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预测早期卒中复发严重程度的效度。方法 前瞻性地连续纳入488例发病48小时内的TIA住院患者。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观察发病7天内患者的复发事件,包括TIA复发,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3]和小卒中NIHSS≤3发生情况。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评估ABCD2预测TIA患者复发和新发卒中事件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本研究收集488例发病48小时内的TIA住院患者中,在7天内49例(10.04%)患者复发TIA[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6.78%~16.12%],48例卒中,其中小卒中23例(4.71%;95%CI 1.96%~6.37%),大卒中25例(5.12%;95%CI 2.68%~8.08%)。ABCD2评分预测大卒中发生效度高(AUC=0.76;95%CI 0.67~0.85,P <0.01),预测小卒中发生效度较低(AUC=0.57;95%CI 0.42~0.70,P =0.18),ABCD2评分高低与TIA复发风险呈反比(AUC=0.34,95%CI 0.22~0.59,P<0.01),3组间AU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CD2评分能对TIA患者早期复发和新发卒中严重程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卒中二级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首次缺血性卒中的326例汉族患者,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随访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分析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卒中复发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对入组患者经过1~37个月[平均(14.44±5.07)个月]的随访,共139例规律服用氯吡格雷,其中29(20.86%)例出现卒中复发。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患者的复发风险较快代谢型升高,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3.0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8.43,P=0.025]和9.17([95%CI2.39~35.16,P0.001]。携带*2(G681A)A等位基因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是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的2.63倍(P0.001)。携带*2突变杂合子和纯合子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分别是野生型的2.82倍(P=0.026)和9.69倍(P0.001)。携带有1个失功能(loss of function,LOF)等位基因者卒中复发的风险是未携带者的3.02倍,(95%CI 1.13~8.05,P=0.030),携带2个LOF等位基因者卒中复发的风险是未携带者的11.01倍(95%CI 2.67~45.2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携带LOF等位基因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规律服用氯吡格雷进行二级预防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慢代谢型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较快代谢型升高,携带CYP2C19 LOF等位基因是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ABCD3-I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进展为卒中的风险。方法 收集在我院治疗的186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均于发病后48小时内行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按照ABCD3-I评分法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观察TIA后7天、90天内各组卒中的发生率,并比较ABCD2评分法、ABCD3评分法、ABCD3-I评分法这3种评分方法的阳性预测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TIA后早期进展为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ABCD3-I评分的低危组(0~3分)、中危组(4~7分)、高危组(8~13分)7天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3.0%、33.8%,90天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0%、52.3%。与低危组、中危组分别比较,高危组TIA后7天、90天内卒中发生率明显升高(P均﹤0.01)。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90天内卒中发生率升高(P﹤0.01),两组7天内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双重TIA患者90天内预测卒中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OR)为4.307,95%可信区间(credibility interval,CI)2.317~8.005,P ﹤0.01;DWI检查出现高信号患者90天内预测卒中风险OR为1.102,95%CI 27.719~223.344,P ﹤0.01;同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90天内预测卒中风险OR为7.800,95%CI 2.075~29.319,P ﹦0.005。预测7天内卒中发生风险时,ABCD2评分法、ABCD3评分法、ABCD3-I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curve,AUC)分别为0.627、0.842、0.9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5.3%、68.4%、81%。预测90天卒中发生风险:ABCD2评分法、ABCD3评分法、ABCD3-I评分法的AUC分别为0.608、0.796、0.86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1.5%、59.1%、73%。结论 ABCD3-I评分≥8分时(高危组),TIA后7天及90天内卒中发生率均升高,ABCD3-I评分≥4分时(中高危组),TIA后90天内卒中发生率升高。双重TIA、DWI检查出现高信号、同侧颈动脉狭窄与TIA后早期发生卒中相关。本研究提示ABCD3-I评分法在预测TIA进展为卒中的阳性率上,明显优于ABCD2评分法和ABCD3评分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查缺血性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并评估复发风险。