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指按摩手法辅助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PF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PF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髌股关节清理术,术后1周开始于髌股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每次注射2 mL,每周1次,连续治疗5周,同时三指按摩手法组采用刘氏伤科三指按摩手法治疗,传统康复手法组采用传统康复手法治疗,均每3 d治疗1次,连续治疗20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3个月测定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血清含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膝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膝功能;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PFOA复发情况。结果:①炎症因子血清含量。治疗前,2组患者IL-1β、IL-6、TNF-α血清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3.85±7.25)pg·mL-1,(35.02±8.79)pg·mL-1,t=-0.782,P=0.436;(27.65±4.85)pg·mL-1,(26.68±5.93)pg·mL-1,t=0.964,P=0.337;(38.45±8.26)pg·mL-1,(40.14±9.56)pg·mL-1,t=-1.019,P=0.310];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IL-1β、IL-6、TNF-α血清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三指按摩手法组:t=13.436,P=0.000;t=16.468,P=0.000;t=13.598,P=0.000;传统康复手法组:t=8.170,P=0.000;t=8.312,P=0.000;t=8.038,P=0.000),三指按摩手法组患者IL-1β、IL-6、TNF-α血清含量均低于传统康复手法组[(18.74±4.56)pg·mL-1,(23.48±6.20)pg·mL-1,t=-4.690,P=0.000;(14.38±3.76)pg·mL-1,(18.34±4.82)pg·mL-1,t=-4.933,P=0.000;(20.46±5.77)pg·mL-1,(27.38±7.40)pg·mL-1,t=-5.616,P=0.000]。②膝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膝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8±0.83)分,(5.33±0.92)分,t=-0.922,P=0.359];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膝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t=23.535,P=0.000;t=14.693,P=0.000),三指按摩手法组患者膝部疼痛VAS评分低于传统康复手法组[(2.12±0.54)分,(3.04±0.75)分,t=-7.581,P=0.000]。③Lysholm膝关节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74±9.25)分,(63.64±8.86)分,t=-0.535,P=0.594];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10.592,P=0.000;t=-5.457,P=0.000),三指按摩手法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传统康复手法组[(80.43±8.73)分,(73.44±10.42)分,t=3.916,P=0.000]。④复发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三指按摩手法组PFOA复发3例,传统康复手法组PFOA复发10例,三指按摩手法组患者PFOA复发率低于传统康复手法组(χ2=4.245,P=0.039)。结论:采用三指按摩手法辅助治疗PFOA,与传统康复手法辅助治疗相比,能够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膝部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提插水沟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组、中频组和高频组,每组13只,其中模型组、低频组、中频组和高频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低频组、中频组和高频组分别给予针刺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检测脑细胞凋亡指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以及大脑皮质Caspase-3、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低频组、中频组和高频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脑细胞凋亡指数、血清TNF-α、IL-1β和IL-10、大脑皮质Caspase-3、PCNA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其中高频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脑细胞凋亡指数、血清TNF-α、IL-1β和IL-10、大脑皮质Caspase-3、PCNA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01±0.24)分、(8.56±1.14)%、(150.06±30.15)pg·mL-1、(16.60±2.11)pg·mL-1、(37.74±3.20)pg·mL-1、(39.64±9.70)%和(12.26±1.90)%,明显低于低频组、中频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不同频率提插水沟穴有助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其中针刺高频组效果较好,可能与降低大脑皮质细胞Caspase-3、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耿丽萍 《光明中医》2023,(15):3011-3013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基于此,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比较2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均降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吞咽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应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42例应用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与脑部血液循环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为(57.28±18.96)分,肌张力评分为(1.30±0.36)分,PI为(0.91±0.18)%,VP为(139.02±16.86)cm/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并可促进脑部血液流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葆宮止血颗粒对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性激素、新血管生成因子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葆宮止血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35.66±4.52)h短于对照组(48.79±5.26)h,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6.00%,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性激素、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42.36±5.55)pg·mL-1、bFGF(21.79±2.68)pg·mL-1水平高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LH)(27.05±4.12)IU·L-1、孕激素(P)(1.89±0.52)nmol·L-1、促卵泡生成素(FSH)(32.10±4.25)U·L-1、NO(4.14±1.01)μmol·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0.58±0.17)cm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葆宮止血颗粒可调节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内分泌水平,改善NO、VEGF、bFGF的表达,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景虎通脉方对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组、景虎通脉方高剂量组、景虎通脉方中剂量组、景虎通脉方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去假手术对照组,余各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急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造模前预防给药7次,造模后给药3次,每天1次。