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索运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治疗小儿胰腺肿瘤的近期疗效和手术经验。方法 2013—2016年我们通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实施小儿胰腺肿瘤切除术4例。4例患儿年龄分别为10岁、10岁、11岁和9岁。肿瘤部位:3例为胰腺头部,1例为胰腺中段。4例均通过da Vinic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果 4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80 min、127 min、110 min和135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47 m L、50 m L、40 m L和45 m L。肿瘤大小分别为25 mm、50 mm、55 mm和25 mm,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 d、10 d、22 d和12 d。均治愈,随访时间分别为8个月、9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无一例术中、术后并发症,无复发病例。结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用于小儿胰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伤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da Vinci机器人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近期疗效和经验。方法 2015—2016年我们实施3例da Vinci机器人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患儿年龄分别为8个月、8岁和4岁。3例均为Ⅰa型囊肿,其中1例为巨大囊肿。3例均实施机器人囊肿完整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于腹腔外完成Roux空肠端侧吻合。结果机器人操作时间分别为304min、226 min和245 min。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为3 d、3 d和4 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 d、9 d和10 d。随访时间分别为10个月、8个月和3个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 da Vinci机器人治疗Ⅰa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安全、可行的。三维显像系统和灵活的机器手更加有利于囊肿切除和胆肠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应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进行小儿先天性肺部疾病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在微创手术中的优势。方法 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应用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对85例临床拟诊为先天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4例,女31例,年龄6个月15天至12岁10个月,平均(17.56±7.35)个月。所有病例手术通过1个8 mm观察孔、2个8 mm操作孔和1个5 mm辅助切口完成,手术过程中不撑开肋骨。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8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包括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锲形切除术、囊肿剥离术和叶外隔离肺切除术,其中中转开胸手术1例。无一例发生围术期并发症或死亡。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0~5 d,平均(1.38±0.87)d;住院时间4~10 d,平均(6.23±1.25)d;手术时间42~270 min,平均(74.76±30.21)min;术中出血量1~30 mL,平均(4.05±2.21)mL;住院总费用61 897~95 033元,平均(70 426.65±6 086.78)元。所有患者围术期未行输血治疗。结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安全有效,由于该技术具有更逼真的视野、更灵活稳定的操作而具备更宽泛的手术适应证,是胸部微创手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在小儿支气管源性肺囊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两院1993年6月至2007年6月经VATS切除并病理证实的41例小儿支气管源性肺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麻醉方式全部采取单腔管插管吸入全麻,手术采取胸腔镜进行,必要辅助小切口协助将病灶以及肺组织取出;气管残端采取间断缝合或者Endo-cutter钉合,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引流时间及总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患儿均经VATS手术治疗.年龄从8d~12岁,平均为4.81岁.2例纵隔型支气管囊肿行VATS纵隔囊肿切开+翻转术,14例肺内型行肺楔形切除术,25例肺内单发性囊肿或局限于肺段的多发性肺囊肿行肺叶切除术.全组手术时间为45~265min,平均71.5 min;切口为1.5~7.0 cm.平均4.4 cm;术中失血5~400ml,平均41.5 ml;术后均放置胸管1~2条,引流1~7 d,平均2.0 d;总引流量1 5~770 ml,平均207.2 mt;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25 d,平均7.0 d.结论 VATS的d,JL支气管源性肺囊肿治疗是可行、安全、彻底、微创的,可成为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本院8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儿的手术经验,探讨儿童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实施的8例儿童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儿临床资料,对其诊治经过及手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结果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年龄4~11岁。切除左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2例,右肺下叶2例。除1例11岁患儿术中行单肺通气外,其余10岁以下患儿均行双肺通气。2例术中中转开放手术,其余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10-30mL,手术时间50-90min。术后病理报告:肺腺瘤样囊性病变7例,叶内型隔离肺1例。术后第3~4天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6—7d出院,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出现。近期随访患侧剩余肺叶均代偿良好。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野显露清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儿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呼吸系统并发症少。大龄儿童单肺通气能增加操作空间,同时肺萎陷后也有利于肺门部的解剖,使手术简化。若能掌握指征和操作技巧,即使没有单肺通气情况下,同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实施的33例全胸腔镜下肺隔离症手术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2个月至12岁1个月。患儿均经术前胸部CT增强明确诊断,手术采取三孔法,根据病变情况选择肺叶切除或不规则切除。结果 33例患儿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19例行肺叶切除术,6例行不规则肺切除术,1例行肺段切除术,7例行叶外型肺隔离症切除术。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安全、有效,提高手术技巧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pic surgery,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在小儿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共收治61例需行肺叶切除的患儿,依照患儿病变情况及家属意愿分别采取了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开胸手术(开胸组)。