方法采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评价17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首次发作96例、复发80例)复发风险,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缺血性卒中复发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卒中首次发作组与复发组患者年龄和75岁患者比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周围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饮酒、ES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发作组ESRS评分0分1例(1.04%)、1分8例(8.33%)、2分39例(40.63%)、3分44例(45.83%)、4分4例(4.17%),复发组ESRS评分3分2例(2.50%)、4分20例(25%)、5分37例(46.25%)、6分18例(22.50%)、7分3例(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76,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ESRS评分3分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324,95%CI:3.934~249.430;P=0.001)。结论 ESRS评分3分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的评估,筛查并控制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院前合并症、意识水平、年龄、神经功能缺损(preadmission c omorbidities,l evel o f consciousness,age,and focal neurologic deficit,PLAN)评分对中国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的 预测能力。 方法 从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中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缺血 性卒中患者,采集临床信息并应用PLAN评分法对其评分,分析PLAN评分对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 预测能力。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PLAN评分的辨别能力,应用Hosmer-Lemeshow法评价其校准能力。 结果 共纳入890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5.4±12.3)岁,女性3410例(38.3%),合并肺炎 患者共1069例(12.0%)。随着PLAN评分增高,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也逐渐增高。PLAN评分预 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0.80], 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卒中后肺炎的显著性水平为0.001(P =0.001)。在男性中,ROC曲线下面 积为0.79(95%CI 0.77~0.81),在女性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75~0.80);在70岁以下缺 血性卒中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5%CI 0.75~0.80),在70岁及以上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为 0.73(95%CI 0.71~0.7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加颅内近端责任动脉狭窄作为改良的ABCD2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3-11—2018-11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评价改良的ABCD2I评分对早期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50例,90 d时98例(11.5%)发生卒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颅内近端责任动脉狭窄(OR=2.399,95%CI 1.450~3.977,P0.001)。ROC曲线下面积改良的ABCD2I评分(OR=1.564,95%CI 1.311~1.860),ABCD2评分(0.665,95%CI 0.626~0.702),Z=2.136,P0.05。结论改良的ABCD2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Essen卒中风险分层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缺血性小卒中和缺血性大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和联合血管事件发生的效度。
方法 以前瞻性、多中心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中连续录入
的11 384例完成1年随访的TIA、非心房颤动性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患者为研究人群,小卒中定义为入院
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分≤3分,大卒中定义为NIHSS评分>3分。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ESRS对
TIA、缺血性小卒中和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复发和联合血管事件复发风险的分层能力,预测卒中复发
和联合血管事件发生的效度。
结果 本研究有1061例TIA,3254例小卒中,7069例大卒中患者。在TIA患者中,ESRS预测卒中复发
AUC=0.57,预测联合血管事件AUC=0.56;小卒中患者中,ESRS预测卒中复发的AUC=0.58,预测联合
血管事件AUC=0.59;大卒中患者中,ESRS预测卒中复发的AUC=0.60,预测联合血管事件AUC=0.60。
结论 ESRS评分对大卒中的卒中复发/联合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效度最高,其次是对小卒中,在TIA
中预测效度最低,但是三组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90 d内复发与TC/HDL-C比值的关系。 方法 利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临床观察研究(Study on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OS-Stroke)数据库的36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该研究人群中有231例(6.40%)患者90 d卒中复发,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 1.02,95%CI 1.00~1.03,P =0.011)、糖尿病史(OR 1.44,95%CI 1.00~2.07,P =0.048)是卒中复发的 危险因素,住院期间服用降脂药物(OR 0.60,95%CI 0.40~0.90,P =0.012)则是卒中复发的保护因素,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TC/HDL-C比值不是卒中复发的预测因素。 结论 TC/HDL-C比值不能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90 d内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方法构建缺血性卒中院内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初步比较。 方法 利用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Ⅱ(China National Stoke Registry Ⅱ,CNSRⅡ)数据库中按医嘱离院的 缺血性卒中患者数据,分别基于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方法构建缺血性卒中院内复发风险预测模型。 备选的预测因子包括人口学特征、卒中严重程度、既往病史、用药史以及临床测量指标。