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降钙素原(PCT)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手术(PCI)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01-2017-01住院并接受急诊PCI的发病12h内的STEMI患者49例作为STEMI组,采用Gensini积分法进行冠脉病变程度判定;将同期入院的有非典型胸痛表现且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者4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选患者入院后即刻、24h、1周、1个月时的血清PCT水平,观察6个月内MACE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PCT在入院24h[(0.023±0.004)ng/ml∶(0.231±0.355)ng/ml]和1周时[(0.022±0.004)ng/ml∶(0.082±0.070)ng/ml,P0.01)]均显著增高(均P0.01)。STEMI组在入院即刻、24h及1周时PCT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7、0.661、0.591,均P0.01)。STEMI组中,与未发生MACE患者相比,发生MACE患者PCT水平在入院即刻[(0.042±0.047)ng/ml∶(0.263±0.543)ng/ml,P0.05]、24h[(0.011±0.097)ng/ml∶(0.567±0.556)ng/ml,P0.01]及1周时[(0.052±0.025)ng/ml∶(0.171±0.088)ng/ml,P0.01]均显著升高(均P0.01)。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PCT为MA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PCT在入院24h及1周时具有预测作用;入院24h时血清PCT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P0.01),入院1周时为0.928(P0.01)。结论: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PCT在入院24h及1周时明显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对6个月内的MACE事件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病人早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急诊PCI术的发病12 h内的STEMI病人100例。入院即刻及发病24 h、1周、1个月,检测血清PCT、NT-proBNP水平,观察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T、NT-proBNP均为STEMI病人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预测院内MACE的效能,PCT入院即刻、发病24 h、1周的AUC分别为0.890,0.948,0.889;NT-proBNP入院即刻、发病24 h、1周、1个月的AUC分别为0.861,0.921,0.975,0.951。发病24 h PCT联合发病1周NT-proBNP预测准确性最高,AUC为0.979(P<0.001)。STEMI病人发病24 h血清PCT联合血清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存在相关性。结论PCT与NT-proBNP可作为行急诊PCI术的STEMI病人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对6个月内MACE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含1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去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成员13(ADAMTS13)、IL-18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13例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n=52)和非MACE组(n=16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DAMTS13、IL-18,Spearman相关性分析Killip分级与血清ADAMTS13、IL-18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DAMTS13、IL-18水平对STEMI患者PCI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发病至入院时间、支架长度长于非MACE组,Killip分级≥Ⅱ级比例、支架数目高于非MACE组(P均<0.05).Killip分级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清ADAMTS13水平依次降低,IL-18水平依次升高;Killip分级与ADAMTS13水平呈负相关,与IL-18水平呈正相关(rs分别为-0.740、0.797,P均<0.001).发病至入院时间、Killip分级≥Ⅱ级、IL-18水平为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独立危险因素,ADAMTS13水平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ADAMTS13+IL-18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DAMTS13、IL-18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 血清ADAMTS13水平降低和IL-18水平升高与STEMI患者心功能降低和MACE发生有关,二者联合能提升PCI术后MACE发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lncRNA-ZFAS1/Caspase-3轴的变化及其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作为STEMI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lncRNA-ZFAS1的表达水平及血清Caspase-3含量,随访STE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STEMI组lncRNA-ZFAS1不同表达水平患者MACE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lncRNA-ZFAS1对STEMI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MI患者外周血lncRNA-ZFAS1的表达水平及血清Caspase-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lncRNA-ZFAS1表达水平与血清Caspase-3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STEMI组高lncRNA-ZFAS1表达患者的MACE累积发生率高于低lncRNA-ZFAS1表达患者;lncRNA-ZFAS1表达对STEMI患者MACE具有预测价值;cTnI峰值、多支病变、发病至PCI时间、Gensini积分、lncRNA-ZFAS1、Caspase-3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 STEMI患者lncRNA-ZFAS1/Caspase-3轴发生显著改变,lncRNA-ZFAS1表达水平和凋亡分子Caspase-3含量增加,且与PCI术后发生MACE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PC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术的STEMI患者150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100例和MACE组50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用ROC曲线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风险。结果 MACE组Gensini积分及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组[(68.13±18.20)分vs (49.20±15.43)分,(389.48±88.81)μmol/L vs (320.00±61.00)μmol/L,P=0.000]。血清尿酸和Gensini积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5(95%CI:0.694~0.877)和0.789(95%CI:0.703~0.876)。当血清尿酸为378.5μmol/L时,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2.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4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Gensini积分是PCI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根据患者血清尿酸和Gensini积分水平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PCI术后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年龄、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对于患者术后1年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2018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CI术的STEMI患者754例,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病例组185例及对照组56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ACEF评分,根据三分位数将患者分成低危组(ACEF评分≤1.09,258例)、中危组(1.09ACEF评分≤1.46,248例)和高危组(ACEF评分1.46,248例),比较3组患者1年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ACEF评分是STEMI患者1年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指标相比,其预测价值更高(AUC=0.784,95%CI:0.748~0.820,P=0.000)。