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MDA、NOS的含量及SOD的活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景虎通脉方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匀浆中SOD水平分别为(544.76±40.19)U·mL-1、(537.76±38.80)U·mL-1、(524.43±61.18)U·mL-1,景虎通脉方高、中剂量组脑组织匀浆中NOS水平为(37.83±4.36)U·mL-1、(36.94±2.18)U·mL-1,景虎通脉方中剂量组脑组织匀浆中MDA水平为(3.36±1.55)U·mL-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景虎通脉方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及抗氧化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将3-琥珀酸-30-硬脂基甘草次酸(18-GA-Suc)插入甘草次酸(GA)-丹参酮ⅡA(TSN)-丹酚酸B(Sal B)脂质体(GTS-lip),制备甘草次酸(GA)受体介导的肝靶向复方脂质体(Suc-GTS-lip);通过UPLC比较Suc-GTS-lip与GTS-lip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并对Suc-GTS-lip进行活体成像追踪;考察Suc-GTS-lip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抑制的影响,并探究其改善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Sal B的AUC由(636.06±27.73)μg·h·mL-1降至(550.39±12.34)μg·h·mL-1,TSN的AUC由(1.08±0.72)μg·h·mL-1降至(0.65±0.04)μg·h·mL-1,GA的AUC由(43.64±3.10)μg·h·mL-1增至(96.21±3.75)μg·h·mL-1;组织分布结果表明,Suc-GTS-lip组肝脏中Sal B...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宁康防治中风病先兆证临床疗效的内在机制。方法 :中风病先兆证患者 171例 ,随机分为脑宁康验证组和维脑路通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内皮素 (ET 1)、一氧化氮 (NO)、血小板膜表面受体 (CD62 P)、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 (sVCAM - 1)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验证组临床显效率(33.33% )、总有效率 (94 .73% )及用药后临床积分 (6 .11± 1.10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验证组用药后临床积分极显著改善 (P <0 .0 1)。一年内验证组中风发生率 (2 .6 3%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验证组治疗后ET 1、NO、CD62P、sVCAM - 1分别为 (6 1.0 5± 2 6 .98)pg/ml、(4716 .98± 74 1.0 2 )pg/ml、(1.4 9± 0 .0 5 ) %、(779.9± 4 0 .3)pg/ml,较治疗前均极显著改善 (P <0 .0 1) ,以上参数与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宁康胶囊之所以能够明显改善中风病先兆证症状 ,有效控制中风发生 ,与其能够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功能及机体免疫功能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脑损伤诸多环节起到保护作用 ,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评分(SS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1日—2019年8月31日治疗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接受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效果、SSA、MBI评分、饮水试验评分及藤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94.26%)明显优于对照组(72.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SSA、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较佳,可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刺激、针刺、按摩、康复训练四位一体方案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2例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针刺、按摩、康复训练四位一体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负面情绪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46.92±9.31)、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8.31±11.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为(4.02±0.31)mPa·s、低切全血黏度为(7.43±1.22)mPa·s、血浆黏度为(1.12±0.25)mPa·s、红细胞积压为(37.28±3.94)%、红细胞聚集指数为(1.13±0.22)、SAS评分为(31.09±9.43)、SDS评分为(31.22±9.0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刺激、针刺、按摩、康复训练四位一体方案可以有效促进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月秋  刘辉 《光明中医》2016,(13):1854-1855
目的探讨针灸对脑卒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ALD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83.7±12.4)分、(78.9±12.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4±12.3)分、(64.8±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以及对骨密度(BMD)及血钙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椎体功能评分、骨折愈合、临床疗效以及血钙和BM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44±0.25)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19.09±3.15)分均少于对照组[(2.40±0.41)分、(21.33±4.43)分](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 角(5.25±0.78)°明显低于对照组(12.09±1.99)°,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20.65±3.72)mm显著高于对照组(14.27±2.75)mm(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腰椎正位(L2-4)(0.755±0.087)g/cm2和右跟骨(0.669±0.073)g/cm2的BMD显著高于对照组[(0.722±0.083)g/cm2、(0.649±0.071)g/cm2],血钙(1.81±027)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94±0.30)mmol/L(P<0.01)。