封不严或引流装置连接不紧密以及薄膜破损,出现漏气现象10例.经改进贴膜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以及加强对薄膜的保护意识,效果满意.负压不够2例,1例采用轮替夹闭技术,临床效果满意.1例为负压吸引器电源插头脱落,导致负压自行下降,经及时发现并处理,效果满意.结论 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后需仔细观察,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引流通畅,使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0.
葛梅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373-237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肌)皮瓣治疗褥疮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肌)皮瓣治疗2例Ⅲ度以上褥疮,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术后细致观察和精心护理:及时清理创面和更换负压引流护创材料,保证有效的引流,注意观察术后(肌)皮瓣颜色、血运情况。结果:2例褥疮愈合。结论:对于Ⅲ度以上褥疮,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肌)皮瓣治疗,加强术后护理,能有效、快速的修复褥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