高危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发生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颤动的比例更高(均P0.05)。ACEF评分越高,术后1年内发生MACE的风险越高(log-rank P=0.000),发生时间越早。结论:ACEF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1年预后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入院即刻血肌酸酐水平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1159例,根据入院即刻血肌酸酐水平四分位数分组,比较组间基线特征差异。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位患者造影结果进行评分,用以衡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应用Spearman双侧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Gensini评分与血肌酸酐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院血肌酸酐升高患者较正常者,年龄大、多为男性、吸烟,高血压发病率高。Spearman相关分析示血肌酸酐与Gensini评分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弱(r=0.125,P0.001)。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肌酸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积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β=0.081,P=0.012。COX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提示:入院时舒张压(HR=0.955,P=0.006)、血肌酸酐(HR=1.009,P=0.003)、中性粒细胞计数(HR=1.141,P=0.010)、Killip分级≥3级(HR=6.500,P=0.001)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即刻血肌酸酐与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独立相关。高血肌酸酐是STEMI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外泌体miR-23b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103例,在入院时(PCI前)及术后1 d内(≤24 h)、2~3 d(48~72 h)、4~7 d时采集血液样本。根据是否发生院内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另外随机选择4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外泌体miR-23b表达。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STEMI患者PCI前血清外泌体miR-23b相对表达量升高(1.31±0.42 vs.1.00±0.11,P0.05)。对于STEMI患者,PCI后1 d内(≤24 h)外泌体miR-23b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外泌体miR-23b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点比较、组间比较以及变化趋势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_(时间)=114.108,F_(组别)=51.905,F_(组别×时间)=21.152,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PCI后1 d内血清外泌体miR-23b预测STEMI患者行PCI术后短期发生MACE的AUC[0.923(95%CI:0.876~0.980)]最高(P0.001);而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1 d内血清外泌体miR-23b表达量升高是STEMI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血清外泌体miR-23b对STEMI患者行PCI后发生院内MACE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p GSN)的水平,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其影响,探讨其能否作为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清标志物,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126例首次发生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和60例稳定性心绞痛并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前即刻及术后90 min血清标本,另抽取30名无心肌缺血证据的健康者血清标本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 GSN浓度。p GSN在术前和术后的变化量记录为ΔG。STEMI组患者根据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分为ST段完全回落组(STR≥70%)和ST段不完全回落组(STR70%)。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3个月内所有心脏不良事件(MACE)。比较不同组间p GSN的水平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p GSN基线水平在STEMI组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健康组[(104.51±35.91)ng/ml比(129.47±41.61)ng/ml和(138.17±43.43)ng/ml,F=9.641,P0.0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健康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 GSN在STEMI组术后90 min较术前明显下降[(95.42±36.50)ng/ml比(104.51±35.91)ng/ml,t=4.959,P0.01],而在稳定性心绞痛组PCI术前后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3)STEMI患者中ΔG在ST段完全回落组低于ST段不完全回落组[(1.92±4.46)ng/ml比(5.37±5.14)ng/ml,F=0.938,P=0.007];(4)基线p GSN诊断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95%CI:0.638~0.826,P0.01),选p GSN=96.13 ng/ml为诊断界点时,对诊断STEMI的敏感度为54.8%,特异度为80.6%;(5)STEMI组有22例患者出现MACE,基线p GSN在MACE组明显低于非MACE组[(82.28±23.56)ng/ml比(108.35±30.13)ng/ml,F=0.281,P=0.021],ΔG在MACE组明显高于非MACE组[(6.87±6.22)ng/ml比(3.25±4.14)ng/ml,F=3.276,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p GSN是独立预测3个月内MACE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 p GSN术后的水平变化能较好反映急诊PCI术后的心肌灌注水平,对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微小RNA-150(miR-150)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0例确诊为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患者,依照患者PCI术后6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6)和非MACE组(n=94)。比较2组患者miR-150表达水平及临床一般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R-150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50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梗死部位、术后用药、急诊PCI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心率(HR)、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高于非MAC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iR-150水平显著低于非M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HR、LVEF、CRP、CK-MB、NLR、miR-150均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150与高血压史、HR、CRP、CK-MB、NLR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与年龄、LVEF呈明显正相关性(P=0.000)。