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 3~ 2 0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直径 <2cm 10例 ,2~ 3cm33例 ,>3cm 2 0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 9例。 6 3例中右上纵隔 2 7例 ,左上纵隔 16例 ,中上纵隔 2 0例。 6 3例中未接受过放射治疗的 5 2例先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4 0Gy ,后重新定位再次做治疗计划 ,新计划 3.0Gy/次 ,5次 /周 ,照射总剂量 6 4~ 70Gy。原来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仅给予 5 0Gy,不再重新定位。结果 治疗后 1个月复查 ,病灶达CR者 2 7例 ,病灶达PR者 30例 ,无进展病例。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4 3%、15 %。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 ,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 对 1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照射剂量 45~ 5 5Gy。结果  16例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81 3 % (13 / 16)、43 7% (7/ 16)。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安全有效 ,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对1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照射剂量45~55Gy。结果16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3%(13/16)、43.7%(7/16)。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同时加量调强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3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设定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B—IMRT(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1rvl为需要加量照射的淋巴结靶区,给予69Gy(2.3×30次);PTV2为预防照射区,给予54Gy(1.8×30次)的剂量,设计等角度5野调强计划。结果:5野调强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患者可在6周内完成治疗计划,所有患者完成了放疗,治疗后3个月复查CT,病灶达CR(complete response)占66.7%(36/54),Pit(partial response)占33.3%(18/54),总有效率(CR+PR)达到100.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患者进行同时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优势明显,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可耐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同时加量调强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3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设定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B-IMRT(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TV1为需要加量照射的淋巴结靶区,给予69Gy(2.3×30次);PTV2为预防照射区,给予54Gy(1.8×30次)的剂量,设计等角度5野调强计划.结果:5野调强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患者可在6周内完成治疗计划,所有患者完成了放疗,治疗后3个月复查CT,病灶达CR(complete response)占66.7%(36/54),PR(partial response)占 33.3%(18/54),总有效率(CR+PR)达到100.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患者进行同时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优势明显,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可耐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颈部、纵隔转移患者。放射治疗采用60 Co常规分割照射 ,大多数患者的放射剂量为 5 0~ 70Gy。结果 全组病人 1、2、3、5年存活率分别为41.1% ( 2 3 /5 6)、17.9% ( 10 /5 6)、7.1% ( 4 /5 6)、2 .1% ( 1/4 8)。结论 放疗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控制率有效 ,且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治疗后纵隔转移淋巴结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治疗后纵隔转移淋巴结患者41例,其中术后转移3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平均时间为15.6月;放疗后转移5例,复发平均时间为14.5月。所有病例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CTV为1.8~2.0 Gy/次,5次/周,每次3~5个照射野投照,总剂量50~66 Gy。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19.5%(8/41),部分缓解51.2%(21/41),总有效率70.7%(29/41)。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22例(53.7%),1级13例(31.7%),2级4例(9.8%),3级2例(4.9%),无4级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9例(46.3%),1级14例(31.4%),2级5例(12.2%),3级3例(7.3%),无4级发生。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纵隔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适形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放疗采用6/15MV X线外照射,前2/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DT(38~40)Gy,后1/3疗程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和超分割放疗,2次/天,(1.4~1.5)Gy/次,全疗程总剂量 DT(65~68)Gy,采用FP方案化疗(5-Fu+DDP)。结果 治疗后3月内复查CT,适形组与对照组的CR、PR分别为53.5%、36.7%和43.3%、36.7%,无进展病例,有效率(CR+PR)分别为90.0%、80.0% (χ2=1.17,P>0.05),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3.3%、13.3%和73.3%、20.0% 、6.7%(χ2=0.80、1.36、0.91,P>0.05)。结论 同步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71例,其中锁骨上区复发28例,纵隔复发27例,锁骨上区加纵隔复发10例,纵隔加吻合口复发6例.全组均行放射治疗,剂量40~75 Gy.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3%(35/71)、22.5%(16/71)和8.5%(6/71).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术后复发时间(P<0.05),放射治疗剂量(P<0.05)及肿瘤大小(P<0.05)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剂量应在55 Gy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治疗后局部复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治疗后局部复发转移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DT 50~68 Gy。结果 6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31.7 %(19/60),部分缓解率43.3 %(26/60),总有效率75.0 %。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55.0 %、30.0 %、13.3 %,中位生存时间1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复发转移灶长径大小、放疗后近期疗效及放疗剂量对预后有影响。主要不良反应为急性消化道反应和放射性肺炎,多为Ⅰ~Ⅱ级,无Ⅳ级发生。结论 治疗后局部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易耐受。临床分期早、复发转移灶长径小于3 cm、放疗后近期疗效满意者预后相对较好,放疗剂量宜60 Gy以上为好。