VATS组22例中,14例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叶切除术,8例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开胸组39例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多于2 mL·kg~(-1)·d~(-1)的天数、术后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围手术期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两组年龄、体重、发病部位以及病理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元显著性差异(P0.05);与传统开胸组相比,VATS组切口长度(2.87±1.04 cm vs 8.25±2.32 cm,t=-2.741,P=0.003)、手术时间(85.67±23.95 minuts vs 110.48±32.71 minuts,£=-3.112,P=0.002)、术中出血量(80.00±45.40 mL vs 143.04±67.04 mL,t=-4.112,P=0.002)、输血比例(P=0.043)、引流量大于2 mL·kg~(-1)·d~(-1)的天数(3.66±1.74 d vs 6.26±3.59 d,t=-4.305,P=0.000)、术后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大于24 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大于12 h的例数均降低(P0.05);术后第1 d胸腔镜组中白细胞(5.68±1.59×10~9/L vs 13.99±1.74×10~9/L,t=-4.325,P=0.002)、CRP(16.68±2.55 mg/L vs 25.63±4.67 mg/L,t=-6.613,P=0.000)以及PCT(1.40±0.61 ng/mL vs 6.61±3.17 ng/mL,t=-7.372,P=0.002),均低于传统开胸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组相比,VATS下行小儿肺叶切除术出血少,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短,应激性炎症反应弱,但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经验,分析两种手术的可行性及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叭5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经产前超声检查获得初步诊断,经产前评估及出生后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最后经手术确诊。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手术及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胸腔引流管留置情况,探讨小儿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囊肿的可行性及风险。结果共13例确诊,12例手术,1例家属决定暂不手术。手术病例中,女性6例,男性6例,男:女=1:1。左右侧比为1:1,其中6例手术诊断为支气管囊肿,3例合并肺囊腺瘤,3例合并肺隔离症。5例术前准确诊断为支气管囊肿,7例诊断为肺囊腺瘤或肺隔离症。手术年龄最小5 d,最大1岁,平均手术年龄4.8个月。5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7例采取胸腔镜手术,其中1例2月龄患儿因术中须行肺叶切除而增加辅助切口。所有手术病例均治愈。结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属于少见疾病,由于存在感染以及占位的风险,建议早期手术。胸腔镜下操作,对于婴幼儿病例,不会增加手术风险,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肺发育异常。近年来,随着小儿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的增多,对实行单肺通气的麻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rndt支气管内阻塞管是近年用于单肺通气的新技术,在国内使用报告较少。我科自2006年12月~2007年3月采用支气管内阻塞管行单肺通气和肺叶隔离技术完成3例肺囊肿切除术,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8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7例采取全胸腔镜手术,为全胸腔镜手术组; 39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为开胸手术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全胸腔镜手术组中有1例中转开胸手术,无一例手术中死亡,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胸腔镜手术组和开胸手术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0. 7年、4. 1年。全胸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80±5. 6) min,术中出血(20±9. 2) m L,术后住院时间(5. 1±2. 1) d、术后引流量(50±9. 6) m 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4±1. 3) d,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 0. 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隔离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对患儿心肺功能影响小,临床效果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经肺门入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畸形伴叶裂发育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行经肺门入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先天性肺畸形患儿共550例, 根据叶裂解剖分型将患儿分为叶裂发育不全组(IF组)和叶裂发育完全组(CF组), IF组共152例患儿, CF组共398例患儿。对两组患儿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连续参数数据采用t检验, 连续非参数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 非连续数据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术中出血(P=0.02)、手术时间(P=0.01)、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P=0.0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无术中中转开放手术;IF组有7例患儿术后出现漏气, 均在安放或延长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自愈;两组均无支气管胸膜瘘、大出血、重症肺炎等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叶裂发育不全会增加儿童先天性肺畸形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手术难度, 经肺门入路的方式可安全而有效地降低这类患儿的中转开放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肺隔离症的优势。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入住本院小儿外科并实施手术治疗的26例肺隔离症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胸腔镜手术组(118.36±7.61)min,传统开胸手术组(119.60±7.1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5,P=0.674)。平均术中出血量:胸腔镜手术组(2.18±0.40)mL,开胸手术组(4.47±0.6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5,P=0.000)。胸腔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胸腔镜手术组(3.54±0.69)d,开胸手术组(6.67±0.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4,P=0.0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胸腔镜手术组(7.54±0.82)d,开胸手术组(8.80±0.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1,P=0.001)。术后并发症:胸腔镜手术组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开胸手术组6例,其中肺部感染4例,肺不张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4例失访以外,其余22例随访1~2年,其中2例发生肺炎,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畸形,从解剖学的角度进行分类,包括叶内型肺隔离症和叶外型肺隔离症。影像学检查在肺隔离症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X线片、支气管碘油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而CT检查是目前最为常见且首选的诊断方式。手术仍然是肺隔离症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三孔胸腔镜、单孔胸腔镜以及机器人辅助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已在逐步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肺隔离症临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小儿肺隔离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儿童脾切除和脾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机器人系统辅助腹腔镜技术行脾切除或脾部分切除的3例脾脏肿物患者临床资料。