ROC曲线表明,miR-150诊断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内发生MACE的切点为0.23,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 0.871~0.939)。结论低水平miR-150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miR-150水平可帮助评估急性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2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预后列线图。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93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CI术后2年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n=66)和非MACE组(n=327),比较两组临床数据;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出具有非零系数的预测因子,并使用多元Cox回归分析急诊PCI术后2年MACE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使用C指数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以评估列线图模型和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评分在预测MACE方面的有效性。结果 LASSO回归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具有非零系数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中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LVEF、Hc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溶栓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因A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612例,按照急诊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95例)与正常血流组(517例)。并搜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相关资料以及SYNTAX评分进行单变量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纳入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应用ROC曲线评价SYNTAX评分值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经过单变量分析,两组患者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射血分数、梗死部位、梗死相关动脉、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SYNTAX评分值、PCI术前血栓负荷分级、病灶血管长度、入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SYNTAX评分值、PCI术前血栓负荷分级、入院时间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5%CI:0.660.80,P<0.01)。当截点值取18.3时,SYNTAX评分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7%和70.3%。结论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SYNTAX评分值、血栓负荷分级、入院时间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且SYNTAX评分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前、术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粤北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STEMI患者共77例,均于发病12 h内行pPCI术,于pPCI术前5 min内及发病后24 h检测血清H-FABP浓度。记录患者一般信息、相关检查化验结果、手术相关情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随访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FABP浓度与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53,P0.01);术后血清H-FABP浓度与Gensini积分亦呈正相关(r=0.388,P0.05),但相关性较差;术前血清H-FABP浓度与STEMI患者心肌梗死范围(MIA)呈正相关(r=0.792,P0.01);术后血清H-FABP浓度与STEMI患者MIA亦呈正相关(r=0.296,P0.01),但相关性欠佳。(2)术前以血清H-FABP浓度=106.35 ng/ml为最佳临界值,预测STEMI患者行p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8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 0.830~0.973,P0.01)。术后以血清H-FABP浓度=31.85 ng/ml为最佳临界值,预测STEMI患者行p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敏感度为88.4%,特异度为52.6%,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95%CI 0.618~0.851,P=0.002)。(3)随访6个月,共20例患者发生MACE。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发现,术前血清H-FABP浓度(P0.01)、术后血清H-FABP浓度(P=0.04)均为STEMI患者行p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发现,术前血清H-FABP浓度(P=0.008)、糖尿病史(P=0.038)、心肌肌钙蛋白I峰值(P=0.006)、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P=0.021)为STEMI患者行p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pPCI的STEMI患者,术前血清H-FABP浓度可能是其术后6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CEF评分对年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短期临床获益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1月~2014年1月在阜外医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并行直接PCI患者104例,依据患者入院时ACEF评分分为低中危组18例,ACEF评分0.97~1.27(1.18±0.09)分,高危组86例,ACEF评分1.28~4.30(1.63±0.05)分。主要结局是30d全因病死率和1年全因病死率。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低中危组和高危组与结局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评价ACEF评分系统预测30d及1年病死率。结果低中危组脑梗死、LVEF明显高于高危组[33.3%vs 8.1%,P=0.003;(64.8±6.3)%vs(50.8±8.6)%,P=0.001],年龄、身高、男性[(76.1±1.9)岁vs(78.3±3.6)岁,P=0.001;(1.6±0.1)mvs(1.7±0.1)m,P=0.048;38.9%vs67.4%,P=0.023]明显低于高危组。ACEF评分系统预测30d病死率和1年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69和0.68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危组30d和1年死亡风险与低中危组无显著差异(HR=1.251,95%CI:0.151~10.387,P=0.430;HR=0.836,95%CI:0.177~3.935,P=0.820)。结论基于临床变量的ACEF评分对于在这一特定人群中缺乏进一步危险分层和评价预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联合白细胞(WBC)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W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349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院内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n=47)和非MACE组(n=302)。