模型的评价 指标包括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校准截距、校准斜率以及Brier得分。所有统计 分析均在R(3.6.2版)中完成。 结果 最终纳入17 22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平均年龄64.72±11.84岁,女性6317例(36.7%),发病前 mRS评分为0或1分的病例14 482例(84.1%),入院NIHSS评分4(2~6)分,院内卒中复发444例(2.6%)。 预测模型识别的前三位强预测因子,在Logistic回归中为发病前mRS评分、心房颤动及卒中史;在 XGBoost中为发病前mRS评分、心房颤动及总胆固醇。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与XGBoost预测模型的AUC无 显著差异(0.63,95%CI 0.58~0.68 vs 0.64,95%CI 0.59~0.68,P =0.9229)。Logistic预测模型校准截 距、校准斜率以及Brier得分分别为-0.81、0.76和0.03;XGBoost预测模型的校准截距、校准斜率以及 Brier得分分别为-1.37、1.20和0.38。Logistic预测模型校准度更好。 结论 利用CNSRⅡ数据构建的缺血性卒中院内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应用中,基于XGBoost方法构建的 预测模型相比Logistic回归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校准度略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U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急性缺血性 卒中患者。根据血UA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低分位数组(3.85~298.80)μmol/L、中分位数组 (299.80~398.00)μmol/L和高分位数组(402.30~702.10)μmol/L。多因素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 患者中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分层分析不同人群U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 的关系。 结果 227例入组患者中,UA低分位数组75例、中分位数组72例,高分位数组80例。调整混杂因素后, 相比低分位数组,UA高分位数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下降2.16分(β=-2.16,95%CI -3.53~-0.78, P =0.002),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风险下降60%(OR 0.40, 95%CI 0.16~0.97,P =0.042)。分层分析发现,在男性和既往无卒中史的患者中,随着UA水平升高,入 院NIHSS评分降低,END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UA水平是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能降低END;其对男性和新发急性缺血性 卒中患者的保护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中国卒中单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收治的现况,并探索卒中单元对改善卒中医疗质量绩效 指标及患者在院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多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按照是否进入卒中单元,将 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组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卒中医疗质量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和在院预后(卒中复发、联合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 分析与卒中单元相关的KPI及卒中单元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院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全国1374家医院的269 4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其中,63 548例 (23.6%)患者纳入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与较高比例的rt-PA静脉溶栓(OR 1.48,95%CI 1.43~1.53)、 早期抗栓治疗(OR 1.13,95%CI 1.10~1.17)、深静脉血栓预防(OR 1.19,95%CI 1.16~1.22)、吞 咽功能筛查(OR 1.36,95%CI 1.32~1.39)、康复评估(OR 1.31,95%CI 1.28~1.34)、出院抗栓治疗 (OR 1.12,95%CI 1.08~1.15)、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OR 1.13,95%CI 1.08~1.19)、戒烟宣教 (OR 1.22,95%CI 1.20~1.25)独立相关,与较低的在院卒中复发率(HR 0.79,95%CI 0.75~0.82)和 联合血管事件发生率(HR 0.80,95%CI 0.77~0.84)独立相关(均P <0.001)。 结论 进入卒中单元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医疗质量KPI完成较好,在院卒中复发率及联合血管事 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负荷(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urden,ICASB)对缺血性卒中1年复发 的影响。 方法 入组中国22家医院共计2864例发病7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MRA检查, 并根据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数量计算ICASB,根据不同的ICASB将患者分为<4分组、4~5分组和>5分 组。比较不同ICASB组间基线数据的差异,并分析1年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ICASB<4分组、4~5分组和>5分组分别有2491例、214例和159例。不同ICASB组责任血管 狭窄程度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多变量分析显示,ICASB 4~5分(HR 2.28, 95%CI 1.41~3.71,P =0.0008)、卒中家族史(HR 2.06,95%CI 1.27~3.33,P =0.0033)、缺血性卒中 病史(HR 2.12,95%CI 1.29~3.50,P =0.0030)、以前和现在吸烟史(HR 0.54,95%CI 0.35~0.85, P =0.0075)及入院时NIHSS评分(HR 1.05,95%CI 1.00~1.09,P =0.028)是1年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 素。Kapl 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CASB 4~5分组1年卒中复发率(10.28%)较<4分组(3.89%)和 >5分组(6.91%)增高(均P <0.0001)。 