3例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分析患者术前病历资料、手术处理过程、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例脾脏肿物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近期随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02~185 min,机器人手术系统装机时间12~15 min,术中出血量2~50 mL,术后住院时间11~13 d。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儿童脾切除术和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肺腺瘤样畸形(CPAM)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的13例CPAM临床资料,男6例,女7例,手术年龄50d至13岁.多数患儿有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和CT检查确诊.3例小于2个月者急诊手术,其余患儿择期手术.术式有单肺叶切除10例,肺叶+不规则肺段切除2例,囊肿剥离术1例.病理示Ⅰ型8例,Ⅱ型和Ⅲ型各2例,Ⅳ型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早期出现支气管胸膜瘘,1例经保守治疗,1例在胸腔镜下瘘口缝合后治愈.术后平均住院9.7 d,平均随访12.3个月,2例肺叶+不规则肺段切除者活动量轻度受限,其余患儿恢复良好.结论 胎儿超声是CPAM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胸部CT检查对产后诊断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肺腺瘤样畸形(CPAM)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的13例CPAM临床资料,男6例,女7例,手术年龄50d至13岁.多数患儿有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和CT检查确诊.3例小于2个月者急诊手术,其余患儿择期手术.术式有单肺叶切除10例,肺叶+不规则肺段切除2例,囊肿剥离术1例.病理示Ⅰ型8例,Ⅱ型和Ⅲ型各2例,Ⅳ型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2例术后早期出现支气管胸膜瘘,1例经保守治疗,1例在胸腔镜下瘘口缝合后治愈.术后平均住院9.7 d,平均随访12.3个月,2例肺叶+不规则肺段切除者活动量轻度受限,其余患儿恢复良好.结论 胎儿超声是CPAM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胸部CT检查对产后诊断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分析腹壁缝合穿刺针辅助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小儿外科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腹壁穿刺针辅助法治疗,21例采用传统三切孔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55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穿刺针组与三切孔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6. 3±5. 8) min和(55. 1±6. 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853,P 0. 05);穿刺针组与三切孔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 9±1. 9) m L和(8. 3±3. 8) 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980,P 0. 05);穿刺针组与三切孔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7. 1±8. 1) h和(26. 3±8. 9)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 785,P 0. 05);穿刺针组与三切孔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 0±1. 6) d和(6. 9±3. 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432,P 0. 05);穿刺针组与三切孔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和3%,无统计学差异(χ2=0. 030,P 0. 05)。结论采用穿刺针辅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安全有效,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疤痕更加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儿童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童泌尿外科收治的10例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完成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96个月,平均年龄37.9个月。双侧肾上腺肿物1例,右侧肾上腺肿物7例,左侧肾上腺肿物2例。1例通过临床表现及产前检查发现;4例因脐周或上腹疼痛发现;5例无症状,通过超声探查发现。所有患者术前经腹部增强CT或增强MRI证实为肾上腺占位,均不存在基于影像学定义的危险因子(image-defined risk factors, IDRFs)。结果 10例均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经腹腔途径行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平均腹腔内操作时间145.2 min(97~220 min),平均出血量22 mL(10~30 mL),肿物最大直径平均为4.7 cm(3~8 cm),肿物平均重量38.3 g(5~76 g)。术后病理类型:肾上腺囊肿1例,肾上腺成熟畸胎瘤3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3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术后2例转至儿童血液肿瘤科化疗。术后平均进食时间3.8 d (3~7 d),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6 d (3~15 d)。1例术后发热10 d,超声证实存在肝肾间隙积液。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4~20 d),出院后平均随访12.5个月(6~20个月),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部分儿童肾上腺肿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度漏斗胸伴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同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7年开展Nuss术至今所收治的漏斗胸病例资料,分析重度漏斗胸伴先天性肺囊性病变同期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患儿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4个月、8个月、3岁、1岁9个月、11岁,漏斗胸Hailer指数平均5.12(3.57~7.19),肺囊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先天性囊腺瘤样畸形3例,先天性囊腺瘤样畸形并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大叶性肺气肿1例。手术方式:先行肺囊性变肺叶切除,再行胸腔镜辅助Nuss术,平均手术时间176(90~300)min,手术失血量80(30~120)mL,术后8.2(3~19)h撤离呼吸机。术后并发症:胸部皮下气肿1例,随访13(1~2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重度漏斗胸伴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肺叶切除同期手术治疗方案可行,胸壁畸形矫治近中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范围1岁2个月至10岁。5例患儿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其中部分肺叶切除术1例,肺叶修补术4例),1例行肿瘤完整切除。6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34个月。结果 6例患儿中5例首诊被误诊,其中3例首诊为肺炎,1例首诊为胸腔积液,1例首诊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6例患儿随访结果分别为:临床痊愈1例;带瘤生存1例(目前正规接受化疗中);术后1个月死亡3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结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易误诊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术后预后相对理想;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后续正规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