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GRACE评分联合WMR对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年龄较大,收缩压、舒张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心率、Killip分级≥Ⅱ的比率、GRACE评分、WBC、WM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空腹血糖(FPG)、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GRACE评分和WMR是促进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RACE评分和WMR均能有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P<0.05),且两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更优[AUC(95%CI)=0.824(0.750~0.897),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50%、80.50%。结论 GRACE评分联合WMR对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工作者进行更精准的风险分层和治疗决策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其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34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MACE分为MACE组(58例)和非MACE组(282例)。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时的血清OPG水平。结果:MACE组患者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组[(2.4±0.5)ng/mL vs(1.6±0.3)ng/mL,P0.01]。随着OPG水平的升高,MACE发生率也逐渐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OPG水平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OR 2.18,95%CI 1.36~3.49,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OPG预测院内MACE发生的最佳截点为1.68 ng/mL,其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78%。结论:STEMI患者的血清OPG水平与院内MACE的发生密切相关,且高血清OPG水平是其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水平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通过ELISA法检测患者PCI术前、术后8 h、16 h、3d、7 d及28 d的血清鸢尾素水平,并根据鸢尾素水平对患者进行分层评估PCI术后1年内MACE发生差异。结果:200例STEMI患者PCI介入前的基线血清鸢尾素水平为(0. 47±0. 23) mg/L。血清鸢尾素水平在PCI术后8 h达到峰值(0. 59±0. 17) mg/L,P=0. 007,而在PCI术后3 d达到最低水平(0. 31±0. 10) mg/L,P<0. 001。STEMI患者的基线血清鸢尾素水平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0. 48 mg/L,根据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将STEMI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Q1组(50例,<0. 41 mg/L)、Q2组(50例,0. 42~0. 48 mg/L)、Q3组(50例,0. 49~0. 60 mg/L)和Q4组(50例,>0. 60 mg/L)。其中Q4组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和心力衰竭住院率显著高于其他组患者(均P<0. 05);但再发心肌梗死率、脑卒中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总体上,Q4组患者的无MACE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组患者(P<0.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3~4级(HR=2. 348,95%CI:1. 240~5. 301,P=0. 021)和血清鸢尾素水平> 0. 60 mg/L(HR=3. 892,95%CI:1. 431~8. 762,P=0. 003)是影响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STEMI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的升高与PCI术后MACE发生风险增加独立相关,血清鸢尾素水平可作为预测STEMI患者发生MACE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血浆单体C反应蛋白(mCRP)水平、整体面积应变(GAS)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142例,并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以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作为终点事件,分为MACE组及无MACE组,分析血浆mCR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AS在两组间的差异。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CRP及GAS是否是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将来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MACE组m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MACE组GAS值明显低于无MACE组,MACE组LVEF明显低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mCRP水平及GAS是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是否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而血浆mCRP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RR=1.06,95%CI(1.004~1.125),P=0.035]。结论患者血浆mCRP水平、GAS与STEMI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mCRP水平联合GAS可早期、无创评估STEMI病情严重程度,并可预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499(miR-499)、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血小板微颗粒(PMP)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院内康复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106例,根据PCI术后院内康复期间发生MACE情况分为MACE组21例和对照组85例。比较2组PCI术前、术后即刻血清miR-499、sFlt-1、PMP水平及TIMI血流分级,分析各血清指标与TIMI血流分级的相关性,评价各血清指标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 MACE组发病至入院时间、Gensini评分、KillipⅣ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PCI术后即刻血清miR-499、sFlt-1、PMP水平明显低于PCI术前(P<0.01);MACE组PCI术前和术后即刻血清miR-499、sFlt-1、PM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CE组PCI术前、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状况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入院时血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对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初发STEMI患者163例,随访时间(19.1±2.8)月,随访终点为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力衰竭再住院、心肌梗死、卒中、心源性死亡。对MACE组和无MACE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ACE组肌酸激酶(CK)峰值显著高于无MACE组,血清EPO水平和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无MACE组(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EPO低于中位数(HR=3.504,95%CI:1.548~7.935,P=0.003)和CK峰值高于中位数(HR=7.456,95%CI:2.001~27.776,P=0.003)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以血清EPO切点界值17.6IU/L预测MACE,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41~0.891,P0.001),预测价值优于CK峰值;LogRank检验显示血清EPO与无MACE生存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14)。结论初发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血清内源性EPO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长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