结论 ICASB 4~5分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arly neurologic improvement,ENI)对患者3个月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的入选患者来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登记研究(Thrombolysis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TIMS-China),从中选取所有进行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 h和24 h NIHSS评分的患者,将ENI定义为溶栓后2 h NIHSS评分减少≥5分或NIHSS评分等于0分,以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减少≥8分或NIHSS评分等于0分,结局指标包括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情况及患者的死亡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对患者3个月结局的预测作用。结果共纳入1100例患者,在溶栓后2 h,310(28.18%)例患者具有ENI,在溶栓后24 h,272(24.73%)例患者具有ENI。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调整了年龄、心房颤动病史、基线血糖水平、基线NIHSS评分水平及其他相关变量后发现,无论是溶栓后2 h还是溶栓后24 h,ENI组患者与非-ENI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更好的3个月良好功能结局(2 h:OR 3.772;95%CI 2.676~5.316,P0.001;24 h:OR 16.392;95%CI 10.370~25.912,P0.001)以及更低的死亡率(2 h:OR 0.504;95%CI 0.268~0.950,P=0.034;24 h:OR 0.149;95%CI 0.061~0.366,P0.001),同时,其出血风险(2 h:OR 1.979;95%CI 0.621~6.301,P=0.248;24 h:OR-;95%CI-,P=0.928)均未增加。结论静脉注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更加良好的3个月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早期进展(即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根据发病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发病时基线水平是否增加≥2分,分为进展组70例,非进展组254例,收集基线资料、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NICE患者早期进展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组糖尿病、责任动脉狭窄或闭塞、急性感染、新发缺血性卒中比例较非进展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比较两组间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PWMH)评分、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DWMH)评分、PWMH+DWNH评分,进展组得较高分数(PWMH 2~3分、PWMH+DWNH 3~6分者)比例较非进展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 355,95%CI 1. 220~4. 546,P=0. 011)、新发缺血性卒中(OR=2. 820,95%CI 1. 022~7. 781,P=0. 045)、急性感染(OR=4. 513,95%CI 1. 699~11. 986,P=0. 002)、责任动脉狭窄或闭塞(OR=2. 542,95%CI 1. 405~4. 600,P=0. 002)、较高的Fazekas评分[PWMH+DWMH 3~6分(OR=2. 061,95%CI 1. 119~3. 798,P=0. 020)、PWMH 2~3分(OR=2. 046,95%CI 1. 096~3. 817,P=0. 024)]是NICE患者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新发缺血性卒中、急性感染、责任动脉狭窄或闭塞、较高的Fazekas评分(PWMH+DWMH 3~6分、PWMH 2~3分)等因素可能增加NICE患者早期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中国卒中单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收治的现况,并探索卒中单元对改善卒中医疗质量绩效
指标及患者在院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多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按照是否进入卒中单元,将
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组与非卒中单元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卒中医疗质量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和在院预后(卒中复发、联合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
分析与卒中单元相关的KPI及卒中单元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院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全国1374家医院的269 4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其中,63 548例
(23.6%)患者纳入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与较高比例的rt-PA静脉溶栓(OR 1.48,95%CI 1.43~1.53)、
早期抗栓治疗(OR 1.13,95%CI 1.10~1.17)、深静脉血栓预防(OR 1.19,95%CI 1.16~1.22)、吞
咽功能筛查(OR 1.36,95%CI 1.32~1.39)、康复评估(OR 1.31,95%CI 1.28~1.34)、出院抗栓治疗
(OR 1.12,95%CI 1.08~1.15)、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OR 1.13,95%CI 1.08~1.19)、戒烟宣教
(OR 1.22,95%CI 1.20~1.25)独立相关,与较低的在院卒中复发率(HR 0.79,95%CI 0.75~0.82)和
联合血管事件发生率(HR 0.80,95%CI 0.77~0.84)独立相关(均P <0.001)。
结论 进入卒中单元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医疗质量KPI完成较好,在院卒中复发率及联合血管事
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12—2019-12西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高龄AIS患者115例,随访2 a,根据是否复发AIS分为复发组(n=29)和未复发组(n=86),比较2组患者MHR、Hcy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MHR、Hcy对高龄AIS患者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高龄AIS患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子。结果 复发组患者MHR、Hcy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HR联合Hcy预测高龄AIS患者卒中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CI:0.751~0.895),高于单独MHR(AUC为0.664)、Hcy(AUC为0.678)预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高、有吸烟史、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RS)mRS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MHR、Hcy水平升高、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是高龄AI...  相似文献   

17.