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术后区域性复发的放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同部位复发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不同部位复发的病例,其中单纯颈部淋巴结转移17例,纵隔淋巴结转移72例,腹部淋巴结转移5例,吻合口复发16例。放疗采用^60Co或6MV X线,中位照射剂量为62Gy。结果全组放疗后1、2、3、4年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4%、30.4%、21.8%、14.5%和1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部位、症状缓解情况、近期疗效、术后T分期及放疗总剂量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症状缓解情况和术后临床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食管癌术后复发放疗可以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手术时临床分期早以及放疗后症状缓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挽救性放疗在食管鳞癌根治性手术后发生区域淋巴结寡复发患者再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6年间确诊的胸段食管鳞癌,首程治疗接受根治性手术且根治术后发生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1~3个),病例资料完整可分析者共74例。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行组间对比。结果复发后全组中位总生存(OS)期9个月(2.5~43个月),复发后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4个月(1~33个月)。挽救性放疗、未放疗分别为47、27例,治疗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36/47)和30%(8/27)。挽救性放疗组比未放疗组有更好的OS(P=0.042)和PFS(P=0.01)。挽救性放疗患者中累及野放疗和选择野放疗有着相似的OS(P=0.963)和PFS(P=0.599);放疗剂量≥60Gy比<60Gy有着更好的OS(P=0.001)和PFS(P=0.001)。结论对于局部区域淋巴结寡复发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局部挽救性放疗比未放疗有更好的OS和PFS。建议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放疗的作用并规范放疗靶区和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2001年1 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因区域性淋巴结复发和/或转移而接受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90例,其中79例全程适形放疗处方剂量为50~72Gy/25~36次,11例后程适形放疗的剂量为50~76Gy/25~38次。结果:自手术之日起计算的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 、34.34% 、14.92% ,自复发和(或)淋巴结转移放疗之日起计算的放疗后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43.41% 、18.09% 、7.81%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测量原发食管病变长度、钡餐造影病变长度、T分期、TNM分期、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度、术后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对术后生存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双肺V35、放疗后近期疗效和淋巴结缩小率是影响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放疗疗效的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双肺V35越小、放疗后近期疗效越好;淋巴结缩小率越大,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复发和(或)转移者放疗后的生存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9—22—2012—04—19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36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接受了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27例。生存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Kaplan 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36例患者放疗结束后总有效率(CR+PR)为77.8%(28/36),其中CR22.2%(8/36),PR55.6%(20/36),SD22.2%(8/36),PD0(0/36);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6个月、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0.4%、52.5%和26.0%。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分期(P=0.015)、转移淋巴结最大径(P=0.017)、放疗剂量(P=0.027)及放疗后是否达CR(P=0.026)对于食管鳞癌术后上纵隔1与2区转移淋巴结放疗疗效有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分期(P=0.006)和放疗剂量(P=0.010)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结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发生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者,可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疗作为补救治疗方案,术后临床分期较早或高剂量放疗组放射治疗后的预后分别优于术后分期晚及低剂量放疗组。  相似文献   

15.
32例食管癌放射治疗后死亡的尸检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后食管癌的死亡原因,提高对非肿瘤性穿孔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钎放射的食管癌死亡并有完整尸检资料病例32例,一程放射疗32例。一程放射治疗26例,二程放射治疗6例,放射治疗总剂量6-200Gy。结果:局部无癌占28.1%,肿瘤残存占71.95,总剂量量41-59、60-80Gy局部无癌分别占5/9、3/9,肿瘤残存分别占13.0%、47.8%,次剂量<180、180-210、>210cGy无肿瘤残存分别占2/9、3/9、4/9,肿瘤残存分别占52.2%、39.1%、8.7%。穿孔周围组织中有大量的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脓腔的形成及纤维素的段裂。淋巴结转移占46.95。上段食管癌隔下淋巴结转移占50.0%。下段食管癌隔下淋巴结转移占12.5%。全身脏器转移率为37.5%,以穿孔死亡为主要原因占75.0%。,其中无肿瘤穿孔死亡占33.33%,以食管主动脉瘘为主占62.5%,全组5年生存。1、3年生存率分别为15.65(5/32)、3.1%(1/32),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后以局部复发造成的食管穿孔死亡为主,但要警惕有一部分病例,因局部无癌造成非癌性穿孔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淋巴结阳性食管癌术后预防性IMRT同期化疗的MTD和缩小靶区的影响。方法 对2007—2011年在我院行根治性手术的33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行术后预防性IMRT同期化疗临床Ⅰ期研究。中位年龄52岁,76%为T3+T4期。放疗随机分为60 Gy分30次(2.0 Gy/次)18例、54 Gy分30次(1.8 Gy/次)15例。化疗每周顺铂20 mg/m2+紫杉醇20、30、40、50 mg/m2递增(每阶梯3例),连用5~6周。依据CTCAE3.0标准,DLT为4级白细胞下降或≥3级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及≥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果 60 Gy分30次(2.0 Gy/次)组,紫杉醇20 mg/m2时1例3级体重下降,增加3例后1例4级白细胞降低,递增实验失败。54 Gy分30次(1.8 Gy/次)组1例紫杉醇过敏中止化疗,其余20~40 mg/m2无DLT,50 mg/m2时2例4级白细胞和3级血小板下降而终止实验;MTD为每周顺铂20 mg/m2+紫杉醇40 mg/m2连用5~6周。缩小靶区后60 Gy分30次(2.0 Gy/次)组12例无DLT,顺利完成递增实验;MTD为每周顺铂20 mg/m2+紫杉醇50 mg/m2连用5~6周。靶区修改前、后平均PTV和残胃D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13)。结论 淋巴结阳性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术后预防性IMRT同期紫杉醇+顺铂周方案在合理缩小靶区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