结论:温针灸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较好,其疗效可能与调节BMD及血钙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伴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20例晚期肝癌伴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APTT、TT、PT、FIB以及TBil、AST、ALT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APTT(47.30±3.80)·s-1、TT(17.92±1.28)·s-1、PT(14.91±1.94)·s-1、FIB(3.91±0.82)g·L-1明显低于对照组APTT(52.05±3.92)·s-1、TT(19.94±1.42)·s-1、PT(18.82±2.20)·s-1、FIB(5.10±0.87)g·L-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TBil(20.14±10.16)μmol·L-1、AST(30.18±18.92)IU·L-1、ALT(29.36±7.73)IU·L-1明显低于对照组TBil(30.01±11.22)μmol·L-1、AST(46.32±19.61)IU·L-1、ALT(40.04±7.54)IU·L-1(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伴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较明显,不仅可修复肝功能,还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头针治疗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于脑功能定位和中医规范化辨证的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索针刺与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方法将74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靳氏(益脑十六穴)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两组针刺治疗隔日1次,康复训练每日1次,共观察3个月。并运用粗大运动-66项(GMFM-66)对治疗前、治疗后(每治疗1个月)粗大运动功能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GMFM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MFM积分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与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GMFM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个性化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益脑十六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并确诊为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100例,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皮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2周、1个月、3个月)比较2组脑循环参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量双侧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阻力指数(RI)]、血管内皮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双侧VA、MCA、ACA的R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过程中(2周、1个月、3个月) 2组的血清NO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的血清ET-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能通过改善脑卒中后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而调节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联合针刺夹脊穴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时采用Fugl 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Fugl 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6.9±11.7)分比(63.6±11.3)分,t=2.247]、8周[(73.2±11.2)分比(67.4±10.7)分,t=2.896]、12周[(79.6±12.4)分比(71.3±11.6)分,t=3.283]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4周[(52.3±9.2)分比(48.3±8.7)分,t=2.438]、8周[(62.5±9.4)分比(55.6±8.8)分,t=3.196]、12周[(68.9±10.5)分比(60.4±9.7)分,t=4.39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71.1%(2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P=0.038).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针刺夹脊穴可明显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肉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尖足三针对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站位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童康复科95例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尖足三针针刺治疗的45例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足背屈角、表面肌电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等。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88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GMFM-88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足背屈角明显高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足背屈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主动跖屈肌电信号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主动跖屈肌电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被动背伸肌电信号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被动背伸肌电信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康复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康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康复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联合尖足三针针刺对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腓肠肌肌肉张力、足背屈能力,进而促使患儿站位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头皮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步行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于医院康复中心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头皮针与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Holden步行功能分级、Barthel指数评分、胫骨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及治疗后两组踝背屈角度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I期及V期占比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Ⅰ、Ⅱ、Ⅲ、Ⅳ期占比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Holden步行功能分级5级与4级占比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1级、2级、3级占比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胫骨前肌与腓肠肌肌电信号均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背屈功能障碍总治疗有效率88.0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34/50)。结论头皮针与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后足下垂患者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使肌群活动能力增强,同时提升踝背屈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