目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对卒中复发高风险患者辨别能力差。目的为将ESRS评分改良成新的卒中风险评分(SRS)以提高ESRS评分区别能力,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验证。方法SRS评分由ESRS评分增加心房颤动、高血糖、入院时血压≥140/90mm Hg、颈动脉成像、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量改良而成。C-统计值(C—statistics)代表各评分预测价值。Kaplan-Meier曲线计算各评分不同危险组患者1年卒中复发率。结果SRS评分对30d、90d、180d和1年内卒中复发均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38,0.619,0.626,0.615)。虽然ESRS评分对30d和1年内卒中复发能适度预测(C—statistics分别为0.617,0.608),但对90d和180d内卒中复发预测差(C—statistics分别为0.583,0.572)。由SRS和ESRS评估为危险组的患者有类似的1年卒中复发风险(分别为17.0%,15.5%)(P〉0.05),而低危组1年复发风险相同(8.2%)。结论SRS评分对缺血性卒中后早中期卒中复发风险有适度预测能力,SRS评分对有较高脑卒中复发风险患者区别能力较ESRS评分稍高。缺皿陛卒中后风险预测仍需进一步可靠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对无糖尿病史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患者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 方法 使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 R)指数 对胰岛素抵抗进行评估。根据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使用四分位法将无糖尿病史的NICE患者分为4 组。该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90 d新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利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校正 潜在协变量,评估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不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卒中复发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25例NICE患者。根据患者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分组,4组界值分别为Q1 (HOMA-IR指数﹤1.35)、Q2(1.35≤HOMA-IR指数﹤2.17)、Q3(2.17≤HOMA-IR指数﹤3.39)及Q4(HOMAIR 指数≥3.39),4组患者人数分别为585例、575例、585例及580例。90 d随访时,共出现167例卒中复 发,其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为68例,阿司匹林组为99例。与Q1组(6.3%)比较,Q2组(9.2%,校 正HR 1.56,95%CI 1.01~2.41,P =0.04)、Q3组(5.6%,校正HR 1.04,95%CI 0.64~1.69,P =0.89)和 Q4组(7.6%,校正HR 1.35,95%CI 0.85~2.15,P =0.21)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均未明显上升。 结论 本研究未在NICE患者中发现胰岛素抵抗与卒中复发风险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曾有研究将血清前白蛋白(PA)作为围手术期感染的预测指标,但外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能否作为缺血性卒中相关感染(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SAI)的一个指标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PA与SAI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住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0例,对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血清PA测定。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依据评估结果分为卒中相关感染(SAI)组(n=116)、非SAI组(n=154),观察P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SAI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310例患者中,73例(23. 5%)在随访7 d后发生SAI。SAI组的PA水平[192. 3 (162. 5~221. 9) mg/L]明显低于非SAI组[281. 7 (248. 4~337. 5) mg/L](P 0. 001)。预测SAI的最佳临界值为(PA≤229. 5 mg/L),敏感性为86. 5%,特异性为84. 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PA水平(PA≤229. 5 mg/L)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I率较高(log-rank检验,χ~2=160. 71,P 0. 001)。COX回归分析显示(PA≤229. 5 mg/L)(hazard ratio=0. 076; 95%CI,0. 039~0. 151,P 0. 001)是发生SA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前白蛋白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相关感染的生物标志物。入院时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与卒中相关感染有关,可能对于SAI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查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76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176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15例合并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约8.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6.350,95%CI:1.750~23.046;P=0.005)、癫发作(OR=5.114,95%CI:1.363~19.193;P=0.016)、神经功能缺损(OR=10.409,95%CI:2.781~39.480;P=0.001)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634×106/L(OR=3.538,95%CI:1.014~12.345;P=0.048)是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根据这4项指标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概率为66.8%。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49~0.968,P=0.001),提示模型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曲线与理想曲线的趋势较一致,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结论初步构建的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早期发现细菌性脑膜炎合并缺血性卒中的高危患者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